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云南省地方标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299-2009)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2,文件大小:6.8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cS13.020.01 Z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6-2009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299-2009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National par k-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source surveying and evaluating 2009-11-16发布 2010-03-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CS 13.020.01 Z 0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6-2009 DB53/T 299-2009 国家公园 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N a t i o n a l p a r k -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s f o r R e s o u r c e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n g 2009–11–16 发布 2010–03–01 实施

DB53/T299-2009 目次 刖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分类 6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7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11112233 8建设条件调查 9生物资源调查 10人文资源调查… 11游憩资源调查……… 12科学、保护与游憩价值评价…………… 核心资源确认… 444566 14成果提交…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附表格式…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国家公园资源调査与评价附表格式· 参考文献 …14

DB53/T 299-2009 I 目 次 前 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分类………………………………………………………………………………………2 6 自然环境条件调查……………………………………………………………………………………………2 7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3 8 建设条件调查…………………………………………………………………………………………………3 9 生物资源调查…………………………………………………………………………………………………4 10 人文资源调查………………………………………………………………………………………………4 11 游憩资源调查………………………………………………………………………………………………4 12 科学、保护与游憩价值评价………………………………………………………………………………5 13 核心资源确认………………………………………………………………………………………………6 14 成果提交…………………………………………………………………………………………………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附表格式……………………………………………………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附表格式……………………………………………………11 参考文献…………………………………………………………………………………………………………14

DB53/T299-2009 刖言 DB53/T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 结构如下: DB53/T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 DB53/T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53/T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一DB53/T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规范国家公园的资源调查和评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硏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 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文、华朝朗、杨彦峰、王钰、沈超、宋劲忻、陶晶、陈荣贵、余昌元、郑进 烜

DB53/T 299-2009 III 前 言 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 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 结构如下: ——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 基本条件》; ——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 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 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为规范国家公园的资源调查和评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 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文、华朝朗、杨彦峰、王钰、沈超、宋劲忻、陶晶、陈荣贵、余昌元、郑进 烜

DB53/T299-2009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538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18317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阀 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 BT20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代第2 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450000:10000形图图 式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DB53/T298国家公园基本 3术语和定义 DB53/T29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3.1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长在宜然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他 各种的生命形式 3.2 自然环境条件 physical environmental"condition 由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的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游憩资源 recreat ional resources 能够满足游憩需求,提供游憩活动机会或场所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文化生态资源 3.4 游憩资源单体 ob ject of recreat ional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游憩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游憩资源单体和集合型游憩资 源单体 4基本要求

DB53/T 299-2009 1 国家公园 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538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8317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 1897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 式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DB53/T 298 国家公园 基本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DB53/T 29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长在自然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他 各种的生命形式。 3.2 自然环境条件 phys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由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的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3.3 游憩资源 recreational resources 能够满足游憩需求,提供游憩活动机会或场所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文化生态资源。 3.4 游憩资源单体 object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游憩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游憩资源单体和集合型游憩资 源单体。 4 基本要求

DB53/T299-2009 4.1调查与评价的原则 4.1.1客观性原则 应亲临现地进行野外调査、记录、取样、拍照、录像、录音或测量,并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室内分析, 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1.2科学性原则 调查与评价过程应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透过表象,挖掘本质 4.1.1准确性原则 调査与评价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科学分析,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4.2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调查与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一掌握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分布状况: 掌握国家公园自然环境条件、周边社会经济条件和建设管理的基础条件情况 掌握国家公园游憩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科学与保护价值评价 确定国家公园核心资源 游憩资源评价 建设条件评价 ˉ汇总整理调查和评价成果,编写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书及相关图、表。 4.3调查与评价必备的基础资料 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和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 以往相关资源调查、监测成果。 一一最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相关资料 4.4调查与评价的程序 准备工作。调査与评价承担单位受委托后,进行组织、人员、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编制 工作方案;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调查与评价承担单位与委托单位共同组织开展野外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评价。对调査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资源评价: 成果编制。编写调查与评价报告,编绘相关图件: 成果验收。调査与评价承担单位向委托单位提交调查与评价成果及相关资料供验收,并根据验 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成果。 5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分类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调查内容分类表 自然环境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背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社会条件、经济状况 建设条件 用地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安全状况、地方认知和支持情况等 生物资源 植被、植物、动物 资源状况人文资源 风物、胜迹、建筑 游憩资源 自然游憩资源、人文游憩资源 6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DB53/T 299-2009 2 4.1 调查与评价的原则 4.1.1 客观性原则 应亲临现地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取样、拍照、录像、录音或测量,并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室内分析, 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1.2 科学性原则 调查与评价过程应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透过表象,挖掘本质。 4.1.1 准确性原则 调查与评价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科学分析,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4.2 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调查与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掌握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分布状况; ——掌握国家公园自然环境条件、周边社会经济条件和建设管理的基础条件情况; ——掌握国家公园游憩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科学与保护价值评价; ——确定国家公园核心资源; ——游憩资源评价; ——建设条件评价; ——汇总整理调查和评价成果,编写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书及相关图、表。 4.3 调查与评价必备的基础资料 ——比例尺不小于 1:50 000 的地形图和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 ——以往相关资源调查、监测成果。 ——最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相关资料。 4.4 调查与评价的程序 ——准备工作。调查与评价承担单位受委托后,进行组织、人员、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编制 工作方案;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调查与评价承担单位与委托单位共同组织开展野外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评价。对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资源评价; ——成果编制。编写调查与评价报告,编绘相关图件; ——成果验收。调查与评价承担单位向委托单位提交调查与评价成果及相关资料供验收,并根据验 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成果。 5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分类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调查内容分类表 类别 类型或内容 背景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利用状况、社会条件、经济状况 建设条件 用地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安全状况、地方认知和支持情况等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植被、植物、动物 人文资源 风物、胜迹、建筑 游憩资源 自然游憩资源、人文游憩资源 6 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DB53/T299-2009 6.1调查内容 6.1.1地质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出露的主要地层、岩石、典型地质构造、矿产、自然遗迹(地质遗迹、古生 物遗迹)等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地质灾害及其分布等 6.1.2地貌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貌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1.3水文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主要河流(包括集水区范围、面积)、湖泊(水库)、沼泽等水体的水文特 征,地下水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排泄形式(如龙潭、冷泉、温泉、暗河等)、水质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6.1.4气候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主要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日照时数、气温、降水 量、相对湿度、蒸发量等)时空分布,主要气象气候灾害等 6.1.5土壤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土壤发育特点,土壤类型(至亚类)及其分布,主要理化性状,利用现状等 6.2调查方法和要求 采用资料收集、线路调查(观察、测量、采样ξ测试、填图、访问、摄影等)、航卫片解译、实验 分析等方法,判断确定各自然环境要素类坐人界限、分布、影响素、成因、利用现状,并分析自然 环境的整体特点和空间分异以及与各资源的关系。 7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7.1调查内容 调查国家公园区域所属的行政区划村镇分布、人口、民族、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产业结构经 济收入、传统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的经涛生文化、教有、卫生状况等。 7.2调查方法和要求 721社会经济条件调查采用资料收集、卷(表格)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包括国家公 园所在地及周边社区国民经济统计年鞍有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国土规划、区域 规划、旅游规划等。 722国家公园园内和周边的调查详程度有所区别,园内的调查应更来入和详细。 723数据应来源于最新的统计资料和最近 期的各种规划。 7.2.4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可以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植被调查,采用卫星影像进行修正 8建设条件调查 8.1调查内容 应包括以下内容: 当地政府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知和支持程度 国家公园建设相关利益群体调查 当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状况(含乡土知识) 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目前的保护基础,包括相关的乡规民约等 国家公园建设的用地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及与邻近其他保护区域、旅游地的关系 环境安全调査,包括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历史上的地质灾害和灾害性天气情况,社会安全情 况、地方性疾病、野生动物对人类威胁等。 8.2调查方法和要求

DB53/T 299-2009 3 6.1 调查内容 6.1.1 地质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出露的主要地层、岩石、典型地质构造、矿产、自然遗迹(地质遗迹、古生 物遗迹)等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地质灾害及其分布等。 6.1.2 地貌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貌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1.3 水文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主要河流(包括集水区范围、面积)、湖泊(水库)、沼泽等水体的水文特 征,地下水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排泄形式(如龙潭、冷泉、温泉、暗河等)、水质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6.1.4 气候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主要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日照时数、气温、降水 量、相对湿度、蒸发量等)时空分布,主要气象气候灾害等。 6.1.5 土壤 国家公园范围内及附近土壤发育特点,土壤类型(至亚类)及其分布,主要理化性状,利用现状等。 6.2 调查方法和要求 采用资料收集、线路调查(观察、测量、采样、测试、填图、访问、摄影等)、航卫片解译、实验 分析等方法,判断确定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类型、界限、分布、影响因素、成因、利用现状,并分析自然 环境的整体特点和空间分异以及与各类资源的关系。 7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7.1 调查内容 调查国家公园区域所属的行政区划、村镇分布、人口、民族、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产业结构、经 济收入、传统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的经济、生态文化、教育、卫生状况等。 7.2 调查方法和要求 7.2.1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表格)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包括国家公 园所在地及周边社区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国土规划、区域 规划、旅游规划等。 7.2.2 国家公园园内和周边的调查详细程度有所区别,园内的调查应更深入和详细。 7.2.3 数据应来源于最新的统计资料和最近一个时期的各种规划。 7.2.4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可以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植被调查,采用卫星影像进行修正。 8 建设条件调查 8.1 调查内容 应包括以下内容: ——当地政府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知和支持程度; ——国家公园建设相关利益群体调查; ——当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状况(含乡土知识); ——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目前的保护基础,包括相关的乡规民约等; ——国家公园建设的用地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及与邻近其他保护区域、旅游地的关系 等; ——环境安全调查,包括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历史上的地质灾害和灾害性天气情况,社会安全情 况、地方性疾病、野生动物对人类威胁等。 8.2 调查方法和要求

DB53/T299-2009 8.2.1采取以往资料调査与现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期政府工作报告、交通、通讯、水利、水 电、旅游、环保等各部门发展规划;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以及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等。 8.2.3数据应来源于最新的统计资料和最近一个时期的各种规划 9生物资源调查 9.1调查内容 9.1.1植被 调査国家公园内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分布。主要类型(植被亚型或群系)的外貌、结构状况。进行 园内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特征以及演替关系的分析。人为干扰程度调査。 9.1.2植物 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可选真菌、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专题)种类调査,编制植物 名录,进行区系分析(属种统计分析、区系特点、性质及在全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地位),统计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管理概况。调查主要经济植物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9.1.3动物 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可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专题)种类调查 编制动物名录,进行区系和地理成份分析,统计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管理概况。 9.2调查方法和要求 92.1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生物资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 9.2.2植被调査采用线路调査和群落标准地调査方法,并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区划和制图。 9.2.3植物调査采用线路调查(踏査)与样地(样方)调査相结合,大型真菌调査还可采用市场调查 和访问方法。植物调查应采用标本作为实证或辅以照片,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及地方狭域特有种应现 地采集和记录地理坐标,并有种群状况描述。 9.2.4动物调査选用线路调査法、样线(带)调査法、样方调査法、样点调査法、目视观测法、鸣叫 调査法、踪迹判定法、洞口调査法、访问调査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开展调査,可采用帐幕截捕法、灯诱 法、铗捕法、网捕法、笼捕法、钓捕法、陷阱法等多种方法采集实体。动物资源的调査应尽量采用照片 影像、录音、标本等作为调査成果的实证,并提交各种记录表格、资料(包括访谈记录)作为佐证 10人文资源调查 10.1调查内容 10.1.1调查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社区的风物、胜迹、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特 点和分布情况,了解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10.1.2风物调查包括民族民俗、民族语言文字、民间文艺、民间工艺、民间节庆、特色服饰、农耕文 化、宗教礼仪、神话传说、地方人物、地方特产等:;胜迹调査包括遗址遗迹、圣境、摩崖题刻、石窟 雕塑、纪念地等。 10.1.3建筑调査包括民居宗祠、宫殿衙署和风景、文娱、商住、宗教、纪念建筑等。 10.2调查方法和要求 10.2.1人文资源调査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査问卷等方法 10.2.2通过对人文资源资料的分析,找出亮点与特点,以及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和对国家公园建设 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情况 11游憩资源调查 11.1调查内容 调査国家公园范围内游憩资源的类型、特征、形态、结构、组合,以及保存与利用情况,确定旅游 资源单体。游憩资源的分类,应符合表2的规定

DB53/T 299-2009 4 8.2.1 采取以往资料调查与现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期政府工作报告、交通、通讯、水利、水 电、旅游、环保等各部门发展规划;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以及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等。 8.2.3 数据应来源于最新的统计资料和最近一个时期的各种规划。 9 生物资源调查 9.1 调查内容 9.1.1 植被 调查国家公园内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分布。主要类型(植被亚型或群系)的外貌、结构状况。进行 园内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特征以及演替关系的分析。人为干扰程度调查。 9.1.2 植物 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可选真菌、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专题)种类调查,编制植物 名录,进行区系分析(属种统计分析、区系特点、性质及在全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地位),统计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管理概况。调查主要经济植物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9.1.3 动物 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可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专题)种类调查, 编制动物名录,进行区系和地理成份分析,统计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管理概况。 9.2 调查方法和要求 9.2.1 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生物资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 9.2.2 植被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群落标准地调查方法,并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区划和制图。 9.2.3 植物调查采用线路调查(踏查)与样地(样方)调查相结合,大型真菌调查还可采用市场调查 和访问方法。植物调查应采用标本作为实证或辅以照片,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及地方狭域特有种应现 地采集和记录地理坐标,并有种群状况描述。 9.2.4 动物调查选用线路调查法、样线(带)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样点调查法、目视观测法、鸣叫 调查法、踪迹判定法、洞口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开展调查,可采用帐幕截捕法、灯诱 法、铗捕法、网捕法、笼捕法、钓捕法、陷阱法等多种方法采集实体。动物资源的调查应尽量采用照片、 影像、录音、标本等作为调查成果的实证,并提交各种记录表格、资料(包括访谈记录)作为佐证。 10 人文资源调查 10.1 调查内容 10.1.1 调查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社区的风物、胜迹、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特 点和分布情况,了解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10.1.2 风物调查包括民族民俗、民族语言文字、民间文艺、民间工艺、民间节庆、特色服饰、农耕文 化、宗教礼仪、神话传说、地方人物、地方特产等;胜迹调查包括遗址遗迹、圣境、摩崖题刻、石窟、 雕塑、纪念地等。 10.1.3 建筑调查包括民居宗祠、宫殿衙署和风景、文娱、商住、宗教、纪念建筑等。 10.2 调查方法和要求 10.2.1 人文资源调查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 10.2.2 通过对人文资源资料的分析,找出亮点与特点,以及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和对国家公园建设 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情况。 11 游憩资源调查 11.1 调查内容 调查国家公园范围内游憩资源的类型、特征、形态、结构、组合,以及保存与利用情况,确定旅游 资源单体。游憩资源的分类,应符合表2的规定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