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Jn.2007 第12卷第2期 Joumal of Tax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Vol.12,No.2 经济性双重征税理论研究综述 王逸 (扬州大学政法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存,必然引起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国内学者仅仅从“法人实 在说”、“法人虚似说”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国外研究要深入得多,有“旧论”、“新论”和“核心资本论”等诸多学 说。 关键词: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465(2007)02.0016,05 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存,必然引起对股 实在说”(Real Entity Theory),认为公司是一个独立 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一方面,公司在取得利润时要 存在的法人实体,规模庞大,股权极为分散,具有独 交纳公司所得税,另一方面,如果公司利润分配给股 立的纳税能力,并且该纳税能力应受制于独立税收。 东,股东个人需将取得的股息纳入其所得之中,交纳 一体化理论则把公司视为所有股东的公司源收 个人所得税。为什么会存在经济性双重征税?经济 入的导体。公司税即便保留下来,也仅充当个人所 性双重征税的经济影响是什么?如何消除经济性双 得税的预先支付,其理论基础是“法人虚拟说”(c 重征税?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办法对公平与效率tional Theory),认为公司法人的存在是以股东的存在 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 为前提的,法人是虚拟的,并非独立客观存在,因此 点。不过,综观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可见,国 并不具备承担直接纳税的能力和资格,一切税负只 内学者的研究比较肤浅,仅仅从“法人实在说”、“法 能归宿于有血有肉、独立存在的自然人。在“法人虚 人虚拟说”的角度论述经济性双重征税有无存在的 拟说”的观点下,公司经营所得与股东股利所得属于 理由。对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效率分析也仅仅是从造 同一客体。 成公司部门与非公司部门之间、股利分配和保留利 (二)经济性双重征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润之间、债券和股票之间筹资方式的扭曲角度去论 经济性双重征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述。而国外对这一问题要深入得多,将股息税与资 资本税后收益和资金成本发生的改变,以及对投资 本使用成本结合起来,分析公司筹资不同阶段股息 者和筹资人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税的影响。并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放到开放的全 1.导致公司筹资模式的扭曲。在古典所得税 球化环境中去研究,其研究结果对各国解决经济性 制中,利息可在税前扣除,使借款利息具有一种“税 双重征税问题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收挡板”效应,降低了借款者的实际成本负担。而支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 付的股息不能税前扣除,导致企业大量地采用举债 (一)经济性双重征税存在的原因分析 形式作为筹资的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发行股票进行 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存在形态,在理论 筹资的行为。因税制因素改变公司的资产负债结 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古典制和一体化制。 构,加大公司的负债率,会增大公司经营的风险,不 古典制理论把公司视为完全与股东分离的实 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体现税收中性 体,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分离。其理论基础是“法人 原则。 收稿日期:2006-06-12 作者简介:王逸(1967→,女,江苏高邮人,扬州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16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7 年 6 月 第 12 卷第 2 期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x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Jun. 2007 Vol. 12 ,No. 2 经济性双重征税理论研究综述 王 逸 (扬州大学政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 : 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存 ,必然引起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国内学者仅仅从“法人实 在说”“、法人虚似说”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要深入得多 ,有“旧论”“、新论”和“核心资本论”等诸多学 说。 关键词 : 公司所得税 ; 个人所得税 ; 双重征税 中图分类号 :F810. 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 4465 (2007) 02 - 0016 - 05 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存 ,必然引起对股 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 :一方面 ,公司在取得利润时要 交纳公司所得税 ,另一方面 ,如果公司利润分配给股 东 ,股东个人需将取得的股息纳入其所得之中 ,交纳 个人所得税。为什么会存在经济性双重征税 ? 经济 性双重征税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 如何消除经济性双 重征税 ? 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办法对公平与效率 产生哪些影响 ? 这些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 点。不过 ,综观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可见 ,国 内学者的研究比较肤浅 ,仅仅从“法人实在说”、“法 人虚拟说”的角度论述经济性双重征税有无存在的 理由。对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效率分析也仅仅是从造 成公司部门与非公司部门之间、股利分配和保留利 润之间、债券和股票之间筹资方式的扭曲角度去论 述。而国外对这一问题要深入得多 ,将股息税与资 本使用成本结合起来 ,分析公司筹资不同阶段股息 税的影响。并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放到开放的全 球化环境中去研究 ,其研究结果对各国解决经济性 双重征税问题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 (一) 经济性双重征税存在的原因分析 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存在形态 ,在理论 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即古典制和一体化制。 古典制理论把公司视为完全与股东分离的实 体 ,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分离。其理论基础是“法人 实在说”(Real Entity Theory) ,认为公司是一个独立 存在的法人实体 ,规模庞大 ,股权极为分散 ,具有独 立的纳税能力 ,并且该纳税能力应受制于独立税收。 一体化理论则把公司视为所有股东的公司源收 入的导体。公司税即便保留下来 ,也仅充当个人所 得税的预先支付 ,其理论基础是“法人虚拟说”( Fic2 tional Theory) ,认为公司法人的存在是以股东的存在 为前提的 ,法人是虚拟的 ,并非独立客观存在 ,因此 并不具备承担直接纳税的能力和资格 ,一切税负只 能归宿于有血有肉、独立存在的自然人。在“法人虚 拟说”的观点下 ,公司经营所得与股东股利所得属于 同一客体。 (二) 经济性双重征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经济性双重征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资本税后收益和资金成本发生的改变 ,以及对投资 者和筹资人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 导致公司筹资模式的扭曲。在古典所得税 制中 ,利息可在税前扣除 ,使借款利息具有一种“税 收挡板”效应 ,降低了借款者的实际成本负担。而支 付的股息不能税前扣除 ,导致企业大量地采用举债 形式作为筹资的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发行股票进行 筹资的行为。因税制因素改变公司的资产负债结 构 ,加大公司的负债率 ,会增大公司经营的风险 ,不 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不利于体现税收中性 原则。 收稿日期 : 2006 - 06 - 12 作者简介 : 王 逸 (1967 —) , 女 , 江苏高邮人 , 扬州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16
2.导致公司分配利润与保留利润的扭曲。古典 资过程中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综合 所得税制下,由于存在着对股息的双重征税问题,使 考虑。二是判断股息所得税负的轻重,应以最终所 得公司的保留利润只需缴一次企业所得税,而用于 得完税后的实际税负为准。三是消除个人股息经济 分配的利润需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性重复征税的重点应在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方面做 结果是保留利润的税负较轻,分配利润的税负较重, 文章。四是消除或减少个人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 导致公司不愿分配利润或尽量少分利润,越来越多 结果,是使消除后的个人股息的税负与独资、合伙企 的利润保留容易产生资本“紧锁效应”,由于资本市 业中个人投资者的税负趋于一致。五是为了不给国 场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注入,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家造成单方面的预算损失,不应将享受对象扩大到 资金市场的资金供给结构将发生变化,资金的利用 不在本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非居民股东。 效率将明显降低,一方面,有盈余的企业保留利润并 具体的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建议有以下几种: 可能投向本企业内部的低效运行项目上:另一方面, 1.推行双率制,即对企业的已分配利润适用较 市场上外源性资金需求过大的某些高效投资项目得 低税率,而对保留利润课以较高税率的办法。其优 不到资金的支持。 点在于只需调整企业所得税,变动较小,实行容易, 3.导致公司与非公司部门资源配置的扭曲。投 而且政府不会一下放弃过多的税收利益,比较容易 资者通常将其资金运用划分为公司部门与非公司部 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在政治程序上也比较便利。 门两部分,以平衡税后报酬率。由于公司所得面临 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利于吸引个人资本用于 着经济性双重课税,加重的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 生产发展;企业所得税减征程度的设计,将个人所得 导致投资于公司部门的税后收益的下降,因此投资 税20%的税负因素考虑进去后,则可与个人独资、合 者出于减轻税负的考虑有可能偏向于投资非公司部 伙企业的税负趋于一致。此外,有人认为双税率制 门,如个体、私营企业,使公司部门的投入和产出减 操作简便,便于征管,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较低;采用 少,导致资源配置因税收的非中性而出现失衡。另 双税率制,可以通过科学地设置分配利润率和保留 外.由于公司的利润和分配股息都要纳税因而公司 利润率的办法,解决公司大量分配利润的问题:双税 的效益越好,分配股息红利收入越多,公司和个人负 率制可以较好地与现阶段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共享 担的税收也就越重,这势必造成公司和股东将分得 税分率征收的处理办法相结合;对公司分配利润低 的股息红利不愿意投入到本来效益不错的企业中 税率征收,对股东分得的股息正常征收,有利于税收 去,不利于高效益企业的扩张与发展,在总体上降低 收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对经济的影响不大。 了资源配置效率。 2.目前先实行股息扣除制的消除重复征税的方 (三)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公平性分析 法,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归集抵免制。消除重复征 由于存在着对股息的重复征税,使得对所得课 税的程度与股息扣除比例有关,如果股息扣除比例 征税收的实际税收负担率远高于其名义税收负担 为100%的话,可完全消除对股息的重复征税。但 率。股东利用公司形式投资的所得税负明显重于个 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制约,目前可允许公司 体经营或合伙投资的所得税负。此外,古典制未体 以50%的股息扣除比例进行税务处理。这样,可以 现按个人纳税能力征税的税收纵向公平原则。由于 部分消除税收对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影响, 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对税收的承担能力不同,为了体 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宏观 现税收纵向公平原则,大多数国家均采取累进的个 经济的稳定。 人所得税率,对高收入阶层适用较高的税率。但古 3.尽快建立以免税法为中心的避免国内重复征 典制出于减轻股息重复征税的考虑,通常特别规定 税的制度。在公司阶段,可以不分留存利润和分配 股息并不合并计入纳税人的综合所得,而是单独适 利润按统一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在股东阶段,如 用较低的比例税率。这样如果股东适用的边际税率 为公司股东,可按其持股比例的大小相应确定免税 低于股息税率,就会产生“过度税负”问题,无形中降 额,直至全额抵免;如为个人股东,可直接对股息予 低了一些大股东的税负,而加大了中小股东的税收 以全额免税,也可只确定一定比例的股息(如50%) 负担,这也加大了现行税制中税收分配的不公平性。 免税。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免税法计算简便,轻而 (四)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建议 易举地就可以完全消除重复征税。无论对于征税机 有学者提出,消除或减少个人股息经济性重复 关还是纳税人,在具体操作上都会更加方便易行,从 征税,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遵从法人虚拟说的 而大大地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降低税 理论基础,在对个人股息征收所得税时,应将其在投 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免税法没有错综复杂的计算 1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 导致公司分配利润与保留利润的扭曲。古典 所得税制下 ,由于存在着对股息的双重征税问题 ,使 得公司的保留利润只需缴一次企业所得税 ,而用于 分配的利润需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结果是保留利润的税负较轻 ,分配利润的税负较重 , 导致公司不愿分配利润或尽量少分利润 ,越来越多 的利润保留容易产生资本“ 紧锁效应”,由于资本市 场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注入 ,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资金市场的资金供给结构将发生变化 ,资金的利用 效率将明显降低 ,一方面 ,有盈余的企业保留利润并 可能投向本企业内部的低效运行项目上 ;另一方面 , 市场上外源性资金需求过大的某些高效投资项目得 不到资金的支持。 3. 导致公司与非公司部门资源配置的扭曲。投 资者通常将其资金运用划分为公司部门与非公司部 门两部分 ,以平衡税后报酬率。由于公司所得面临 着经济性双重课税 ,加重的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 导致投资于公司部门的税后收益的下降 ,因此投资 者出于减轻税负的考虑有可能偏向于投资非公司部 门 ,如个体、私营企业 ,使公司部门的投入和产出减 少 ,导致资源配置因税收的非中性而出现失衡。另 外 ,由于公司的利润和分配股息都要纳税 ,因而公司 的效益越好 ,分配股息红利收入越多 ,公司和个人负 担的税收也就越重 ,这势必造成公司和股东将分得 的股息红利不愿意投入到本来效益不错的企业中 去 ,不利于高效益企业的扩张与发展 ,在总体上降低 了资源配置效率。 (三) 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公平性分析 由于存在着对股息的重复征税 ,使得对所得课 征税收的实际税收负担率远高于其名义税收负担 率。股东利用公司形式投资的所得税负明显重于个 体经营或合伙投资的所得税负。此外 ,古典制未体 现按个人纳税能力征税的税收纵向公平原则。由于 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对税收的承担能力不同 ,为了体 现税收纵向公平原则 ,大多数国家均采取累进的个 人所得税率 ,对高收入阶层适用较高的税率。但古 典制出于减轻股息重复征税的考虑 ,通常特别规定 股息并不合并计入纳税人的综合所得 ,而是单独适 用较低的比例税率。这样如果股东适用的边际税率 低于股息税率 ,就会产生“过度税负”问题 ,无形中降 低了一些大股东的税负 ,而加大了中小股东的税收 负担 ,这也加大了现行税制中税收分配的不公平性。 (四) 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建议 有学者提出 ,消除或减少个人股息经济性重复 征税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遵从法人虚拟说的 理论基础 ,在对个人股息征收所得税时 ,应将其在投 资过程中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综合 考虑。二是判断股息所得税负的轻重 ,应以最终所 得完税后的实际税负为准。三是消除个人股息经济 性重复征税的重点应在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方面做 文章。四是消除或减少个人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 结果 ,是使消除后的个人股息的税负与独资、合伙企 业中个人投资者的税负趋于一致。五是为了不给国 家造成单方面的预算损失 ,不应将享受对象扩大到 不在本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非居民股东。 具体的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建议有以下几种 : 1.推行双率制 ,即对企业的已分配利润适用较 低税率 ,而对保留利润课以较高税率的办法。其优 点在于只需调整企业所得税 ,变动较小 ,实行容易 , 而且政府不会一下放弃过多的税收利益 ,比较容易 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 ,在政治程序上也比较便利。 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有利于吸引个人资本用于 生产发展 ;企业所得税减征程度的设计 ,将个人所得 税 20 %的税负因素考虑进去后 ,则可与个人独资、合 伙企业的税负趋于一致。此外 ,有人认为双税率制 操作简便 ,便于征管 ,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较低 ;采用 双税率制 ,可以通过科学地设置分配利润率和保留 利润率的办法 ,解决公司大量分配利润的问题 ;双税 率制可以较好地与现阶段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共享 税分率征收的处理办法相结合 ;对公司分配利润低 税率征收 ,对股东分得的股息正常征收 ,有利于税收 收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对经济的影响不大。 2. 目前先实行股息扣除制的消除重复征税的方 法 ,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归集抵免制。消除重复征 税的程度与股息扣除比例有关 ,如果股息扣除比例 为 100 %的话 ,可完全消除对股息的重复征税。但 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制约 ,目前可允许公司 以 50 %的股息扣除比例进行税务处理。这样 ,可以 部分消除税收对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影响 , 从长远来看 ,也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宏观 经济的稳定。 3. 尽快建立以免税法为中心的避免国内重复征 税的制度。在公司阶段 ,可以不分留存利润和分配 利润按统一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在股东阶段 ,如 为公司股东 ,可按其持股比例的大小相应确定免税 额 ,直至全额抵免 ;如为个人股东 ,可直接对股息予 以全额免税 ,也可只确定一定比例的股息(如 50 %) 免税。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免税法计算简便 ,轻而 易举地就可以完全消除重复征税。无论对于征税机 关还是纳税人 ,在具体操作上都会更加方便易行 ,从 而大大地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降低税 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免税法没有错综复杂的计算 17
程序,少了很多计算的中间环节和漏洞,从而在一定 可推迟到利得实现才纳税,公司可能通过保留部分 程度上可减少纳税人浪费资源进行避税的可能。 利润为股东创造一定的资本利得而非将利润以股息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形式分配。尽管这些替代性的安排会部分减轻股息 自上世纪50年代Modigliani与Miller(1958)开 税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但股息税制仍显著扭曲 始,国外有许多学者研究税收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 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分配决策甚至企业组织形式的 响,研究涉及股息所得税的经济影响以及股息税制 决策,必将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取消对股息 改革的不同方案。代表性的观点有60年代以来 的双重征税是股息税制改革的方向。 Harberger等人提出的“I旧论”,70年代以来King Auer- (二)“新论” bach Bradford等人提出的“新论”,以及Sinn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起,以Kng(1974,1977)和Auer “核心资本论”。“旧论”、“新论”分歧的根源就在于 bach(1979)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I旧论”发起挑战,认 对“资本成本”的不同解释,而核心资本论则试图协 为调整股东的股息税对股息和资本成本都没有影 调旧论与新论,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考察股息税 响,最起码对那些支付股息的企业和投资的边际资 的影响。 金来源于保留收益(即减少股息支付)的企业没有影 (一)“旧论” 响。他们的观点被称为“新论”,其假设是股东的股 按照旧论的观点,古典公司税对股息的征税会 息所得税比资本利得税税率高。 提高公司资本的边际成本,减少投资动机,并在公司 “新论”认为,在对股息双重课税的情况下,已赚 和非公司之间造成很大的扭曲,造成整个经济的效 取足够利润的成熟公司可以以保留利润来满足其所 率损失(larberger,l962)。Gravelle(1991)指出,公司 有股份融资需要,当有剩余利润时才作为股息分配。 和非公司之间的扭曲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降低 假定公司决定以保留利润作为追加投资的资金来 了GNP的增长速度。 源,那么须放弃一定的股息支付,从股东的角度看, Jorgenson的新古典模型假设,没有税收时的厂商 如果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足够高,可使未来的股息收 投资决策关键在于“资本使用者成本”,较低的资本 益超过股东现在获得股息将其投资于债券的回报, 使用者成本意味着对投资的需求相应地比较高。如 这种保留利润投资就是值得的。 果企业没有自有资本,则资本使用者成本的直接表 但保留利润将使公司价值上升,形成一定的资 现是其融资成本加上诸如折旧和税收等项成本。以 本利得,股东因此可能承担一定的资本利得税。根 Jorgenson的新古典模型为基础,旧论(Feldstein,l970) 据保留利润是公司融资的边际来源的假定,得到的 认为,股息税增加新股份的成本,因为投资者需要获 结论是股息税对资本成本无影响。其直观解释是: 得竞争性的税后收益。税收楔子扭曲了股息分配和 股息税虽然确实会降低公司追加投资带给股东的收 资本投资政策。假定π是投资者增加一元购买公司 益,但它同时也会降低公司为追加投资而保留利润 股票获得的年股息,「为其他投资机会(如银行存 的机会成本。因此,当公司以保留利润作为追加投 款购买债券等)的年收益率。在没有税收的情况 资的资金来源时对股息的课税是中性的(Kg,1977; 下,只有在边际意义上π-r时,股东才愿意将资金 Auerbach,1979;Bradford,1981) 投入公司。换言之,公司只有给予投资者不低于r水 以对中性股息税的论证为基础,“新论”进一步 平的回报,才能以发行股票方式融得一元资金,于是 提出:降低股息双重课税的措施不会刺激公司投资, r就是股份融资的资本成本。现在考虑税收,在古典 而只是导致现有股东获得“意外的”不合理收益和相 制股息税制下,公司须就利润缴纳公司所得税,股东 应的政府财政收入损失:政策制定者更应注意的是 就股息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利息一般可以作为费用 由公司所得税和个人资本利得税共存引起的对保留 从公司所得税税基中扣除,所以只需由投资者缴纳 利润的双重课税。 一次所得税。设公司所得税税率为td,适用于股息 (三)“核心资本论”一“旧论”与“新论”的折衷 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率为p,则为使股东愿意投资 “新论”的重要代表人物ans-Werner Sinn 一元到公司,要求:(1·td)(1·p)-r(1。p(1991)结合对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提出企业 ),即=/(1-td) “核心理论”,试图折衷公司和股息税“旧论”与“新 对股息的重复课税提高了公司的资本成本,将 论”的观点。“核心资本论”主张,在公司发展的不同 损害公司的发展。鉴于利息较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阶段,公司融资受到不同的影响。新建立的公司还 公司可能以债务融资替代股份融资;另一方面,股东 没有实现任何利润,又不能随意利用债务资本,不得 因公司保留利润而形成的资本利得一般被免税或者 不依赖新股发行进行投资,于是对股息的双重征税 18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程序 ,少了很多计算的中间环节和漏洞 ,从而在一定 程度上可减少纳税人浪费资源进行避税的可能。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自上世纪 50 年代 Modigliani 与 Miller (1958) 开 始 ,国外有许多学者研究税收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 响 ,研究涉及股息所得税的经济影响以及股息税制 改革的不同方案。代表性的观点有 60 年代以来 Harberger 等人提出的“旧论”,70 年代以来 King、Auer2 bach、Bradford 等人提出的“新论”,以及 Sinn 提出的 “核心资本论”。“旧论”、“新论”分歧的根源就在于 对“资本成本”的不同解释 ,而核心资本论则试图协 调旧论与新论 ,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考察股息税 的影响。 (一)“旧论” 按照旧论的观点 ,古典公司税对股息的征税会 提高公司资本的边际成本 ,减少投资动机 ,并在公司 和非公司之间造成很大的扭曲 ,造成整个经济的效 率损失 ( Harberger ,1962) 。Gravelle (1991) 指出 ,公司 和非公司之间的扭曲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降低 了 GNP 的增长速度。 Jorgenson 的新古典模型假设 ,没有税收时的厂商 投资决策关键在于“资本使用者成本”,较低的资本 使用者成本意味着对投资的需求相应地比较高。如 果企业没有自有资本 ,则资本使用者成本的直接表 现是其融资成本加上诸如折旧和税收等项成本。以 Jorgenson 的新古典模型为基础 ,旧论( Feldstein ,1970) 认为 ,股息税增加新股份的成本 ,因为投资者需要获 得竞争性的税后收益。税收楔子扭曲了股息分配和 资本投资政策。假定π是投资者增加一元购买公司 股票获得的年股息 ,r 为其他投资机会 (如银行存 款、购买债券等) 的年收益率。在没有税收的情况 下 ,只有在边际意义上π= r 时 ,股东才愿意将资金 投入公司。换言之 ,公司只有给予投资者不低于 r 水 平的回报 ,才能以发行股票方式融得一元资金 ,于是 r 就是股份融资的资本成本。现在考虑税收 ,在古典 制股息税制下 ,公司须就利润缴纳公司所得税 ,股东 就股息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利息一般可以作为费用 从公司所得税税基中扣除 ,所以只需由投资者缴纳 一次所得税。设公司所得税税率为 td ,适用于股息 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率为 tp ,则为使股东愿意投资 一元到公司 ,要求 :π(1 - td ) (1 - tp ) = r(1 - tp ) ,即π= rΠ(1 - td ) 对股息的重复课税提高了公司的资本成本 ,将 损害公司的发展。鉴于利息较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 公司可能以债务融资替代股份融资 ;另一方面 ,股东 因公司保留利润而形成的资本利得一般被免税或者 可推迟到利得实现才纳税 ,公司可能通过保留部分 利润为股东创造一定的资本利得而非将利润以股息 形式分配。尽管这些替代性的安排会部分减轻股息 税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 ,但股息税制仍显著扭曲 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分配决策甚至企业组织形式的 决策 ,必将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 ,取消对股息 的双重征税是股息税制改革的方向。 (二)“新论” 20 世纪 70 年代起 ,以 King(1974 ,1977) 和 Auer2 bach(1979)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旧论”发起挑战 ,认 为调整股东的股息税对股息和资本成本都没有影 响 ,最起码对那些支付股息的企业和投资的边际资 金来源于保留收益(即减少股息支付) 的企业没有影 响。他们的观点被称为“新论”,其假设是股东的股 息所得税比资本利得税税率高。 “新论”认为 ,在对股息双重课税的情况下 ,已赚 取足够利润的成熟公司可以以保留利润来满足其所 有股份融资需要 ,当有剩余利润时才作为股息分配。 假定公司决定以保留利润作为追加投资的资金来 源 ,那么须放弃一定的股息支付 ,从股东的角度看 , 如果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足够高 ,可使未来的股息收 益超过股东现在获得股息将其投资于债券的回报 , 这种保留利润投资就是值得的。 但保留利润将使公司价值上升 ,形成一定的资 本利得 ,股东因此可能承担一定的资本利得税。根 据保留利润是公司融资的边际来源的假定 ,得到的 结论是股息税对资本成本无影响。其直观解释是 : 股息税虽然确实会降低公司追加投资带给股东的收 益 ,但它同时也会降低公司为追加投资而保留利润 的机会成本。因此 ,当公司以保留利润作为追加投 资的资金来源时对股息的课税是中性的( King ,1977 ; Auerbach ,1979 ;Bradford ,1981) 。 以对中性股息税的论证为基础 “, 新论”进一步 提出 :降低股息双重课税的措施不会刺激公司投资 , 而只是导致现有股东获得“意外的”不合理收益和相 应的政府财政收入损失 ;政策制定者更应注意的是 由公司所得税和个人资本利得税共存引起的对保留 利润的双重课税。 (三)“核心资本论”———“旧论”与“新论”的折衷 “新 论”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Hans - Werner Sinn (1991) 结合对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 ,提出企业 “核心理论”,试图折衷公司和股息税“旧论”与“新 论”的观点。“核心资本论”主张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 阶段 ,公司融资受到不同的影响。新建立的公司还 没有实现任何利润 ,又不能随意利用债务资本 ,不得 不依赖新股发行进行投资 ,于是对股息的双重征税 18
必将提高公司的资本成本,而且如果公司面临有限 所得税税率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公司投资决策中都 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在以保留利润融资的税收负 起重要作用。Fullerton和Rogers(1993)发现,实行公 担更轻的情况下,新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实施所有 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完全一体化,给每个人带来 的投资项目,它就要承担以后以更廉价的资本(保留 的一生效率收益现值,可能超过1万美元。 利润)来为这些项目融资的机会的损失,这种机会成 Lindhe(2002)以欧盟诸国尤其是瑞典的实践为 本也应包括在资本成本当中,于是新公司通过新股 基础,在标准资本模型中分析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 发行来融资的资本成本甚至比根据“旧论”所得出的 税的基本方法归集抵免制、分率制、股息扣除 结果更高。 制瑞典Annell扣除制、修正的归集制。作者计算了 依“核心资本论”,新公司在建立阶段应仅发行 Kng-Fullerton有效税率,即税收楔子占税前收益的 有限数量的新股,也就是由一笔数量较小的“核心资 比例。在建模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当 本”开始经营,执行所有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中盈利 边际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保留利润时,归集制和分率 性最好的项目,其他项目中具有较高回报率的应在 制都没有消除公司的双重征税。但是,如果边际投 以后的成长阶段由保留利润融资;在公司成长阶段 资的资金来源于新发行股份时,两种方法都可以有 虽然已实现利润,但不应支付股息,因为这会将课税 效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 较轻的资本利得转为课税较重的股息。对分配利润 Heady和N'oord在OECD税收研究报告(OECD 相对于保留利润的税收歧视越明显,公司最初的资 2001)中指出,在实行古典制时降低股息(和公司利 本注入应越低,随后的增长阶段来源于保留利润的 润)的税率比归集抵免更好。因为:首先,所得税一 投资越多。当追加投资不再带来超过正常回报率的 体化可以提高封闭经济下公司融资选择的中性,但 收益时,增长阶段结束,公司进入成熟阶段,净投资 是归集抵免却可能会扭曲跨国投资流动。除非一国 为0,利润也开始以股息形式分配。在这一阶段,“新 承认其他国家的归集抵免,否则就会对本国公司的 论”关于资本成本和股息税中性的观点重新适用。外国股东和外国公司的本国居民股东造成歧视,而 根据“核心资本论”对于股息税效应的分析,股息税 这需要广泛的双边税收协定网络做支撑。其次,归 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抑制新设立公司的发展。于是股 集抵免制往往给予名义上的税收抵免,只反映公司 息税制的设计取决于经济体系的结构特点,对于成 的法定税率而不反映实际税率。归集制的准确实施 熟公司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取消股息税不会带来公 会发生大量的管理和遵从成本。古典制可以避免这 司投资行为的显著改变,只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 些复杂问题,因此透明度更高。第三,归集抵免增加 无谓减少和现有股东的不合理收益。而对于以新公 股票价值,会给现有股东带来意外之财,但却不会降 司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则应取消股息双重课税,以避 低公司股票资本的成本。因此许多国家不愿意采用 免税收抑制公司的成长。不成熟或快速发展企业更 归集抵免,德国即是这样的典型,德国于2001年将公 多地依靠发行新股份的“核心资本”,因此当对股息 司税率从45%降低到25%,并在2002年取消归集抵 双重征税时,将面临比较高的资本成本。只有成熟 免,取而代之的是“减半计征”制度。 企业才有足够多的利润来进行全部的边际投资,因 (五)全球视角下的经济性双重征税问题 此,旧论更适用于新企业,而新论更适用于成熟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跨国流动增加,许 业。 多国家原来实行的只针对国内投资者和国内公司税 (四)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方法的比较分析 经济性双重征税消除的政策受到挑战。Mtz(2003) 为了更好地说明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影响以及消 指出:“股息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一体化,消 除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国外许多学者对不同国家 除了对公司所得的双重征税,因此既有效,又公平, 经济性双重征税及其免除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J“ 从国内角度看确实是明智的政策。但是,当涉及到 gurnath、Stewart和Brooks比较分析了美国1986年税 跨国交易时,一体化制度的弱点就体现出来,因为没 改方案中的古典制与澳大利亚1987年归集抵免制的 有对居民的外国投资和非居民所有者实行完全一体 影响。他们在大量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ar 化股息税减免很难有效实现纳税人的公平和效 berger((1962)等人的论断一致:(1)澳大利亚采用的股 率。”一些学者站在全球化角度分析经济性双重征税 息归集制有效消除了传统税制导致的扭曲:(2)与美 问题。Boadway和Bruce(1992)认为,在股东层次消除 国86年税改方案相比,股息归集制可以更好地刺激 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即个人股息税收抵免)在开 公司的资本投资;(3)美国86年税改对公司投资的 放经济中没有作用,因为个人层次的股息税收抵免 影响很明显,因为企业出现了经营净亏损;(4)个人 是典型的属地税,意味着外国边际股东没有包括在 1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必将提高公司的资本成本 ,而且如果公司面临有限 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 ,在以保留利润融资的税收负 担更轻的情况下 ,新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实施所有 的投资项目 ,它就要承担以后以更廉价的资本 (保留 利润) 来为这些项目融资的机会的损失 ,这种机会成 本也应包括在资本成本当中 ,于是新公司通过新股 发行来融资的资本成本甚至比根据“旧论”所得出的 结果更高。 依“核心资本论”,新公司在建立阶段应仅发行 有限数量的新股 ,也就是由一笔数量较小的“核心资 本”开始经营 ,执行所有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中盈利 性最好的项目 ,其他项目中具有较高回报率的应在 以后的成长阶段由保留利润融资 ;在公司成长阶段 虽然已实现利润 ,但不应支付股息 ,因为这会将课税 较轻的资本利得转为课税较重的股息。对分配利润 相对于保留利润的税收歧视越明显 ,公司最初的资 本注入应越低 ,随后的增长阶段来源于保留利润的 投资越多。当追加投资不再带来超过正常回报率的 收益时 ,增长阶段结束 ,公司进入成熟阶段 ,净投资 为 0 ,利润也开始以股息形式分配。在这一阶段“, 新 论”关于资本成本和股息税中性的观点重新适用。 根据“核心资本论”对于股息税效应的分析 ,股息税 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抑制新设立公司的发展。于是股 息税制的设计取决于经济体系的结构特点 ,对于成 熟公司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取消股息税不会带来公 司投资行为的显著改变 ,只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 无谓减少和现有股东的不合理收益。而对于以新公 司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则应取消股息双重课税 ,以避 免税收抑制公司的成长。不成熟或快速发展企业更 多地依靠发行新股份的“核心资本”,因此当对股息 双重征税时 ,将面临比较高的资本成本。只有成熟 企业才有足够多的利润来进行全部的边际投资 ,因 此 ,旧论更适用于新企业 ,而新论更适用于成熟企 业。 (四) 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方法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经济性双重征税的影响以及消 除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国外许多学者对不同国家 经济性双重征税及其免除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Ju2 gurnath、Stewart 和 Brooks 比较分析了美国 1986 年税 改方案中的古典制与澳大利亚1987 年归集抵免制的 影响。他们在大量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 Har2 berger(1962) 等人的论断一致 : (1) 澳大利亚采用的股 息归集制有效消除了传统税制导致的扭曲 ; (2) 与美 国 86 年税改方案相比 ,股息归集制可以更好地刺激 公司的资本投资 ; (3) 美国 86 年税改对公司投资的 影响很明显 ,因为企业出现了经营净亏损 ; (4) 个人 所得税税率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公司投资决策中都 起重要作用。Fullerton 和 Rogers(1993) 发现 ,实行公 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完全一体化 ,给每个人带来 的一生效率收益现值 ,可能超过 1 万美元。 Lindhe (2002) 以欧盟诸国尤其是瑞典的实践为 基础 ,在标准资本模型中分析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 税的基本方法 ———归集抵免制、分率制、股息扣除 制、瑞典 Annell 扣除制、修正的归集制。作者计算了 King - Fullerton 有效税率 ,即税收楔子占税前收益的 比例。在建模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 :当 边际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保留利润时 ,归集制和分率 制都没有消除公司的双重征税。但是 ,如果边际投 资的资金来源于新发行股份时 ,两种方法都可以有 效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 Heady 和 Noord 在 OECD 税收研究报告 (OECD 2001) 中指出 ,在实行古典制时降低股息(和公司利 润) 的税率比归集抵免更好。因为 :首先 ,所得税一 体化可以提高封闭经济下公司融资选择的中性 ,但 是归集抵免却可能会扭曲跨国投资流动。除非一国 承认其他国家的归集抵免 ,否则就会对本国公司的 外国股东和外国公司的本国居民股东造成歧视 ,而 这需要广泛的双边税收协定网络做支撑。其次 ,归 集抵免制往往给予名义上的税收抵免 ,只反映公司 的法定税率而不反映实际税率。归集制的准确实施 会发生大量的管理和遵从成本。古典制可以避免这 些复杂问题 ,因此透明度更高。第三 ,归集抵免增加 股票价值 ,会给现有股东带来意外之财 ,但却不会降 低公司股票资本的成本。因此许多国家不愿意采用 归集抵免 ,德国即是这样的典型 ,德国于 2001 年将公 司税率从 45 %降低到 25 % ,并在 2002 年取消归集抵 免 ,取而代之的是“减半计征”制度。 (五) 全球视角下的经济性双重征税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资本跨国流动增加 ,许 多国家原来实行的只针对国内投资者和国内公司税 经济性双重征税消除的政策受到挑战。Mintz (2003) 指出“: 股息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一体化 ,消 除了对公司所得的双重征税 ,因此既有效 ,又公平 , 从国内角度看确实是明智的政策。但是 ,当涉及到 跨国交易时 ,一体化制度的弱点就体现出来 ,因为没 有对居民的外国投资和非居民所有者实行完全一体 化 ,股息税减免很难有效实现纳税人的公平和效 率。”一些学者站在全球化角度分析经济性双重征税 问题。Boadway 和 Bruce (1992) 认为 ,在股东层次消除 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即个人股息税收抵免) 在开 放经济中没有作用 ,因为个人层次的股息税收抵免 是典型的属地税 ,意味着外国边际股东没有包括在 19
减免之中。Devereux和Freeman(1995)拓展了Boadway 论的体现,是古典制与完全归集制的折衷,既适用于 和Bruce的观点,认为股东层次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 对国内股息的征税,又适用于跨国股息的征税,而且 方法的影响实际上依赖于消除双重征税方法的设 对德国这样的资本输出小国和美国这样的资本输出 计,以及边际投资者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大国都适用。 Lindhe(2001)则进一步发展了Devereux和Free man的观点,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与国际性双重征 「参考文献1 税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从资本成本角度综合分析 「11杜莉.析关于股息所得税的“新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其相互影响,看消除国内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在 U].世界经济文汇2005,(4). 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开放经济,即边际投资者是外国 [2]李丰.论对公司和股东的国内重复征税U].税务与经 济2003,(6) 人时的情况。在确定有外国边际投资者(母公司)的 [3]刘丽坚.消除股息经济性重复征收所得税的方案比较 国内公司(子公司)的资本成本时,边际资金的来源 U].税务研究2004,(2). 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公司边际投资的资金来源于保 [4]钱晟、卢凌波.当前我国所得税制中的经济性重复课税 问题探析J1.当代财经,2002,(9). 留利润,则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和国际性双重征税 「5]钱晟、卢凌波.缓解经济性重复课税与所得税制度创新 的方法对资本成本都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公司边 U].税务研究2003,(2) 际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新发行股份,则消除经济性双 [6]沈峰.古典制所得税与归集制所得税的比较研究U] 重征税和国际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就会影响资本成 现代经济探讨,2002,(3) [7]王科、王冬梅.一体化制所得税对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 本。其影响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设 修正U].涉外税务2004,(2) 计。 [8]肖鹏.所得税一体化研究[M.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方法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学报2001,3. [9]苑新丽,我国股息重复征税减除方法的选择卩],税务 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消除国际性双重征税。在开放 与经济,2004,(2). 经济中,母国采用免税法的情况下,东道国的归集制 [10]哈维罗森,财政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和分率制都会影响到资本成本。在母国采用抵免制 出版社,2003,7 的情况下,只要母国不调整税收抵免数额,也会影响 [11 ]Dickescheid,T.,2003,"Reforming Corporate Dividend Taxation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Tax Notes 到资本成本。但是,如果母国调整其抵免数额,则两 Int'l,Aug.11,2003,p.589;31 Tax Notes Int'I 589 种方法将对资本成本没有影响。如果外国公司税税 [12]Heady,C,Noord,P,2001,"Tax Policy Studies,Tax and the 率高于本国税率,那么免税法下的资本成本最低,只 Eooromy: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OECD Countries". OECD. 要采用了完全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保留利 [13 JJ ugurnath,Stewart and Brooks,"Dividend taxation and 润筹集资金的资本成本就高于发行新股的资本成 Corporate investment: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本。在开放经济中,即使边际股东是外国投资者,国 Classical System and Imputation System of Dividend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ates and Australia" 内公司税税率总是会影响国内公司的资本成本,降 [14]Kari ,S.,Y?-Liedenpohja,J.2002."Classical corpora 低公司税法定税率总是会降低资本成本。 tion tax as a global means of tax harmonization",University 2001年德国2003年美国分别进行了涉及股息 of Munich Centre for Economic Studies and the IFO Institute 税的税制改革。在改革以前德国实行完全归集制, for Eoonomic Research 665. [15 ]Lindhe,T.2001,"Mitigating Double Taxation in an Open 美国实行完全古典制,改革后两国不约而同地实行 Eoonomy",http://www.nek.uu.se/pdf/2001wp5.pdf. 了减半计征制度。Dickescheid(2003)比较了德国和美 [16 ]Lindhe,T.2002,"Methods of Mitigating Double Taxation" 国的税制改革。德国原有税制中,只有国内居民可 http //www.nek.uu.se/pdf/wp2002-8.pdf [17]Mintz J.,2003,"Cashing Out Profits:International 以获得归集抵免,而且抵免局限于国内的公司税。 Approaches to Dividend Taxation",Tax Notes Int'1,July 这种完全归集抵免对在德国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和德 21,2003,p.255. 国跨国公司造成歧视,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 [18]OECD,2004,"Recent Tax Policy Trends and Reforms in OECD countries"NO.9. 符。而德国改革后实行的减半计征制度既适用于国 [19]Peter B.S?rensen,1995,"Changing Views of the Corpo 内居民在国内的投资,也适用于其在国外的投资,即 rate Income Tax",National Tax Journal,Vol.48. 只有一半的外国股息所得要在德国纳税。如果德国 [20]Sinn,H.-W.,1991a,"The Vanishing Harberger Trian 的跨国公司将利润分配给国内股东,则不必区分该 gle",Journal of Public Eoonomics 45. [21]Sinn,H.W.,1991b,"Tax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利润是在德国境内产生的利润还是从外国子公司汇 The 'Old'View,the 'New'View,and Another View", 回的利润。Dickescheid指出,减半计征制是核心资本 NBER Working Paper 3501. (责任编辑:李新) 2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减免之中。Devereux 和 Freeman(1995) 拓展了Boadway 和 Bruce 的观点 ,认为股东层次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 方法的影响实际上依赖于消除双重征税方法的设 计 ,以及边际投资者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Lindhe(2001) 则进一步发展了 Devereux 和 Free2 man 的观点 ,将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与国际性双重征 税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 ,从资本成本角度综合分析 其相互影响 ,看消除国内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在 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开放经济 ,即边际投资者是外国 人时的情况。在确定有外国边际投资者(母公司) 的 国内公司(子公司) 的资本成本时 ,边际资金的来源 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公司边际投资的资金来源于保 留利润 ,则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和国际性双重征税 的方法对资本成本都没有影响。但是 ,如果公司边 际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新发行股份 ,则消除经济性双 重征税和国际性双重征税的方法就会影响资本成 本。其影响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设 计。 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方法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 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消除国际性双重征税。在开放 经济中 ,母国采用免税法的情况下 ,东道国的归集制 和分率制都会影响到资本成本。在母国采用抵免制 的情况下 ,只要母国不调整税收抵免数额 ,也会影响 到资本成本。但是 ,如果母国调整其抵免数额 ,则两 种方法将对资本成本没有影响。如果外国公司税税 率高于本国税率 ,那么免税法下的资本成本最低 ,只 要采用了完全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 ,保留利 润筹集资金的资本成本就高于发行新股的资本成 本。在开放经济中 ,即使边际股东是外国投资者 ,国 内公司税税率总是会影响国内公司的资本成本 ,降 低公司税法定税率总是会降低资本成本。 2001 年德国、2003 年美国分别进行了涉及股息 税的税制改革。在改革以前德国实行完全归集制 , 美国实行完全古典制 ,改革后两国不约而同地实行 了减半计征制度。Dickescheid(2003) 比较了德国和美 国的税制改革。德国原有税制中 ,只有国内居民可 以获得归集抵免 ,而且抵免局限于国内的公司税。 这种完全归集抵免对在德国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和德 国跨国公司造成歧视 ,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 符。而德国改革后实行的减半计征制度既适用于国 内居民在国内的投资 ,也适用于其在国外的投资 ,即 只有一半的外国股息所得要在德国纳税。如果德国 的跨国公司将利润分配给国内股东 ,则不必区分该 利润是在德国境内产生的利润还是从外国子公司汇 回的利润。Dickescheid 指出 ,减半计征制是核心资本 论的体现 ,是古典制与完全归集制的折衷 ,既适用于 对国内股息的征税 ,又适用于跨国股息的征税 ,而且 对德国这样的资本输出小国和美国这样的资本输出 大国都适用。 [参考文献] [1 ]杜莉. 析关于股息所得税的“新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 世界经济文汇 ,2005 ,(4) . [2 ]李丰. 论对公司和股东的国内重复征税[J ]. 税务与经 济 ,2003 ,(6) . [3 ]刘丽坚. 消除股息经济性重复征收所得税的方案比较 [J ]. 税务研究 ,2004 ,(2) . [4 ]钱晟、卢凌波. 当前我国所得税制中的经济性重复课税 问题探析[J ]. 当代财经 ,2002 ,(9) . [5 ]钱晟、卢凌波. 缓解经济性重复课税与所得税制度创新 [J ]. 税务研究 ,2003 ,(2) . [6 ]沈峰. 古典制所得税与归集制所得税的比较研究[J ]. 现代经济探讨 ,2002 ,(3) . [7 ]王科、王冬梅. 一体化制所得税对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 修正[J ]. 涉外税务 ,2004 ,(2) . [8 ]肖鹏. 所得税一体化研究[M].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 ,2001 ,3. [9 ]苑新丽 ,我国股息重复征税减除方法的选择[J ]. 税务 与经济 ,2004 ,(2) . [10 ]哈维·罗森 ,财政学(第 6 版)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2003 ,7. [11 ]Dickescheid , T. ,2003 “, Reforming Corporate Dividend Taxation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Tax Notes Int’l , Aug. 11 , 2003 , p. 589 ; 31 Tax Notes Int’l 589. [12 ]Heady ,C , Noord ,P , 2001“, Tax Policy Studies ,Tax and the Economy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OECD Countries”. OECD. [13 ]Jugurnath ,Stewart and Brooks“, Dividend tax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Classical System and Imputation System of Dividend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14 ] Kari ,S. , Yl ? - Liedenpohja , J. 2002.“Classical corpora tion tax as a global means of tax harmonization”,University of Munich Centre for Economic Studies and the 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665. [15 ]Lindhe ,T. ,2001“, Mitigating Double Taxation in an Open Economy”,http :ΠΠwww. nek. uu. seΠpdfΠ2001wp5. pdf . [16 ]Lindhe ,T. ,2002“, Methods of Mitigating Double Taxation”, http :ΠΠwww. nek. uu. seΠpdfΠwp2002-8. pdf . [17 ]Mintz ,J . ,2003“, Cashing Out Profits: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to Dividend Taxation”,Tax Notes Int’l , July 21 , 2003 , p. 255. [18 ]OECD ,2004 ,“Recent Tax Policy Trends and Reforms in OECD countries”,NO. 9. [19 ]Peter B. S ? rensen , 1995 ,“Changing Views of the Corpo rate Income Tax”,National Tax Journal , Vol. 48. [20 ]Sinn , H. - W. , 1991a“, The Vanishing Harberger Trian gl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45. [21 ]Sinn , H. - W. , 1991b“, Tax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 The ’Old’View , the ’New’View , and Another View”, NBER Working Paper 3501. (责任编辑 :李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