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易传》论文汇编_论易传变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99.2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28卷第5期 泰山学院学报 Vol 28 NO. 5 006年9月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Sp,2006 论《易传》变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邱双成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变易思想是《易传》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易传》作者认为运动变化是关于世界的普遍原则,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生成与发展的,在究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与精神之基础上,人类面对森罗万象,无 数纷繁杂乱的问题时,就能知变应变适就,从而得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全人类造福。重新审视《易 传》的这些思想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易传》变易;变化发展,唯变所适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90200605-007-04 《易传》中包含有丰富的变易思想。《易传》的变易思地成形,变化见矣。”从日月星辰到山河大地,天地之间 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指导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切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 益的指导,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并且这种理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论的肯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以下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几个方面对《易传》的“变易”思想作一探讨:一、《易传》变分阴分阳,选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意思是说,天道之 易思想的表现形式;二、《易传》变易思想的根源;三、《易阴、阳,地道之柔、刚,人道之仁、义作为宇宙生命的整体 传》变易思想的应变方法“唯变所适”。 则是同本,同根,都是遵循着统一的变化规则的。《彖传》 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 、《易传》变易思想的表现形式 时变”意思是说,日月星辰的错列,寒暑阴阳的代变 第一,《易传》的宇宙论是遵循着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成就了天文之采;观察日月星辰的错列寒暑阴阳的代变 便可以知道四时变化的规则。《彖传》又说:“日中则昃,月 张岱年先生说:“易传作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行至正中 化之中,整个宇宙是一个变化的大历程,唯有变化,然后宇 必将西斜,月亮圆满之后必将亏蚀。天地万物,有盈满就 宙可以不穷而久。Hm《易传》认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处有亏损都是因循着时光的流转或消衰、或生息。天地间 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的。《易传》作者把“道”有时叫做切事物的变化现象,无不以当时的时机与所处的地位, “易”,并提出了 易”为基础的世界构成摸式。《系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这一阳刚与阴柔的变化作 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永远反复不已,无穷无尽,而这一阴阳,亦即刚柔动静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意思是说,整个宇宙先有“易”变化作用不息的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要谛:就是 而后有“太极”,由“太极”产生阴、阳(两仪);由阴、阳产生天理,也就是人道。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由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产不相紊乱。《系辞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 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即《系辞下》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 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成焉。往着屈也来者信也,届信相感而利生焉。”意思是 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这里说,太阳去,月亮来月亮去,太阳来;日与月交替推移,产 是说阳爻与阴爻的相互推移错综复杂,宇宙间的一切变生了光明。冬天去,夏天来夏天去,冬天来寒与暑交替 化就包含在内了。再附加爻辞指出吉凶的征兆,宇宙间推移,形成春夏秋冬的时序。所谓“往”并不是说一去不复 的一切活动,就包含在内了。《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返,而只是暂时的退缩所谓“来”也不是说永久的存在,只 [收稿日期]206-67-20 [作者简介]邱双成(1974-),男,山东滨州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 o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p: /w. cnki. 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论《易传》变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邱 双 成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变易思想是《易传》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易传》作者认为运动变化是关于世界的普遍原则 ,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生成与发展的 ,在究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与精神之基础上 ,人类面对森罗万象 ,无 数纷繁杂乱的问题时 ,就能知变、应变、适就 ,从而得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全人类造福。重新审视《易 传》的这些思想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 《易传》;变易 ;变化发展 ;唯变所适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2590 (2006) 05 - 0027 - 04 [收稿日期]2006 —07 —20 [作者简介]邱双成(1974 - ) ,男 ,山东滨州人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易传》中包含有丰富的变易思想。《易传》的变易思 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对指导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有 益的指导 ,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并且这种理 论的肯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易传》的“变易”思想作一探讨 :一《、易传》变 易思想的表现形式 ;二、《易传》变易思想的根源 ;三、《易 传》变易思想的应变方法“唯变所适”。 一《、易传》变易思想的表现形式 第一《, 易传》的宇宙论是遵循着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的。 张岱年先生说“: 易传作者认为 ,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 化之中 ,整个宇宙是一个变化的大历程 ,唯有变化 ,然后宇 宙可以不穷而久。”[1 ] (109)《易传》认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处 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的。《易传》作者把“道”有时叫做 “易”,并提出了一个以“易”为基础的世界构成摸式。《系 辞上》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意思是说 ,整个宇宙先有“易” 而后有“太极”,由“太极”产生阴、阳 (两仪) ;由阴、阳产生 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 ;由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产 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 。[2 ] (130 - 131)《系辞下》 说“: 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刚 柔相推 ,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 ,动在其中矣。”这里 是说阳爻与阴爻的相互推移错综复杂 ,宇宙间的一切变 化 ,就包含在内了。再附加爻辞指出吉凶的征兆 ,宇宙间 的一切活动 ,就包含在内了。《系辞上》说“: 在天成象 ,在 地成形 ,变化见矣。”从日月星辰到山河大地 ,天地之间一 切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说卦传》说 “: 昔者圣人之作易 也 ,将以顺性命之理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 ,迭用柔刚 ,故易六位而成章。”意思是说 ,天道之 阴、阳 ,地道之柔、刚 ,人道之仁、义作为宇宙生命的整体 , 则是同本 ,同根 ,都是遵循着统一的变化规则的。《彖传》 说“: 刚柔交错 ,天文也 ,文明以止 ,人文也 ,观乎天文 ,以察 时变”。[3 ] (85) 意思是说 ,日月星辰的错列 ,寒暑阴阳的代变 , 成就了天文之采 ;观察日月星辰的错列 ,寒暑阴阳的代变 , 便可以知道四时变化的规则。《彖传》又说“: 日中则昃 ,月 盈则食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意思是说 ,太阳行至正中 必将西斜 ,月亮圆满之后必将亏蚀。天地万物 ,有盈满就 有亏损 ,都是因循着时光的流转 ,或消衰、或生息。天地间 一切事物的变化现象 ,无不以当时的时机与所处的地位 , 或者成为阳刚 ,或者成为阴柔 ,这一阳刚与阴柔的变化作 用 ,永远反复不已 ,无穷无尽 ,而这一阴阳 ,亦即刚柔动静 变化作用不息的法则 ,正是宇宙的法则 ,人生的要谛 :就是 天理 ,也就是人道。这说明 ,自然界的变化 ,有规律可循 , 不相紊乱。《系辞下》说“: 日往则月来 ,月往则日来 ,日月 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 ,寒暑相推而岁 成焉。往着屈也 ,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意思是 说 ,太阳去 ,月亮来 ;月亮去 ,太阳来 ;日与月交替推移 ,产 生了光明。冬天去 ,夏天来 ;夏天去 ,冬天来 ;寒与暑交替 推移 ,形成春夏秋冬的时序。所谓“往”并不是说一去不复 返 ,而只是暂时的退缩 ;所谓“来”也不是说永久的存在 ,只 第 28 卷第 5 期 2006 年 9 月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Vol. 28 NO. 5 Sep1 2006

泰山学院学报 第28卷 不过是暂时的伸张;屈与伸的交互感应,产生了利益 身所包含的矛盾以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认为事 里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物变化的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刚柔对 第二,《易传》的历史观把变化作为最根本的原则 立统一的力量相互作用引起的。冯友兰先生说:“易传作 冯契先生说过:“从‘古今’之争来看《易传》不同于早者接触到事物变化的根源问题,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于 期的儒家著作,它具有历史进化观念。《易传》认为事物本身有对立面;由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才有事物的 社会历史也是按太古时代一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商业变化。《易传》给宇宙万物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双 时代→文明时代这一规律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方,立了一对基本范畴,叫做“乾”与“坤”。它们的性质是 《易传》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相反的,表现为阴与阳、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 过程,《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等。对立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易传》中所描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述的“阴阳相感”“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就说明事物内 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部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万物的变化。所以《易 是说,在太古时代,包牺氏统治天下,向上观察天的现象,传》把乾坤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没 向下则观察地的法则,观察鸟兽的斑纹,以及适宜于草木有乾坤的交互作用,就无从认识事物的一切变易。《系辞 等的地利,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远处模仿万物的形象,于上》说:“乾坤其易之温邪?乾坤成列而立乎其中矣!乾坤 是制作八卦,以融会贯通神的明智的造化德形,以分类比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矣!”没有乾坤 拟万物的情况。《系辞下》又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的对立,就看不到易象的变化。没有对立面的矛盾,也就 渔,盖取诸离。”意思是说圣人用绳子编结成捕兽的网,捕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要终止了 鱼的罟,教导人们用来捕兽捉鱼。这指的是历史进入了渔《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猎时代。《系辞下》又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耜,也。”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 揉木为未,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意思是说,包相互作用,这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牺氏死后,神农氏成为共主,削木头作成犁头,弯木棒当作少了一方,它方就不能存在。正是事物内部阴阳两个方面 犁柄将锄草耕种的便利,教给天下人民。历史已经由渔“相感”、“相推”“相摹”、“相荡”从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 猎时代进入了农业生产时代。《系辞下》接着又说:“日中变化,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等。有阴必有阳, 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益取有阳必有阴,界限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在阴 诸噬嗑。意思是说,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招来天下的人阳交错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多少虽然不一致,但 民,聚集天下的财货,相互交换然后各自散去,各自得到必然交互作用,相反相成,循环不已。这一阴一阳的交互 所需要的物品。这说明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已作用就是天的法则。《易传》作者认为《易经》中所说的阴 经进步到商业时代。《系辞下》再接着说:“神农氏没,黄与阳,并不单纯的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最主要 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宣之。的,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属性。象征并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垂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刚柔动静的性质与作用。阳 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刚与阴柔的的性质与作用相对相反,但并非不变,而是动 继成为天子,由于时代进步,社会繁荣,太古朴素的文物制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者成为阳刚,或 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开辟通达改变生活方法的者成为阴柔,阳刚中潜伏着阴柔,阴柔中包藏着阳刚,相辅 途径,使人民不会倦怠;而且,改变的方法神秒,在不知不相成表里两面。“变化说明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发展 觉中,潜移默化,使人民得到利益。“易”的道理,就是在无则指出了变化的方向和前途。《易传》不仅突出强调了变 路可走时,就要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保持长久。化对于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还指出了事物变化之 这说明历史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间质变和量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事物的变化有量变和 出现了“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的局面,即有了家质变之分。在一定量的限度内,质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 庭和私有财产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国家和军队。人类历史故四象之间,从少阳(春)到老阳(夏);少阴(秋)到老阴 就是这样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 (冬)的单纯量的增长便属于“量变”,而从老阳到少阴,老 二、《易传》变易思想的根源 阴到少阳则属于根本性质的变化即“质变”。但质变又是 由量变发展而来的,阴、阳的对立和冲突突破了一定的数 《易传》在充分肯定变易思想的同时,对产生变化的原量界限就必然引起质变“物极必反”是《易传》所揭示的宇 因作了详细探求—指出事物内部矛盾及矛盾对立面的宙间的最普遍的规律。在这里,可以说是真正确立了发展 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进化的根源。《易传》认为,事是对立面的统一的原理。《易传》是以什么样的判断来把 物的变化并不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引起的,而是由于事物自握宇宙发展的法则呢?《系辞上》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 2 o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p: /wwn. cnki m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不过是暂时的伸张 ;屈与伸的交互感应 ,产生了利益。这 里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第二《, 易传》的历史观把变化作为最根本的原则。 冯契先生说过“: 从‘古今’之争来看《易传》不同于早 期的儒家著作 ,它具有历史进化观念。”[4 ] (341)《易传》认为 社会历史也是按太古时代 →渔猎时代 →农业时代 →商业 时代 →文明时代这一规律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 《易传》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 过程《, 系辞下》说 “: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 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 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这里 是说 ,在太古时代 ,包牺氏统治天下 ,向上观察天的现象 , 向下则观察地的法则 ,观察鸟兽的斑纹 ,以及适宜于草木 等的地利 ,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 ,远处模仿万物的形象 ,于 是制作八卦 ,以融会贯通神的明智的造化德形 ,以分类比 拟万物的情况。《系辞下》又说“: 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 渔 ,盖取诸离。”意思是说圣人用绳子编结成捕兽的网 ,捕 鱼的罟 ,教导人们用来捕兽捉鱼。这指的是历史进入了渔 猎时代。《系辞下》又说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 ,斩木为耜 ,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意思是说 ,包 牺氏死后 ,神农氏成为共主 ,削木头作成犁头 ,弯木棒当作 犁柄 ,将锄草耕种的便利 ,教给天下人民。历史已经由渔 猎时代进入了农业生产时代。《系辞下》接着又说 “: 日中 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益取 诸噬嗑。”意思是说 ,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 ,招来天下的人 民 ,聚集天下的财货 ,相互交换 ,然后各自散去 ,各自得到 所需要的物品。这说明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社会已 经进步到商业时代。《系辞下》再接着说 :“神农氏没 ,黄 帝、尧、舜氏作 ,通其变 ,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 易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 ,吉无不利 ,垂 衣裳而天下治 ,盖取诸乾坤。”神农氏死后 ,黄帝、尧、舜 ,相 继成为天子 ,由于时代进步 ,社会繁荣 ,太古朴素的文物制 度 ,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开辟通达改变生活方法的 途径 ,使人民不会倦怠 ;而且 ,改变的方法神秒 ,在不知不 觉中 ,潜移默化 ,使人民得到利益。“易”的道理 ,就是在无 路可走时 ,就要变化 ,变化就能通达 ,通达就能保持长久。 这说明历史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 , 出现了“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 ,盖取诸豫”的局面 ,即有了家 庭和私有财产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国家和军队。人类历史 就是这样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 二《、易传》变易思想的根源 《易传》在充分肯定变易思想的同时 ,对产生变化的原 因作了详细探求 ———指出事物内部矛盾及矛盾对立面的 相互作用 ,是万物生成发展进化的根源。《易传》认为 ,事 物的变化并不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引起的 ,而是由于事物自 身所包含的矛盾以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认为事 物变化的原因不在外部 ,而在于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刚柔对 立统一的力量相互作用引起的。冯友兰先生说 “: 易传作 者接触到事物变化的根源问题 ,认为事物的变化 ,是由于 事物本身有对立面 ;由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才有事物的 变化。”[5 ] (664)《易传》给宇宙万物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双 方 ,立了一对基本范畴 ,叫做“乾”与“坤”。它们的性质是 相反的 ,表现为阴与阳、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 等。对立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易传》中所描 述的“阴阳相感”“,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就说明事物内 部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可以产生万物的变化。所以《易 传》把乾坤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 ,没 有乾坤的交互作用 ,就无从认识事物的一切变易。《系辞 上》说“: 乾坤其易之 邪 ? 乾坤成列而立乎其中矣 ! 乾坤 毁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 ,则乾坤或几乎矣 !”没有乾坤 的对立 ,就看不到易象的变化。没有对立面的矛盾 ,也就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要终止了。 《系辞上》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 也。”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变化 ,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 相互作用 ,这两方面既互相对立 ,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 少了一方 ,它方就不能存在。正是事物内部阴阳两个方面 “相感”“、相推”“、相摹”、“相荡”,从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 变化 ,天与地 ,明与暗 ,刚与柔 ,强与弱 ,等。有阴必有阳 , 有阳必有阴 ,界限明确 ,但必须相互会合 ,才能成立。在阴 阳交错往来中 ,阴退阳进 ,阳隐阴显 ,多少虽然不一致 ,但 必然交互作用 ,相反相成 ,循环不已。这一阴一阳的交互 作用就是天的法则。《易传》作者认为《易经》中所说的阴 与阳 ,并不单纯的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最主要 的 ,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属性。象征并说 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刚柔动静的性质与作用。阳 刚与阴柔的的性质与作用 ,相对相反 ,但并非不变 ,而是动 极则静 ,静极则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或者成为阳刚 ,或 者成为阴柔 ,阳刚中潜伏着阴柔 ,阴柔中包藏着阳刚 ,相辅 相成表里两面。“变化”说明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 发展” 则指出了变化的方向和前途。《易传》不仅突出强调了变 化对于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而且还指出了事物变化之 间质变和量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事物的变化有量变和 质变之分。在一定量的限度内 ,质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 , 故四象之间 ,从少阳 (春) 到老阳 (夏) ;少阴 (秋) 到老阴 (冬) 的单纯量的增长便属于“量变”,而从老阳到少阴 ,老 阴到少阳则属于根本性质的变化即“质变”。但质变又是 由量变发展而来的 ,阴、阳的对立和冲突突破了一定的数 量界限就必然引起质变“, 物极必反”是《易传》所揭示的宇 宙间的最普遍的规律。在这里 ,可以说是真正确立了发展 是对立面的统一的原理。《易传》是以什么样的判断来把 握宇宙发展的法则呢 ?《系辞上》说“: 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 28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第 28 卷

第5期 邱双成:论《易传》变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变谓之通。”《系辞下》说: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γ意思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说,穷困既是先前是说,《易经》的兴起,也许是在中古殷代的末期吧?《易 发展的终极,又是未来变化的发端,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经》的作者,也许是有忧虑患难的人吧?这里指出易经的 发展中走向通达。其内在涵义是:肯定的判断中包含着差卦辞,用意在于防止忧患。《系辞下》又说:“是故,履,德之 别联系、转化。而以“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变谓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 通。’来说明“变则通”,则进一步指出了肯定的东西与否定修也;益,德之裕也;固,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转,德之 的东西的联系。在这里,《易传》用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制也。”《易经》中所启示的,都是修养德行,防止忧患的方 到否定与肯定的统一这样一种辩证思维的形式,对发展是法。例如:履卦教导礼仪,是德行的基础;谦卦教导谦逊 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作了极好的表述。可以说,它已经真是德行的把柄;复卦教导返回原始的本性,是德行的根本 正达到了辩证法的两点论。因为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统 教导有恒,使德行稳固;损卦教导克制欲望,以修养德 的矛盾,所以它总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发展体现于行;益卦教导向善,使德行更为充裕;困卦教导在困境中 逻辑思维,即具体化为概念的流动性、灵活性。《易传》以如何明辨德行;井卦教导德行要象井一般,位置永远不动 卦的转化表述了这一思想。《序卦》说:“履而泰,然后安,转卦教导因势利导,使德行能够制宜。《系辞下》又说:“危 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 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在这里“履”一“泰”一“否”一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同人”,表现为一个灵活的转化过程。由此可见,《易传》意思是说,危险,由于认为安全而发生;灭亡,由于认为可 在充分肯定“变化发展”的同时,对产生变化的根源作了详以长久而发生。混乱,由于认为治安良好而发生;因而,君 细探讨,指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万物生成发展进化的根子在安稳的时刻,不可忘记危险在生存的时刻,不可忘记 灭亡;在治安良好的时刻,不可忘记混乱;这样,自身才能 三、《易传》变易思想的应变方法“唯变所适 安全,国家才能保存。《易传》对忧患意识的讨论,重要在 于对“变化”之普遍规律的揭示。《系辞下》又说“刚柔相 《易传》作者在充分肯定“变易”的基础上,指出了“唯推,变在其中矣。”“《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 变所适”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这种观点在中国古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异,不可为典要唯 代,对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并且在现变所适。”《易传》在对天道之变异的阐释中,其实也有对人 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易传》作者一再强调“变”的重道的暗示与启发。“变化”是普遍而永恒的,如果无视它的 要性,并提醒人们要用这种观点来看待世界万物。如果人存在,或者不能因变而变,就会有败亡的危险。所以做人 们不能了解变化发展的重要性规律性,不能做到“唯变所就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如此才能 适”,就不能够正确了解世界万物本来面目,就不能了解人“身安而国家可保”。圣人的职责就在于体悟天人之道,以 们行事的吉凶祸福。《易传》作者从而构造了一套由“天达到“极深而研几”的效果,从而“与时偕行”,“顺乎天 道”推及“人道”,由“人道推及“天道”的运行机制。《系辞“应乎人”,才能防患于未然。《系辞下》说:“易,穷则变,变 上》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则通,通则久。”意思是说,穷困既是先前发展的终极,又 变化。意思是说,“圣人脂指伏羲、周文王与周公,(他们观是未来变化的发端,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走向通 察万物的现象设定卦爻,并将卦爻显示的象征,在卦爻之 “变化”说明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发展”则指出了变 下,附以说明的文辞,使人们了解未来的吉凶趋势;并以刚化的方向和前途。《易传》作者指出在《易经》的六十四卦 与柔相互推演,产生变化。它表现的是时空的统一过程,中,几乎每一卦都是以“盛极必衰”和“物极必反”的必然道 是万物生成的本身,所以“发展变化”成为了《易传》的中心理,谆谆告诫揭示人生必须时刻以戒慎恐惧的心态处世, 思想。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之中,所以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时刻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的安泰。在 能太固执,“唯变所适”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易传》作者这里《易传》指出了面对“变易”,人们应该怎样处理有关问 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感到的不是趾高气扬的骄傲和题,指出了“唯变所适”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在现今 自得,而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与焦社会这种“居安思危”、“唯变所适”的思想意识,对指导人 虑这是因为他们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所谓的们的生活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天命弥常”,看到了由安而危,由存而亡,由治而乱的真实 总之,《易传》的变易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 存在,从而不得不从当事者的角度来对吉凶成败进行深切其合理内涵,二千多年来孕育了中国人对于变化观的独特 的考量与反思。所谓的“居安思危”就是对这种“忧患意的理解,启迪了无数先哲的智慧。但是易传的变易思想也 识”的真切的表白。“忧患意识”还来自于所谓“圣人”对民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 智未开、风俗愚陋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与焦虑。《系辞下》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里实际上是否定了尊卑贵贱可 2 o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m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p: /wn cnki ner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变谓之通。”《系辞下》说 : “易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意思是说 ,穷困既是先前 发展的终极 ,又是未来变化的发端 ,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 发展中走向通达。其内在涵义是 :肯定的判断中包含着差 别、联系、转化。而以“一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变谓之 通。”来说明“变则通”,则进一步指出了肯定的东西与否定 的东西的联系。在这里《, 易传》用从肯定到否定 ,从否定 到否定与肯定的统一这样一种辩证思维的形式 ,对发展是 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作了极好的表述。可以说 ,它已经真 正达到了辩证法的两点论。因为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统 一的矛盾 ,所以它总是发展变化的 ,这种变化发展体现于 逻辑思维 ,即具体化为概念的流动性、灵活性。《易传》以 卦的转化表述了这一思想。《序卦》说“: 履而泰 ,然后安 , 故受之以泰。泰者 ,通也 ,物不可以终通 ,故受之以否。物 不可以终否 ,故受之以同人。”在这里“履”—“泰”—“否”— “同人”,表现为一个灵活的转化过程。由此可见 《, 易传》 在充分肯定“变化发展”的同时 ,对产生变化的根源作了详 细探讨 ,指出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万物生成发展进化的根 源。 三《、易传》变易思想的应变方法“唯变所适” 《易传》作者在充分肯定“变易”的基础上 ,指出了“唯 变所适”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这种观点在中国古 代 ,对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并且在现 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易传》作者一再强调“变”的重 要性 ,并提醒人们要用这种观点来看待世界万物。如果人 们不能了解变化发展的重要性规律性 ,不能做到“唯变所 适”,就不能够正确了解世界万物本来面目 ,就不能了解人 们行事的吉凶祸福。《易传》作者从而构造了一套由“天 道”推及“人道”,由“人道”推及“天道”的运行机制。《系辞 上》说“: 圣人设卦观象 ,系辞焉 ,而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 变化。”意思是说“, 圣人”指伏羲、周文王与周公 , (他们) 观 察万物的现象设定卦爻 ,并将卦爻显示的象征 ,在卦爻之 下 ,附以说明的文辞 ,使人们了解未来的吉凶趋势 ;并以刚 与柔相互推演 ,产生变化。它表现的是时空的统一过程 , 是万物生成的本身 ,所以“发展变化”成为了《易传》的中心 思想。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之中 ,所以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 能太固执“, 唯变所适”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易传》作者 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 ,感到的不是趾高气扬的骄傲和 自得 ,而是“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的忧患与焦 虑 ,这是因为他们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所谓的 “天命弥常”,看到了由安而危 ,由存而亡 ,由治而乱的真实 存在 ,从而不得不从当事者的角度来对吉凶成败进行深切 的考量与反思。所谓的“居安思危”就是对这种“忧患意 识”的真切的表白。“忧患意识”还来自于所谓“圣人”对民 智未开、风俗愚陋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与焦虑。《系辞下》 说“: 易之兴也 ,其于中古乎 ? 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 ?”意思 是说《, 易经》的兴起 ,也许是在中古殷代的末期吧 ?《易 经》的作者 ,也许是有忧虑患难的人吧 ? 这里指出易经的 卦辞 ,用意在于防止忧患。《系辞下》又说“: 是故 ,履 ,德之 基也 ;谦 ,德之柄也 ;复 ,德之本也 ;恒 ,德之固也 ;损 ,德之 修也 ;益 ,德之裕也 ;固 ,德之辨也 ;井 ,德之地也 ;转 ,德之 制也。”《易经》中所启示的 ,都是修养德行 ,防止忧患的方 法。例如 :履卦教导礼仪 ,是德行的基础 ;谦卦教导谦逊 , 是德行的把柄 ;复卦教导返回原始的本性 ,是德行的根本 ; 恒卦教导有恒 ,使德行稳固 ;损卦教导克制欲望 ,以修养德 行 ;益卦教导向善 ,使德行更为充裕 ;困卦教导在困境中 , 如何明辨德行 ;井卦教导德行要象井一般 ,位置永远不动 ; 转卦教导因势利导 ,使德行能够制宜。《系辞下》又说“: 危 者 ,安其位者也 ;亡者 ,保其存者也。是故 ,君子安而不忘 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 ;是以 ,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意思是说 ,危险 ,由于认为安全而发生 ;灭亡 ,由于认为可 以长久而发生。混乱 ,由于认为治安良好而发生 ;因而 ,君 子在安稳的时刻 ,不可忘记危险 ;在生存的时刻 ,不可忘记 灭亡 ;在治安良好的时刻 ,不可忘记混乱 ;这样 ,自身才能 安全 ,国家才能保存。《易传》对忧患意识的讨论 ,重要在 于对“变化”之普遍规律的揭示。《系辞下》又说“刚柔相 推 ,变在其中矣。”“,《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 ,刚柔相异 ,不可为典要 ,唯 变所适。”《易传》在对天道之变异的阐释中 ,其实也有对人 道的暗示与启发。“变化”是普遍而永恒的 ,如果无视它的 存在 ,或者不能因变而变 ,就会有败亡的危险。所以做人 就要“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如此才能 “身安而国家可保”。圣人的职责就在于体悟天人之道 ,以 达到“极深而研几”的效果 ,从而“与时偕行”“, 顺乎天”而 “应乎人”,才能防患于未然。《系辞下》说“: 易 ,穷则变 ,变 则通 ,通则久。”意思是说 ,穷困既是先前发展的终极 ,又 是未来变化的发端 ,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走向通 达。“变化”说明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 发展”则指出了变 化的方向和前途。《易传》作者指出在《易经》的六十四卦 中 ,几乎每一卦都是以“盛极必衰”和“物极必反”的必然道 理 ,谆谆告诫 ,揭示人生必须时刻以戒慎恐惧的心态处世 , 时刻警惕 ,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才能确保长久的安泰。在 这里《易传》指出了面对“变易”,人们应该怎样处理有关问 题 ,指出了“唯变所适”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在现今 社会这种“居安思危”、“唯变所适”的思想意识 ,对指导人 们的生活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总之《, 易传》的变易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 其合理内涵 ,二千多年来孕育了中国人对于变化观的独特 的理解 ,启迪了无数先哲的智慧。但是易传的变易思想也 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系辞》上说“: 天尊地卑 ,乾坤定 矣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这里实际上是否定了尊卑贵贱可 第 5 期 邱双成 :论《易传》变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9

泰山学院学报 第28卷 以相互转化。《系辞》上又说:“八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理论的肯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 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认为《易》已把天下之真理完全穷尽 了。这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然而《易传》通过对 [参考文献] 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等变化的阐释,把宇宙变化无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穷的法则性,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的规律性作了详细005 的讨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于变化中生成与发展,于反复 [2]丁祯彦,藏宏.中国哲学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一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主出版社,1989 宰并涵盖一切,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相一致。因而只有在3秦颖周易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 究明宇宙大自然的变易法则与精神的基础上以宇宙大自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M.上海:上海人民 然的法则、精神为准则确立人类行为的规范,才能面对森 出版社,1984 罗万象无数纷繁杂乱的问题而能知变应变适就得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易传》的变易 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指导人们的生活提供了 (责任编辑梅焕钧) 有益的指导,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并且这种 Changing ideas in y Zhuan and the ir modern meanings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Changing ideas is the m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he book of yi Zhuan. The author thi- nks that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universe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l the things in universe lie in change. Considering and exploring the principle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universe, hur man being can kow the changes, adapt to the changes, and adj us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when facing all the dif- ficulties, thus promting the harm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blessing the humans. Today, reconsidering all these opinions will still enlighten us Key words: Yi Zhuan; chang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djust according to change 91994-2010 China Academic 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 rights reserved. htp: //nr cnki,ner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以相互转化。《系辞》上又说“: 八卦 ,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 之 ,天下之能事毕矣”,认为《易》已把天下之真理完全穷尽 了。这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然而《易传》通过对 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等变化的阐释 ,把宇宙变化无 穷的法则性 ,变易而不易 ,复杂而简易的规律性作了详细 的讨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于变化中生成与发展 ,于反复 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一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主 宰并涵盖一切 ,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相一致。因而只有在 究明宇宙大自然的变易法则与精神的基础上以宇宙大自 然的法则、精神为准则确立人类行为的规范 ,才能面对森 罗万象、无数纷繁杂乱的问题 ,而能知变 ,应变 ,适就 ,得以 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 ,为全人类造福。《易传》的变易 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对指导人们的生活提供了 有益的指导 ,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并且这种 理论的肯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 中国哲学史大纲[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5. [2 ]丁祯彦 ,藏宏. 中国哲学史教程[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89. [3 ]秦颖. 周易[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4 ]冯契.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 [M]. 上海 :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84. [5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上)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8. (责任编辑 梅焕钧) Changing ideas in Yi Zhuan and their modern meanings QIU Shuang - che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Changing ide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he book of Yi Zhuan. The author thi2 nks that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universe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l the things in universe lie in change. Considering and exploring the principle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universe ,hu2 man being can know the changes , adapt to the changes , and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when facing all the dif2 ficulties ,thus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blessing the humans. Today ,reconsidering all these opinions will still enlighten us. Key words: Yi Zhuan ;change ;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djust according to changes 30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第 28 卷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