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三次国家报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五日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三次国家报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A.报告方 关于编写报告的信息 B.优先领域、目标和障碍」 3481 确定优先领域 执行中的困难与障碍 2010年目标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 生态系统方式 73 C.公约条款 第5条合作… 第6条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措施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第7条查明与监测 关于生物分类的决议 第8条就地保护[不包括(a)至(e),(h)和(款] 保护区工作方案(第8条(a)至(e) 049 第8条(h)外来物种 104 第8条()传统知识和有关规定, 基因使用限制技术 现状和趋势. 113 阿格维古( Akwe. Kon)准则 114 能力建设和土著及当地社区的参与 114 对实施的支持 116 第9条迁地保护. 118 第10条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与旅游. 126 第11条鼓励措施 128 第12条研究和培训 134 第13条公众教育和意识 136 第14条影响评估和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142
1 目 录 A. 报告方..................................................................................................................................... 3 关于编写报告的信息............................................................................................................... 4 B. 优先领域、目标和障碍......................................................................................................... 8 确定优先领域......................................................................................................................... 11 执行中的困难与障碍............................................................................................................. 12 2010 年目标............................................................................................................................ 14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 51 生态系统方式......................................................................................................................... 73 C. 公约条款.................................................................................................................................. 75 第 5条 合作............................................................................................................................ 75 第 6条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措施.............................................................................. 78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82 第 7条 查明与监测.............................................................................................................. 84 关于生物分类的决议.................................................................................................... 90 第 8条 就地保护[不包括 (a) 至 (e), (h) 和 (j)款]............................................................... 94 保护区工作方案 (第 8 条(a) 至 (e))............................................................................. 99 第 8条(h) 外来物种 ............................................................................................................ 104 第 8条(j) 传统知识和有关规定........................................................................................ 112 基因使用限制技术...................................................................................................... 112 现状和趋势.................................................................................................................. 113 阿格维古(Akwé:Kon)准则.................................................................................... 114 能力建设和土著及当地社区的参与.......................................................................... 114 对实施的支持.............................................................................................................. 116 第 9 条 迁地保护................................................................................................................ 118 第 10条 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可持续利用.................................................................. 122 生物多样性与旅游...................................................................................................... 126 第 11条 鼓励措施.............................................................................................................. 128 第 12条 研究和培训.......................................................................................................... 134 第 13条 公众教育和意识.................................................................................................. 136 第 14条 影响评估和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142
第15条遗传资源的获取 147 第16条技术的获取和转让 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的工作方案 第17条信息交流 157 第18条技术和科学合作… 158 第19条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的分配. 第20条资金 162 D.专题领域 内陆水域生态系统 171 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 175 综述 175 实施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 178 海洋和海岸生物资源 179 180 海洋和海岸保护区 海水养殖 182 外来物种和基因型 183 农业生物多样性 185 第V5号决议的附件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工作方案 森林生物多样性 综述 森林生物多样性扩展工作方案 192 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性 201 山地生物多样性 206 E.《公约》的运作 212 F.对格式的评论意见 214
2 第 15条 遗传资源的获取................................................................................................... 147 第 16条 技术的获取和转让.............................................................................................. 151 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的工作方案.............................................................................. 152 第 17条 信息交流.............................................................................................................. 157 第 18条 技术和科学合作.................................................................................................. 158 第 19条 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的分配...................................................................... 162 第 20 条 资金..................................................................................................................... 162 D. 专题领域................................................................................................................................ 169 内陆水域生态系统............................................................................................................... 171 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 175 综述.............................................................................................................................. 175 实施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 178 海洋和海岸生物资源.................................................................................................. 179 活 动............................................................................................................................ 180 海洋和海岸保护区...................................................................................................... 181 海水养殖...................................................................................................................... 182 外来物种和基因型...................................................................................................... 183 农业生物多样性................................................................................................................... 185 第 V/5 号决议的附件 –农业生物多样性工作方案.................................................. 185 森林生物多样性................................................................................................................... 190 综述.............................................................................................................................. 190 森林生物多样性扩展工作方案.................................................................................. 192 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性........................................................................................... 201 山地生物多样性................................................................................................................... 206 E. 《公约》的运作 .................................................................................................................... 212 F. 对格式的评论意见................................................................................................................ 214
A.报告方 缔约方 国家联络点 单位全称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 联系人姓名和职务 张洁清处长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电话 +86-10-66556520 传真 +86-10-66556513 电子邮件 Zhangjieqing@sepa.gov.cn 国家报告联系人(若与上不同) 单位全称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联系人姓名和职务 万本太司长(主任)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电话 +86-10-66556323 传真 +86-10-66556304 电子邮件 zhuguangqing(@sepa.gov.cn 提交 负责提交国家报告的官员签名 张剑智(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提交日期 2005年10月8日
3 A. 报告方 缔约方 国家联络点 单位全称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 联系人姓名和职务 张洁清 处长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 115 号 电话 +86-10-66556520 传真 +86-10-66556513 电子邮件 Zhang.jieqing@sepa.gov.cn 国家报告联系人(若与上不同 ) 单位全称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联系人姓名和职务 万本太 司长(主任)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 115 号 电话 +86-10-6655 6323 传真 +86-10-6655 6304 电子邮件 zhu.guangqing@sepa.gov.cn 提 交 负责提交国家报告的官员签名 张剑智 (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提交日期 2005年10月8日
关于编写报告的信息 表1 请提供有关编写本报告的信息,包括参与各方和报告所采用的材料。 本报告的编写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1召开履约协调组会议,启动项目,明确任务分工 2004年9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会议,确定 将第三次国家报告的起草列入履约工作计划。2005年3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履约协调组成员 单位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云南省环保局、四川省环保局、贵州省环保局、广西自 治区环保局等单位征求“编写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工作大纲”的意见, 同时请推荐一至两名专家。各部门和地区对这一工作给予积极支持,按要求推荐了专家。在此基 础上,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编写专家组”,并于 2005年4月8日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 2第三次国家报告的资料调研和起草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硏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 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 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海洋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 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 理办公室、北京植物园、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广西自治区环保局、云南 省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专家开展部门调研,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和信息,起草国家 报告。 3召开专家组会议,讨论并修改第三次国家报告 2005年7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专家会议,讨论和修订第三次国家报告初稿,形成征 求意见稿 4征求各部门、地区的意见 2005年8月8日,第三次国家报告(征求意见稿)提交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5第三次国家报告的定稿、翻译和提交 根据各部门的修改意见,专家组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三次国家报告,并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 国家报告送审稿。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了第三次国家报告。第三次国家报告被翻译成英文,提交公 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参与本报告编写的各方: 国家环保总局、外交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 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总署、新华
4 关于编写报告的信息 表 1 请提供有关编写本报告的信息,包括参与各方和报告所采用的材料。 本报告的编写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 1 召开履约协调组会议 ,启动项目,明确任务分工 2004 年 9 月 30 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会议,确定 将第三次国家报告的起草列入履约工作计划。2005 年 3 月 1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履约协调组成员 单位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云南省环保局、四川省环保局、贵州省环保局、广西自 治区环保局等单位征求“编写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工作大纲”的意见, 同时请推荐一至两名专家。各部门和地区对这一工作给予积极支持,按要求推荐了专家。在此基 础上,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编写专家组”,并于 2005 年 4 月 8 日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 2 第三次国家报告的资料调研和起草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 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 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海洋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 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 理办公室、北京植物园、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广西自治区环保局、云南 省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专家开展部门调研,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和信息,起草国家 报告。 3 召开专家组会议, 讨论并修改第三次国家报告 2005 年 7 月 13 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专家会议,讨论和修订第三次国家报告初稿,形成征 求意见稿。 4 征求各部门 、地区的意见 2005 年 8 月 8 日,第三次国家报告(征求意见稿)提交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5 第三次国家报告的定稿、 翻译和提交 根据各部门的修改意见,专家组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三次国家报告,并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 国家报告送审稿。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了第三次国家报告。第三次国家报告被翻译成英文,提交公 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参与本报告编写的各方: 国家环保总局、外交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 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总署、新华
社、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海洋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 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四川省环保局、云南省环保 局、广西自治区环保局 注:本报告中汇率是1美元=8264元人民币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委会秘书处.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报 E,http://www.din.netcn/dini/nationalReport2002-chi.doc,2002 [3]《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阿S]《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阿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海洋报 第1281期,2004年2月6日,第2版 7国家海洋局.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htp:/www.soa.gov.cn/bs2002hzb/2002hm 8]国家海洋局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htp/www.soa.gov.cn/bbs/20shyhy/index.html 9]国家海洋局.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hp/ vwwsoa. gov. cn/hygb2004hjgb/ 'index html [10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国海洋报,第1l67期,2002年12月6日,第4版 [1]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划委员会199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编2002.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法规文件选编.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45-59 [1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报,2002(30)3445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2003(7)3-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2004(7).3-17 [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p/www.zhb.gov.cn/download/2004gb.pdf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 f&.http://www.zhb.gov.cn/eic/649378164434272256/index.shtml [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4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 f&.http://www.zhb.gov.cn/eic/649378164434272256/index.shtml [l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3):13-18 [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5 社、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海洋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 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四川省环保局、云南省环保 局、广西自治区环保局。 :注: 本报告中汇率是 1 美元= 8.264元人民币 主要参考文献 : [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2]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委会秘书处. 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 家 报 告,http://www.din.net.cn/din1/nationalreport2002-chi.doc,2002 [3]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环境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4]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环境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5]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环境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海洋报. 第 1281期, 2004 年 2 月 6 日, 第 2版 [7] 国家海洋局. 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http://www.soa.gov.cn/bbs/2002hjzb/2002.htm [8] 国家海洋局. 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http://www.soa.gov.cn/bbs/2003hyhj/index.html [9] 国家海洋局. 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http://www.soa.gov.cn/hygb/2004hjgb/index.html [10] 国家海洋局.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中国海洋报, 第 1167 期, 2002年 12月 6日, 第 4 版 [11]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划委员会.1997.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1996-2010 年). 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编. 2002. 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法规文件选编. 北京: 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 45-59 [12]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计委, 国家经贸委, 财政部等.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报, 2002 (30): 34-45 [1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保护. 2003 (7). 3-13 [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保护. 2004 (7). 3-17 [1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www.zhb.gov.cn/download/2004gb.pdf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 报.http://www.zhb.gov.cn/eic/649378164434272256/index.shtml [1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4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 报.http://www.zhb.gov.cn/eic/649378164434272256/index.shtml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1 (3): 13-18 [2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次国家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01 [2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自评估报告.2005年 [2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见:《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 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2-98,2003 [2刀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8]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http://www.forestrygov.cn/db/neWs/coNtent.asp?tabletype=news&id=10511&pgid=43,2005 [29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1998).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0]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199).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1]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2002).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2003).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3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4]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4 [3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50228402231854.htm [36]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 [3刀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1 [38]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 B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3 [40]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4 [4]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 [42]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43]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44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45]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46]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2004 [4刀徐海根王健民等.《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北 :科学出版社,2004 [48]薛达元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2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次国家报告.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01. [2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自评估报告. 2005年 [2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见: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 环境年鉴.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92-98, 2003 [27]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 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8] 国家林业局.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http://www.forestry.gov.cn/DB/news/content.asp?table_type=news&id=10511&pgid=43, 2005. [29]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年鉴(1998).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0]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年鉴(1999).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1]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年鉴(2002).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2]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年鉴(2003).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33] 国家林业局.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4] 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中国计划出 版社, 2004 [35]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50228_402231854.htm [36] 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0 [37] 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1 [38] 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 [39] 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3 [40] 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4 [41] 农业部渔业局.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 [42] 农业部渔业局.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43] 农业部渔业局.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44] 农业部渔业局.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45] 农业部渔业局.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46] 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 2004 [47] 徐海根, 王健民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 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4 [48] 薛达元.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9]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年鉴(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0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年鉴(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1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年鉴(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49]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年鉴(2001).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50]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年鉴(2002).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51]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年鉴(2003).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B.优先领域、目标和障碍 表2 请根据现有的信息和数据,对贵国生物多样性各不同组成部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1、农业生物多样性 中国农田87%集中分布在400mm等雨量线东南一侧的22个省份,该线西北一侧5省(区)(内 蒙、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虽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拥有的农田面积只有全国农田总面积的 13%。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 中国水田以稻田为主,还有少量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菱、荸荠、茭白、芋头等和其他水生作 物田。当前水田重点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稻种植 也有所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当前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水稻品种约有50个左 右,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保存的各类水稻种质材料有53547份。中国杂交稻育种成功为丰富水稻 品种多样性和提高水稻产量作岀重大贡献,水稻种质材料对世界水稻育种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旱地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和四川省。旱地的作物种类比水田更为繁多:当 前中国旱地主要作物类型约30余种,以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蔬菜瓜果类、饲料、棉花等作 物面积较大,其他还有多种谷物类、花生和多种油料类、麻类、糖料类、烟草、药材类等。全国 早地作物种类共有600种左右,包括谷物30多种、蔬菜10多种、牧草饲料作物425种、其他作 物几十种。其中有200多种旱地作物起源于中国 由于种植历史悠久,地理气候环境复杂,中国旱地作物品种类型非常丰富。如当前大面积种 植的小麦、大豆品种各有50余个,玉米、粟、甘薯和花生品种各有30多个,棉花品种有近20 个。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保存的旱地作物种质材料达17万份 种植场)经营多年生经济作物,包括茶叶、水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和蚕桑等。中国果树 种类丰富度在世界上占有首要地位,据统计,拥有世界50科果树作物中的45科,共计81属 248种。中国是茶和桑蚕利用起源国,拥有茶品种600多个,桑有15个种、1000个品种。中国从 汉代就开始利用野蚕茧,其中主要的是天蚕蛾科的柞蚕属,已知该属在中国分布有35个种;作为 其饲料的栎属植物,在中国已知有110多种。 中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中国有家畜动物品种和类型590多 种,还有一些地区并未调查清楚。 2、森林生物多样性 中国共有森林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中国森林 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 种次生类型。中国有森林210个群系( 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
8 B. 优先领域、目标和障碍 表 2 请根据现有的信息和数据 ,对贵国生物多样性各不同组成部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1、农业生物多样性 中国农田 87%集中分布在 400mm 等雨量线东南一侧的 22 个省份,该线西北一侧 5 省(区)(内 蒙、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虽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拥有的农田面积只有全国农田总面积的 13%。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 中国水田以稻田为主,还有少量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菱、荸荠、茭白、芋头等)和其他水生作 物田。当前水田重点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稻种植 也有所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当前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水稻品种约有 50 个左 右,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保存的各类水稻种质材料有 53547 份。中国杂交稻育种成功为丰富水稻 品种多样性和提高水稻产量作出重大贡献,水稻种质材料对世界水稻育种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旱地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和四川省。旱地的作物种类比水田更为繁多:当 前中国旱地主要作物类型约 30 余种,以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蔬菜瓜果类、饲料、棉花等作 物面积较大,其他还有多种谷物类、花生和多种油料类、麻类、糖料类、烟草、药材类等。全国 旱地作物种类共有 600 种左右,包括谷物 30 多种、蔬菜 110多种、牧草饲料作物 425 种、其他作 物几十种。其中有 200 多种旱地作物起源于中国。 由于种植历史悠久,地理气候环境复杂,中国旱地作物品种类型非常丰富。如当前大面积种 植的小麦、大豆品种各有 50 余个,玉米、粟、甘薯和花生品种各有 30 多个,棉花品种有近 20 个。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保存的旱地作物种质材料达 17万份。 种植园(场)经营多年生经济作物,包括茶叶、水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和蚕桑等。中国果树 种类丰富度在世界上占有首要地位,据统计,拥有世界 50 科果树作物中的 45 科,共计 81 属、 248 种。中国是茶和桑蚕利用起源国,拥有茶品种 600多个,桑有 15 个种、1000个品种。中国从 汉代就开始利用野蚕茧,其中主要的是天蚕蛾科的柞蚕属,已知该属在中国分布有 35 个种;作为 其饲料的栎属植物,在中国已知有 110多种。 中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中国有家畜动物品种和类型 590 多 种,还有一些地区并未调查清楚。 2、森林生物多样性 中国共有森林 1.75 亿公顷,森林蓄积量 124.56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18.21%。中国森林 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 种次生类型。中国有森林 210 个群系(formation)、竹林 36 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
丛)94个群系。此外,还有许多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 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点。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 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 富的落叶松属(Lαrⅸx)、松属(Piws)、云杉属(Piea)、冷杉属(bies)、栎类( cercus)森林,中国还 有世界上罕见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 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 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 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 中国所特有 3、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 中国有记录的海洋生物有2万种之多,其中海洋动物有12万多种,脊椎动物有3200多种。 海洋动物在种类数量上以无脊椎动物为多,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0%。无脊椎动物以原生动物、节 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数量为最多,三类动物总数占无脊椎动物总数的68%。脊椎动物以鱼类为 主,其数量占脊椎动物总数的92%以上。爬行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爬行类以蛇 和龟为主(蛇目19种,龟鳖目5种),哺乳类以鲸类为主(鲸目33种,鳍脚目5种,海牛目1 种),这些物种的科学价值普遍较高,其中大部分种类是中国重要的保护物种 就经济价值而言,较重要的生物种类主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头足类和藻类。据统计 中国四个海区共有鱼类1700多种,其中软骨鱼类计有180种左右,硬骨鱼类1500种左右,重要 经济种类200多种,土著种种,中国特有种15种,已得到保护和保存的约43种,已进行开发 养殖的有40多种。海洋甲壳动物包括有磷虾类42种,蟹类600余种和虾类300余种;海洋贝类 有2456种,其中螺类1583,贝类873种。头足类动物计有90多种,其中暖水性种类近60种,暖 温性种类30多种。海洋浮游藻类有1500多种,其中圊着性藻类320多种,经济藻类5多种,代 表种类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江蓠、石花菜、麒麟菜、鹧鸪菜等。 4、内陆水域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内陆淡水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 般认为中国有淡水鱼类804种,洄 游性鱼类238种,淡水鱼类中已有研究的种类约有140种,其中长江水系约44种,黄河水系约 22种,珠江水系约30种,黑龙江水系约40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的约60余种,它们是中国淡水 养殖的重要种类,其产量约占中国淡水养殖产量的80%以上。淡水鱼类中的重要经济种类主要有 青、草、鲢、鳙、鲤、鲫、鳊、鲂、刀鲚、鲥、银鱼、鳗鲡、鲐鱼、鳜鱼、密鲴、鲟鱼、鳇鱼、 哲罗鱼、细鳞鱼、狗鱼、圆头鱼、裸鲤等,其中长江的鲟鱼、鲥鱼、银鱼、团头鲂,黄河的鲤 鱼,黑龙江的鲟鳇鱼、鲑鱼,青海湖的裸鲤等都是名贵的经济种类。因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 虾、蟹和贝是中国内陆淡水的重要经济种类,淡水蟹类有228种,淡水贝类有104种之多,其中 螺类有56种,蚌贝类有48种。淡水水生植物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组成。浮游植物 以淡水藻类为主,目前国内有纪录的淡水藻类总数在111种左右,隶属于316个属。水生维管束 植物在分类上主要由种子植物和厥类植物组成,依其生态类型又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 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中国淡水维管束植物的数量在190种左右,其中以挺水植物居多,占总
9 丛)94 个群系。此外,还有许多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 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点。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 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 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 有世界上罕见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 6347 种脊椎动物,其 中哺乳类 581 种,鸟类 1244 种,两栖类 284 种,爬行类 376 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 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 276 种,中国就有 56 种, 占 20%,其中 19 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 中国所特有。 3、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 中国有记录的海洋生物有 2万种之多,其中海洋动物有 1.2 万多种,脊椎动物有 3200 多种。 海洋动物在种类数量上以无脊椎动物为多,占动物种类总数的 80%。无脊椎动物以原生动物、节 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数量为最多,三类动物总数占无脊椎动物总数的 68%。脊椎动物以鱼类为 主,其数量占脊椎动物总数的 92%以上。爬行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爬行类以蛇 和龟为主(蛇目 19 种,龟鳖目 5 种),哺乳类以鲸类为主(鲸目 33 种,鳍脚目 5 种,海牛目 1 种),这些物种的科学价值普遍较高,其中大部分种类是中国重要的保护物种。 就经济价值而言,较重要的生物种类主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头足类和藻类。据统计, 中国四个海区共有鱼类 1700 多种,其中软骨鱼类计有 180 种左右,硬骨鱼类 1500 种左右,重要 经济种类 200 多种,土著种 79 种,中国特有种 15 种,已得到保护和保存的约 43种,已进行开发 养殖的有 40 多种。海洋甲壳动物包括有磷虾类 42 种,蟹类 600 余种和虾类 300 余种;海洋贝类 有 2456种,其中螺类 1583,贝类 873 种。头足类动物计有 90多种,其中暖水性种类近 60 种,暖 温性种类 30多种。海洋浮游藻类有 1500多种,其中固着性藻类 320 多种,经济藻类 50 多种,代 表种类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江蓠、石花菜、麒麟菜、鹧鸪菜等。 4、内陆水域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内陆淡水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一般认为中国有淡水鱼类 804 种,洄 游性鱼类 238 种,淡水鱼类中已有研究的种类约有 140 种,其中长江水系约 44 种,黄河水系约 22种,珠江水系约 30种,黑龙江水系约 40 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的约 60 余种,它们是中国淡水 养殖的重要种类,其产量约占中国淡水养殖产量的 80%以上。淡水鱼类中的重要经济种类主要有 青、草、鲢、鳙、鲤、鲫、鳊、鲂、刀鲚、鲥、银鱼、鳗鲡、鮊鱼、鳜鱼、密鯝、鲟鱼、鳇鱼、 哲罗鱼、细鳞鱼、狗鱼、圆头鱼、裸鲤等,其中长江的鲟鱼、鲥鱼、银鱼、团头鲂,黄河的鲤 鱼,黑龙江的鲟鳇鱼、鲑鱼,青海湖的裸鲤等都是名贵的经济种类。因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 虾、蟹和贝是中国内陆淡水的重要经济种类,淡水蟹类有 228 种,淡水贝类有 104 种之多,其中 螺类有 56 种,蚌贝类有 48 种。淡水水生植物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组成。浮游植物 以淡水藻类为主,目前国内有纪录的淡水藻类总数在 1117 种左右,隶属于 316个属。水生维管束 植物在分类上主要由种子植物和厥类植物组成,依其生态类型又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 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中国淡水维管束植物的数量在 190 种左右,其中以挺水植物居多,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