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悸:恐惧心跳;余悸:事后还感到恐惧 5.结论判断。 6.依法给予惩罚 7.优雅、优美。 8.忌:顾忌;惮:害怕。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 比喻乘人危急时加以陷害的恶劣行径 A (略)。 四、(略)。 1.例:(略)。作用:造成语言气势,使观点内涵细致、丰富 2.例:(略)。作用:使论点清晰、突出 3.例:(略)。作用:增强语言的说服力量和论辩色彩。 六 1.对敌人中已被解除武装的和愿意悔改的也要实行”费厄"。 2.见课文分析 3.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强烈反对。 4.例证法。 七、提 1.可抓住“一屋”与“天下”的关系,从“立志”与“实干”的角度来进行评论。 2.“好学”总是被肯定的,关键是怎样学。可由此出发,结合实际来论述。 24.《过秦论》参考答案 1.yao。(秦孝公)占据着轂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2.yu。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 3.qun。(九国的军队)迟疑徘徊不敢前进 4.chi。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 5.d1。销毁兵器 6. weng you。陈涉不过是以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农夫、奴隶一类 的人 7.xi白。(假使拿山东诸国)与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 hui。一个戍卒发难就毀掉了天子七庙 9.nie。(陈涉)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173 4.悸:恐惧心跳;余悸:事后还感到恐惧。 5.结论判断。 6.依法给予惩罚。 7.优雅、优美。 8.忌:顾忌;惮:害怕。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 9.比喻乘人危急时加以陷害的恶劣行径。 二、A 三、(略)。 四、(略)。 五、 1.例:(略)。作用:造成语言气势,使观点内涵细致、丰富。 2.例:(略)。作用:使论点清晰、突出。 3.例:(略)。作用:增强语言的说服力量和论辩色彩。 六、 1.对敌人中已被解除武装的和愿意悔改的也要实行"费厄"。 2.见课文分析。 3.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强烈反对。 4.例证法。 七、提示 1.可抓住“一屋”与“天下”的关系,从“立志”与“实干”的角度来进行评论。 2.“好学”总是被肯定的,关键是怎样学。可由此出发,结合实际来论述。 24.《过秦论》参考答案 一、 1.yáo。(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2.yú。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 3.qūn。(九国的军队)迟疑徘徊不敢前进 4.chī。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 5.dí。销毁兵器 6.wènɡ yǒu。陈涉不过是以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农夫、奴隶一类 的人 7.xié。(假使拿山东诸国)与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 8.huī。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 9.niè。(陈涉)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10.qin。锄地的农具与酸枣木做的棍子 1.秦王朝的进一步强大自秦孝公开始,以秦的地理优势与秦孝公的功业来反衬后来秦 王朝的覆灭 2.此期间秦王朝领土的日益扩大,势力空前增长,一直处于“攻”势,表明由秦来统 天下已成定局,从而为后文蓄势。 3.以九国之师的地广人众、兵力强盛来衬托秦的强大,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 埋下伏笔,也为作者后文提出“攻守之势异也”的见解张本 4.表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国力增强,却由“攻”势转入“守”势,揭露了秦始皇的暴 政,为最后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伏笔。 5.与秦王朝的强大对比,说明仁义不施,民心丧尽,使天下人戮力抗秦,这就是秦王 朝覆亡的原因 6.借古讽今,劝戒汉文帝施行仁义。 1.统率 1逃亡 2制服 2.丢失 1好处 制 3.规模 3灭亡 利{2.有利 4.制作 4.无 3锋利 险固 1失,丢失 1.规章制度 2.巩固 固 读duo,计算 3固执 遗{2遗失之物 3遗留下来的 度 3越过 4读wei,给予 4读duo,揣度 例句序号 句中词 在现代汉语中是 在文言文中用作 在句中成分 名词 动词 状语 名词 状语 2 动词 动词 状语 3 弱 形容词 动词 宾语中的动词谓语 4 弱 形容词 形容词 定语 五 1.①瓮:陶制的盛器。在句子中作“牖”的定语 ②绳:草绳。在句子中作“枢”的定语。瓮牖绳枢,形容家里穷。 ③景:通“影”。在句子中作动词“从”的状语 ④族:家族。“秦族”作“亡”的宾语。 2.①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174 10.qín。锄地的农具与酸枣木做的棍子 二、 1.秦王朝的进一步强大自秦孝公开始,以秦的地理优势与秦孝公的功业来反衬后来秦 王朝的覆灭。 2.此期间秦王朝领土的日益扩大,势力空前增长,一直处于“攻”势,表明由秦来统 一天下已成定局,从而为后文蓄势。 3.以九国之师的地广人众、兵力强盛来衬托秦的强大,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 埋下伏笔,也为作者后文提出“攻守之势异也”的见解张本。 4.表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国力增强,却由“攻”势转入“守”势,揭露了秦始皇的暴 政,为最后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伏笔。 5.与秦王朝的强大对比,说明仁义不施,民心丧尽,使天下人戮力抗秦,这就是秦王 朝覆亡的原因。 6.借古讽今,劝戒汉文帝施行仁义。 三、 四、 例句序号 句中词 在现代汉语中是 在文言文中用作 在句中成分 1 席 名词 动词 状语 囊 名词 动词 状语 2 争 动词 动词 状语 3 弱 形容词 动词 宾语中的动词谓语 4 弱 形容词 形容词 定语 五、 1.①瓮:陶制的盛器。在句子中作“牖”的定语。 ②绳:草绳。在句子中作“枢”的定语。瓮牖绳枢,形容家里穷。 ③景:通“影”。在句子中作动词“从”的状语。 ④族:家族。“秦族”作“亡”的宾语。 2.①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制 1.统率 2.制服 3.规模 4.制作 亡 1.逃亡 2.丢失 3.灭亡 4.无 利 1.好处 2.有利 3.锋利 固 1.险固 2.巩固 3.固执 4.既, 已 遗 1.失, 丢失 2.遗失之物 3.遗留下来的 4.读 wei, 给予 度 1.规章制度 2.读 duo, 计算 3.越过 4.读 duo, 揣度
②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1.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例: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例: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七、杜牧的《阿房宫赋》指岀秦王朝穷奢极欲,荒淫残暴,是导致崩溃的原因,故“族 秦者秦也”。贾谊《过秦论》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亦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八、提示 列举史实,说明秦王朝的暴政使人心尽失,导致失国。由此生发议论,提出看法 25.《〈燕山夜话〉两篇》参考答案 1.诀:窍门。秘密的窍门。 2.暴:音p,晒。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时断时续,不肯坚持 3.甚:很。解:理解。原意指读书时不作深入研究,只求领会精神实质。 4.见:在此是体会、理解的意思。指体会得真实确切。 5.透脱:深入而不受束缚。指读书要能灵活运用。 6.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比喻一下子通贯通晓了某个道理。 就是 2.至于却 3.就特别总 4都 即便实在 5.同样只是而 6.而、又所以 1.可以不下苦工就会读书、作文的秘密方法。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科学的读书 方法 2.不但要喜欢读书,而且要会意。表示虚心,不要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 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歪曲原意,错误的解释。 4学习应抱虚心的态度 5.作者的读书主张: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
175 ②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六、 1.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例: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例: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七、杜牧的《阿房宫赋》指出秦王朝穷奢极欲,荒淫残暴,是导致崩溃的原因,故“族 秦者秦也”。贾谊《过秦论》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亦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八、提示 列举史实,说明秦王朝的暴政使人心尽失,导致失国。由此生发议论,提出看法。 25.《〈燕山夜话〉两篇》参考答案 一、 1.诀:窍门。秘密的窍门。 2.暴:音 pù,晒。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时断时续,不肯坚持。 3.甚:很。解:理解。原意指读书时不作深入研究,只求领会精神实质。 4.见:在此是体会、理解的意思。指体会得真实确切。 5.透脱:深入而不受束缚。指读书要能灵活运用。 6.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比喻一下子通贯通晓了某个道理。 二、 1.而 就是 2.至于 却 3.就 特别 总 4.都 即便 实在 5.同样 只是 而 6.而、又 所以 三、 1.可以不下苦工就会读书、作文的秘密方法。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科学的读书 方法。 2.不但要喜欢读书,而且要会意。表示虚心,不要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 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歪曲原意,错误的解释。 4.学习应抱虚心的态度。 5.作者的读书主张: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
6.入书的方法。出书的方法。 7.读书只知死抠字句而不能实际运用。 1.“有些读者”是说只有少数读者,“许多读者”则是说有很多读者,二者范围大小 不同:“大概已经无人问津”是揣摩的语气,“已经无人问津”则是肯定的语气。前一种表 达比后一种委婉、亲切。 2.前句的“往往”、“只抓住”、“丢了”、“这是何苦来呢”,都是口头用语,语言通俗, 表现出作者平易近人的风格:后句都是书面语,缺乏娓娓谈心的情调。 五、见各课文分析。 六、 1.论点:美不等于豪华。开头列举种种追求豪华的现象,引出论点 2.引用中国古代名家韩非、刘华、桓宽、张载及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话来作理论论 据,再在结尾用川剧《金子》等作事实论据 3.段落之间多有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自然、紧密。 4.(略)。 七、提示 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立意。 1题: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才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2题:从分析禁假不止的原因入手,提出观点,选用人才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 念,应注重实际能力。 3题:服务体系为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是社会生活总水平的提高,但仍需锻炼生活 能力,发扬吃苦耐蒡精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参考答案 治理社会,达到实际功用 2.耐:经得住。寻味:仔细体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3.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 4.铿锵: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响亮而有节奏 5.燕:通宴,安闲,和乐。形容安闲地谈笑。 6.早上顾不到晚上的事,形容情况危急,也比喻生活极端困难 7.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8.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176 6.入书的方法。出书的方法。 7.读书只知死抠字句而不能实际运用。 四、 1.“有些读者”是说只有少数读者,“许多读者”则是说有很多读者,二者范围大小 不同;“大概已经无人问津”是揣摩的语气,“已经无人问津”则是肯定的语气。前一种表 达比后一种委婉、亲切。 2.前句的“往往”、“只抓住”、“丢了”、“这是何苦来呢”,都是口头用语,语言通俗, 表现出作者平易近人的风格;后句都是书面语,缺乏娓娓谈心的情调。 五、见各课文分析。 六、 1.论点:美不等于豪华。开头列举种种追求豪华的现象,引出论点。 2.引用中国古代名家韩非、刘华、桓宽、张载及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话来作理论论 据,再在结尾用川剧《金子》等作事实论据。 3.段落之间多有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自然、紧密。 4.(略)。 七、提示 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立意。 1 题: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才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2 题:从分析禁假不止的原因入手,提出观点,选用人才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 念,应注重实际能力。 3 题:服务体系为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是社会生活总水平的提高,但仍需锻炼生活 能力,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参考答案 一、 1.治理社会,达到实际功用。 2.耐:经得住。寻味:仔细体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3.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 4.铿锵: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响亮而有节奏。 5.燕:通宴,安闲,和乐。形容安闲地谈笑。 6.早上顾不到晚上的事,形容情况危急,也比喻生活极端困难。 7.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8.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二
1.加强语气,表示明确的意见 2.明确应把握的“度”,使表达更有分寸。 3.限制范围,避免片面。 4.使语气比较委婉,表达也较客观。 限制范围,使表达更有分寸。 6.同上。 1.写文章应讲究文采。 2.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论点。 四 1.是我国古代较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作者刘勰,南朝时期梁代文学理论家。 2.是我国古代具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3.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核心内容为儒家的“仁爱”思想。由孔子弟子和 后学编辑,成书约在春秋战国之际。 4.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作,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作品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5.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两晋士族文人的言谈轶事,南朝时期宋代文学家刘义所著。 6.是我国古代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作者钟嵘,南朝时期梁代人 五、见学习提示 六、 1.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 2.理论文章具有形象性,在中国是有历史传统的。 3.同上。 4.在今天,我以为,写文章应该继承前一种传统,哪怕是理论著作,最好也富有形 象性 5.理论文章富有形象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并不少见的。 6.写理论文章也应该适当地讲究声音 7.不论骈文或散文,过分讲究声音,都会“失其真美”。 8.理论文章最好也带有感情。 七、大量列举中外名家名作用作论据,典型而充分,文化底蕴丰厚,逻辑说服力强 八、提示 可抓住“勤”与“好”的关系立意。业精于勤,学习需要勤奋,但更需“好”学, 学为乐,才能学会学习,持之以恒
177 1.加强语气,表示明确的意见。 2.明确应把握的“度”,使表达更有分寸。 3.限制范围,避免片面。 4.使语气比较委婉,表达也较客观。 5.限制范围,使表达更有分寸。 6.同上。 三、 1.写文章应讲究文采。 2.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论点。 四、 1.是我国古代较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作者刘勰,南朝时期梁代文学理论家。 2.是我国古代具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3.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核心内容为儒家的“仁爱”思想。由孔子弟子和 后学编辑,成书约在春秋战国之际。 4.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作,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作品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5.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两晋士族文人的言谈轶事,南朝时期宋代文学家刘义所著。 6.是我国古代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作者钟嵘,南朝时期梁代人。 五、见学习提示。 六、 1.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 2.理论文章具有形象性,在中国是有历史传统的。 3.同上。 4.在今天,我以为,写文章应该继承前一种传统,哪怕是理论著作,最好也富有形 象性。 5.理论文章富有形象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并不少见的。 6.写理论文章也应该适当地讲究声音。 7.不论骈文或散文,过分讲究声音,都会“失其真美”。 8.理论文章最好也带有感情。 七、大量列举中外名家名作用作论据,典型而充分,文化底蕴丰厚,逻辑说服力强。 八、提示 可抓住“勤”与“好”的关系立意。业精于勤,学习需要勤奋,但更需“好”学,以 学为乐,才能学会学习,持之以恒
※《说“小"》参考答案 1.强调“小”被轻视已是习惯。 2.强调职责有不同,对胜利的贡献是一样的 只要一个人是全心全意做了他所应做的事,‖(并列)尽了他的一份责任,|(条件) 他就是真正伟大了 2.我们常常轻视小事情,‖(并列)不屑于做小事情,|(转折)可是,假如有了一点小 小的成绩,‖(假设)却又会立刻自满自足 3.改造社会的革命事业,是这样伟大而艰巨,(因果)我们个人哪怕有天大的本事,‖ (假设)也只能在这伟大的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 主要阐述了“小”与“大”的辨证关系 2.第一层至“他就是真正伟大了。”第二层至“而且这工作都同样有益于社会人群 以下内容为第三层。 第一层大意:全心全意尽了责任,就是伟大 第二层大意:普通人的工作同样有益于社会人群。 第三层大意:一切伟大的工作,都由无数细小的工作结合而成。 3.“火车头”和“枕木”。 4.说明各人的能力有大小 五、见学习提示。 六、在文中适当使用反问句式,不仅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可以使 文章富于变化,行文更加活泼。 七、提示 可学习课文构思,分析青年人中对俭朴与时髦,追求享受与艰苦奋斗的不同看法,运 用典型例证,最后总结观点:必须提倡俭朴作风与艰苦奋斗精神。 ※《论“骄傲”》参考答案 1.zhan,崭:高出。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 击:敲打。比喻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从侧面隐晦曲折地表明观点。 3.wei,惟:惟独;是:代词,反指前置宾语“命”。完全服从命令
178 ※《说“小”》参考答案 一、 1.强调“小”被轻视已是习惯。 2.强调职责有不同,对胜利的贡献是一样的。 二、 1.只要一个人是全心全意做了他所应做的事,‖(并列)尽了他的一份责任,|(条件) 他就是真正伟大了。 2.我们常常轻视小事情,‖(并列)不屑于做小事情,|(转折)可是,假如有了一点小 小的成绩,‖(假设)却又会立刻自满自足。 3.改造社会的革命事业,是这样伟大而艰巨,|(因果)我们个人哪怕有天大的本事, ‖ (假设)也只能在这伟大的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 三、 1.主要阐述了“小”与“大”的辨证关系。 2.第一层至“他就是真正伟大了。”第二层至“而且这工作都同样有益于社会人群。” 以下内容为第三层。 第一层大意:全心全意尽了责任,就是伟大。 第二层大意:普通人的工作同样有益于社会人群。 第三层大意:一切伟大的工作,都由无数细小的工作结合而成。 3.“火车头”和“枕木”。 4.说明各人的能力有大小。 四、A 五、见学习提示。 六、在文中适当使用反问句式,不仅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可以使 文章富于变化,行文更加活泼。 七、提示 可学习课文构思,分析青年人中对俭朴与时髦,追求享受与艰苦奋斗的不同看法,运 用典型例证,最后总结观点:必须提倡俭朴作风与艰苦奋斗精神。 ※《论“骄傲”》参考答案 一、 1.zhǎn,崭:高出。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 2.击:敲打。比喻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从侧面隐晦曲折地表明观点。 3.wéi,惟:惟独;是:代词,反指前置宾语“命”。完全服从命令
4.厚:过分:非:非议,指责。没有可以过分指责的 5.didn。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6.qian。谦谦:谦逊的样子。谦逊有礼的人 7.se。瑟瑟:发抖的样子 8.qu。趋:快走。人家慢走,跟着慢走,人家快走,跟着快走。比喻事事模仿,一味 追随别人 9.m。弥:更加。更加珍贵 0.。矩:曲尺;规:圆规。引申为准则、法度。比喻言行谨慎,遵守一定的法度。 见课文 1.崭露头角的青年遭到“骄傲”的责难。 2.阐述“骄傲”的内涵和外延。 3.揭露了对青年人的种种责难现象。 4.从反面批驳了这种陈腐观念的危害 5.正面分析青年人的自信、进取、创新精神和骄傲自大是两码事,不仅不应受到责难, 而应大大鼓励。 6.提出陈腐观念的思想根源是中国历来的“中庸之道”。提出应该为那些被责难而压抑 的青年张目。 四、 1.奋然 发奋”指振作,“奋进”意为努力前进,“奋然”形容努力振作的样子,作“前 的修饰语 2.严格。 “严整”,重点落在“整”字上,有“整齐”之意。“严密”表示紧凑,没有疏漏,多 指思维、结构等。“严格”着重在“认真”,常与“要求”、“遵守”、“规定”等词搭配使用。 3.锐意 着意”为注意用心的意思,“刻意”比“着意”更进一步,为“极意”、“用尽心思 的意思,往往带有贬义。“锐意”则为意志坚决,不懈努力的意思 4.逃脱。 个词都有“脱开”的意思。“脱离”可以是主动的,也可是被动的,可以是人为的, 也可以是自然的:“摆脱”是撇开、脱去束缚之意;“逃脱”为“逃开、避开”之意。 五、揭示这种责难将带来的严重后果。 六、界定概念,为下文的批驳作基础。 七、见学习提示
179 4.厚:过分;非:非议,指责。没有可以过分指责的。 5.diān。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6.qiān。谦谦:谦逊的样子。谦逊有礼的人。 7.sè。瑟瑟:发抖的样子。 8.qū。趋:快走。人家慢走,跟着慢走,人家快走,跟着快走。比喻事事模仿,一味 追随别人。 9.mí。弥:更加。更加珍贵。 10.jǔ。矩:曲尺;规:圆规。引申为准则、法度。比喻言行谨慎,遵守一定的法度。 二、见课文。 三、 1.崭露头角的青年遭到“骄傲”的责难。 2.阐述“骄傲”的内涵和外延。 3.揭露了对青年人的种种责难现象。 4.从反面批驳了这种陈腐观念的危害。 5.正面分析青年人的自信、进取、创新精神和骄傲自大是两码事,不仅不应受到责难, 而应大大鼓励。 6.提出陈腐观念的思想根源是中国历来的“中庸之道”。提出应该为那些被责难而压抑 的青年张目。 四、 1.奋然。 “发奋”指振作,“奋进”意为努力前进,“奋然”形容努力振作的样子,作“前行” 的修饰语。 2.严格。 “严整”,重点落在“整”字上,有“整齐”之意。“严密”表示紧凑,没有疏漏,多 指思维、结构等。“严格”着重在“认真”,常与“要求”、“遵守”、“规定”等词搭配使用。 3.锐意。 “着意”为注意用心的意思,“刻意”比“着意”更进一步,为“极意”、“用尽心思” 的意思,往往带有贬义。“锐意”则为意志坚决,不懈努力的意思。 4.逃脱。 三个词都有“脱开”的意思。“脱离”可以是主动的,也可是被动的,可以是人为的, 也可以是自然的;“摆脱”是撇开、脱去束缚之意;“逃脱”为“逃开、避开”之意。 五、揭示这种责难将带来的严重后果。 六、界定概念,为下文的批驳作基础。 七、见学习提示。 八
1.锐意改革不是骄傲。 2.改革需要进取和创新 九、提示 1.“方”指有棱角,方正,引申为处事讲原则,言行有锋芒。“圆”指圆滑,引申为处 事不讲原则,八面玲珑。有人说,圆滑就是老练,处事圆滑才能不得罪人。那么,青年人 应该怎样确立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2.“平凡”与“伟大”相对,“伟大”由“平凡”组成。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平凡人, 平凡事,构建了“伟大”。青年人“志当存高远”,却应从点滴平凡事做起。(也可换一角度, 从一件小事说起,开掘平凡事中的伟大。) 3.很多青年人爱时髦,认为时髦是社会潮流的领导者,时髦就是美。但也有人认为, 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并不等于美。那么,究竟什么是美?怎样才美? 4.“自由”与“约束”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自由”有许多的限纬 可以说,“绝对自由”并不存在。对这些“限制”应该怎么看?青年人应该建立怎样的自 第六单元 26.《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参考答案 1.没法计算数目。 2.没办法估算。 3.悲惨地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4.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5.言行放肆,毫无顾忌和惧怕。 6.很难估量计算。 7.不屈服,不低头。挠:弯曲 8.睡着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9.饥饿和寒冷交相逼迫。交:交相,一起 10.生存艰难。维:连结,维系 11.遍地都是饿死的人。殍:饿死的人。 1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表达上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 强烈的感情色彩
180 1.锐意改革不是骄傲。 2.改革需要进取和创新。 九、提示 1.“方”指有棱角,方正,引申为处事讲原则,言行有锋芒。“圆”指圆滑,引申为处 事不讲原则,八面玲珑。有人说,圆滑就是老练,处事圆滑才能不得罪人。那么,青年人 应该怎样确立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2.“平凡”与“伟大”相对,“伟大”由“平凡”组成。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平凡人, 平凡事,构建了“伟大”。青年人“志当存高远”,却应从点滴平凡事做起。(也可换一角度, 从一件小事说起,开掘平凡事中的伟大。) 3.很多青年人爱时髦,认为时髦是社会潮流的领导者,时髦就是美。但也有人认为, 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并不等于美。那么,究竟什么是美?怎样才美? 4.“自由”与“约束”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自由”有许多的限制, 可以说,“绝对自由”并不存在。对这些“限制”应该怎么看?青年人应该建立怎样的自 由观? 第六单元 26.《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参考答案 一、 1.没法计算数目。 2.没办法估算。 3.悲惨地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4.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5.言行放肆,毫无顾忌和惧怕。 6.很难估量计算。 7.不屈服,不低头。挠:弯曲。 8.睡着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9.饥饿和寒冷交相逼迫。交:交相,一起。 10.生存艰难。维:连结,维系。 11.遍地都是饿死的人。殍:饿死的人。 1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表达上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 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
1.维护。 2.洗劫 3.保障 4.铲除 紧迫 6.贫乏。 三、(略,见“补充资料”) 四、前者的事例典型、集中地说明外国侵略者凭着所谓的“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 管辖,任意欺凌中国人民的事实,与中国人民长期的人格受辱形成强烈的对照。 五 侵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没有生存权 2.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没有生存权。 3.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更无人格尊严。 4.国家主权丧失,人民便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5.国家不能独立,人民的生命就没有保障。 提示 正方:见异思迁是用心不专一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实现追求的目标 反方:见异思迁是不断的否定与不断的追求,只有不断的否定与不断的追求,社会才 会发展与进步 27.《咬文嚼字》参考答案 A 1.含糊,指意思表达不清楚。透彻,指思想彻底通透。凝练,指情感的专注与集中。 2.意味,指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味道也会有变化的意思 3.累积,长期积聚的意思。 4.调和,指与诗的意境配合得适当。 精确,指意义精致、细密而确切 6.冷寂,指场合清冷寂寞 1.明喻。 2.借喻。 3.“熟路”用来比喻“习惯”整句话说明语言应该创新 4.“作”字的含义:指真正的“创作”,即以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 考与情感的独特体验。“写”、“编”或“做”体现不了“创作”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耳目一新”与“全新”语义重复。 2.“挨打”即“遭人打”之意
181 1.维护。 2.洗劫。 3.保障。 4.铲除。 5.紧迫。 6.贫乏。 三、(略,见“补充资料”)。 四、前者的事例典型、集中地说明外国侵略者凭着所谓的“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 管辖,任意欺凌中国人民的事实,与中国人民长期的人格受辱形成强烈的对照。 五、 1.侵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没有生存权。 2.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没有生存权。 3.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更无人格尊严。 4.国家主权丧失,人民便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5.国家不能独立,人民的生命就没有保障。 六、提示 正方:见异思迁是用心不专一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实现追求的目标。 反方:见异思迁是不断的否定与不断的追求,只有不断的否定与不断的追求,社会才 会发展与进步。 27.《咬文嚼字》参考答案 一、A 二、 1.含糊,指意思表达不清楚。透彻,指思想彻底通透。凝练,指情感的专注与集中。 2.意味,指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味道也会有变化的意思。 3.累积,长期积聚的意思。 4.调和,指与诗的意境配合得适当。 5.精确,指意义精致、细密而确切。 6.冷寂,指场合清冷寂寞。 三、 1.明喻。 2.借喻。 3.“熟路”用来比喻“习惯”;整句话说明语言应该创新。 4.“作”字的含义:指真正的“创作”,即以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 考与情感的独特体验。“写”、“编”或“做”体现不了“创作”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四、 1.“耳目一新”与“全新”语义重复。 2.“挨打”即“遭人打”之意
3.“观望”为观看、旁观之意,应改为“观察”。 4.“敏捷”多指思维、动作;应改为“敏锐”。 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推敲文字,实质上是推敲思想感情。 3.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捉摸 难于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 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 4.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 朝深一层去想,才能思想新,情感新,语言新。 六、推敲的故事流传久远,一般认为:“敲”比“推”用得好。朱光潜先生则认为这是 意境上的分别。“推”写出了僧的胸襟气度,也与冷寂的意境调和。而最终要看哪一种境界 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本题只要独立思考,分析有理,言之有据,无论 持何种意见均可。 七、《为了忘却的纪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看朋辈成新鬼”,“眼看”是无奈 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 也写出了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 八、提示 两者讲的是不同的问题。朱光潜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写作时要“斟酌文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所说的阅读,是 指精读,所以要咬文嚼字,咀嚼文字的意味 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在博览群书时应注意的读书方法,应 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积累多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不固执于 个别字句,个别地方可以不求甚解。 28.《简笔与繁笔》参考答案 1.rng。繁杂、多余而拖拉 2.song。形容很害怕。悚然:害怕的样子 穷:极尽:指描写刻画非常细致生动 4.zhui。多余 5.gi。言语少而意思完备
182 3.“观望”为观看、旁观之意,应改为“观察”。 4.“敏捷”多指思维、动作;应改为“敏锐”。 五、 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推敲文字,实质上是推敲思想感情。 3.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捉摸、 难于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 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 4.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 朝深一层去想,才能思想新,情感新,语言新。 六、推敲的故事流传久远,一般认为:“敲”比“推”用得好。朱光潜先生则认为这是 意境上的分别。“推”写出了僧的胸襟气度,也与冷寂的意境调和。而最终要看哪一种境界 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本题只要独立思考,分析有理,言之有据,无论 持何种意见均可。 七、《为了忘却的纪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看朋辈成新鬼”,“眼看”是无奈, 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 也写出了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 八、提示 两者讲的是不同的问题。朱光潜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写作时要“斟酌文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所说的阅读,是 指精读,所以要咬文嚼字,咀嚼文字的意味。 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在博览群书时应注意的读书方法,应 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积累多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不固执于 个别字句,个别地方可以不求甚解。 28.《简笔与繁笔》参考答案 一、 1.rǒnɡ。繁杂、多余而拖拉 2.sǒnɡ。形容很害怕。悚然:害怕的样子 3.穷:极尽;指描写刻画非常细致生动 4.zhuì。多余 5.ɡái。言语少而意思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