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工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62,文件大小:3.1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附件3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 项目统一编号:2017-3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工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铝国际工程股 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 公司贵阳分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二O一七年八月

— 522 — 附件3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 项目统一编号:2017-3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工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铝国际工程股 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 公司贵阳分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次 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2工作过程. 525 2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概况 21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量现状 527 22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控制现状 528 3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538 3.1环境形势的变化对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538 3.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4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540 4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情况的研究. 540 42国内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情况 5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547 51标准制订的原则 547 5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547 6标准主要研究技术内容 6.1标准框架 548 62本标准适用范围的确定 549 63规范性引用文件 551 64术语和定义 552 65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66排污许可量许可因子的筛选 589 67排污单位排放口划分 590 68许可排放限值核定方法 69相关标准比对 6.10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645 61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652

— 523 — 目 次 1 项目背景................................................................................................................525 1.1 任务来源.....................................................................................................525 1.2 工作过程.....................................................................................................525 2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概况........................................................................................527 2.1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量现状.............................................................527 2.2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控制现状.............................................................528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538 3.1 环境形势的变化对标准提出新的要求.....................................................538 3.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539 4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540 4.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情况的研究.................................540 4.2 国内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情况.........................................................543 5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547 5.1 标准制订的原则.........................................................................................547 5.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547 6 标准主要研究技术内容........................................................................................548 6.1 标准框架.....................................................................................................548 6.2 本标准适用范围的确定.............................................................................549 6.3 规范性引用文件.........................................................................................551 6.4 术语和定义.................................................................................................552 6.5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553 6.6 排污许可量许可因子的筛选......................................................................589 6.7 排污单位排放口划分..................................................................................590 6.8 许可排放限值核定方法.............................................................................593 6.9 相关标准比对.............................................................................................641 6.10 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645 6.11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652

6.2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654 613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及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656 6.14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658 65合规判定方法 7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和分析 71国外相关标准 667 72国内相关标准 679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 524

— 524 — 6.12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654 6.13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及执行报告编制要求................................................656 6.14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658 6.15 合规判定方法...........................................................................................659 7 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和分析............................................................667 7.1 国外相关标准.............................................................................................667 7.2 国内相关标准.............................................................................................679 8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682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 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思路,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 行规定》和《关于开展火电、造纸行业和京津冀试点城市髙架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的 通知》,启动了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相关工作。按照总体部署,有 色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应于2017年完成排污许可 证的核发。但目前为止,国家和地方层面尚无配套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指导文件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尚无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具体指导文件,其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拟于2017年6月前 完成。 为加快落实排污许可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发布了《关于征集2017年度国家 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1103号),将《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以下简称本标准)(序号37)列入《201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完成时限为2017年,分管业务司为大气司。 2016年7月,经过公开征集、答辩、遴选,最终确定由中国环境科学院承担。2017 年,环境保护部将项目名称确定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大气司》的子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硏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硏究中心承担,中国有色金属工 业协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中铝 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保 护对外合作中心,共同成立标准编制组 12工作过程 2017年该项目立项后,根据工作需要,编制组多次组织内部专题研讨,拟定了工作 计划,组织开展了国内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调研工作,排查行业,摸清底数, 分析了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立了制订原 则,确立了实施方法,制订了技术路线,梳理了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及技术难点,提出 了标准制订设想,并专题硏究了许可限值核定、达标可行技术、达标判定、环境管理台 账、执行报告和有色金属冶炼许可证简化管理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排污

— 525 —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 号), 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思路,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 行规定》和《关于开展火电、造纸行业和京津冀试点城市高架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的 通知》,启动了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相关工作。按照总体部署,有 色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应于 2017 年完成排污许可 证的核发。但目前为止,国家和地方层面尚无配套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指导文件。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尚无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具体指导文件,其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拟于 2017 年 6 月前 完成。 为加快落实排污许可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发布了《关于征集 2017 年度国家 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1103 号),将《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以下简称本标准)(序号 37)列入《201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完成时限为 2017 年,分管业务司为大气司。 2016 年 7 月,经过公开征集、答辩、遴选,最终确定由中国环境科学院承担。2017 年,环境保护部将项目名称确定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大气司》的子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中国有色金属工 业协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中铝 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保 护对外合作中心,共同成立标准编制组。 1.2 工作过程 2017 年该项目立项后,根据工作需要,编制组多次组织内部专题研讨,拟定了工作 计划,组织开展了国内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调研工作,排查行业,摸清底数, 分析了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立了制订原 则,确立了实施方法,制订了技术路线,梳理了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及技术难点,提出 了标准制订设想,并专题研究了许可限值核定、达标可行技术、达标判定、环境管理台 账、执行报告和有色金属冶炼许可证简化管理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排污

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题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院于2017年即编制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的初稿,并已通过项目讨论会、专家咨询会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征求地方相关环保部门、 行业协会及行业企业、有色行业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意见,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适用范 围、排污许可污染特征因子、启停豁免时段的界定等方面。 2017年3月10日,在排污许可专项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大气司委托标准研究 所在京组织召开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题论证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详细介绍了开题论证报告以及技术规范初稿内 容,经论证委员会各位专家及管理部门代表的讨论、质询,通过了标准的开题论证,并 形成如下工作建议:(1)进一步明细适用范围;(2)进一步明确无组织排放的管理和监 控措施 会后,大气司立即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开题论证意见建议修改并完善技术规范, 尽快组织专家论证会,重点研究排放许可限值确定方法、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豁免规 定等内容。同时采纳专家组建议,本标准涵盖铜、铝、铅、锌、锡、锑、汞、镁、铝、 钛11个子行业,各子行业技术规范单独成册 2017年3月28日和29日在北京4个会场平行组织召开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 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初稿)》专家咨询和硏讨会。本次咨询和研讨会广泛邀 请了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来自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铝业集团等45家单位80余位代表参与硏讨。项目承担单位就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技术路线以及排放限值核定等初稿技术内容重点和难点展开汇报。编制单位介绍了开题 论证会专家所提意见的修改情况,参会代表和专家逐条讨论了技术规范,对许可限值核 定方法、启停豁免时段、无组织排放控制、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等内容提出了修 改意见与建议,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和建议:(1)建议标准名称修改为《排污许可证 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进一步完善许可排放量的相关内容; (3)结合下一步征求意见和企业试填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4月17日,项目承担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 规范专家咨询会”,参加论证会的有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保部环境标准所 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20人。咨询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标准主编单位关于标准编制过 526

— 526 — 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题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院于 2017 年即编制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的初稿,并已通过项目讨论会、专家咨询会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征求地方相关环保部门、 行业协会及行业企业、有色行业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意见,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适用范 围、排污许可污染特征因子、启停豁免时段的界定等方面。 2017 年 3 月 10 日,在排污许可专项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大气司委托标准研究 所在京组织召开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题论证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详细介绍了开题论证报告以及技术规范初稿内 容,经论证委员会各位专家及管理部门代表的讨论、质询,通过了标准的开题论证,并 形成如下工作建议:(1)进一步明细适用范围;(2)进一步明确无组织排放的管理和监 控措施。 会后,大气司立即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开题论证意见建议修改并完善技术规范, 尽快组织专家论证会,重点研究排放许可限值确定方法、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豁免规 定等内容。同时采纳专家组建议,本标准涵盖铜、铝、铅、锌、锡、锑、汞、镁、铝、 钛 11 个子行业,各子行业技术规范单独成册。 2017 年 3 月 28 日和 29 日在北京 4 个会场平行组织召开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 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初稿)》专家咨询和研讨会。本次咨询和研讨会广泛邀 请了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来自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铝业集团等 45 家单位 80 余位代表参与研讨。项目承担单位就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技术路线以及排放限值核定等初稿技术内容重点和难点展开汇报。编制单位介绍了开题 论证会专家所提意见的修改情况,参会代表和专家逐条讨论了技术规范,对许可限值核 定方法、启停豁免时段、无组织排放控制、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等内容提出了修 改意见与建议,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和建议:(1)建议标准名称修改为《排污许可证 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进一步完善许可排放量的相关内容; (3)结合下一步征求意见和企业试填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4 月 17 日,项目承担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 规范专家咨询会”,参加论证会的有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保部环境标准所 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20 人。咨询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标准主编单位关于标准编制过

程、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今后工作计划等内容的汇报,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重点针 对本次技术规范适用范围、主要排放口基准排气量核算方法、无组织排放监管等问题形 成会议意见。 6月13日,项目承担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 规范专家咨询会”,参加论证会的有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矿冶硏究总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15人。咨询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标准主编单位关于标准编制过程、技术路线、主要内 容和今后工作计划等内容的汇报,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会议意见 6月20日,项目承担单位与排污许可办公室对接,参加会议的有环境保护部、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等单位共计10人,重点针对铜、铅 锌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相关编制内容作了整体技术汇报。许可证办公室传达了环保部 2017年发放铜冶炼、铅锌冶炼行业企业许可证的最新要求,并对这几个行业的技术规范 提出了总体技术修改要求 7月12日和7月13日,项目承担单位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有色行 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铅锌、铜)编制组工作会”,参加会议的有环境保 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矿冶硏究总院、中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 家7人。会议对两个技术规范文本进行了逐条审阅,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指导项目承 担单位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7月15日,项目承担单位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再次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专家咨询会”,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 部等单位标准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铝业公司安全环保部等单位的专家 参加会议,会议逐条审议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铝冶 炼》的内容,指导项目承担单位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2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概况 21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量现状 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黑色金属(铁、錳、铬和铁的合金)以外的64种金属。目前我 国工业生产中主要包括铅、锌、铜、铝、锡、锑、汞、镁、钛、镍、钴等。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行业统计年鉴可知,2016年有色金属产量占到行业总产 量95%以上,其中铝产量、铜产量、铅产量分别占到行业总产量的74%、11%和7

— 527 — 程、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今后工作计划等内容的汇报,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重点针 对本次技术规范适用范围、主要排放口基准排气量核算方法、无组织排放监管等问题形 成会议意见。 6 月 13 日,项目承担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 规范专家咨询会”,参加论证会的有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15 人。咨询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标准主编单位关于标准编制过程、技术路线、主要内 容和今后工作计划等内容的汇报,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会议意见。 6 月 20 日,项目承担单位与排污许可办公室对接,参加会议的有环境保护部、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等单位共计 10 人,重点针对铜、铅 锌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相关编制内容作了整体技术汇报。许可证办公室传达了环保部 2017 年发放铜冶炼、铅锌冶炼行业企业许可证的最新要求,并对这几个行业的技术规范 提出了总体技术修改要求。 7 月 12 日和 7 月 13 日,项目承担单位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有色行 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铅锌、铜)编制组工作会”,参加会议的有环境保 护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 家 7 人。会议对两个技术规范文本进行了逐条审阅,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指导项目承 担单位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7 月 15 日,项目承担单位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再次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专家咨询会”,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 部等单位标准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铝业公司安全环保部等单位的专家 参加会议,会议逐条审议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铝冶 炼》的内容,指导项目承担单位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2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概况 2.1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量现状 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黑色金属(铁、錳、铬和铁的合金)以外的 64 种金属。目前我 国工业生产中主要包括铅、锌、铜、铝、锡、锑、汞、镁、钛、镍、钴等。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行业统计年鉴可知,2016 年有色金属产量占到行业总产 量 95%以上,其中铝产量、铜产量、铅产量分别占到行业总产量的 74%、11%和 7%

其他 74% 铜 图2-12016年11种有色金属产量行业占比 2010~-2014年我国十大有色金属总产量逐年增加,到2014年达到18710万t,其中 铜、铝、铅、锌四大常用金属产量占比达到9607% 4500 3500 3000 2000 1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锎■铝■铅■锌■其余六种有色金属 图222010-2014年中国十大有色金属产量(单位:万t) 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共计1156家,其中2017年发证733家(铜218家、铅锌365 家、电解铝150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河南、山东、云南、陕西、山西、宁夏 贵州、内蒙等省份。 22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控制现状 221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物排放现状 有色金属行业庞杂、工艺繁多、污染因子量大。近些年来,有色金属单位产品污染 物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较快,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 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铜、铅、锌冶炼过程中,据统计,2012 年我国主要重有色金属(铜、铅、锌)生产工艺过程中SO2排放量40万t:重金属(铅 528

— 528 — 图 2-1 2016 年 11 种有色金属产量行业占比 2010~2014 年我国十大有色金属总产量逐年增加,到 2014 年达到 18710 万 t,其中 铜、铝、铅、锌四大常用金属产量占比达到 96.07%。 图 2-2 2010~2014 年中国十大有色金属产量(单位:万 t) 2016 年有色金属冶炼共计 1156 家,其中 2017 年发证 733 家(铜 218 家、铅锌 365 家、电解铝 150 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河南、山东、云南、陕西、山西、宁夏、 贵州、内蒙等省份。 2.2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控制现状 2.2.1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染物排放现状 有色金属行业庞杂、工艺繁多、污染因子量大。近些年来,有色金属单位产品污染 物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较快,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 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铜、铅、锌冶炼过程中,据统计,2012 年我国主要重有色金属(铜、铅、锌)生产工艺过程中 SO2排放量 40 万 t;重金属(铅

镉、砷、汞)排放量974t。从重金属污染种类来看,铅排放量680t、镉排放量57、砷 排放量232t、汞排放量4t。从金属品种来看,铜冶炼重金属排放量412t,铅冶炼重金属 排放量566t,锌冶炼重金属排放量89t。近年来,由于长期排放累积造成的涉及重金属 的污染问题不断开始显露,关于重金属的流域和区域层面重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我 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 安全也是重大的隐患和不安因素。 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水和重金属排放量行业占比达50%以上,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行业占比95%以上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m有色金属治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矿采选业·有色治炼和庄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矿呆选业有色金属治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矿采选业有色治炼和压延加工业 图2-2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行业污染贡献 据统计,近十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国控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及各项 污染物行业贡献占比呈上升趋势,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SO2和NO排放行业贡献占 7%左右;重金属污染排放占到30%-90%之间,其中镉贡献最大占到90%左右。 140000 120000 2000 100000 8000 2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200320042005200520072010201120122013 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一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一烟粉尘排放量 一氮氧化物排放量一烟粉尘排放量 一化学需氧量排故量一氨氮排放量 图232003-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占比

— 529 — 镉、砷、汞)排放量 974t。从重金属污染种类来看,铅排放量 680t、镉排放量 57t、砷 排放量 232t、汞排放量 4t。从金属品种来看,铜冶炼重金属排放量 412t,铅冶炼重金属 排放量 566t,锌冶炼重金属排放量 89t。近年来,由于长期排放累积造成的涉及重金属 的污染问题不断开始显露,关于重金属的流域和区域层面重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我 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 安全也是重大的隐患和不安因素。 2016 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水和重金属排放量行业占比达 50%以上,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行业占比 95%以上。 图 2-2 2016 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行业污染贡献 据统计,近十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国控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及各项 污染物行业贡献占比呈上升趋势,2013 年有色金属行业 SO2 和 NOx 排放行业贡献占 7%左右;重金属污染排放占到 30%-90%之间,其中镉贡献最大占到 90%左右。 图 2-3 2003-2013 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占比

900% 800% 700% 20022003200 1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汞一六价铬→铅一障 图2-42003-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占比 222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现状 2221铜冶炼行业 铜冶炼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铜 冶炼污染物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是我国铜冶炼行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技术实 施的重要依据 1、有组织治理现状及趋势 《铜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 行)》及《钴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24 号),是我国铜镍钴冶炼行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实施的重要依据。其中,钴冶炼工 艺目前基本没有火法工艺,全部采用湿法工艺,因此钴冶炼生产过程一般不排放颗粒物 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因子,一般来源于锅炉排放。 (1)颗粒物治理技术 颗粒物治理技术:目前铜镍冶炼过程颗粒物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电收尘技术、袋式 收尘技术,以及旋风收尘技术。其中,电收尘技术在铜镍冶炼厂主要用于熔炼炉收尘、 吹炼炉收尘、贫化电炉收尘、干燥烟气收尘。袋式收尘技术适用于铜镍冶炼企业精矿干 燥、铜冶炼阳极炉烟气收尘和卫生通风系统含尘废气的净化;旋风收尘器一般只能作为 初级收尘使用,以减轻后续收尘设备的负荷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目前铜镍冶炼企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设施一般采用氨法脱硫、石灰/石灰石-石膏法 530

— 530 — 图 2-4 2003-2013 年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占比 2.2.2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现状 2.2.2.1 铜冶炼行业 铜冶炼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铜 冶炼污染物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是我国铜冶炼行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技术实 施的重要依据。 1、有组织治理现状及趋势 《铜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 行)》及《钴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5 年第 24 号),是我国铜镍钴冶炼行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实施的重要依据。其中,钴冶炼工 艺目前基本没有火法工艺,全部采用湿法工艺,因此钴冶炼生产过程一般不排放颗粒物、 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因子,一般来源于锅炉排放。 (1)颗粒物治理技术 颗粒物治理技术:目前铜镍冶炼过程颗粒物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电收尘技术、袋式 收尘技术,以及旋风收尘技术。其中,电收尘技术在铜镍冶炼厂主要用于熔炼炉收尘、 吹炼炉收尘、贫化电炉收尘、干燥烟气收尘。袋式收尘技术适用于铜镍冶炼企业精矿干 燥、铜冶炼阳极炉烟气收尘和卫生通风系统含尘废气的净化;旋风收尘器一般只能作为 初级收尘使用,以减轻后续收尘设备的负荷。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目前铜镍冶炼企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设施一般采用氨法脱硫、石灰/石灰石-石膏法

脱硫,钠碱法脱硫、金属氧化物吸收脱硫、有杋溶液循环吸收脱硫及活性焦吸附法脱硫 等技术,以确保达标排放。其中,氨法脱硫技术适用于低浓度SO2烟气的脱硫,尤其 适用于液氨供应充足,且副产物有一定需求的冶炼企业。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 适应性较强,在满足铜冶炼企业低浓度SO2治理的同时,还可以部分去除烟气中的SO3、 重金属离子、氟离子、氯离子等,但不适用于脱硫剂资源短缺、场地有限的冶炼企业。金 属氧化物吸收脱硫技术适用于金属氧化物易得或金属氧化物为副产物的冶炼厂烟气脱 硫。有机溶液循环吸收脱硫适用于厂内低压蒸汽易得,烟气SO2浓度较髙、波动较大, 副产物SO2可回收利用的冶炼企业。活性焦吸附法脱硫适用于厂内蒸汽供应充足,场 地宽裕,副产物SO2可回收利用的冶炼企业 (3)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铜镍冶炼行业大部分企业氮氧化物不超标,部分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采用氨法脱硝 等技术可满足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2、无组织治理趋势 铜镍钴冶炼企业无组织排放节点主要包括原料装卸、备料、转运、干燥、给料等过 程产生的粉尘,各类炉窑进料口、出料口、岀渣口、溜槽等处泄漏烟气,电解车间槽罐 逸散酸雾等。因此铜镍钴冶炼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措施主要为 (1)厂区内主要运输道路路面实施硬化处理,运输路线应经常洒水降尘防尘,以减 少扬尘污染。 (2)原辅物料贮存、输送应采取密闭措施,同时设置集气收尘设施。备料、转运过 程中上料口、落料点应设置集气收尘设施 〔3)熔炼炉、吹炼炉及精炼炉等炉窑进出口、溜槽等处应设置集气收尘、脱硫设施。 浸出槽、净化槽等湿法设施应设置集气设施,并送酸雾净化设施处理。 2222铅锌冶炼行业 铅锌冶炼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及其修 改单。根据目前的污染治理可行技术措施,铅锌冶炼行业废水基本实现生产废水处理后 全部回用,不外排:废气有组织废气污染物可以确保达标排放。从发展趋势情况看,无 组织管控应该成为行业的下阶段的减排重点。 1、有组织治理现状及趋势 铅锌冶炼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为原料制备工序的颗粒物、冶炼炉窑产生的颗粒物、二 531

— 531 — 脱硫,钠碱法脱硫、金属氧化物吸收脱硫、有机溶液循环吸收脱硫及活性焦吸附法脱硫 等技术,以确保达标排放。其中,氨法脱硫技术适用于低浓度 SO2 烟气的脱硫,尤其 适用于液氨供应充足,且副产物有一定需求的冶炼企业。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 适应性较强,在满足铜冶炼企业低浓度 SO2 治理的同时,还可以部分去除烟气中的 SO3、 重金属离子、氟离子、氯离子等,但不适用于脱硫剂资源短缺、场地有限的冶炼企业。金 属氧化物吸收脱硫技术适用于金属氧化物易得或金属氧化物为副产物的冶炼厂烟气脱 硫。有机溶液循环吸收脱硫适用于厂内低压蒸汽易得,烟气 SO2 浓度较高、波动较大, 副产物 SO2 可回收利用的冶炼企业。活性焦吸附法脱硫适用于厂内蒸汽供应充足,场 地宽裕,副产物 SO2 可回收利用的冶炼企业. (3)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铜镍冶炼行业大部分企业氮氧化物不超标,部分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采用氨法脱硝 等技术可满足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2、无组织治理趋势 铜镍钴冶炼企业无组织排放节点主要包括原料装卸、备料、转运、干燥、给料等过 程产生的粉尘,各类炉窑进料口、出料口、出渣口、溜槽等处泄漏烟气,电解车间槽罐 逸散酸雾等。因此铜镍钴冶炼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措施主要为: (1)厂区内主要运输道路路面实施硬化处理,运输路线应经常洒水降尘防尘,以减 少扬尘污染。 (2)原辅物料贮存、输送应采取密闭措施,同时设置集气收尘设施。备料、转运过 程中上料口、落料点应设置集气收尘设施。 (3)熔炼炉、吹炼炉及精炼炉等炉窑进出口、溜槽等处应设置集气收尘、脱硫设施。 浸出槽、净化槽等湿法设施应设置集气设施,并送酸雾净化设施处理。 2.2.2.2 铅锌冶炼行业 铅锌冶炼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及其修 改单。根据目前的污染治理可行技术措施,铅锌冶炼行业废水基本实现生产废水处理后 全部回用,不外排;废气有组织废气污染物可以确保达标排放。从发展趋势情况看,无 组织管控应该成为行业的下阶段的减排重点。 1、有组织治理现状及趋势 铅锌冶炼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为原料制备工序的颗粒物、冶炼炉窑产生的颗粒物、二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62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