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38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第五章基本知识小结 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轴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1.力矩 5.对质心参考系可直接应用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而不必 元。=FxF 考虑惯性力矩。 力对点的力矩 力对轴的力矩 tk=元×F 5.1.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高度d题=439km, 2.角动量 远地点高度d=2384km,地球半径R=6370km,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 质点对点的角动量 地点的速度之比。 L。=F×币 解:卫星在绕地球转动过程中,只受地球引 质点对轴的角动量Lk=元×P1 力(有心力)的作用,力心即为地心,引力对地 心的力矩为零,所以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 m月V近(d题+R地)=m月V若(d好+R地) 3角动量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vW运=(d运+R地)/(d题+R地) ()质点或质点系对某点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 =(2384+6370)/(439+6370)≈1.29 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点的力矩之和 安 5.l.2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沿者F=acosoti+bsinotj的空 间曲线运动,其中a、b及w皆为常数。求此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 (2)质点或质点系对某轴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 矩。 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轴的力矩之和 解: -业 =d/dt=-aosinoti+bocosotj a=d dt=-ao'cosoti-bo'sinotj =-02(acosoti+bsin @tj)=-0 4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F=ma=-mw2行 (①)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点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 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元=F×F=-mo2F×r=0 (2)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轴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38 第 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第五章基本知识小结 ⒈力矩 力对点的力矩 o r F = 力对轴的力矩 = ⊥ F⊥ k r z ˆ ⒉角动量 质点对点的角动量 Lo r p = 质点对轴的角动量 = ⊥ p⊥ L k r z ˆ ⒊角动量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⑴质点或质点系对某点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 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点的力矩之和 = dt dL0 外 ⑵质点或质点系对某轴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 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轴的力矩之和 = dt dLz z ⒋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⑴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点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 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⑵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轴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 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轴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⒌对质心参考系可直接应用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而不必 考虑惯性力矩。 5.1.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高度 d 近=439km, 远地点高度 d 远=2384km,地球半径 R 地=6370km,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 地点的速度之比。 解:卫星在绕地球转动过程中,只受地球引 力(有心力)的作用,力心即为地心,引力对地 心的力矩为零,所以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 m 月 v 近(d 近+R 地)=m 月 v 远(d 远+R 地) v 近/v 远=(d 远+R 地)/(d 近+R 地) =(2384+6370)/(439+6370)≈1.29 5.1.2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沿着 r a ti b t j ˆ = cos ˆ + sin 的空 间曲线运动,其中 a、b 及ω皆为常数。求此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 矩。 解: 0 ) ˆ ( cos ˆ sin ˆ / cos ˆ sin ˆ cos ˆ / sin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r F m r r F ma m r a t i b t j r a dv dt a t i b t j v dr dt a ti b t j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39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5.1.3一个具有单位质量的质点在力场 6.0×2π×1492 F=(312-4r)i+(121-6)j中运动,其中t是时间。该质点在=0 ×1042=2.65×1040kgm2/s 365×24×60×60 时位于原点,且速度为零。求=2时该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矩。 解:据质点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F=d(m)=不(m=1) 5.1.5根据5.1.2题所给的条件,求该质点对原点的角动量。 解:L=下×p=mm×可 布=[(32-4r)i+(12i-6)jdh m(acosoti +bsin og)x(-aosin oti bo coso g) =i0(3r2-4)dt+j21-6)d m(abo cos'o tk abo sin'o tk)=mabo k 下=(-212)i+6t2-)j 5.1.6根据5.1.3题所给的条件,求质点在=2时对原点的角动量。 dr =vdt=[(13-212)i+6(12-1)jldt 5d本=i0-2r2d+6jr-0d 解:L(2)=F(2)×(2)=mr(2)×(2) F=(1-)i+(2r3-32)j =1×(-i+4)×12j=-16成 (2)=(日×2-子×2)i+(2×23-3×22)j =-i+4j 5.1.7水平光滑桌面中间有一光滑小孔,轻绳一端伸入孔中, F(2)=(3×22-4×2)i+(12×2-6)j=4i+18j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10g小球,沿半径 为40cm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这 (2)=(2)×F(2)=(-i+4j)×(4i+18) 时从孔下拉绳的力为10N。如果继续 i×i=j×j=0,i×j=k,jxi=-R 向下拉绳,而使小球沿半径为10cm .(2)=-×18k+4×4(-K)=-40R 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的 速率是多少?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设小球的质量为m=10×10kg,原来的运动半径为R=40cm, 5.1.4地球质量为6.0×104kg,地球与太阳相距149×10km,视 运动速率为n;后来的运动半径为R2=10cm,运动速率为2. 地球为质点,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求地球对于圆轨道中心的角动 先求小球原来的速率m:据牛顿第二定律,F=m1R,所以, 量。 %1=√RF1m=V0.4×103/102=0.2m/s 解:L=mr=mor2=6.0×1024×2π49×10)2 由于各力对过小孔的竖直轴的力矩为零,所以小球对该轴的角 365×24×60×60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39 第 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5.1.3 一个具有单位质量的质点在力场 F t t i t j ˆ (12 6) ˆ (3 4 ) 2 = − + − 中运动,其中 t 是时间。该质点在 t=0 时位于原点,且速度为零。求 t=2 时该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矩。 解:据质点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Fdt = d(mv) = dv (m =1) dv t t i t j]dt ˆ (12 6) ˆ [(3 4 ) 2 = − + − k k k i i j j i j k j i k r F i j i j F i j i j i j r i j r t t i t t j dr i t t dt j t t dt dr vdt t t i t t j dt v t t i t t j dv i t t dt j t dt r t t v t t ˆ ) 40 ˆ 4 4( ˆ (2) 18 ˆ ˆ ˆ , ˆ ˆ ˆ 0, ˆ ˆ ˆ ˆ ) 4ˆ 18 ˆ ) ( ˆ 4 ˆ (2) (2) (2) ( ˆ 4ˆ 18 ˆ (12 2 6) ˆ (2) (3 2 4 2) ˆ 4 ˆ ˆ (2 2 3 2 ) ˆ (2) ( 2 2 ) ˆ (2 3 ) ˆ ( ) ( ) 6 ˆ ( 2 ) ˆ ] ˆ 6( ) ˆ [( 2 ) ˆ 6( ) ˆ ( 2 ) (12 6) ˆ (3 4 ) ˆ 3 4 3 4 2 3 4 3 3 2 3 4 2 4 1 3 3 2 3 4 2 4 1 0 0 0 3 2 2 3 2 2 3 2 2 0 0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4 地球质量为 6.0×1024kg,地球与太阳相距 149×106km,视 地球为质点,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求地球对于圆轨道中心的角动 量。 解: 365 24 60 60 2 (149 10 ) 6.0 10 9 2 2 24 = = = L mvr m r 10 2.65 10 kgm /s 365 24 60 60 6.0 2 149 42 40 2 2 = = 5.1.5 根据 5.1.2 题所给的条件,求该质点对原点的角动量。 解: L r p mr v = = m ab tk ab tk mab k m a ti b tj a ti b tj ˆ ) ˆ sin ˆ ( cos ) ˆ cos ˆ ( cos ˆ sin ˆ) ( sin 2 2 = + = = + − + 5.1.6 根据 5.1.3 题所给的条件,求质点在 t=2 时对原点的角动量。 解: L(2) r(2) p(2) mr(2) v(2) = = i j j k ˆ 1 ( ˆ 4 ˆ ) 12 ˆ 16 3 4 = − + = − 5.1.7 水平光滑桌面中间有一光滑小孔,轻绳一端伸入孔中,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10g 小球,沿半径 为 40cm 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这 时从孔下拉绳的力为 10-3N。如果继续 向下拉绳,而使小球沿半径为 10cm 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的 F 速率是多少?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设小球的质量为 m=10×10-3kg,原来的运动半径为 R1=40cm, 运动速率为 v1;后来的运动半径为 R2=10cm,运动速率为 v2. 先求小球原来的速率 v1:据牛顿第二定律,F=mv1 2 /R1,所以, v R F / m 0.4 10 /10 0.2m /s 3 2 1 = 1 = = − − 由于各力对过小孔的竖直轴的力矩为零,所以小球对该轴的角 i ˆ j ˆ k ˆ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40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动量守恒,mmR1=m2R2,2=mR/R2=0.2×0.4/0.1=0.8m/s 它与A点的距离最大,且等于800mm,求此时的速率v及初速率o. 在由R一R2的过程中,只有拉力F做功,据动能定理,有 解:设小球B的质量m=0.2kg原来与固定点A的距离m=0.4m, A4e=mv22-m2=支m(y22-y2)=m(2+y1y2-y) 当速率为v时,与A点距离=0.8m,弹性绳自由伸展的长度为d=0.6m. 小球B的速率由%→v的过程中,作用在小球B上的力对过A =×10-2(0.8+0.2)0.8-0.2)=3×10-3J 点轴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因而小球对A点的角动量守恒,有 nosin30°=m(最大距离时,F⊥下)(1) 5.1.8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0-xy平面内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另外,在此过程中,只有保守内力(绳的弹力)做功,因而能量守恒, F=acos0ti+bsnotj,其中a、b和w是正常数,试以运动学 和动力学观点证明该质点对于坐标原点角动量守恒。 。2=k(r-d)2+号mm2(2) 证明: 为求解方便,将(12)化简,并代入已知数据可得: =dr /dt =-ao sin o ti +bo coso tj y。=4v0)y,2=1.6+v2(2y a=dv/dt =-ao2 cosoti-bo'smn otj=-o'r 解此方程组,求得:m≈1.3m/sv≈0.33m/s (1)运动学观点: L=Fx mi =(acosoti+bsin ot)xm(-aosin oti+bo cosotj) 5.1.10一条不可伸长的细绳穿过铅直放置的、管口光滑的 .ixi=jxj=0,ixj=jx(-i)=k 细管,一端系一质量为0.5g的小球,小球沿水平圆周运动.最初h=2m, 01=30°,后来继续向下拉绳使小球以0=60°沿水平圆周运动。求小 .L=mabo cos'otk+mabosin'otk=mabo k 球最初的速度,最后的速度2以及绳对小球做的总功。 显然与时间t无关,是个守恒量。 解:隔离小球,受力情况如图示, (2)动力学观点: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元=F×F=F×mā=下×m(-02)=-mo2T×下=0,.该质点 Fsin0=my2/Isin 0 (1) 角动量守恒。 F cos0=mg (2) (①2)得=点 mg 5.1.9质量为200g的小球 -400nm ∴.v=Vgl1cos0sin0(3) B以弹性绳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固 309 定点A相连。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为8N/m,其自由伸展长度为 当9=01时%=Vg/cos01sin0,=V9.8×4/W5=2.38m/s 600mm.最初小球的位置及速度%如图所示。当小球的速率变为v时, 当0=02时,y22=2=8山2=装(④ cos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40 第 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动量守恒,mv1R1=m v2R2,v2=v1R1/R2=0.2×0.4/0.1=0.8m/s 在由 R1→R2 的过程中,只有拉力 F 做功,据动能定理,有 J A mv mv m v v m v v v v F 2 3 2 1 2 2 1 2 1 1 2 1 2 2 2 1 2 2 1 1 2 2 2 1 10 (0.8 0.2)(0.8 0.2) 3 10 ( ) ( )( ) − − = + − = = − = − = + − 5.1.8 一个质量为 m 的质点在 o-xy 平面内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r a t i b t j ˆ = cos ˆ + sin ,其中 a、b 和ω是正常数,试以运动学 和动力学观点证明该质点对于坐标原点角动量守恒。 证明: a dv dt a ti b tj r v dr dt a ti b tj 2 2 2 ˆ / cos ˆ sin ˆ cos ˆ / sin = = − − = − = = − + ⑴运动学观点: L mab tk mab tk mab k i i j j i j j i k L r mv a ti b tj m a ti b tj ˆ ˆ sin ˆ cos ˆ ) ˆ ( ˆ ˆ ˆ 0, ˆ ˆ ˆ ˆ ) ˆ cos ˆ ( cos ˆ sin ˆ) ( sin 2 2 = + = = = = − = = = + − + 显然与时间 t 无关,是个守恒量。 ⑵动力学观点: ∵ ( ) 0 2 2 = r F = r ma = r m − r = −m r r = ,∴该质点 角动量守恒。 5.1.9 质量为 200g 的小球 v0 B 以弹性绳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固 A B 30º 定点 A 相连。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为 8 N/m,其自由伸展长度为 600mm.最初小球的位置及速度 v0 如图所示。当小球的速率变为 v 时, 它与 A 点的距离最大,且等于 800mm,求此时的速率 v 及初速率 v0. 解:设小球 B 的质量 m=0.2kg,原来与固定点 A 的距离 r0=0.4m, 当速率为 v 时,与 A 点距离 r=0.8m,弹性绳自由伸展的长度为 d=0.6m. 小球 B 的速率由 v0→v 的过程中,作用在小球 B 上的力对过 A 点轴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因而小球对 A 点的角动量守恒,有 r0mv0sin30º= rmv (最大距离时, r v) ⊥ (1) 另外,在此过程中,只有保守内力(绳的弹力)做功,因而能量守恒, ( ) (2) 2 2 2 1 2 1 2 2 0 1 mv = k r − d + mv 为求解方便,将⑴⑵化简,并代入已知数据可得: 4 (1)' 1.6 (2)' 2 2 0 0 v = v v = + v 解此方程组,求得:v0 ≈1.3 m/s v ≈0.33 m/s 5.1.10 一条不可伸长的细绳穿过铅直放置的、管口光滑的 细管,一端系一质量为0.5g的小球,小球沿水平圆周运动。最初l1=2m, θ1=30º,后来继续向下拉绳使小球以θ2=60º沿水平圆周运动。求小 球最初的速度 v1,最后的速度 v2 以及绳对小球做的总功。 解:隔离小球,受力情况如图示, l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θ F θ2 l1 / cos sin (3) (1)/(2) cos (2) sin / sin (1) cos sin sin 2 2 v gl F mg F mv l gl v = = = = 得 mg 当θ=θ1 时 v gl / cos sin 9.8 4/ 3 2.38m/s 2 1 1 = 1 1 1= = 当θ=θ2 时, (4) 3 2 2 2 2 3 cos 2 sin 2 2 2 2 2 2 2 g gl v v = = gl l = 400mm θ1 F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41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由于作用质点上的力对管轴的力矩始终等于零,,角动量守恒: 左盘中的砝码脱离弹簧获得速度ⅴ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大 mm以sm0=m,4sm0,“2=器,将(4)式和三角函数 高度h时速度为零,据能量守恒,2mm2=mgh∴h=v2/2g(3) 值代入,可求得:”=等=号×9.8×2×2.38=3.43m/s 由(1)(2)可求得2=3o214m,代入(3)中得:h=3kl62/8mg 将2代入(4)中,可求得h=0.8m,根据质点动能定理: Ae=△E4+△E。=m(y22-y12)+mg(0cos0,-12cos02) 5.2.3两个滑冰运动员的质量各为70kg,以6.5m/s的速率沿相 反方向滑行,滑行路线间的垂直距离为10m,当彼此交错时,各抓 =×0.5×103×(3.432-2.382)+0.5×103(2×5-0.8×) 住10m绳索的一端,然后相对旋转。(1)在抓住绳索一瑞之前,各自 =0.0806J 对绳索中心的角动量是多少?抓住之后是多少?(2)它们各自收拢绳 索,到绳长为5m时,各自的速率如何?(3)绳长为5m时,绳内张力 5.2.2理想滑轮悬挂两质量为m的砝码盘。用轻线拴住轻弹簧 多大?(4)二人在收拢绳索时,各自做了多少功)(⑤)总动能如何变化? 两端使它处于压缩状态,将此弹簧竖直放在一砝码盘上,弹簧上端 解:设每个运动员的质量为m=70kg,收 放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砝码盘上也放置质量为m的砝码,使两 绳前相对绳中心0的距离为d=d1=5m,速率 盘静止。燃断轻线,轻弹簧达到自由伸展状态即与砝码脱离。求砝 为v-v1=6.5m/s:当把绳收拢为d=d=2.5m时, 码升起的高度,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被压缩的长度为6. 速率v=2. 解:设滑轮半径为R,弹簧释放后, (1)对绳中心0点的角动量各为 弹簧上边的砝码获得的速度为”,方向 L=m1d=70×6.5×5=2275kgm2/s(抓住绳索前后角动量相同) 向上,左边砝码盘获得的速度为,方 (2)把两个运动员视为一个质点系,在收绳过程中,质点系对0轴 向向下,显然右边砝码盘及砝码获得的 的角动量守恒,有2mv1d山1=2m2d∴.2=md1ld=6.5×5/2.5=13m/s 速度大小也是,但方向向上(如图示)。 (3)把某一运动员视为质点,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把左盘、左盘上的砝码和右盘及盘 绳中张力F=m221山=70×1322.5=4732N 中砝码视为一个质点系,作为研究对象。 1 (4)由质点动能定理,每人所做的功均为: 在弹簧释放过程中,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对滑轮轴的力矩之和始终 A=22-支mm2=m(2-)2+片) 为零,故质点系对滑轮轴的角动量守恒,规定垂直纸面向外的角动 量为正,则有:-mmR+m'R+2m'R=0,即v=3V(1) =×7013-6.5)13+6.5)=4436.J 另外,在此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和重力做功,因而质点系能量 (⑤总动能增大了△E4=2×4436=8872J 守恒,忽略重力势能的微小变化,则有: 号k12=号m2+(3mp2,即mm2+3m2=k从,2(2)
第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41 第 5章角动量及其规律习题解答 由于作用质点上的力对管轴的力矩始终等于零,∴角动量守恒: sin 1 sin 1 1 1 2 2 2 2 2 2 1 1 mv l sin mv l sin v v l l = = ,将(4)式和三角函数 值代入,可求得: v m s gl v 9.8 2 2.38 3.43 / 3 2 3 3 2 3 3 2 1 1 = = = 将 v2 代入(4)中,可求得 l2=0.8m,根据质点动能定理: J A E E m v v mg l l F k p 0.0806 0.5 10 (3.43 2.38 ) 0.5 10 (2 0.8 ) ( ) ( cos cos ) 2 1 2 3 2 2 3 3 2 1 1 1 2 2 2 1 2 2 2 1 = = − + − = + = − + − − − 5.2.2 理想滑轮悬挂两质量为 m 的砝码盘。用轻线拴住轻弹簧 两端使它处于压缩状态,将此弹簧竖直放在一砝码盘上,弹簧上端 放一质量为 m 的砝码。另一砝码盘上也放置质量为 m 的砝码,使两 盘静止。燃断轻线,轻弹簧达到自由伸展状态即与砝码脱离。求砝 码升起的高度,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 k,被压缩的长度为 l0. 解:设滑轮半径为 R,弹簧释放后, 弹簧上边的砝码获得的速度为 v,方向 向上,左边砝码盘获得的速度为 v',方 向向下,显然右边砝码盘及砝码获得的 速度大小也是 v',但方向向上(如图示)。 v v’ 把左盘、左盘上的砝码和右盘及盘 m m 中砝码视为一个质点系,作为研究对象。 v' 在弹簧释放过程中,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对滑轮轴的力矩之和始终 为零,故质点系对滑轮轴的角动量守恒,规定垂直纸面向外的角动 量为正,则有:- mvR+mv’R+2mv’R = 0,即 v = 3 v' (1) 另外,在此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和重力做功,因而质点系能量 守恒,忽略重力势能的微小变化,则有: 2 2 2 1 2 1 2 2 0 1 kl = mv + (3m)v' ,即 3 ' (2) 2 0 2 2 mv + mv = kl 左盘中的砝码脱离弹簧获得速度 v 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大 高度 h 时速度为零,据能量守恒, / 2 (3) 2 2 2 1 mv = mghh = v g 由⑴⑵可求得 v 2=3kl0 2 /4m,代入⑶中得:h = 3 k l0 2 /8mg 5.2.3 两个滑冰运动员的质量各为 70kg,以 6.5m/s 的速率沿相 反方向滑行,滑行路线间的垂直距离为 10m,当彼此交错时,各抓 住 10m 绳索的一端,然后相对旋转。⑴在抓住绳索一端之前,各自 对绳索中心的角动量是多少?抓住之后是多少?⑵它们各自收拢绳 索,到绳长为 5m 时,各自的速率如何?⑶绳长为 5m 时,绳内张力 多大?⑷二人在收拢绳索时,各自做了多少功〉⑸总动能如何变化? 解:设每个运动员的质量为 m=70kg,收 m v 绳前相对绳中心 o 的距离为 d = d1= 5m,速率 为 v=v1=6.5m/s;当把绳收拢为 d = d2= 2.5m 时, o 速率 v=v2. ⑴对绳中心 o 点的角动量各为 v m L=mv1d1=70×6.5×5=2275kgm2 /s(抓住绳索前后角动量相同) ⑵把两个运动员视为一个质点系,在收绳过程中,质点系对 o 轴 的角动量守恒,有 2m v1d1 = 2m v2 d2∴v2 = v1d1/d2 = 6.5×5/2.5 =13 m/s ⑶把某一运动员视为质点,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绳中张力 F = m v2 2 /d2 = 70×132 /2.5 = 4732 N ⑷由质点动能定理,每人所做的功均为: J A mv mv m v v v v 70(13 6.5)(13 6.5) 4436 ( )( ) 2 1 2 2 1 2 1 1 2 2 1 1 2 2 2 1 = − + = = − = − + ⑸总动能增大了ΔEk = 2×4436 = 8872 J m m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