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本章教学时数:10学时(第3-12讲) 第六节种子萌发 (第10-11讲)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有活力的种子经过休眠后,在适宜条件下,内部生理代谢活化,幼 胚恢复生长成苗的现象称为萌发。在萌发过程中,种子不仅外部形态 发生多样性变化,而且内部也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根据这些变 化,可以把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吸胀、萌动、发芽和形态建成 四个阶段。 (一)吸胀 吸胀(imbibition)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是指种子吸水而体积 膨胀的现象。一般成熟种子在贮藏阶段的水分在8%一14%的范围内 各部分组织比较坚实紧密,细胞内含物呈干燥的凝胶状态。当种子与 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则种子的胶体很快吸水膨胀 (少数种子例外),直到细胞内部的水分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细胞壁 呈紧张状态,种子外部的保护组织趋向软化,才逐渐停止(图2-50中 种子吸水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开始吸水期 滞缓期 重新大量吸水期 鲜重增加量表示 萌银突破种皮) 吸胀时间 图2.22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的典型模式 (Bewley和B1ack,1978) 种子吸胀作用并非活细胞的一种生理现象,而是胶体吸水体积膨 大的物理作用。由于种子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亲水胶体,当种子生活力 丧失以后,这些胶体的性质不会相应发生显著变化。所以不论是活种 子还是死种子均能吸胀。在一些情况下,活种子也会因种皮不透水而 不能吸水膨胀(如硬实种子)。但吸胀是萌发的先决条件,是生命活 动由微弱状态进入活跃状态的一个重要阶段。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种子的水势。种子内部胶体物 质的吸胀力,叫做衬质势(平m),根据水势(Ψw)=衬质势(平m)+渗透 势(Ψs)+压力势(平p),而干燥的种子细胞没有液泡,因而平s=0 Ψp=0,故pw=平m,即衬质势等于水势。衬质势与渗透势为负值。 吸胀过程中水分移动方向是从水势高的一方向水势低的一方。溶液或 水的水势高于吸胀物的水势,水分就流向吸胀物。当胶体吸附到水分 而膨胀后,其衬质势的负值就减小,如达到最大膨胀程度时,衬质势 就上升到零,不能再靠种子内的胶体吸水。此后,在种子萌发期间, 随着细胞体积的增长和液泡的形成,原生质吸附的水分达饱和程度, 细胞的吸水主要靠渗透势进行。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还与种子的化学成分有关,蛋白质含量高的 种子吸胀能力强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如豆科牧草种子的吸水量大致
接近或超过种子本身的干重,而禾谷类作物种子吸水一般约占种子干 重的1/2。当其它成分相近时,种子中油脂含量越高,种子的吸胀 能力越弱。有些植物种子内含胶质,能使种子吸取大量水分,以供种 子萌发时对水分的要求,如亚麻种子。 种子吸胀时,由于所有细胞的体积增大,对种皮产生很大的膨压, 可能导致种皮破裂。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吸胀的体积与风干状态的 体积之比称为吸胀率。同样,豆类种子的吸胀率比禾谷类种子大。 般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吸胀率是130%一140%,豆科种子吸胀率达200 %左右。 伴随吸胀过程,种胚活细胞内部的蛋白质、酶等大分子和细胞器 等陆续发生水合活化。例如当种子水分达16%一18%,线粒体活性 快速上升,光敏素活化。在25℃下,玉米吸胀的前8,莱豆吸胀最 初10一16h,呼吸强度持续增加(Cardwe1l,1984)。而死种子虽然能 吸胀,但已经丧失了活化和修复能力。有的死种子,由于蛋白质变性, 原生质膜的透性提高,胶体的亲水性和保水能力降低,而使死种子的 水分平衡大大改变,所吸收的水分充满这类死种子的细胞间隙以及胚 与胚乳的空间,呈现典型的水肿状态。当死种子出现水肿现象,体积 的膨大非常明显。 (二)萌动 萌动(protrusion)是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种子在最初吸胀的基 础上,吸水一般要停滞数小时或数天,如图2-50所示,这时衬质势 高,渗透势也高。死种子或休眠种子保持在吸水带缓期。活种子吸水 虽然暂时停滞,但种子内部的代谢开始加强,转入一个新的生理状态。 在这一时期种子干燥时受损的膜系统和细胞器得到了修复,酶系统活 化,种子内部生理代谢活跃起来,种胚恢复生长。当种胚细胞体积护 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根尖端就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 动。种子萌动在农业生产上俗称为露白,表明胚部组织从种皮裂缝中 开始显现出来的状况。胚根突破种皮后胚轴伸长,这时吸水再次上升 种子萌动是胚细胞伸长的结果,有时种胚细胞分裂也在萌动前发 3
生。绝大多数植物的种子萌动时,首先冲破种皮的部分是胚根,因为 胚根的尖端正对着种孔(发芽口),当种子吸胀时,水分从种孔进入种 子,胚部优先获得水分,并且最早开始活动。种子萌动时,胚的生长 随水分供应情况而不同:当水分较少时,则胚根先出:而当水分过多 时,则胚芽先出。这是因为胚芽对缺氧的反应比胚根敏感性差。在少 数情况下,有些无生命力的种子在充分吸胀后,胚根也会因体积膨大 而伸出种皮以外,这种现象被称为假萌动或假发芽。 种子从吸胀到萌动所需的时间,因植物种类而不同,例如油菜与 小麦的种子当水分与温度适宜时,仅需1昼夜左右,即可萌动:而水 稻与大豆则需经1倍以上的时间。至于果树林木种子,由于种壳坚硬, 吸胀缓慢,或由于透性不良,种胚生长过程往往需时较长。 种子一开始萌动,其生理状态与休眠期间相比,即起了显著的变 化。胚部细胞的代谢机能趋向旺盛,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 感。如遇到环境条件的急刷变化或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就可能引起 生长发育失常或活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在适当的范围内,给 予或改变某些条件,会对整个萌发过程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 效应 (三)发芽 种子萌动以后,种胚细胞开始或加速分裂和分化,生长速度显著 加快,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就称为发芽 (germination),。我国传统上把胚根长度达到与种子等长,胚芽长度 达到种子一半时,作为种子已经发芽的标准。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标 准是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常种苗结构时为种子发芽。 种子处于这一时期,种胚的新陈代谢作用极为旺盛,呼吸强度达 最高限度会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如果氧气供应不足,易引起 缺氧呼吸,放出乙醇等有害物质,使种胚室息麻痹以致中毒死亡。农 作物种子如催芽不当,或播后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常会发生这种情 况。例如大豆、花生及棉花等大粒种子,在播种后由于土质黏重、密 度过本或覆土过深、雨后表土板结,种子萌动会因氧供应不足,呼吸
受阻,生长停滞,幼苗无力顶出士面,而发生烂种和缺苗断垄等现象。 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放出的能量较多,其中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 土壤中,另一部分成为幼苗顶土和幼根人土的动力,呼吸产生的代谢 产物能够满足种苗具备光合能力之前发育和生长的需要。健壮的农作 物种子出苗快而整齐,瘦弱的种子营养物质少,发芽时可利用的能量 不足,即使播种深度适应,亦常常无力顶出而死亡:有时虽能出土, 但因活力很弱,经不起恶劣条件的侵袭,同样容易引起死苗。 (四)成苗阶段 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根据其子叶出土的状况,可分成两种类 型的幼苗。 1.子叶出土型双子叶的子叶出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其下 胚轴显著伸长,初期弯成拱形,顶出土面后在光照诱导下,生长素分 布相应变化,使下胚轴逐浙伸直,生长的胚与种皮(有些种子连带小 部分残余胚乳)脱离,子叶迅速展开,见光后逐渐转绿,开始营光合 作用,以后从两子叶间的胚芽长出真叶和主茎。单子叶植物中只有少 数属子叶出土型,如葱蒜类等,而90%的双子叶植物幼苗属这种类 型,常见的作物有棉花、油菜、大豆、黄麻、烟草、蓖麻、向日葵和 瓜类等。 了出士型约苗(笑短双子 图2.23幼南出土情况(子叶出土型) 1.胚根2.第一其叶3.子叶4.上肝轴5.初生根6.下胚轴7.胚乳8.胚根鞘 9.盾片10胚芽鞘11.不定根
这类植物幼苗下胚轴的长度和生长快慢与出苗率常有密切关系。 子叶出土型幼苗的优点是幼苗出土时顶芽包被在子叶中受到保护,子 叶出土后能进行光合作用,继续为生长提供能量,像大豆的子叶能进 行数日的光合作用,而棉花、萝卜等子叶能保持数周的光合功能。某 些植物的子叶与后期生育有关,如棉花的子叶受到损害时,以后会减 少结铃数,甚至完全不结铃:丝瓜的子叶受伤后,对开花期子房的发 育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作物移植或间苗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扩 子叶的完整,避免机械损伤。 2.子叶留土型双子叶的子叶留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上胚 轴伸长而出土,随即长出真叶而成幼苗,子叶仍留在土中与种皮不脱 离,直至内部贮藏养料消耗殆尽,才菱缩或解体。大,大部分单子叶 植物种子,如禾谷类;小部分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蚕豆、豌豆、茶叶 属于这一类型,后者的子叶一般较肥厚。 了母留士型幼苗(压米、单子叶) 图2.24发芽种子长成的幼苗类型 1.胚根2.第一真叶3.子叶1.上H轴5.初生根6.下胚轴7.胚乳8.胚根鞘 9.后片10胚芽鞘11.不定根 这类留土型的种子发芽时,穿土力较强,即使在黏重的土壤中, 一般也较少发现闭孔现象。因此,播种时可较出土型的略深,尤其在 干旱地区,更属必要。禾谷类种子幼苗出土的部分实际上是“子弹 型”的胚芽鞘,胚芽鞘出土后在光照下开裂,内部的真叶才逐渐伸出 进行光合作用。如没有完整胚芽鞘的保护作用,幼苗出士将受到阻碍。 6
另外,由于留土幼苗的营养贮藏组织和部分侧芽仍保留在土中。因此, 一旦土壤上面的幼苗部分受到昆虫、低温等的损害,仍有可能重新从 土中长出幼苗。 此外,花生既可子叶出土,又可能子叶留土,主要决定于播种深 浅或覆土厚薄。因为花生的下胚轴粗而稍长,子叶刚能露出地面,若 覆土厚,则埋于土中。 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 (一)细胞的活化和修复 在成熟的干种子细胞内部预存着一系列生命代谢和与合成有关 的生化系统,在种子萌发的最初阶段,细胞吸水后立即开始修复和活 化活动。 活化和修复在吸水的第一、二两个阶段进行。 1.细胞膜修复 种子成熟和干燥过程中,由于种子脱水,磷脂的排列发生转向, 膜的连续界面不再能保持,膜成为不完整状态。以致种子吸水以后, 细胞膜失去其正常的功能,无法防止溶质从细胞内渗漏出去。 吸胀一定时间后,种子内修补细胞膜的过程完成,膜就恢复了正 常的功能,溶质的渗出就得到了阻止。 随着种子吸胀进行,线粒体内膜的某些缺损部分重新合成,恢复 完整,电子转移酶类被合成或活化并嵌入膜中,结果氧化磷酸化效率 逐渐恢复正常。 2.DNA修复 DNA分子损伤修复由DNA内切酶、DNA多聚酶和DNA连接酶来完 成。干种子中缺损的RNA分子一般被分解,而由新合成的完整RNA分 子所取代。 活化和修复能力,除受环境条件影响外,还与种子的活力有密切 关系。低活力的种子活化迟缓,修复困难。活力降低到一定水平,就 无法修复,种子也就失去萌发能力。 7
(二)种胚的生长和合成代谢 种胚细胞的生长最初主要表现在活化和修复基础上细胞器和 膜系统的合成增殖。 修复时原有线粒体的部分膜被合成,呼吸酶数量增加,呼吸效率 大大提高:接着细胞中新线粒体形成,数量进一步增加。 同时,细胞的内膜系统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大量增殖。高尔 基体运输多糖到细胞壁作为合成原料:内质网可以产生小液泡,小液 泡的吸水胀大以及液泡间的融合,使胚根细胞体积增大。在许多情况 下,胚根细胞的伸长扩大,就可直接导致种子萌动。 种胚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和合成能力。 以小麦种子为例,吸胀3Omin即利用种子预存的NA合成蛋白质: 新RNA分子的合成在吸胀后h开始,首先合成的种类是mRNA。在 定量的新RNA积累的基础上,小麦种子中DNA的合成于吸胀的第15h 开始,在DNA复制后数小时,种胚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三)贮藏物质的分解和利用 种子内部存在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逐步地被分解和利 用。一方面在呼吸过程中转化为能量,用于生长和合成:另一方面通 过代谢转化成新细胞组成的成分。 在种子吸胀萌动阶段,生长先动用胚部或胚中轴的可溶性糖、氨 基酸以及仅有少量的贮藏蛋白。 贮藏组织(胚乳或子叶)中贮藏物质的分解需在种子萌动之后。淀 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首先被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然后输送 到胚的生长部位被继续分解和利用(图2-55)
之组 还中轴内的合成 构性碳水化合物 -氧化 乙释0 珀刚 图2.25种子贮藏物质分解、转化和利用方式示意图 (Cardwell,198) 一表示分解:◆表示合成 1,果种皮2.糊粉层3.淀粉层4.胚茅5.根6.盾片 1.淀粉的转化 淀粉降解产物,是种子萌发时主要物质来源。 90%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主要由淀粉水解酶所催化,ā-淀粉 酶的产生与GA的诱导有关,而B-淀粉酶主要预存在胚乳中。禾 谷类种子的盾片在萌发中具有分泌和消化吸收的功能,在淀粉的 分解中也起重要作用(图2-56)。 另一是萌发初期发生的淀粉磷酸解途径
麻性料 图2.26发芽大麦种子内部G(赤焉素)的产生、a-淀粉梅的生成与胚 乳分解的关系示意图 L.胚芽鞘和盾片产生GA2.GA山部转移到糊粉层3.GA透导糊粉层合成包括a-淀 粉柳的水解性南类,这类酶合成后分泌到胚乳中4.水解膺分解胚乳,产生可溶性糖等 5.胚乳的水解产物反馈调节水解南的合成6.可溶性糖等被输送到胚的生长部位,作为 背养利用 (JonesArmstrong,1971) (1)磷酸解途径 在种子萌发初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高,所以前期磷酸解途径 是淀粉转化的主要途径。 因为磷酸化酶是许多种子的贮藏酶,活化后可为MP提供呼吸基 质G-1-P(葡萄糖-1-磷酸),而不需动用ATP。并且在反应中可以保存 糖苷键能量,通过磷酸解迅速生成大量ATP,供萌发初期合成各种酶 和细胞器之需。 (2)水解途径 在萌发后期,α一淀粉酶活性增强,而磷酸化酶的活性逐渐减弱, 水解途经则成为主要途径。因为ā-淀粉酶的合成需利用蛋白质水解 产生的氨基酸,并需由磷酸化酶通过MP和有氧呼吸供给能量。所以, 淀粉水解途径在后期发生。 2.蛋白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