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南大学:《技术哲学导论》第六讲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及其转向(刘业军)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55,文件大小:186.5KB,团购合买
一、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产生 二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三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四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困境和转向 五、 借鉴与启示: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与转向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 建制化及其转向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 建制化及其转向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及其转向 引言:技术哲学的历史分期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产生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四、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困境和转向 五、借鉴与启示: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 建制化历程与转向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及其转向 • 引言 :技术哲学的历史分期 • 一、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的产生 • 二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 三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 四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困境和转向 • 五、 借鉴与启示: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 建制化历程与转向

技术哲学的历史分期 引言 SPT创始人P. Durbin教授的技术哲学分期: 1.技术哲学史前期 古代至E卡普《技术哲学纲要》(1877年) 2技术哲学规范期 1877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SPT成立 3.当代技术哲学期 SPT成立(1975年)至今

一、 技术哲学的历史分期 • 引言 • SPT创始人P. Durbin教授的技术哲学分期: 1 .技术哲学史前期—— 古代至E.卡普《技术哲学纲要》(1877年); 2 .技术哲学规范期—— 1877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SPT成立; 3. 当代技术哲学期—— SPT成立(1975年)至今

、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产生 1.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恩格斯:“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 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 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1)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18世纪工业革命标志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2)哲学理论视野的转向。 从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改造论 (世界的本原)(我思故我在)(我造物故我在)

一、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产生 1.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恩格斯:“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 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 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 (1)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18世纪工业革命标志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2)哲学理论视野的转向。 从自然本体论--→ 自然认识论--→ 自然改造论 ↓ ↓ ↓ (世界的本原)(我思故我在)(我造物故我在)

2.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标志 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的欧洲大陆 (主要是德国和法国)。 (1)[德]E·卡普( Ernst Kapp)的《技术哲学纲要》(1877 (2)[法]A·埃斯比纳斯( Alfred Espinas)《技术起源》(1897) 3.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徘徊 尽管现代西方技术哲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76年美国 芝加哥科学哲学年会上,哲学家仍在争论“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 的哲学问题?”。 为什么技术这支古老的人类文明之花在哲学的领地 竟然难寻一片茨土呢?

2.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标志 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的欧洲大陆 (主要是德国和法国)。 (1)[德] E·卡普(Ernst Kapp)的《技术哲学纲要》(1877) (2)[法]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技术起源》(1897) 3.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徘徊 尽管现代西方技术哲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76年美国 芝加哥科学哲学年会上,哲学家仍在争论“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 的哲学问题?” 。 为什么技术这支古老的人类文明之花在哲学的领地 竟然难寻一片沃土呢?

(1)哲学释因: 1)西方哲学偏重理论的传统 邦格:历史上只有三个伟大的哲学家关注科技发展(亚里斯多德、马克思、罗素) 特别关注技术的是培根、狄德罗、海德格尔。 2)技术哲学缺乏扎实的哲学基础 它不象科学哲学那样有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库恩等公认的哲学大师 (2)历史释因: 技术哲学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1)1835年—一[英]化学工程师、经济学家A·尤尔(Bure):《工厂哲学》、《机械哲学》、 《制造业哲学》等。(论述了手工与机械生产的区别、机器的分类及发明规则 自动工厂与工厂手工业的对立等。) 2)1877年——[德]地质学家、工程师E·卡普:《技术哲学纲要》(“器官投影说”) (使用技术哲学第一人) 3)1890-1912年—[俄]机械工程师P·K·恩格迈尔( Peter.K. Engelmeier):《术哲学通 论》(四卷)(“专家治国论”一一用技术原理改造和管理社会)(使用技术哲学第二人) 4)1913年—[德]工程师E·席梅尔:(E. Zschmmer)《技术哲学》(技术目的是摆脱自然 限制,而获得自由)。(使用技术哲学第三人) 5)1908-1956年—[德]工程师和企业家F·德韶尔:(F. Dessauer)《技术的文化(1908)》 技术哲学》(1927)、《技术的核心问题》(1945)、《围绕技术的争论(1956)》 他的技术哲学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他继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一科学 认识的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一伦理行为的批判;《判断力批判》一审美感觉的批判)之后, 提出了对技术制造的批判:发明与自在之物的关系——即科学认识只有经过中介才能与“自在 之物”发生联系,也就是说,发明原本在现象世界并没有,发明如果在现象世界出现,那它来 自思想的实在物,超验的实在。)(使用技术哲学第四人

(1)哲学释因: 1)西方哲学偏重理论的传统 邦格:历史上只有三个伟大的哲学家关注科技发展(亚里斯多德、马克思、罗素) 特别关注技术的是培根、狄德罗、海德格尔。 2)技术哲学缺乏扎实的哲学基础 它不象科学哲学那样有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库恩等公认的哲学大师。 (2)历史释因: ——技术哲学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1)1835年——[英]化学工程师、经济学家 A·尤尔(Eure):《工厂哲学》、《机械哲学》、 《制造业哲学》等。(论述了手工与机械生产的区别、机器的分类及发明规则、 自动工厂与工厂手工业的对立等。) 2)1877年——[德] 地质学家、工程师 E·卡普:《技术哲学纲要》(“器官投影说”)。 (使用技术哲学第一人) 3)1890—1912年——[俄] 机械工程师 P·K·恩格迈尔(Peter.K.Engelmeier):《技术哲学通 论》(四卷)(“专家治国论”——用技术原理改造和管理社会)(使用技术哲学第二人) 4)1913年——[德]工程师 E·席梅尔:(E.Zschmmer)《技术哲学》(技术目的是摆脱自然 限制,而获得自由)。 (使用技术哲学第三人) 5)1908—1956年——[德]工程师和企业家F·德韶尔:(F.Dessauer)《技术的文化(1908)》 《技术哲学》(1927)、《技术的核心问题》(1945)、《围绕技术的争论(1956)》 他的技术哲学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他继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科学 认识的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伦理行为的批判;《判断力批判》—审美感觉的批判)之后, 提出了对技术制造的批判:发明与自在之物的关系——即科学认识只有经过中介才能与“自在 之物”发生联系,也就是说,发明原本在现象世界并没有,发明如果在现象世界出现,那它来 自思想的实在物,超验的实在。)(使用技术哲学第四人)

二、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德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1947年—德国工程师学会(VDI,成立于1856年)于1947年重新成立 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遍持悲观态 度,并认为工程师应从道义上对战争的灾难负有责任。 因此,德国工程师学会(VD)重新成立,工程师通过它 来探讨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 并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 1)1950(Kass关于工程师的责任; 2)1951( Marburg 人类和技术时代; 3)1953( Tubingen)-技术对人类的挑战; 4)1955( Munster)—技术领域的人类学

二 、现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德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1947年 ——德国工程师学会(VDI,成立于1856年)于1947年重新成立 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遍持悲观态 度,并认为工程师应从道义上对战争的灾难负有责任。 因此,德国工程师学会(VDI)重新成立,工程师通过它 来探讨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 并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 1)1950(Kassel)——关于工程师的责任; 2)1951(Marburg)——人类和技术时代; 3)1953(Tubingen)——技术对人类的挑战; 4)1955(Munster)——技术领域的人类学

(2)德国工程师学会制定了“工程师守则 )遵守价值观: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时必须遵守社会价值,虔诚地信仰上帝; 2)以人为本理念:工程师应当服务于人类生活,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无论他的 出身、社会地位、世界观如何; 3)自律原则:工程师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信守诚实、公正等原则,工程师 不应屈服于危害人类地邪恶势力,玷污科技,他应是人类道德 文化的忠诚卫士; 4)共同体规范:工程师应当与他的职业同事真诚合作,尊重合作者的劳动, 就象正确评价自己的创造力活动一样; 5)职业精神:工程师应当使他的职业超越于经济意义,为造福社会和得到 各个领域的尊重和承认而工作

(2)德国工程师学会制定了“工程师守则” 1)遵守价值观: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时必须遵守社会价值,虔诚地信仰上帝; 2)以人为本理念:工程师应当服务于人类生活,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无论他的 出身、社会地位、世界观如何; 3)自律原则:工程师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信守诚实、公正等原则,工程师 不应屈服于危害人类地邪恶势力,玷污科技,他应是人类道德、 文化的忠诚卫士; 4)共同体规范:工程师应当与他的职业同事真诚合作,尊重合作者的劳动, 就象正确评价自己的创造力活动一样; 5)职业精神:工程师应当使他的职业超越于经济意义,为造福社会和得到 各个领域的尊重和承认而工作

(3)二战后 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 随着经济恢复和技术发展,德国工程师学会(VDI)在1956年的百年纪念 会上,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1973年更名为“工程师与社会”委员 会,下设许多分会: 教育与科技,宗教与科技,语言与科技,哲学与科技等分会 其中哲学与科技分会主要研究技术哲学和技术道德问题。 (4)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伦克( H Lenk):批判技术单因素论(技术是一种社会哲学,传统哲学 难以胜任,应从技术史和社会学的视阈中研究) 2)罗波尔(G, Popol):技术系统论(跨学科的技术哲学,探求 “社会一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 3)拉普( Friedrich Rapp):分析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流派、概念、 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研究等) 4)海德格尔( M. Heidegger):存在主义技术哲学(具有苏格拉底传统, 善于提出问题,但不提供答案,去追问技术) 5)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 Marcuse& Habermas):社会批判理论的技术哲学 (提出单面人、单面社会理论,提倡批判性思维; 认为技术理性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3)二战后 —— 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 随着经济恢复和技术发展,德国工程师学会(VDI)在1956年的百年纪念 会上,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 ,1973年更名为“工程师与社会”委员 会,下设许多分会: 教育与科技,宗教与科技,语言与科技,哲学与科技等分会。 其中哲学与科技分会主要研究技术哲学和技术道德问题。 (4)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1) 伦克(H.Lenk):批判技术单因素论(技术是一种社会哲学,传统哲学 难以胜任,应从技术史和社会学的视阈中研究); 2)罗波尔(G. Pophol):技术系统论(跨学科的技术哲学,探求 “社会—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 3) 拉普(Friedrich Rapp):分析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流派、概念、 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研究等); 4) 海德格尔(M.Heidegger):存在主义技术哲学(具有苏格拉底传统, 善于提出问题,但不提供答案,去追问技术); 5)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Mercuse & Habermas):社会批判理论的技术哲学 (提出单面人、单面社会理论,提倡批判性思维; 认为技术理性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1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美国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 1)1963美国天主教大学( 技术文化中的哲学”讨论会,是第一次以技术为主题的 哲学会议(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性); 2)1964法埃吕尔( Jacques ellu)的《技术的社会》( Technological Society,1954) 由 John wilkinson翻译,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出版,译者认为埃吕尔是一位 技术社会的哲学家。 3)1966加阿根廷裔哲学家邦格( M Bunge)在《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一文中(美国技术史 协会)“技术与文化”杂志(1966,329-347),还认为技术哲学几乎不存在。 4)1966美国技术哲学兴起的标志 当年由《技术与文化》杂志主办“技术与文化”研讨会,邦格发表《建立一种技术哲学》 从此第一次出现英文的“技术哲学”词汇(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而且会议论文集 《面向技术哲学》同年在该杂志出版)中还有芒福德( L. Mumford) 费布曼( Feibleman)、阿伽西( J. Agassi)等人的文章; 5)1968斯柯列莫夫斯基( Skolimowski)在《当代哲学概览》上发表了一篇“技术哲学评论 美国学术界第一次承认“技术与哲学”的主题,并把它列入哲学研究的范畴

1.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美国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 1)1963——美国天主教大学(CUA)“技术文化中的哲学”讨论会,是第一次以技术为主题的 哲学会议(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性); 2)1964——[法]埃吕尔(JacquesEllul)的《技术的社会》(TechnologicalSociety,1954) 由JohnWilkinson翻译,ADivisionof Random House出版,译者认为埃吕尔是一位 技术社会的哲学家。 3)1966—— [加]阿根廷裔哲学家邦格(M.Bunge)在《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一文中(美国技术史 协会)“技术与文化”杂志(1966,329—347),还认为技术哲学几乎不存在。 4)1966——美国技术哲学兴起的标志: 当年由《技术与文化》杂志主办“技术与文化”研讨会,邦格发表《建立一种技术哲学》 从此第一次出现英文的“技术哲学”词汇(philosophy of technology);而且会议论文集 《面向技术哲学》同年在该杂志出版)中还有芒福德(L.Mumford)、 费布曼(J.Feibleman)、阿伽西(J.Agassi)等人的文章; 5)1968——斯柯列莫夫斯基(Skilimowski)在《当代哲学概览》上发表了一篇“技术哲学评论”, 美国学术界第一次承认“技术与哲学”的主题,并把它列入哲学研究的范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5页,可试读19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