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变函数论 Theory of 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解析函数 §2.1 解析函数的概念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33,文件大小:1.62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二章解析函数 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研究的主要对象 1介绍复变函数导数概念和求导法则 2讲解解析函数的概念及其判别法,阐明 解析与可导的关系 3介绍一些常用的初等函数,说明它们的 解析性

第二章 解析函数 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研究的主要对象 1 介绍复变函数导数概念和求导法则 2 讲解解析函数的概念及其判别法,阐明 解析与可导的关系 3 介绍一些常用的初等函数,说明它们的 解析性

§2.1解析函数的概念 复变品敖的导敖 1号款的定义 定义1设函数ω=f(z)在开区域D内有定义 。∈D,2=2+△c是D内任一点,令 △0=f(z+△2)-f(20) 如果 lim lim △0 f(3+A)-f(3o) 存在,记作A △z→0 △z △z-→0 △z 称f(z)在 处可导,A为f(z)在。 处的导数 记作:f'()或 dz 2-20

§2.1 解析函数的概念 一、复变函数的导数 1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  = f z( ) 在开区域D内有定义 0 z z z = +  是D内任一点,令 0 0  = +  −  f z z f z ( ) ( ) 如果 ( 0 0 ) ( ) 0 0 lim lim z z f z z f z z z   →  →  +  − =   f z( ) 在 0 z 处可导,A 为 f z( ) 在 0 z 处的导数 f z ( 0 )或 0 z z d dz  = 0 z D  , 定义1 存在,记作A 称 记作:

即 f'(zo)=lim f(20+A)-f(zo) (2.1) △z 或写成微分形式 A0=f'(o)A+o(A)(A→0) (2.2) 故也称f(z)在z处可微。 f(3o)=∫'(2o)△为f(z)在z处的微分 如果f()在区域D内处处可导(可微), 则称f(z)在D内可导(可微)

即 (2.1) 或写成微分形式  =  +   →  f z z o z z ( 0 ) ( ) ( 0) ( ) 0 0 0 0 ( ) ( ) lim z f z z f z f z z  → +  −  =  (2.2) df z f z z ( 0 0 ) =   ( ) ( ) 0 为f z z 在 处的微分 故也称 ( ) 0 f z z 在 处可微。 则称 如果 f z( ) 在区域D内处处可导(可微), f z( ) 在D内可导(可微)

米 例1求函数f(e)=(n为正整数)的导数。 解因为 lim f(z+)-f(z) △z→0 △z (z+△z)”-z” lim △z→0 △z lim △z→0 ] 21 n-1 所以 f(z)=nz"-1

例1 n 求函数 f (z) = z ( n 为正整数)的导数。 解 因为 ( ) ( ) 0 lim z f z z f z z  → +  −  ( ) 0 lim n n z z z z z  → +  − =  ( ) 1 2 0 1 lim 2 ! n n z n n nz z z − −  →   − = +  +     n 1 nz − = 所以 ( ) n 1 f z nz −  =

米 例2证明f(z)=Rez在全平面处处不可导。 证明因为对任意一点 f(2)-f(o) Rez-Rezo Re(z-Zo) z-20 z-20 z-20 分别考虑直线Rez=Rez及直线Imz=Imo 在前一直线上,上式恒等于0;在后一直线 上,上式恒等于1。故当z→时,上式没 有极限,即f(z)在2处没有导数。由于。 的任意性,(2)在全平面处处没有导数

例2 证明 f z z ( ) Re = 在全平面处处不可导。 证明 0 因为对任意一点 z ( ) ( ) ( ) 0 0 0 0 0 0 f z f z z z Re Re z z Re z z z z z z − − − = = − − − 分别考虑直线 Re Re 0 z z = 及直线 0 Im Im z z = 在前一直线上,上式恒等于0;在后一直线 上,上式恒等于1。 0 故当 z z → 时,上式没 有极限,即 f z( ) 0 在 z 处没有导数。由于 0 z 的任意性,f z( ) 在全平面处处没有导数

2可导与连续 定理1若f(z)在2处可导,则f(z)在z处连续。 证明f(z)在2处可导,对于任意的ε>0,存在 6>0,使得当0<△x<6时,有 +af-f)< p() f(+)-f()-f'() 则由 lim p(Az)=0 →0 f(2+A)-f(2o)=f'(o)A2+p(A)△2 有 limf(3+△)=f(zo) 即f(z)在z处连续

2 可导与连续 定理1 证明 f z( ) 在 0 z 处可导,则 f z( ) 在 0 若 z 处连续。 f z( ) 在 0 z 处可导,对于任意的   0, 存在   0, 使得当 0    z  时,有 ( ) ( ) 0 0 0 f z z f z ( ) f z z  +  − −    ( ) ( ) ( ) ( ) 0 0 0 f z z f z z f z z  +  −  = −   令 ( ) 0 lim 0 z  z  → 则  = ( ) ( ) ( ) ( ) 0 0 0 由 f z z f z f z z z z +  − =  +      ( ) ( ) 0 0 0 lim z f z z f z  → 有 +  = 即 f z( ) 在 0 z 处连续

米 3求导法则 (c)'=0 (c为复常数) 2° f (=)=of"(=) (c为复常数) 3° [f(2)±g(]=f'(2)±g'(2) [f(z)g(a)]=f'(z)g(a)+f(a)g(e) f'()g(2)-f(2)g'(2) (g(z)≠0) g2(2) {f[g(a)]}=f"(o)g'(a)=f'[g(a)]g'(a) (0=8(2) 7° 当0=f(2)与z=h(o)是两个互为反函数的 单值函数,且h'(o)≠0时,∫'(2)= h(@)

3 求导法则 1 (c) 0  = (c为复常数) 2 cf z cf z ( ) ( )    =    (c为复常数) 3 f z g z f z g z ( ) ( ) ( ) ( )     =      4 f z g z f z g z f z g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2 f z f z g z f z g z g z g z      −   =   ( ( ) 0) g z  6  f g z f g z f g z g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z( )) 7 当  = = f z z h ( )与 ( ) 是两个互为反函数的 单值函数,且h()  0时, ( ) ( ) 1 f z h   = 

米 例3 求f(z)=az”+az”-+…+an-2+an的导函数 解 利用法则1,2,3,得: f'(z)=anz-+a1(n-1)z”-2+…+an-1 例4 (1)已知f(2)=(2-4z+6),求f"(0) (2)己知f(z)=2,求f'(z): 解 (1)利用法则6,得: f'(2)=3(2-4z+6)(2z-4) 从而f'(0)=f'(2)儿=0=3.62·(-4)=-432 (2)f(z)=o=z的反函数为=ω”=h(o), 由法则7,得: -间-高 1 1 1 no-1 -

例3 (1)利用法则6,得: 1 2 0 1 1 ( ) ( 1) n n n f z a nz a n z a − − −  = + − + + 例4 ( ) ( ) 3 2 (1) 4 6 , 已知f z z z = − + 求f (0); (2) , 已知f z z ( ) = n 求f (z); 解 ( ) ( ) ( ) 2 2 f z z z z  = − + − 3 4 6 2 4 利用法则1,2,3,得: ( ) ( ) ( ) 2 0 0 3 6 4 432 z f f z = 从而   = =   − = − (2) ( ) z n f z = =  ( ), n 的反函数为 z h = =   由法则7,得: ( ) ( ) ( ) ( ) 1 1 n 1 1 1 1 n n n n f z z h n    n z − −   = = = = =   1 0 1 1 ( ) n n n n f z a z a z a z a − 求 = + + + + − 的导函数。 解

米 4函款可号的条件 定理2(Cauchy--Riemann)设f(z)=u(x,y)+iw(x,y 在区域D内有定义,且在z=x+y∈D可导,则 Ov Ov u(x,y),v(x,y)在点(x,y)存在偏导数 Ouou Ox8y'& 且满足方程 (2.3) Bu Ov C-R(Cauchy--Riemann)条件) Ox 此时,f(z)在点z的导数可写成 f'(2)= +1 2.4) Ox Ox

4 函数可导的条件 定理2(Cauchy—Riemann) 设f z u x y iv x y ( ) = + ( , , ) ( ) 在区域D内有定义, 且在z x iy D = +  可导,则 ( , , ( , ) ( , ) , , , , ) u u v v u x y v x y x y x y x y         在点 存在偏导数 且满足方程 u v x y u v y x   =        = −   此时, f z z ( )在点 的导数可写成 ( ) u v v u f z i i x x y y      = + = −     C-R(Cauchy—Riemann)条件) (2.3) (2.4)

米 证明:由于f(z)在点z可导,则依任何方式△z→0都有 △⊙ lim0=f'(2) △z-→0 △z 其中△2=△x+i△y,△ω=f(z+△)-f(2)=△u+i△y △u=u(x+△x,y+△y)-(x,y) △v=v(x+△x,y+Ay)-v(x,y) 不妨先让△2沿实轴趋于零,则 △0 △u+i△y f()=lim lim Λz-→0 △z Az-→0 △x+i△y △u △y lim +ilim △x-→>0 △x Ax→0 △x △y=0 △y=0 Ov +i Ox 8x

证明: 由于f z z ( )在点 可导, 则依任何方式  →z 0都有 ( ) 0 lim z f z z   →  =   其中  =  +  z x i y,  = +  − =  +   f z z f z u i v ( ) ( )  = +  +  − u u x x y y u x y ( , , ) ( )  = +  +  − v v x x y y v x y ( , , ) ( ) 不妨先让 z 沿实轴趋于零,则 ( ) 0 lim z f z z   →   =  0 0 0 0 lim lim x x y y u v i  →  → x x  =  =   = +   u v i x x   = +   0 lim z u i v  → x i y  +  =  +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3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