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本课内容对我们成为“研究型教师”有何意义? 提示:如何才能引发大家的兴趣、深化思维?别用你最讨厌的教学方法上课! 课题 视觉文化时代 内容 提高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素养 2.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老师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素养具备哪些素养:了解视觉读写能力所包含的四种能力:知道视觉文化时 代的美术教师素质 教 过程与方法:了解四种视觉读写能力包括: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表 达能力:知道视觉文化教有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人文关怀的眼光,不但尊重自我的审美素养,更能雅纳他人的审美素 养,在视觉文化这个时代能够兼容并蓄。 我讲的内容主要是视觉文化时代所具备的美术素养以及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 首先,可以从比较以前0年代的油画作品知道,在以往的美术教有中,比较注重作品的主题,内容而 忽视作品语言形态特征,从而造成多关注造型的“像“与“不像”或作品所叙述的故事,而不能对作 品的视觉形式产生必要的反应,引出现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是视觉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 设 审美能力,引用最近的乔治。阿玛尼的回顾展说明视觉审美能力的重要,现代文化心态就是要改变世 计 俗狭隘的审美观,形成既充分保持审美个性,又富于开放性和宽容性的全球审美态度。再说到视觉表 达能力的时候可以运用身边同学的课堂作业充分说明我们的同学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演示了自己的视 路 觉表达能力。 接着引出下一内容,我们能够当好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美术教师吗?先提问同学,让同学各抒己见。再 放一段台湾美术课教学短片(由于技术问题没能放成,只能用照片来代替)。而后总结视觉文化时代 美术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以及怎样避免陷入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 了解四种视觉读写能力,知道其中视觉审美能力最为重要,讨论怎样提高美术素养。 嫩学 重点 知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素质,明白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 教学 难点 解什么是美术素养 达标 了解视觉文化时代人们所要具备的四种视觉读写能力: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 程序 力,视觉表达能力 3.知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素质 些同学上课时的习作照片,课件PPT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1 主题:本课内容对我们成为“研究型教师”有何意义? 提示:如何才能引发大家的兴趣、深化思维?别用你最讨厌的教学方法上课! 课题 视觉文化时代 内容 1. 提高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素养 2. 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老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素养具备哪些素养;了解视觉读写能力所包含的四种能力;知道视觉文化时 代的美术教师素质 过程与方法:了解四种视觉读写能力包括: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表 达能力;知道视觉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人文关怀的眼光,不但尊重自我的审美素养,更能雅纳他人的审美素 养,在视觉文化这个时代能够兼容并蓄。 设 计 思 路 我讲的内容主要是视觉文化时代所具备的美术素养以及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 首先,可以从比较以前 70 年代的油画作品知道,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比较注重作品的主题,内容而 忽视作品语言形态特征,从而造成多关注造型的“像“与“不像”或作品所叙述的故事,而不能对作 品的视觉形式产生必要的反应,引出现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是视觉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 审美能力,引用最近的乔治。阿玛尼的回顾展说明视觉审美能力的重要,现代文化心态就是要改变世 俗狭隘的审美观,形成既充分保持审美个性,又富于开放性和宽容性的全球审美态度。再说到视觉表 达能力的时候可以运用身边同学的课堂作业充分说明我们的同学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演示了自己的视 觉表达能力。 接着引出下一内容,我们能够当好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美术教师吗?先提问同学,让同学各抒己见。再 放一段台湾美术课教学短片(由于技术问题没能放成,只能用照片来代替)。而后总结视觉文化时代 美术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以及怎样避免陷入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 区。 教 学 重 点 了解四种视觉读写能力,知道其中视觉审美能力最为重要,讨论怎样提高美术素养。 教 学 难 点 知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素质,明白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题最为重要。 达 标 程 序 1.了解什么是美术素养 2.了解视觉文化时代人们所要具备的四种视觉读写能力: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 力,视觉表达能力 3.知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素质 教 具 准 备 一些同学上课时的习作照片,课件 PPT 学 具 准 备 无
课时为半小时 其他 教学过程: 一前言:(1分钟) 要是两 谢谢徐翡琼同学前面的精彩讲课,下面由我继续和大家讨论今天的课题,我要讲的内容主 ·是提高视觉 文化时代的美术素养: 二是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 二引出第一个内容:提高美术素养(18分钟) 我:我们先来看两张70年代的油画作品。先看第一张《转战陕北》,那位同学可以说说你看了这 幅画,觉得这张画表现了什么? 生,表和了一种伟人的概 我:好,那我们接着再看另外一张,这张又是怎样呢?谁来说一说? 生:好象也和刚才那张差不多 我:是差不多对吧?可见,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比较强调作品的主题、内容而忽视作品语言形态 特征,从而造成多关注造形的“像”与“不像”或作品语义信息(所叙述的故事),而不能对 作品的视觉形式产生必要的反应。而且,也不能对二者所体现的“超语义信息”比如表现风格 或深层的文化意蕴有深入的思考。即缺乏必要的“视觉感知能力”和“视觉解读能力”,是 种较肤浅的认识, 为此,《高中课标》不但提出“美术语言”、“提高美术素养”,还在目标中就比较具体地强 调了这些能力的形成: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 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 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治情操,热 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美术素养” 是《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都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的实施重点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说过,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 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 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视觉读写能力”所包含的四种能力正 是“美术素养”中主要的美术实践能力,而“美术素养”中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的发展也有赖于各种美术实践活动 接着我们分别来讲 下视觉读写能力所具备的那四种能力。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大家看看, 这张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生:这张画让我觉得很欢快,有种愉快的感觉。 我:恩,好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视觉感知能力。这是类似于“识字”的一种“识图”能 h. 威廉姆斯所说的“视觉上的知识能力”,课程标准提出的“描述”。美术是诉诸于视觉 的艺术, 与美术作品 (或现象)的交流首先需要借助“眼睛” 去看, 培养 美术素养”第 个要求就是“感知”的能力。“视觉感知能力 是各种“视觉读写能力”的生理基础。它要 求能敏锐地感知对象的各种视觉语言形态及其所引发相应的情感反应。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问“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描述画面上 所看到的东西。如写实性作品的人物、动物、景色等,及其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等,暂不 义。如抽象作品则纯粹关注其形 、色彩、构图形 来描述
2 其 他 课时为半小时 教学过程: 一 前言:(1 分钟) 谢谢徐翡琼同学前面的精彩讲课,下面由我继续和大家讨论今天的课题,我要讲的内容主 要是两点:一是提高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素养;二是怎样来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 二 引出第一个内容:提高美术素养(18 分钟) 我:我们先来看两张 70 年代的油画作品。先看第一张《转战陕北》,那位同学可以说说你看了这 幅画,觉得这张画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一种伟人的气概。 我:好,那我们接着再看另外一张,这张又是怎样呢?谁来说一说? 生:好象也和刚才那张差不多。 我:是差不多对吧?可见,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比较强调作品的主题、内容而忽视作品语言形态 特征,从而造成多关注造形的“像”与“不像”或作品语义信息(所叙述的故事),而不能对 作品的视觉形式产生必要的反应。而且,也不能对二者所体现的“超语义信息”比如表现风格 或深层的文化意蕴有深入的思考。即缺乏必要的“视觉感知能力”和“视觉解读能力”,是一 种较肤浅的认识,称之为“浅阅读”。 为此,《高中课标》不但提出“美术语言”、“提高美术素养”,还在目标中就比较具体地强 调了这些能力的形成: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 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 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 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美术素养”是《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都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的实施重点。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说过,“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 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 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视觉读写能力”所包含的四种能力正 是“美术素养”中主要的美术实践能力,而“美术素养”中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的发展也有赖于各种美术实践活动。 接着我们分别来讲一下视觉读写能力所具备的那四种能力。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大家看看, 这张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生:这张画让我觉得很欢快,有种愉快的感觉。 我:恩,好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视觉感知能力。这是类似于“识字”的一种“识图”能 力,威廉姆斯所说的“视觉上的知识能力”,课程标准提出的“描述”。美术是诉诸于视觉 的艺术,与美术作品(或现象)的交流首先需要借助“眼睛”去看,培养“美术素养”第一 个要求就是“感知”的能力。“视觉感知能力”是各种“视觉读写能力”的生理基础。它要 求能敏锐地感知对象的各种视觉语言形态及其所引发相应的情感反应。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问“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描述画面上 所看到的东西。如写实性作品的人物、动物、景色等,及其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等,暂不 考虑其内容和含义。如抽象作品则纯粹关注其形状、色彩、构图形式等,再用词汇来描述, 比如:愉快、幽默、崇高、庄重、轻柔、朦胧、压抑、悲怆.等等。最终也可能是多种感
觉的复合,比如恐怖与神秘糅杂一起。 放《乔治。阿玛尼的作品回顾展》的PPT照片,提问 我:阿玛尼的作品,他的服装使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怎样使你有这种感觉的? 生:他的服装中性,优雅,我觉得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和他的剪裁以及设计运用的视觉元素有关 我:恩,我们对于 件作品的评价就是我们所要说的第 视觉审美能力。视觉审美能力 威廉姆斯所说“做出审美与意函的判断,从各种景象中区别好坏真伪”的能力,也是课程标准 中提出的“分析” 。其中包括对视觉对象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审美判断。 教师可以问:“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可以从形式角度深寻,就是研究画面上 点、线、面、体、色、肌理等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对比、均衡、节奏、虚实等构成关系的 运用,如何营造出 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 情绪 字用 可以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动作、表情、装束等,气候、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 人的审美观往往受到种族、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美术教育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就是说,美术鉴赏和审美过程实际上是审美观念的培养过程,应该引 导学牛形成一种“现代文化心,态”1,才能参与视觉立化语培下全球性的文化艺术衣流。现代立 美观, 形成既充分保持审 态就是要改变世俗决整的申美自与 个性 又富于开放性和宽容性的: 球性审美态度。 升放性 乐于接触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 式,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价值:“宽容性”就是能够容忍不同的美感,允许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 审美选择,既肯定自我的选择性,又承认个人的有限性。 有了“现代文化心态”才能不断地形成建立于世界文化视野的审美参照系,并从这一高度去鉴 赏自己民族的美术、世界各地的美术、传统的美术以及现代(和后现代)的美术 我: 下面我们再来说 三个能力:视觉解读能力 一种建立于社会学 、历史学、美学、美术学 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更深刻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即威廉姆斯所说“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能够正确解读其他文化族群的讯息,寻求人类共同的特性”的能力:也就是课程标准中的“解 释”的能力。 致师可以问:“作者想表达什么?”任何作品的形象背后总蕴含着某种意义或作者的思想和情 这是使鉴赏活动深化的 以攻 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作品 从由找,同时 以让学生去调查、收集并研究作品之外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和创作观念等,以及在 作品中所透露的象征性、哲理性的意蕴或者某种文化特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再问:“你喜欧这件作品吗?”即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也是一种美术判图 和批详的能力这费求学生在进行认直的蠹对美述行受的之术价值林会价值以及文出 号自己的认识基础作出判断 要的引导, 但决不能将教师自己 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 放PPT,给大家看前三种能力对照美术语言的一张表 我: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第四种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就像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最终是为 了发展学生表达和运用能力一样,“视觉表达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和 创造的能力 我们来看 我们自己同学在上素描研究课时的课堂作业,并听听他们亲口所说的自己的想法以 及作品想表达什么? 生:我的作品。 我:从以上同学的作品以及他们个人的评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美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还是 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那么传统方法培育下的我们能不能当好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呢? 三上面那个问题引出今天的第二个内容: 怎样当好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10分钟) 3
3 觉的复合,比如恐怖与神秘糅杂一起。 放《乔治。阿玛尼的作品回顾展》的 PPT照片,提问 我:阿玛尼的作品,他的服装使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怎样使你有这种感觉的? 生:他的服装中性,优雅,我觉得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和他的剪裁以及设计运用的视觉元素有关。 我:恩,我们对于一件作品的评价就是我们所要说的第二个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审美能力即 威廉姆斯所说“做出审美与意函的判断,从各种景象中区别好坏真伪”的能力,也是课程标准 中提出的“分析”。其中包括对视觉对象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审美判断。 教师可以问:“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可以从形式角度探寻,就是研究画面上 点、线、面、体、色、肌理等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对比、均衡、节奏、虚实等构成关系的 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从社会学角度,可以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动作、表情、装束等,气候、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 人的审美观往往受到种族、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美术教育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就是说,美术鉴赏和审美过程实际上是审美观念的培养过程,应该引 导学生形成一种“现代文化心态”1,才能参与视觉文化语境下全球性的文化艺术交流。现代文 化心态就是要改变世俗狭隘的审美观,形成既充分保持审美个性,又富于开放性和宽容性的全 球性审美态度。“开放性”就是不管自己欣赏与否,乐于接触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 式,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价值;“宽容性”就是能够容忍不同的美感,允许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 审美选择,既肯定自我的选择性,又承认个人的有限性。 有了“现代文化心态”才能不断地形成建立于世界文化视野的审美参照系,并从这一高度去鉴 赏自己民族的美术、世界各地的美术、传统的美术以及现代(和后现代)的美术。 我:下面我们再来说第三个能力:视觉解读能力。这是一种建立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美术学、 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更深刻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即威廉姆斯所说“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能够正确解读其他文化族群的讯息,寻求人类共同的特性”的能力;也就是课程标准中的“解 释”的能力。 教师可以问:“作者想表达什么?”任何作品的形象背后总蕴含着某种意义或作者的思想和情 感,这是使鉴赏活动深化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中寻找;同时,也可 以让学生去调查、收集并研究作品之外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和创作观念等,以及在 作品中所透露的象征性、哲理性的意蕴或者某种文化特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再问:“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即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也是一种美术判断 和批评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对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 价值等方面,根据自己的认识基础作出判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决不能将教师自己 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 放 PPT,给大家看前三种能力对照美术语言的一张表 我: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第四种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就像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最终是为 了发展学生表达和运用能力一样,“视觉表达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和 创造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同学在上素描研究课时的课堂作业,并听听他们亲口所说的自己的想法以 及作品想表达什么? 生:我的作品。 我:从以上同学的作品以及他们个人的评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美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还是 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那么传统方法培育下的我们能不能当好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呢? 三 上面那个问题引出今天的第二个内容:怎样当好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师(10 分钟)
我:从2002年度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裹,已加入当代视觉文化的内容,漫画卡 通的卡菲猫、比卡超、机械人、迪士尼动画裹的白雪公主、小鹿班比、花木兰、中国动画的孙 语空日木风格的海丽人物笔,跟传统民间布玩佣及即代的儿童玩且,东方的。西方的,全都 放在 ,成为课程的 部分 (参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2001: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 材研究开发中心、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200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2001)。不 过,不论是哪一套教材,都把造型与价值内函分离,主要著眼在形式美的教育而没有讲一步的 文化探讨,例如:迪士尼的「木兰」动画裹典型化的中国人面孔有问题吗?造型如何典型化地 处理?我们有没有同样曲型化州看事物? 当代复杂 、多变的视觉文化对 艺术教师的整体知识修养、分析 批判 一反思能力和 敏锐的文化触觉是一项无比的能力挑战。视觉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 题最为重要。 Treffinger(2000)指出,高层次思考技巧和能力,不能靠面授理论而真正获得,而是来自个 体寻求解决实际问顿方法的过程中。传统的师资培音课程,少函涉文化世评的研习:学生依根 在课堂上学习的课程理论设计教学活动,然後到学校试教,这种课程容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 采用教 斗书的 习员也大大削了果程的适时性 其次 课堂讲课式的理论学习,是背诵知 识而已;再者,传统美术教师的艺术培养是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 困扰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区大致有三:认为教视觉文化等同扬弃精致艺术,违背文化承传的 教育目的:以文化取代艺术为探讨中心,属社会科的学习:图像拼凑、加工的後现代技巧等同 废弃工作室艺术技巧教学。针对这些困扰的解答是(1)要从艺术史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并置来 讨论 (2)比较不同 代作品传递价值讯息的艺术手段与内存目的 3 工作室艺术技 基础之 “,只是 学生的作业内容不同而己。这是把重点放在视觉元素与昭织原理还是议题来设 计课程的分别。试看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网路游戏《东京》,从建筑、人物造型、服装、 兵器设计等都可以在中国绘画、民族文化符号、日本漫画、西方电影等找到联系,并可田北扩 展去探讨「暴力」、【典型化」、「原创性」等议题,再从这两个大主题延伸,就像一张意念 的万维网 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子题目 放PPT照片(关于台湾美术课堂的情景,他们都是在露天操场中进行创作 我:通过以上的实景照片,我想可以给我们的同学带来一些反思。 四结语 时代更替,社会骤变,二十一世纪的来临,带来许多社会变革,向来不「擅」变的教有体系也势必 改变。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 帮助下 代具备在新世纪中活得充实的能力,由於艺术赋予人类 不同於语言文字之视觉符号系统,籍由此特殊的符号系统,便创造出更复杂且细腻的人性认同。因 此,在重整教育环境与规划新课程的同时,各界必须认同艺术乃是完整教育的基石之一。艺术活动 可以使吾人在思考和行动时变得更有可塑性,将艺术融入的全面性课程中,将有助於培养学生认知 技巧,包括辨别、分析、反省、判断等能力的培养,并能进而将该类能力应用在其他领域,整合不 同来源的资讯,建构新观念,进行全面性的思考,这些特质正是目前教改的大目标 ,也将是下一代 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传统方法培育的美术教师能教好当代视觉文化吗?》美国北依利诺大学在读博士陈美玉摘 自香港“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论文集 【高中美术课程的美 术观》 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艺术教有中的全球趋势:新科技与视觉读写能力》摘自台湾《国际艺术教育学刊》国立台湾 艺术教育馆出版,第二卷第三期
4 我:从 2002 年度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裏,已加入当代视觉文化的内容,漫画卡 通的卡菲猫、比卡超、机械人、迪士尼动画裏的白雪公主、小鹿班比、花木兰、中国动画的孙 悟空、日本风格的漫画人物等,跟传统民间布玩偶及现代的儿童玩具,东方的、西方的,全都 放在一起,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参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2001;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 材研究开发中心、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200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2001)。不 过,不论是哪一套教材,都把造型与价值内涵分离,主要著眼在形式美的教育而没有进一步的 文化探讨,例如:迪士尼的『木兰』动画裏典型化的中国人面孔有问题吗?造型如何典型化地 处理?我们有没有同样典型化地看事物? 当代复杂、多码、多变的视觉文化对艺术教师的整体知识修养、分析--批判--反思能力和 敏锐的文化触觉是一项无比的能力挑战。视觉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 题最为重要。 Treffinger(2000)指出,高层次思考技巧和能力,不能靠面授理论而真正获得,而是来自个 体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传统的师资培育课程,少涵涉文化批评的研习:学生依据 在课堂上学习的课程理论设计教学活动,然後到学校试教,这种课程容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 节,采用教科书的习惯也大大削弱了课程的适时性。其次,课堂讲课式的理论学习,是背诵知 识而已;再者,传统美术教师的艺术培养是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 困扰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区大致有三:认为教视觉文化等同扬弃精致艺术,违背文化承传的 教育目的:以文化取代艺术为探讨中心,属社会科的学习:图像拼凑、加工的後现代技巧等同 废弃工作室艺术技巧教学。针对这些困扰的解答是(1)要从艺术史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并置来 讨论;(2)比较不同时代作品传递价值讯息的艺术手段与内存目的;(3)工作室艺术技巧是 基础之一,只是学生的作业内容不同而已。这是把重点放在视觉元素与昭织原理还是议题来设 计课程的分别。试看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网路游戏《东京》,从建筑、人物造型、服装、 兵器设计等都可以在中国绘画、民族文化符号、日本漫画、西方电影等找到联系,并可田北扩 展去探讨『暴力』、『典型化』、『原创性』等议题,再从这两个大主题延伸,就像一张意念 的万维网,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子题目。 放 PPT照片(关于台湾美术课堂的情景,他们都是在露天操场中进行创作) 我:通过以上的实景照片,我想可以给我们的同学带来一些反思。 四 结语 时代更替,社会骤变,二十一世纪的来临,带来许多社会变革,向来不『擅』变的教育体系也势必 改变。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下一代具备在新世纪中活得充实的能力,由於艺术赋予人类一套 不同於语言文字之视觉符号系统,藉由此特殊的符号系统,便创造出更复杂且细腻的人性认同。因 此,在重整教育环境与规划新课程的同时,各界必须认同艺术乃是完整教育的基石之一。艺术活动 可以使吾人在思考和行动时变得更有可塑性,将艺术融入的全面性课程中,将有助於培养学生认知 技巧,包括辨别、分析、反省、判断等能力的培养,并能进而将该类能力应用在其他领域,整合不 同来源的资讯,建构新观念,进行全面性的思考,这些特质正是目前教改的大目标,也将是下一代 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传统方法培育的美术教师能教好当代视觉文化吗?》美国北依利诺大学在读博士 陈美玉 摘 自香港“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论文集 2.《高中美术课程的美术观》王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 2004 年版 3.《艺术教育中的全球趋势:新科技与视觉读写能力》摘自台湾《国际艺术教育学刊》国立台湾 艺术教育馆出版,第二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