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语文》教师手册_戏剧教学建议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2,文件大小:206.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一单元中国戏剧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剧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在鉴赏戏剧作品时能够理解戏剧冲突、台词(唱词)等艺术手段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单元知识概述 1、中国戏剧知识概要 说到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有人认为其雏型是来源于原始部族的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酝酿阶段是 汉、唐时期的初级戏剧;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则是南戏和北杂剧的出现。南戏正式形成于12世纪初 叶的浙江温州一带民间,13世纪北杂剧在北方中原形成。南戏与北杂剧能够比较纯熟地运用诗、歌、舞的 综合舞台形势来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复杂的场景,它们的舞台节奏以音乐韵律为主导,演出以歌唱 为主要手段,辅以念白、对白、动作科范、舞蹈等。元杂剧使中国戏剧达到了一个颠峰,并出现了以关汉 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杂剧作家,他们创作出了像《窦娥冤》、《西厢记》、《汉宫怨》等一大批经典剧作。 元代除了杂剧外,还有南戏,如元末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就继承了宋代戏文的体制,并且在元代结束之 后,很快就成为一代新的戏剧样式的范本。元末明初,除了《琵琶记》以外,《荊钗记》、《白兔记》、《拜 月亭》等都是流传甚广的南戏。中国戏剧在北杂剧消亡,南戏改革之后,进入了中国戏剧的传奇阶段,这 个阶段大约在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跨明、清两个朝代。“传奇”一词的含义多变,唐代文言小说称“传 奇”,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也称“传奇”,后来南戏、杂剧等亦称为“传奇”,到明代,传奇才 成为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剧的专称。18世纪以后,中国戏剧由传奇走向了地方戏时代。地方戏就是由 于方言不同,戏剧的曲几乎用了不同的宫调演唱,从而形成众多的声腔和剧种,故统称为地方戏。在地方 戏的发展中,京剧是其发展得最强劲的一支,京剧今天已是中国最具影响立的剧种之一。我国在近、出现 的话剧形式则是来自欧洲。1907年,我国在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把它从日本引入中国。第一个剧本是《黑 奴吁天录》。自“五·四”到三十年代,易卜生、萧伯纳、契柯夫和奧尼尔等人的剧作被介绍进来后,我 国剧作家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创作个性出发创作出自己的话剧 2、单元知识赏析要点 (1)戏剧结构 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集中性,它在特定的舞台上演出,演出受时间和舞台空间的限制,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都要求集中。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提出“三一律”的创作原则,要求所写限于单一的故事 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限于一天内完成,把集中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这一戒律终于被打破,但集 中的原则并未随之而废弃,剧作家们从各种角度坚持着这一原则。《雷雨》的事件虽然发生在一天,地点

Page 1 第一单元 中国戏剧单元教学建议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剧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在鉴赏戏剧作品时能够理解戏剧冲突、台词(唱词)等艺术手段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二、单元知识概述 1、中国戏剧知识概要 说到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有人认为其雏型是来源于原始部族的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酝酿阶段是 汉、唐时期的初级戏剧;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则是南戏和北杂剧的出现。南戏正式形成于 12 世纪初 叶的浙江温州一带民间,13 世纪北杂剧在北方中原形成。南戏与北杂剧能够比较纯熟地运用诗、歌、舞的 综合舞台形势来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复杂的场景,它们的舞台节奏以音乐韵律为主导,演出以歌唱 为主要手段,辅以念白、对白、动作科范、舞蹈等。元杂剧使中国戏剧达到了一个颠峰,并出现了以关汉 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杂剧作家,他们创作出了像《窦娥冤》、《西厢记》、《汉宫怨》等一大批经典剧作。 元代除了杂剧外,还有南戏,如元末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就继承了宋代戏文的体制,并且在元代结束之 后,很快就成为一代新的戏剧样式的范本。元末明初,除了《琵琶记》以外,《荊钗记》、《白兔记》、《拜 月亭》等都是流传甚广的南戏。中国戏剧在北杂剧消亡,南戏改革之后,进入了中国戏剧的传奇阶段,这 个阶段大约在 15 世纪至 18 世纪之间,跨明、清两个朝代。“传奇”一词的含义多变,唐代文言小说称“传 奇”,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也称“传奇”,后来南戏、杂剧等亦称为“传奇”,到明代,传奇才 成为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剧的专称。18 世纪以后,中国戏剧由传奇走向了地方戏时代。地方戏就是由 于方言不同,戏剧的曲几乎用了不同的宫调演唱,从而形成众多的声腔和剧种,故统称为地方戏。在地方 戏的发展中,京剧是其发展得最强劲的一支,京剧今天已是中国最具影响立的剧种之一。我国在近、出现 的话剧形式则是来自欧洲。1907 年,我国在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把它从日本引入中国。第一个剧本是《黑 奴吁天录》。自“五·四”到三十年代,易卜生、萧伯纳、契柯夫和奥尼尔等人的剧作被介绍进来后,我 国剧作家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创作个性出发创作出自己的话剧。 2、单元知识赏析要点 (1)戏剧结构 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集中性,它在特定的舞台上演出,演出受时间和舞台空间的限制,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都要求集中。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提出“三一律”的创作原则,要求所写限于单一的故事 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限于一天内完成,把集中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这一戒律终于被打破,但集 中的原则并未随之而废弃,剧作家们从各种角度坚持着这一原则。《雷雨》的事件虽然发生在一天,地点

却是周家客厅和鲁家小套间两处,情节也并不单一,如果算上序幕和尾声,则前后时间为十年,地点也增 加一处医院客厅,但作者把几条情节线索主次分明地揉在一起,使矛盾冲突得到了集中的表现。《茶馆》 反映清末到国民党政府行将崩溃的前夕,时间跨度为五十多年,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近五十个。这些纷 繁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被纳入三个不同的时代,用时代变迁、人物命运变化的线索贯穿起来,集中地勾 画了三个旧时代的复杂的社会面貌,脉络十分清晰。有些剧作,如那些采用散文化结构剧作,在总体上不 讲究集中,在局部上相对地说还是讲集中的 (2)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戏剧要让人物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性格特 点,就必须借助戏剧冲突。所谓“冲突”,就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活矛盾是戏剧冲突的基础, 戏剧冲突必须反映生活矛盾,但不是机械的照搬。戏剧冲突是由作者经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加以集中、 想象加工而成的。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突出人物性格、展开情节、还是表现主题都要在激烈的 矛盾冲突中进行。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冲突,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等,因为文学是反映社会 生活的,而社会生活是充满矛盾的。话剧剧本与冲突的关系尤为密切,“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的 成分之一”,这正是一般剧作所寻求的。其次,冲突与话剧的特点有天然联系:以台词为外壳的话剧的唯 的表达手段—一动作。正是矛盾冲突的体现,离开了冲突很难有行动,在冲突中行动才有发展。因此大 多数剧本以冲突为对象,人们尽管对以冲突为戏剧特征的意见不尽裕同,却不否认冲突包括在大多数剧本 里。例如《屈原》的冲突主要在屈原与南后之间、屈原的悲剧,楚国中的善与恶、爱国和败国的斗争,主 要是在这一冲突中展现的。优秀的剧本都善于组织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通过戏剧冲突来细致刻 画人物性格.又能使这一矛盾冲突引人入胜,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3)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也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两种。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 言,是剧本的辅助手段。它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用以解释作者的想法,作为读者阅读剧本, 导演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参考,并不参与剧情的进行,起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节的作用。曹禺剧本中 的大段性格分析、环境描绘式的指示,也是如此。传统的话剧创作是排斥叙述因素的。二十世纪末德国布 莱希特提出叙述体戏剧的理论,强调用叙述性结构代替戏剧性结构,并引入一些叙述手段参与剧情进展 例如设一叙述者叙述剧情、评论人物和事件等。当代话剧中有不少剧作引入各种叙述手段,老舍《茶馆》 中的快板艺人大傻杨就是在剧中进行评论的叙述者。但即使这些剧作,人物台词依然是主要表现手段。 人物语言一一台词,才是戏剧语言的重要内容。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剧作者对人 物事件的评价,一般都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台词必须富于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同时要有个性表现 力。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甚至有潜台词

Page 2 却是周家客厅和鲁家小套间两处,情节也并不单一,如果算上序幕和尾声,则前后时间为十年,地点也增 加一处医院客厅,但作者把几条情节线索主次分明地揉在一起,使矛盾冲突得到了集中的表现。《茶馆》 反映清末到国民党政府行将崩溃的前夕,时间跨度为五十多年,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近五十个。这些纷 繁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被纳入三个不同的时代,用时代变迁、人物命运变化的线索贯穿起来,集中地勾 画了三个旧时代的复杂的社会面貌,脉络十分清晰。有些剧作,如那些采用散文化结构剧作,在总体上不 讲究集中,在局部上相对地说还是讲集中的。 (2)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戏剧要让人物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性格特 点,就必须借助戏剧冲突。所谓“冲突”,就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活矛盾是戏剧冲突的基础, 戏剧冲突必须反映生活矛盾,但不是机械的照搬。戏剧冲突是由作者经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加以集中、 想象加工而成的。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突出人物性格、展开情节、还是表现主题都要在激烈的 矛盾冲突中进行。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冲突,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等,因为文学是反映社会 生活的,而社会生活是充满矛盾的。话剧剧本与冲突的关系尤为密切,“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的 成分之一”,这正是一般剧作所寻求的。其次,冲突与话剧的特点有天然联系:以台词为外壳的话剧的唯 一的表达手段——动作。正是矛盾冲突的体现,离开了冲突很难有行动,在冲突中行动才有发展。因此大 多数剧本以冲突为对象,人们尽管对以冲突为戏剧特征的意见不尽裕同,却不否认冲突包括在大多数剧本 里。例如《屈原》的冲突主要在屈原与南后之间、屈原的悲剧,楚国中的善与恶、爱国和败国的斗争,主 要是在这一冲突中展现的。优秀的剧本都善于组织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通过戏剧冲突来细致刻 画人物性格.又能使这一矛盾冲突引人入胜,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3)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也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两种。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 语言,是剧本的辅助手段。它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用以解释作者的想法,作为读者阅读剧本, 导演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参考,并不参与剧情的进行,起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节的作用。曹禺剧本中 的大段性格分析、环境描绘式的指示,也是如此。传统的话剧创作是排斥叙述因素的。二十世纪末德国布 莱希特提出叙述体戏剧的理论,强调用叙述性结构代替戏剧性结构,并引入一些叙述手段参与剧情进展, 例如设一叙述者叙述剧情、评论人物和事件等。当代话剧中有不少剧作引入各种叙述手段,老舍《茶馆》 中的快板艺人大傻杨就是在剧中进行评论的叙述者。但即使这些剧作,人物台词依然是主要表现手段。 人物语言——台词,才是戏剧语言的重要内容。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剧作者对人 物事件的评价,一般都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台词必须富于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同时要有个性表现 力。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甚至有潜台词

(4)戏剧的思想意义 定的戏剧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它同样有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的问题。中国古典戏剧一般都 是以才子佳人追求爱情婚姻自主、惩恶扬善等题材为主题,反映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道不公的宣泄。 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局限性的因素制约,即使是这些较为积极的正面题材有时也往往在结尾时走上维护封建 礼教的覆辙,例如《西厢记》张珙中进士后由皇帝将崔莺莺赐婚给他,这极大地削弱了反封建婚姻的主题。 又如《窦娥冤》窦父做大官回来方能雪恨伸冤,百姓在蒙怨后不得不寄望于所谓“清官”。至于在个别地 方掺杂了一些迎合低级趣味地庸俗描写,也是在赏析时应该予以注意的。中国现代戏剧努力贴近社会生活 映社会进步的风貌,思想意义是大大提高了,但如何界定雅俗的问题、如何弘扬主旋律以及如何区分是 否媚俗、是否迎合低级趣味的问题等依然存在,这些是我们在赏析戏剧时应该予以特别注意的 三、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课时建议:平均一剧二课时,另用一课时作单元串讲 2、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以讲授为引导,以鉴赏品味为主。有条件者可借用教学片来辅助教学。 3、教学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沫若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曹操集》(中华书 (本单元由王原华、乔刚编撰

Page 3 (4)戏剧的思想意义 一定的戏剧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它同样有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的问题。中国古典戏剧一般都 是以才子佳人追求爱情婚姻自主、惩恶扬善等题材为主题,反映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道不公的宣泄。 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局限性的因素制约,即使是这些较为积极的正面题材有时也往往在结尾时走上维护封建 礼教的覆辙,例如《西厢记》张珙中进士后由皇帝将崔莺莺赐婚给他,这极大地削弱了反封建婚姻的主题。 又如《窦娥冤》窦父做大官回来方能雪恨伸冤,百姓在蒙怨后不得不寄望于所谓“清官”。至于在个别地 方掺杂了一些迎合低级趣味地庸俗描写,也是在赏析时应该予以注意的。中国现代戏剧努力贴近社会生活, 反映社会进步的风貌,思想意义是大大提高了,但如何界定雅俗的问题、如何弘扬主旋律以及如何区分是 否媚俗、是否迎合低级趣味的问题等依然存在,这些是我们在赏析戏剧时应该予以特别注意的。 三、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课时建议:平均一剧二课时,另用一课时作单元串讲。 2、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以讲授为引导,以鉴赏品味为主。有条件者可借用教学片来辅助教学。 3、教学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沫若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曹操集》(中华书 局) (本单元由王原华、乔刚编撰)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元杂剧要有一定的常识性了解,逐步具有鉴赏元杂剧的能力 2、了解窦娥形象的壮美动人并体会她的反抗精神。 3、理解戏文内容并能认清元代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二、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窦娥指斥天地行为是否是破除迷信、反抗神权? 在封建社会中,神权观念支配着人们的头脑,人们把天地神灵看成世界的主宰,只能顶礼膜拜而绝对 是骂不得的。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员,窦娥也摆拖不了这种思潮的東缚,她曾虔诚地相信,皇天后土是会分 辨清浊,主持公道的。然而,自己眼前面临的现实却无情地粉碎了她的幻想。她从现实血淋淋的教训中 开始明白了:原来至高无上的天地也是这样“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那些 为非作歹的坏人,却享受着荣华富贵,延年益寿:真正善良的好人,却一辈子无辜被害。这是多么不公平 啊!于是,她开始了对天地的愤怒指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从表面 上看来,这完全是对天地的不信任和指斥,而实际上这是对当时不合理司法行为的质疑,对自己无端蒙怨 的最后的无奈抗争 (2)窦娥的人物形象特征 课文所选内容主要是写窦娥被押前往刑场受刑,在途中与婆婆诀别以及受刑前发了三个誓愿。文中作 者给我们全面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蒙怨受害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进而揭露了元代封建社会的黑 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同时也歌颂了善良并且具有美好心灵的窦娥。 2、思路探究 全文的结构脉络非常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正宫】【端正好】【滚绣球υ:从开头到“……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带枷被押前 往刑场,在路上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悲愤的控诉。 第二部分(【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从“(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后也”至“不 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在与监斩官的对答中交待了自己的凄凉身世,与此同时巧遇婆婆并与其话别。 第三部分(【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从“(刽子做唱科,云)到结尾。写窦娥临刑前悲愤 地发出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希望自己的冤情能得以昭雪 本文节选的内容虽短但却使戏剧的冲突达到了高潮,使窦娥的反抗性格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窦

Page 4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元杂剧要有一定的常识性了解,逐步具有鉴赏元杂剧的能力。 2、了解窦娥形象的壮美动人并体会她的反抗精神。 3、理解戏文内容并能认清元代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二、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窦娥指斥天地行为是否是破除迷信、反抗神权? 在封建社会中,神权观念支配着人们的头脑,人们把天地神灵看成世界的主宰,只能顶礼膜拜而绝对 是骂不得的。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员,窦娥也摆拖不了这种思潮的束缚,她曾虔诚地相信,皇天后土是会分 辨清浊,主持公道的。然而,自己眼前面临的现实却无情地粉碎了她的幻想。她从现实血淋淋的教训中, 开始明白了:原来至高无上的天地也是这样“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那些 为非作歹的坏人,却享受着荣华富贵,延年益寿;真正善良的好人,却一辈子无辜被害。这是多么不公平 啊!于是,她开始了对天地的愤怒指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从表面 上看来,这完全是对天地的不信任和指斥,而实际上这是对当时不合理司法行为的质疑,对自己无端蒙怨 的最后的无奈抗争。 (2)窦娥的人物形象特征 课文所选内容主要是写窦娥被押前往刑场受刑,在途中与婆婆诀别以及受刑前发了三个誓愿。文中作 者给我们全面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蒙怨受害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进而揭露了元代封建社会的黑 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同时也歌颂了善良并且具有美好心灵的窦娥。 2、思路探究 全文的结构脉络非常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从开头到“…….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带枷被押前 往刑场,在路上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悲愤的控诉。 第二部分(【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从“(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后也”至“不 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在与监斩官的对答中交待了自己的凄凉身世,与此同时巧遇婆婆并与其话别。 第三部分(【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从“(刽子做唱科,云)到结尾。写窦娥临刑前悲愤 地发出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希望自己的冤情能得以昭雪。 本文节选的内容虽短但却使戏剧的冲突达到了高潮,使窦娥的反抗性格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窦

娥在赴刑场的路上痛骂天地鬼神,对官府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并在临刑前发了三桩誓愿,深刻地反映了以 窦娥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以反抗意识,具有动人的力量。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中,作者写了窦娥在赴刑场的途中斥责了天地,述说了冤屈。在[端正好]中的“没 来由”“不提防”说明了一个善良女子莫名其妙地犯了所谓的“法”,不明不白地蒙受着千古奇冤。作者就 是为了告诉我们元代统治的黑暗。在[滚绣球]中,主人公窦娥对天地神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无情的控诉。 在封建社会,“天”与“地”是人们精神与命运的主宰,人们对“天”与“地”是顶礼膜拜的,有着绝对 的信任。而窦娥本来也是信赖它们的,认为天与地的职责应当是明辨是非善恶的,而事实上却使她彻底地 失望了。她的这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反抗,实际上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的广大人民对黑暗 统治的控诉,窦娥赴刑场时的哭述,表达了她的怨愤及反抗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窦娥临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不希望婆婆看到他,怕婆婆见到后伤心。在自己性命难保的情况 下,她还在为婆婆着想,可以看出窦娥是极仁慈和善良的。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个如此善良、温驯的女子 居然被诬告为杀人犯,可见当时社会是颠倒黑白、是非不明的。在[叨叨令]中我们了解了窦娥的悲凉身 世,她虽有父亲,但已是十年多没见过了。在吏治腐败,善恶不分的社会中,窦娥是孤身只影无亲眷。后 来,窦娥向婆婆讲明了真相并向她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这样就更加突出了窦娥贤良、温厚的美好形象, 也加强了本文悲剧感人的力量 第三部分是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些誓愿在她死后都一一应验。身处恶人横行、官吏昏庸 制混乱的黑暗社会,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在当时是无以昭雪的,但她至死都不甘心,于是发了三桩誓 愿。她以自己的愤怒和憎恨对社会进行这默默的反抗。窦娥所具有的反抗性格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也使全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窦娥的千古奇冤是罪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窦娥在文中的呼喊不仅道出了她个人遭受的不幸也是作者 借窦娥之口唱出了封建社会了千千万万被压迫者的心声 3、特点指要 (1)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就这一折而言,作者在情节布局上也巧做安排,努力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概约地说,窦娥是一个善 良孝顺的女子,蒙怨临刑之初只是怨天艾地为自己鸣不平,同时还请求刽子手绕后街上刑场以免遇见婆婆, 为的是不让婆婆伤心,至此较多地表现窦娥善良和柔弱的一面。可是当与婆婆相遇并诉说了冤情并被催促 上刑场之后,窦娥边交代后事边义正词严地许下三个誓愿,这充分展示了其正义坚强的一面。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窦娥将死,其言不仅善而且至死不屈。一个善解人意的媳妇,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弱女子,当她 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她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大而有力的感叹号。她对封建社会黑暗无道的愤怒控诉使其思 想境界到达了一个暂新的高度,使其性格特征全面而集中地予以体现,也使全剧到达了最高潮。 (2)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千古称颂

Page 5 娥在赴刑场的路上痛骂天地鬼神,对官府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并在临刑前发了三桩誓愿,深刻地反映了以 窦娥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以反抗意识,具有动人的力量。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中,作者写了窦娥在赴刑场的途中斥责了天地,述说了冤屈。在[端正好]中的“没 来由”“不提防”说明了一个善良女子莫名其妙地犯了所谓的“法”,不明不白地蒙受着千古奇冤。作者就 是为了告诉我们元代统治的黑暗。在[滚绣球]中,主人公窦娥对天地神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无情的控诉。 在封建社会,“天”与“地”是人们精神与命运的主宰,人们对“天”与“地”是顶礼膜拜的,有着绝对 的信任。而窦娥本来也是信赖它们的,认为天与地的职责应当是明辨是非善恶的,而事实上却使她彻底地 失望了。她的这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反抗,实际上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的广大人民对黑暗 统治的控诉,窦娥赴刑场时的哭述,表达了她的怨愤及反抗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窦娥临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不希望婆婆看到他,怕婆婆见到后伤心。在自己性命难保的情况 下,她还在为婆婆着想,可以看出窦娥是极仁慈和善良的。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个如此善良、温驯的女子 居然被诬告为杀人犯,可见当时社会是颠倒黑白、是非不明的。在[叨叨令]中我们了解了窦娥的悲凉身 世,她虽有父亲,但已是十年多没见过了。在吏治腐败,善恶不分的社会中,窦娥是孤身只影无亲眷。后 来,窦娥向婆婆讲明了真相并向她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这样就更加突出了窦娥贤良、温厚的美好形象, 也加强了本文悲剧感人的力量。 第三部分是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些誓愿在她死后都一一应验。身处恶人横行、官吏昏庸、 法制混乱的黑暗社会,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在当时是无以昭雪的,但她至死都不甘心,于是发了三桩誓 愿。她以自己的愤怒和憎恨对社会进行这默默的反抗。窦娥所具有的反抗性格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也使全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窦娥的千古奇冤是罪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窦娥在文中的呼喊不仅道出了她个人遭受的不幸也是作者 借窦娥之口唱出了封建社会了千千万万被压迫者的心声。 3、特点指要 (1)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就这一折而言,作者在情节布局上也巧做安排,努力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概约地说,窦娥是一个善 良孝顺的女子,蒙怨临刑之初只是怨天艾地为自己鸣不平,同时还请求刽子手绕后街上刑场以免遇见婆婆, 为的是不让婆婆伤心,至此较多地表现窦娥善良和柔弱的一面。可是当与婆婆相遇并诉说了冤情并被催促 上刑场之后,窦娥边交代后事边义正词严地许下三个誓愿,这充分展示了其正义坚强的一面。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窦娥将死,其言不仅善而且至死不屈。一个善解人意的媳妇,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弱女子,当她 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她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大而有力的感叹号。她对封建社会黑暗无道的愤怒控诉使其思 想境界到达了一个暂新的高度,使其性格特征全面而集中地予以体现,也使全剧到达了最高潮。 (2)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千古称颂

文中作者没有让窦娥停留在哭天喊地、骂鬼骂神的地步,而是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地把窦 娥的反抗精神体现出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 在文中却实现了。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是有冤不能伸,有仇无法报,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人民 群众渴望伸冤报仇的美妤愿望,这也就曲折地、但也是极为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残酷。 (3)语言质朴,表现力极强 在杂剧中,曲文是要唱的,在音律和声调上有一定的限制。但在课文的几支曲文中,作者都采用了生 动活泼的口语,通过口语抒发窦娥当时激昂的心情,句句如脱口而出,使得窦娥的激情一浪高于一浪,喷 泉激涌,气势飞腾,对体现窦娥刚强不屈的性格,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与关汉卿深厚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 的。故前人评关剧的语言,誉为“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介绍全剧的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全剧内容有个整体了解;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展开分析,使学 能够清晰地认识窦娥形象地壮美及其反抗精神。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揭示了酿 成窦娥悲剧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原因。 (2)重点可分析“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个誓愿的意义。 (3)有兴趣的老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来扮演剧中人物,在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地分析。 2、作家作品资料选辑 (1)关于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于金正大年间(12241232)卒 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他的职业可能是太医院的医生。他是当时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是元初剧坛 领袖。元代的阶级矛盾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人刚正不阿,他 把自己比作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因长期生活在城市艺人和书 会才人之中,歌舞、吹弹、吟诗、下围棋等无不精通,他有时甚至会亲自粉墨登场,参加演出。他一生创 作杂剧60多本,流传下来10余本。作品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但不以描写人民苦难为满足,总是让坏人 受到惩罚,被压迫者取得胜利,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所作杂剧,以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真切 质朴,剧情紧凑自然而著名。作品《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人称道。对元杂剧 繁荣发展影响很大,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2)《窦娥冤》全剧故事梗概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作品。全剧写窦娥父窦天章为上京赶考,将女儿 page

Page 6 文中作者没有让窦娥停留在哭天喊地、骂鬼骂神的地步,而是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地把窦 娥的反抗精神体现出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 在文中却实现了。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是有冤不能伸,有仇无法报,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人民 群众渴望伸冤报仇的美好愿望,这也就曲折地、但也是极为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残酷。 (3)语言质朴,表现力极强 在杂剧中,曲文是要唱的,在音律和声调上有一定的限制。但在课文的几支曲文中,作者都采用了生 动活泼的口语,通过口语抒发窦娥当时激昂的心情,句句如脱口而出,使得窦娥的激情一浪高于一浪,喷 泉激涌,气势飞腾,对体现窦娥刚强不屈的性格,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与关汉卿深厚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 的。故前人评关剧的语言,誉为“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介绍全剧的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全剧内容有个整体了解;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展开分析,使学 生能够清晰地认识窦娥形象地壮美及其反抗精神。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揭示了酿 成窦娥悲剧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原因。 (2)重点可分析“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个誓愿的意义。 (3)有兴趣的老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来扮演剧中人物,在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地分析。 2、作家作品资料选辑 (1)关于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于金正大年间(1224—1232)卒 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他的职业可能是太医院的医生。他是当时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是元初剧坛 领袖。元代的阶级矛盾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人刚正不阿,他 把自己比作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因长期生活在城市艺人和书 会才人之中,歌舞、吹弹、吟诗、下围棋等无不精通,他有时甚至会亲自粉墨登场,参加演出。他一生创 作杂剧 60 多本,流传下来 10 余本。作品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但不以描写人民苦难为满足,总是让坏人 受到惩罚,被压迫者取得胜利,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所作杂剧,以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真切 质朴,剧情紧凑自然而著名。作品《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人称道。对元杂剧 繁荣发展影响很大,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1956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2)《窦娥冤》全剧故事梗概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作品。全剧写窦娥父窦天章为上京赶考,将女儿

押与蔡婆婆为童养媳。窦娥不幸丈夫早死,无赖张驴儿父子威逼婆媳二人嫁给自己,窦娥坚决不从。张驴 儿企图药死蔡婆婆嫁祸窦娥,结果药死自己父亲。案发,窦娥拒绝私了,遭昏官严刑毒打,又为保全婆婆, 屈招罪名。在处斩时,窦娥发了三件誓愿,后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娥父亲窦天章做了大官,窦娥冤魂不 散多次向父亲申诉冤屈,请求父亲代为报仇。窦天章复审案件,替女儿报仇伸冤,同时收养了孤苦无依的 蔡婆婆。这里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窦娥临刑前的呼天斥地,是对黑暗社会的集中控诉。 (3)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 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发展而成。结构上一般是以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每折大都包括 较多场次,由曲、科、白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剧本 中对主要的动作表情和舞台做出规定,叫做“科”。曲就是歌曲,包括唱词和音乐,它是剧中男主角或女 主角赖以抒发感情及展开性格冲突的主要手段。白就是旁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 续曲常识: 宫调一一我国古代音乐,东律有十二律吕,即十二个半音阶:东音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徵 羽、变宫。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 调式则称为“调”,称为“宫调” 折一一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每剧一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 个整套,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楔子一一戏曲名词。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多数是放在第一折之前,作为剧情的 开端,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衔接过渡作用,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科一一戏曲术语。指元杂剧剧本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在传奇剧本中则写作“介” 末一一元杂剧中男角色。约相当于传奇及京剧里的“生”。 旦一一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外—一戏曲角色行当。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角也可扮女角,大致是指末、旦、净行当的次要角色 卜儿一一元杂剧中的老年妇女的俗称 四、“习题”参考答案

Page 7 押与蔡婆婆为童养媳。窦娥不幸丈夫早死,无赖张驴儿父子威逼婆媳二人嫁给自己,窦娥坚决不从。张驴 儿企图药死蔡婆婆嫁祸窦娥,结果药死自己父亲。案发,窦娥拒绝私了,遭昏官严刑毒打,又为保全婆婆, 屈招罪名。在处斩时,窦娥发了三件誓愿,后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娥父亲窦天章做了大官,窦娥冤魂不 散多次向父亲申诉冤屈,请求父亲代为报仇。窦天章复审案件,替女儿报仇伸冤,同时收养了孤苦无依的 蔡婆婆。这里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窦娥临刑前的呼天斥地,是对黑暗社会的集中控诉。 (3)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 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发展而成。结构上一般是以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每折大都包括 较多场次,由曲、科、白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剧本 中对主要的动作表情和舞台做出规定,叫做“科”。曲就是歌曲,包括唱词和音乐,它是剧中男主角或女 主角赖以抒发感情及展开性格冲突的主要手段。白就是旁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 续曲常识: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东律有十二律吕,即十二个半音阶;东音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徵、 羽、变宫。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 调式则称为“调”,称为“宫调” 折——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每剧一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 一个整套,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楔子——戏曲名词。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多数是放在第一折之前,作为剧情的 开端,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衔接过渡作用,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科——戏曲术语。指元杂剧剧本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在传奇剧本中则写作“介”。 末——元杂剧中男角色。约相当于传奇及京剧里的“生”。 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外——戏曲角色行当。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角也可扮女角,大致是指末、旦、净行当的次要角色。 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女的俗称。 四、“习题”参考答案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国戏剧的一般知识,培养鉴赏古代戏剧剧本的能力 2、体会杜丽娘因美丽的春色而觉醒,青春勃发、违抗父命的反抗精神。 3、由戏文为契机,适当拓展关于传奇的知识和古代诗歌名句 二、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杜丽娘游园的意义 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 使得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极端苦闷。在丫鬟春香的诱导下,她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艳丽 盛开的百花,举翼双飞的莺燕,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沉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 出。她欣喜于“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感怀于“良辰美 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悲愤于“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面对这“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感伤自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是游园才打开了杜丽娘的思想囚笼,受大好春光之感召,她才青春觉醒,才试图追求自己的爱情、幸 福与自由,因此可以说是游园才促成了杜丽娘生命的转折,思想的飞跃,命运的抗争。也因此,与其说是 杜丽娘游园是反抗父命,不如说是反抗封建礼教。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积极追求爱情自由的举动是一种叛 逆,但更是人性的觉醒,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共鸣 (2)如何看待“还魂”婚姻 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载牡丹亭畔想见,梦醒后相思成疾而死,一缕幽魂托梦柳生,掘坟再生,结成夫 妇,纯真爱情终于战胜了封建礼教。首先在封建社会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封建礼教抗衡的,更 何况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弱女子,她不能不悲叹自己“我生于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借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古有“因春感情,遇秋 成恨”乃至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其一生的妇女典型,也有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的文 学榜样。杜丽娘不甘“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的命运, 却不可能找到这种痛苦的根源,更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 现的书生。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此作者力图通过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概括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 由幸福爱情的斗争的艰苦性。杜丽娘惊梦、寻梦、写真等系列表现,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它揭

Page 8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国戏剧的一般知识,培养鉴赏古代戏剧剧本的能力。 2、体会杜丽娘因美丽的春色而觉醒,青春勃发、违抗父命的反抗精神。 3、由戏文为契机,适当拓展关于传奇的知识和古代诗歌名句。 二、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杜丽娘游园的意义 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 使得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极端苦闷。在丫鬟春香的诱导下,她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艳丽 盛开的百花,举翼双飞的莺燕,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沉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 出。她欣喜于“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感怀于“良辰美 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悲愤于“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面对这“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感伤自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是游园才打开了杜丽娘的思想囚笼,受大好春光之感召,她才青春觉醒,才试图追求自己的爱情、幸 福与自由,因此可以说是游园才促成了杜丽娘生命的转折,思想的飞跃,命运的抗争。也因此,与其说是 杜丽娘游园是反抗父命,不如说是反抗封建礼教。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积极追求爱情自由的举动是一种叛 逆,但更是人性的觉醒,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共鸣。 (2)如何看待“还魂”婚姻 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载牡丹亭畔想见,梦醒后相思成疾而死,一缕幽魂托梦柳生,掘坟再生,结成夫 妇,纯真爱情终于战胜了封建礼教。首先在封建社会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封建礼教抗衡的,更 何况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弱女子,她不能不悲叹自己“我生于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古有“因春感情,遇秋 成恨”乃至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其一生的妇女典型,也有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的文 学榜样。杜丽娘不甘“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的命运, 却不可能找到这种痛苦的根源,更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 现的书生。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此作者力图通过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概括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 由幸福爱情的斗争的艰苦性。杜丽娘惊梦、寻梦、写真等系列表现,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它揭

露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扼杀比以前任何爱情剧更为深刻。她在出生入死、执著追求中所取得的胜利,不 仅在争取幸福的爱情上给青年读者以鼓舞,同时流露了作家对他所憧憬的某种美好生活的渴望。由于封建 势力的巨大,杜丽娘斗争极为艰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全剧笼罩着一股悲剧的气氛 就戏剧形式而言,有着明显的思想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但是就其主题意义而言,无疑是积极的。 尽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汤显祖还不可能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斗争道路,然而他的艺术描绘已使 当时的青年妇女从杜丽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到今天,杜丽娘的理想 早已过时了,我们对于像汤显祖这样一位表现他的时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怀有崇敬的心情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全名为《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记》、《还 魂梦》或《牡丹亭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 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2、思路探究 节选部分虽然简短,但脉络仍清晰可寻,六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组成,表现杜丽娘春心萌动,感叹自己青春虚度和极为关 切后园春色的情景。第二部分由【皂罗袍】【好姐姐】组成,表现表现杜丽娘感奋于大好春光,芳心萌动, 思想觉醒。第三部分【隔尾】则是表现杜丽娘感伤自己的不由自主的命运 杜丽娘受过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这个正在成长的青春 少女感到苦闷。当她第一次偷偷地随舂香到了后花园,那百花盛开、莺燕欢唱的大好春光打开温顺少女的 心扉,杜丽娘也由心动、心乱、矛盾挣扎到勇于追求、勇于抗争,迈出了其人生的关键一步。整个游园过 程以明媚春光为纽带,可以按思春、迎春、伤春、赏春、和惜春的脉络来赏析。杜丽娘由自赏而哀怨无缘 他赏,由赏花惜春而感叹不能早成佳配。她盛赞百花争艳而同情牡丹不能占先之寂寞,明写牡丹,暗写自 己,以致兴叹“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运思布局极有特色 至于丫鬟春香则是一个很重要的穿插性人物,是她当了杜丽娘的陪衬人物,是她引导杜丽娘迈出了闺 房,走进了春光明媚的后花园,因而也是她成就了杜丽娘的思想大解放。 3、特点指要 (1)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社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 明,时间过了三百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厉害,她们的斗争也更为艰苦。就课文而言,面对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杜丽娘“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是下意识的春心萌动;因“剪不断,理还乱” 而照镜自窥,却“偷人半面”、“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这是欲道还羞的忧郁与内心挣扎。当眼前直面大好春光,便再也无所顾忌,直叹自己虚度年华、太不珍借 这大好时光。心理活动的过程极为细腻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也就生动丰满,栩栩如生,极为感人

Page 9 露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扼杀比以前任何爱情剧更为深刻。她在出生入死、执著追求中所取得的胜利,不 仅在争取幸福的爱情上给青年读者以鼓舞,同时流露了作家对他所憧憬的某种美好生活的渴望。由于封建 势力的巨大,杜丽娘斗争极为艰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全剧笼罩着一股悲剧的气氛。 就戏剧形式而言,有着明显的思想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但是就其主题意义而言,无疑是积极的。 尽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汤显祖还不可能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斗争道路,然而他的艺术描绘已使 当时的青年妇女从杜丽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到今天,杜丽娘的理想 早已过时了,我们对于像汤显祖这样一位表现他的时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怀有崇敬的心情。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全名为《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记》、《还 魂梦》或《牡丹亭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 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2、思路探究 节选部分虽然简短,但脉络仍清晰可寻,六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组成,表现杜丽娘春心萌动,感叹自己青春虚度和极为关 切后园春色的情景。第二部分由【皂罗袍】【好姐姐】组成,表现表现杜丽娘感奋于大好春光,芳心萌动, 思想觉醒。第三部分【隔尾】则是表现杜丽娘感伤自己的不由自主的命运。 杜丽娘受过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这个正在成长的青春 少女感到苦闷。当她第一次偷偷地随春香到了后花园,那百花盛开、莺燕欢唱的大好春光打开温顺少女的 心扉,杜丽娘也由心动、心乱、矛盾挣扎到勇于追求、勇于抗争,迈出了其人生的关键一步。整个游园过 程以明媚春光为纽带,可以按思春、迎春、伤春、赏春、和惜春的脉络来赏析。杜丽娘由自赏而哀怨无缘 他赏,由赏花惜春而感叹不能早成佳配。她盛赞百花争艳而同情牡丹不能占先之寂寞,明写牡丹,暗写自 己,以致兴叹“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运思布局极有特色。 至于丫鬟春香则是一个很重要的穿插性人物,是她当了杜丽娘的陪衬人物,是她引导杜丽娘迈出了闺 房,走进了春光明媚的后花园,因而也是她成就了杜丽娘的思想大解放。 3、特点指要 (1)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社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 明,时间过了三百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厉害,她们的斗争也更为艰苦。就课文而言,面对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杜丽娘“ 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是下意识的春心萌动;因“剪不断,理还乱” 而照镜自窥,却“偷人半面”、“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这是欲道还羞的忧郁与内心挣扎。当眼前直面大好春光,便再也无所顾忌,直叹自己虚度年华、太不珍惜 这大好时光。心理活动的过程极为细腻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也就生动丰满,栩栩如生,极为感人

必须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杜丽娘首先具备着热爱自由的天性,所以才会受到春天之感召,所以才 会为爱情而苦闷,所以才会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原动力。因此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格外丰满感人 (2)构思奇特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 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 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 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在 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 在节选的《惊梦》片段中,我们更多地像在读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 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也卓有成效。 (3)语言清丽含蓄,流畅精当,表现力极强 本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多为生旦抒情内容,因而多为南词,与缠绵的少女情怀和旖旎的大好春光极为 合拍。而丫鬟春香的唱白,或主或次,或导或随,肯綮关节,相得益彰。主仆的这些言语间,也留下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 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等等。句句是景语, 又句句是情语,艺术表现力极强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介绍全剧的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全剧内容有个整体了解;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展开分析,使学 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反抗精神。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杜丽娘心理变化的描写 与刻画 (2)有条件的老师可组织学生在类似的春游活动中,结合课文和历史背景作教学分析与讨论 2、作家作品资料选辑 (1)关于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面临川一个“书香”人家。他早年即有文名,由 于不肯阿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在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闲官。这时明王朝建立已经两百多年, 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暴露出它地腐朽性,官吏贪污,税监横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万历十六年(158), 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弊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 得到提升。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的汤显祖面对这种残酷现实,在万历十九年,终于奋起上疏抨击朝廷大 Habe

Page 10 必须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杜丽娘首先具备着热爱自由的天性,所以才会受到春天之感召,所以才 会为爱情而苦闷,所以才会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原动力。因此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格外丰满感人。 (2)构思奇特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 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 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 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在 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 在节选的《惊梦》片段中,我们更多地像在读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 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也卓有成效。 (3)语言清丽含蓄,流畅精当,表现力极强 本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多为生旦抒情内容,因而多为南词,与缠绵的少女情怀和旖旎的大好春光极为 合拍。而丫鬟春香的唱白,或主或次,或导或随,肯綮关节,相得益彰。主仆的这些言语间,也留下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 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等等。句句是景语, 又句句是情语,艺术表现力极强。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介绍全剧的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全剧内容有个整体了解;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展开分析,使学 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反抗精神。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杜丽娘心理变化的描写 与刻画。 (2)有条件的老师可组织学生在类似的春游活动中,结合课文和历史背景作教学分析与讨论。 2、作家作品资料选辑 (1)关于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面临川一个“书香”人家。他早年即有文名,由 于不肯阿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在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闲官。这时明王朝建立已经两百多年, 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暴露出它地腐朽性,官吏贪污,税监横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万历十六年(1588), 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弊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 得到提升。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的汤显祖面对这种残酷现实,在万历十九年,终于奋起上疏抨击朝廷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62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