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5039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 英文名称: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分:2 适用对象:人文社会科学全体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应用,洗择来自 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 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管理专 业所必需的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 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 course "Management Psychology"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In this course,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bsequent courses,cases from learning and actual work positions are selected as teaching carriers to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necessary for the management profe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nagement,have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handle and coordin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nd have good psychology Quality,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management psycholog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性质属于公共课,教学目的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 《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50392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 英文名称: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人文社会科学全体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应用,选择来自 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 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管理专 业所必需的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 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 course "Management 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In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bsequent courses, cases from learning and actual work positions are selected as teaching carriers to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necessary for the management profe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have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handle and coordin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have good psychology Quality,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management psycholog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性质属于公共课,教学目的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熟知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掌握社会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 3、熟知气质、性格、能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4、了解价值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5、 了解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熟知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掌握激励理论: 6、学握群体心理效应以及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7、熟知领导理论,掌握一些基本的领导艺术: 8、熟知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9、熟知员工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办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归因的能力: 3、培养学牛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人采取相应管理措临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态度、进行因人而异管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进行有效沟通和妥善处理群体冲突的能力: 7、培养学生具备领导者的基本能力 8、培养学生组织结构设计的能力: 9、培养学生进行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解决员工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素所目标(态)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的职业观念,积极向上的工 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二)教学内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三)思考与实践 1.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及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动向 4.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授课学时】6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2 2、熟知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掌握社会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 3、熟知气质、性格、能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4、了解价值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5、了解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熟知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掌握激励理论; 6、掌握群体心理效应以及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7、熟知领导理论,掌握一些基本的领导艺术; 8、熟知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9、熟知员工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归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态度、进行因人而异管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6、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进行有效沟通和妥善处理群体冲突的能力; 7、培养学生具备领导者的基本能力; 8、培养学生组织结构设计的能力; 9、培养学生进行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解决员工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态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的职业观念,积极向上的工 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二)教学内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三)思考与实践 1.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及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动向 4.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授课学时】 6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什么是人性?列举中国古代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人性论。谈谈传统文化给予我们人性 论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个体心理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的心理概念 2.了解知觉与影响因素 3.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4.了解个性、气质、能力与性格的涵义 【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2.难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 1.人的心理概念;影响正确知觉的各种因素;社会知觉中和各种偏见情绪与情感 2.个性与个体差异:气质与生产效率;能力差异;性格与性格特征心理测验 【授课学时】4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阅读《党的好干部》一书中18个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谈谈在组织生活总 个体如何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激励理论的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的激励模式 2.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了解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 4.掌握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 2.难点:激励概念与模式 (二)教学内容 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与区别;人的激励模式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 3
3 课堂思考和讨论: 什么是人性?列举中国古代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人性论。谈谈传统文化给予我们人性 论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个体心理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的心理概念 2.了解知觉与影响因素 3.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4.了解个性、气质、能力与性格的涵义 【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2.难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 1.人的心理概念;影响正确知觉的各种因素;社会知觉中和各种偏见情绪与情感 2.个性与个体差异:气质与生产效率;能力差异;性格与性格特征心理测验 【授课学时】 4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阅读《党的好干部》一书中 18 个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谈谈在组织生活总 个体如何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 激励理论的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的激励模式 2.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了解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 4.掌握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 2.难点:激励概念与模式 (二)教学内容 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与区别;人的激励模式。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
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国外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与应用;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3.期望理论的内容及模式;期望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4.公平理论及其示意图;对公平理论的评价:应用公平理论的标准与原则 5.挫折与挫折理论;产生挫折后人们的表现;应付挫折的方法 【授课学时】6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老和讨论: 中国共产党人在万里长征过程中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运用挫折理论进行分析。 第四章群体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作用 2.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与在管理中的作用 3.堂握群体动力理论 4.了解群体压力的概念与现实意义 5.了解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了解人际关系的有关知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群体沟通与冲突;群体人际关系 2.难点:群体动力理论 (一)教学内容 1.群体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管理者 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与运用 2.勒温的群体动力论;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研究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的现实意义 3.群体决策的性质: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提高工作效益;群体内聚力的因素;群体内 聚力与生产率关系 4.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信息交流的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研究;互 联与网络文明工程;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冲突的概念;建设性的冲突;预防与避免 破坏性的冲突;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5.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授课学时】6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观看红军长征的相关记录影片,分析组织当中强劲的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 气是如何形成的?
4 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国外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与应用;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3.期望理论的内容及模式;期望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4.公平理论及其示意图;对公平理论的评价:应用公平理论的标准与原则 5.挫折与挫折理论;产生挫折后人们的表现;应付挫折的方法 【授课学时】 6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中国共产党人在万里长征过程中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运用挫折理论进行分析。 第四章 群体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作用 2.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与在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群体动力理论 4.了解群体压力的概念与现实意义 5.了解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了解人际关系的有关知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群体沟通与冲突;群体人际关系 2.难点:群体动力理论 (二)教学内容 1.群体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管理者 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与运用。 2.勒温的群体动力论;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研究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的现实意义 3.群体决策的性质: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提高工作效益;群体内聚力的因素;群体内 聚力与生产率关系 4.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信息交流的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研究;互 联与网络文明工程;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冲突的概念;建设性的冲突;预防与避免 破坏性的冲突;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5.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授课学时】6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观看红军长征的相关记录影片,分析组织当中强劲的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 气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章领导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 2.了解领导类型的划分 3.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了解领导力的影响力及其构成 5.了解领导决策的类型划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国外研究领导的各种理论 2.难点:领导的概念及类型:领导的影响力与决策 (二)教学内容 1.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领导类型的划分 2.对特性理论或伟人论的否定;对领导者素质条件的研究;勒温的领导作风的实验; 李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3行为理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领导的影响力及其构成;提高领导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决策及决策的过程;决策的 类型划分:决策的质量与决策的认可水平 【授课学时】4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提取《毛泽东文选》部分内容作为分析材料,探讨领导影响力的构成和形成途径。 第六章组织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4.掌握组织变革的相关理论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组织结构与管理 2.难点:组织变革;组织发展 (二)教学内容 5
5 第五章 领导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 2.了解领导类型的划分 3.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了解领导力的影响力及其构成 5.了解领导决策的类型划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国外研究领导的各种理论 2.难点:领导的概念及类型:领导的影响力与决策 (二)教学内容 1.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领导类型的划分 2.对特性理论或伟人论的否定;对领导者素质条件的研究;勒温的领导作风的实验; 李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3.行为理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领导的影响力及其构成;提高领导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决策及决策的过程;决策的 类型划分:决策的质量与决策的认可水平 【授课学时】 4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提取《毛泽东文选》部分内容作为分析材料,探讨领导影响力的构成和形成途径。 第六章 组织心理的管理方法与应用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4.掌握组织变革的相关理论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组织结构与管理 2.难点:组织变革;组织发展 (二)教学内容
1.组织的概念与特征;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组织变革的动力;组织变革的征兆;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内容和方向;组 织变革的障碍;克服对变革的抑制的措施。 3组织发展的概念与历史;技术和结构方面的组织发展;个人和群体方面的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授课学时】6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广东企业组织文化中有何体现,其优势是什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数学环节 今 讨 散学时数 实验 其他教 学环书 课 课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合计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陈国海.管理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6 1.组织的概念与特征;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组织变革的动力;组织变革的征兆;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内容和方向;组 织变革的障碍;克服对变革的抑制的措施。 3.组织发展的概念与历史;技术和结构方面的组织发展;个人和群体方面的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授课学时】 6 学时 【课程思政融入】 课堂思考和讨论: 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广东企业组织文化中有何体现,其优势是什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计 第一章 6 0 0 0 0 4 第二章 4 0 0 0 0 4 第三章 6 0 0 0 0 4 第四章 6 0 0 0 0 4 第五章 4 0 0 0 0 4 第六章 6 0 0 0 0 4 合计 32 0 0 0 0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陈国海. 管理心理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大纲修订人:张舜禹 修订日期:2020年11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7 大纲修订人:张舜禹 修订日期:2020 年 11 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