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指导,C)精选题六 弯曲应力(附答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1.55MB,团购合买
1.圆形截面简支梁A,B套成,A,B层间不计摩擦,材料的弹性模量EB=2EA 求在外力偶矩M作用下,A,B中最大正应力的比值Amax有4个答案: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弯曲应力 1.圆形截面简支梁A,B套成,A,B层间不计摩擦,材料的弹性模量EB=2E 求在外力偶矩M作用下,A,B中最大正应力的比值厘有4个答案: (A) (B 答:B 2.矩形截面纯弯梁,材料的抗 拉弹性模量E大于材料的抗压 弹性模量E,则正应力在截面 上的分布图有以下4种答案 (B)(C)(D) 答:C 3.将厚度为2mm的钢板尺与一曲面密实接触,已 知测得钢尺点A处的应变为 则该曲面在点A 1000 处的曲率半径为 mm。 答:999mm 4.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梁,按图示两 种不同形式放置,在相同弯矩作用下, 两者最大正应力之比吗 max丿b 5.一工字截面梁,截面尺寸如图,h=b,b=10r。试证明,此梁上,下翼缘承担 的弯矩约为截面上总弯矩的88%。 M 2M x y(ybdy)=1820x .=690t h/2 =1820×- 690488% 其中:积分限B=1+h4hM为翼缘弯矩

57 Me Me l 2d d A B M (A) (B) (C) (D) A 2 mm  O 弯曲应力 1. 圆形截面简支梁 A , B 套成, A , B 层间不计摩擦,材料的弹性模量 2 E E B A = 。 求在外力偶矩 Me 作用下, A , B 中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max min A B   有 4 个答案: (A) 1 6 ; (B) 1 4 ; (C) 1 8 ; (D) 1 10 。 答:B 2. 矩形截面纯弯梁,材料的抗 拉弹性模量 Et 大于材料的抗压 弹性模量 Ec ,则正应力在截面 上的分布图有以下 4 种答案: 答:C 3. 将厚度为 2 mm 的钢板尺与一曲面密实接触,已 知测得钢尺点 A 处的应变为 1 1000 − ,则该曲面在点 A 处的曲率半径为 mm。 答:999 mm 4. 边长为 a 的正方形截面梁,按图示两 种不同形式放置,在相同弯矩作用下, 两者最大正应力之比 max a max b ( ) ( )   = 。 答: 1/ 2 5. 一工字截面梁,截面尺寸如图, h b b t = = , 10 。试证明,此梁上,下翼缘承担 的弯矩约为截面上总弯矩的 88%。 证: 4 1 2 , ( d ) 1 820 3 B A z z z My M Mt M y yb y I I I  = =  =   4 690 z I t = 4 1 4 1 1 820 88% 3 690 M t M t =    其中:积分限 1 , 2 2 h h B t A M = + = 为翼缘弯矩 (a) (b) z a a z y t h/2 t z t b h/2

6.直径d=20mm的圆截面钢梁受力如图,已知弹性模量E=200GPa a=200mm,欲将其中段AB弯成p=12m的圆弧,试求所需载荷,并计算最大 弯曲正应力。 1 M 而M=F 0.785×10-8 F 0.654kN M·dFad0654×103×0.2×20×10 167 MPa 2/ 2/ 2×0.785×10 7.钢筋横截面积为A,密度为ρ’放在刚性平面上,一端加力F,提起钢筋离 开地面长度。试问F应多大? 解:截面C曲率为零 A、FPg4(13)=0.F=6 Al 8矩形截面钢条长l,总重为F,放在刚性水平面上,在钢条A端作用向上 的拉力时,试求钢条内最大正应力。 F/3 解:在截面C处,有 即M F F AC段可视为受均布载荷q作用的简支梁 F q(lc)2/8 br2/6 3E 9.图示组合梁由正方形的铝管和正方形钢杆套成,在两端用刚性平板牢固联接。 已知:钢和铝的弹性模量关系为E=3En;在纯弯曲时,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试求铝管和钢杆的最大线应变之比EE及最大正应力之比σn/、。 解: 钢杆 铝管 又 os=[E. a]: Es Es I

58 6. 直 径 d = 20 mm 的 圆 截 面 钢 梁 受力 如 图 , 已知 弹 性 模量 E = 200 GPa , a = 200 mm ,欲将其中段 AB 弯成  =  m 的圆弧,试求所需载荷,并计算最大 弯曲正应力。 解: 1 M  EI = 而 M Fa = 4 8 4 0.785 10 m , 0.654 kN 64 d EI I F a   − = =  = = 3 3 max 8 0.654 10 0.2 20 10 167 MPa 2 2 2 0.785 10 M d Fad I I  − −      = = = =   7. 钢筋横截面积为 A ,密度为  ,放在刚性平面上,一端加力 F ,提起钢筋离 开地面长度 3 l 。试问 F 应多大? 解:截面 C 曲率为零 2 ( / 3) 0, 3 2 6 C Fl gA l gAl M F   = − = = 8. 矩形截面钢条长 l ,总重为 F ,放在刚性水平面上,在钢条 A 端作用 3 F 向上 的拉力时,试求钢条内最大正应力。 解:在截面 C 处, 有 1 0 MC  EI = = 2 ( ) 2 0, 3 2 3 AC C AC AC F F l l M l l l 即 =  −  = = AC 段可视为受均布载荷 q 作用的简支梁 2 max max 2 2 ( ) /8 / 6 3 M q lAC Fl W bt bt  = = = 9. 图示组合梁由正方形的铝管和正方形钢杆套成,在两端用刚性平板牢固联接。 已知:钢和铝的弹性模量关系为 S a E E = 3 ;在纯弯曲时,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试求铝管和钢杆的最大线应变之比 a s  /  及最大正应力之比 a s  / 。 解: a  = S , a   2 a  = a  ∶ S  =2∶1 又   = E  a ∶  S =[ Ea a  ] ∶ S [E S  2 ] 3 = F F B a D a C A  A C B F 2l/3 l/3 A B l b t F/3F/3 q=F/l B A C Me Me 2a a 铝管 钢杆

10.一根木梁的两部分用单排钉连接而成,已知惯性矩L=113.5×10°m F=3kN,横截面如图示,每个钉的许用剪力[F]=700N,试求钉沿梁纵向的 间距a。(C为形心) 解:缝间水平切应力 Fs·S:FS bl b 3000×[200×50×(87.5-25)+50×(875-502121×O-0.33MPa 50×10×113.5×10 令rb=[F]=700N 则 =424mm rb0.33×10°×50×10 11.图示一起重机及梁,梁由两根 No28a工字钢组成,可移动的起 重机自重P=50kN,起重机吊重 F=10kN,若[G]=160MPa, [r]=100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一个工字钢的惯性矩l2=7114.14×104mm =2462mm) 解:MD=(58-6x令、心=0,x=483m (M)-(全梁)=(58-6×483)×483=140kNm 正应力强度校核: 137.7MPa<[a] 切应力强度校核,当轮D行至B附近时 FSma =58 kN, Imx=13.85 MPa< [t] 12.矩形截面梁的上表面受有集度为q的 水平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试导出梁 横截面上切应力τ的公式,并画出切应力r 的方向及沿截面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t(y)=t=(1/4+y/h-3y2/h2) b

59 10. 一根木梁的两部分用单排钉连接而成,已知惯性矩 6 4 I z 113.5 10 m − =  , F = 3 kN ,横截面如图示,每个钉的许用剪力 S [ ] 700 N F = ,试求钉沿梁纵向的 间距 a 。( C 为形心) 解:缝间水平切应力 * * S 2 9 3 6 3 000 [200 50 (87.5 25) 50 (87.5 50) / 2] 10 0.33 MPa 50 10 113.5 10 z z z z F S FS bI b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令 S ba F = = [ ] 700 N 则 S 6 3 [ ] 700 42.4 mm 0.33 10 50 10 F a  b − = = =     11. 图示一起重机及梁,梁由两根 No.28a 工字钢组成,可移动的起 重机自重 P = 50 kN ,起重机吊重 F =10 kN , 若 [ ] = 160 MPa , [ ] =100 MPa ,试校核梁的强度。 (一个工字钢的惯性矩 4 4 10 mm , z I =  max 246.2 mm ( ) z z I S = ) 解: d (58 6 ) , 0, 4.83 m d D D M M x x x x = − = = 令 max ( ) ( ) (58 6 4.83) 4.83 140 kN m MD 全梁 = −   =  正应力强度校核: max   =  137.7 MPa [ ] 切应力强度校核,当轮 D 行至 B 附近时 Smax max F = =  58 kN, 13.85 MPa [ ]   12. 矩形截面梁的上表面受有集度为 q 的 水平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试导出梁 横截面上切应力  的公式,并画出切应力  的方向及沿截面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 2 2 (1/ 4 / 3 / ) ) ) q y h y h y y b   + − ( = ( =  a F 200 87.5 50 200 50 C z 4m F D B 1m1m x C P A 10m h z d 2根No.28a q O l x z y h b q/b h/3

13.试证图示棱形截面的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为2,即〓P=2。(材料为理 想弹塑性) 证:M2=2S0,M=W bh- W 4 2S 2 M W 14.证明:图示矩形截面悬臂梁,中性层上切应力 组成的合力为:3q,并指出这个力由什么来平衡。 4h 日下 证:在离自由端为x的横截面中性轴处的切应力为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知在该处中性层上的 h 切应力为r(r=r2) 故F=x4=3灿x=3xdx=34 这个力由固定端处下半部的正应力的合力来平衡, FN 15.图示等厚度t,长l,变宽度矩形截面板条, 受轴向拉力F作用。设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均匀日 分布。试按材料力学方法证明任意x处横截面 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表达式为:r=。 证:从板条上x附近取一微段dx如图示,从中再截一小块(见图中阴影处)。设 对轴向拉力为F。由该小块的静力平衡条件∑F=0,得dF+F-FN=0 其中F=Jod=「 F F Fy 天:-o3o=5 bdx dF=r'tdx=rtdx. 6-b=db= 解得 t(1+x/)×[b×(1+x/1)+dby 略去奶b项,得x=P b(+x)2 60

60 z h b q l b h x    x x b1 b2 FN2 F * N1 * y dx dFS  13. 试证图示棱形截面的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为 2,即 p s 2 M M = 。(材料为理 想弹塑性) 证: p max s s s 2 , M S M W = =  z 2 2 max 2 , 12 24 z bh bh S W = = p max s 2 2 z M S M W = = 14. 证明:图示矩形截面悬臂梁,中性层上切应力 组成的合力为: 2 3 4 ql h ,并指出这个力由什么来平衡。 证:在离自由端为 x 的横截面中性轴处的切应力为 3 2 x qx bh  =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知在该处中性层上的 切应力为 ( ) x x x      = 故 2 S 0 0 3 3 3 d d d 2 2 4 l l x A qx q ql F A b x x x bh h h = = = =     这个力由固定端处下半部的正应力的合力来平衡, 2 N 3 4 ql F h = 15. 图示等厚度 t,长 l,变宽度矩形截面板条, 受轴向拉力 F 作用。设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均匀 分布。试按材料力学方法证明任意 x 处横截面 上切应力  的分布规律表达式为: 2 ( ) Fly tb l x  = + 。 证:从板条上 x 附近取一微段 dx 如图示,从中再截一小块(见图中阴影处)。设一 对轴向拉力为 F。由该小块的静力平衡条件 0 F x = ,得 * * S N1 N2 d 0 F F F + − = 其中 1 * 2 N1 1 1 1 1 d d 2 b A y F F Fy F A t y b t b = = = −    2 * 2 N2 2 2 2 2 d d 2 b A y F F Fy F A t y b t b = = = −    S 2 1 d d d d , d b x F t x t x b b b l   = = − = =   解得 (1 / ) [ (1 / ) d ] Fy t x l b x l b l  = +   + + 略去 db 项,得 2 ( ) Fly tb l x  = + F b x l 2b F

16.图示截面梁对中性轴惯性矩 17kN 12=291×10mm,y=65mm, C为形 6 14001000 (1)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求梁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 力和最大切应力 kN 解:F=96kN,F4=34kN 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 6 截面B下缘:(a)=-67MPa M/kN·m 2.04 截面C下缘:(σ)==456MPa zm发生在截面B右中性轴处:zm=4MPa 17.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设想沿中性层截开, 列出图示下半部分的平衡条件并画出其受力图。 解:中性层以下部分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其静力平衡条件为 ∑F=05- FF ∫的2 b hi-y )bdy ∑F= Fmax xbl=obdy, 3F7 F 2h/ F/2 F FI FI 12oybdy aby 18.小锥度变截面悬臂梁如图,直径db=2dn,试求最大正应力的位置及大小。 解:在距截面A为x的截面上 M=F (db -da)x d =d+ 32Fx w I(d)(1+x/D) 由 r(d)(+x/)3=0可求得x=2 d=0,即d0=32+x/-3x/D 对应的m 128F1 27x(d发生在梁中间截面的上、下边缘,上拉下压

61 16. 图示截面梁对中性轴惯性矩 4 4 I y z C =  = 291 10 mm , 65 mm , C 为形心。 (1) 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 求梁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 力和最大切应力。 解: F F B A = = 9.6 kN, 3.4 kN, 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 截面 B 下缘: max ( ) 67 MPa  C = − 截面 C 下缘: max ( ) 45.6 MPa  t = max  发生在截面 B 右中性轴处: max  = 4.4 MPa 17.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设想沿中性层截开, 列出图示下半部分的平衡条件并画出其受力图。 解:中性层以下部分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其静力平衡条件为 2 0 0 : d 2 h y F F b y = =   , 2 2 2 0 ( ) d 2 2 4 h z F F b h y b y bI =  −  2 max 0 0 : d h F bl b y x  =  =    , 2 0 3 d 2 h z Fl Fl yb y h I =  2 0 0 0 : d 0 2 h Fl M yb y = − + =   , 2 2 0 d 2 h z Fl Fl by y I =  18. 小锥度变截面悬臂梁如图,直径 2 b a d d = ,试求最大正应力的位置及大小。 解:在距截面 A 为 x 的截面上 3 3 ( ) (1 ) 32 π ) (1 / ) x b a x a a a M Fx d d x x d d d l l M Fx W d x l  = − = + = + = = ( + 由 d 0 dx  = ,即 3 3 d 32 (1 / 3 / ) 0 d π ) (1 / ) a Fx x l x l x d x l  + − = = ( + 可求得 2 l x = 对应的 max 3 128 27π ) a Fl d  = ( 发生在梁中间截面的上、下边缘,上拉下压。 7 kN 6 kN/m A C B D 600 1 400 1 000 y C z 20 80 10 10 60 y C F S /kN M/kN m 3.4 6 3.6 2.04 3 x x F l b h h/2 max B A F/2    O db B da A F

19.图示矩形截面梁,宽度b不变,许用应力为[o],试写出强度条件表达式 解:对于距B点为x处的截面上M、=F 又h1=x-h)+h 所以σ b[x(h-h)/1+h] 由 0 h,-ho 3F7 代入后,可求得σm-2bh(h1-h) 梁的强度条件为σ=≤[o] 20.梁受力如图,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已测得 下边缘纵向总伸长量为M,求载荷F的大小。 解:F4=F(个,FB=2F(个) 3l5 由EM+3代ymb,所以F23EbN 18F72 21.矩形截面外伸梁由圆木制成,已知作用力F=5kN,许用应力[a]=10MPa, 长度a=1m,确定所需木材的最小直径d。 解、、人aq、m_Bbd2-b) !业亚 令以=0,可求得最合理的b和h为 db b 则W 由m=m≤[o]得d≤1983mm 22.当力F直接作用在梁AB中点时,梁内的最大正应力超过许用应力30%。当 配置了辅助梁CD后,强度满足要求,已知梁长l=6m,试求此辅助梁的跨度a 解:分别作无辅助梁和有辅助梁的弯矩图 max D h=(1+30%] Fl F(-a 4×1.3W4×1.3 MM2=F(1a)/4 所以a=l-=1.385m 1.3

62 19. 图示矩形截面梁,宽度 b 不变,许用应力为 [  ,试写出强度条件表达式。 解:对于距 B 点为 x 处的截面上 M Fx x = 又 1 0 0 ( ) x x h h h h l − = + 所以 2 1 0 0 [ ( ) / ] Fx b x h h l h   = − + 由 d 0 dx  = 得 0 1 0 lh x h h = − 代入后,可求得 max 0 1 0 3 2 ( ) Fl bh h h  = − 梁的强度条件为 max     [ 20. 梁受力如图,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已测得 下边缘纵向总伸长量为 l ,求载荷 F 的大小。 解: 3 2 ( ), ( ) 5 5 F F F F A B =  =  由 1 1 2 2 3 2 d d 5 5 C C z A B EW l Fx x Fx x  = +   ,则 2 2 2 2 18 25 , 25 18 Fl Ebh l F l Ebh l  = =  所以 21. 矩形截面外伸梁由圆木制成,已知作用力 F = 5 kN ,许用应力 [ MPa   =  , 长度 a =1 m ,确定所需木材的最小直径 d 。 解: 2 2 max ( ) , 6 B b d b M M Fa W − = = − = 令 d 0 d W b = , 可求得最合理的 b 和 h 为 2 3 3 d b h d = = 则 3 max 9 3 d W = 由 max [ M W   =   得 d 198.3 mm 22. 当力 F 直接作用在梁 AB 中点时,梁内的最大正应力超过许用应力 30%。当 配置了辅助梁 CD 后,强度满足要求,已知梁长 l = 6 m ,试求此辅助梁的跨度 a 。 解:分别作无辅助梁和有辅助梁的弯矩图 max (1 30%)[ M W   = = +  ( ) , 4 1.3 4 1.3 4 Fl Fl F l a W  −   = =   所以 1.385 m 1.3 l a l = − = h1 h0 B F A l A B F 2l/5 3l/5 b h C a C F F A D B 2a 2a d b h F A C B D l/2 l/2 a/2 a/2 M M =Fl 1 /4 x M M =F 2 (l-a)/4 x

23.T字形截面外伸梁如图示,已知=3。试求该梁最合理的外伸长度。 o 解:M 截面C卫=2、回o_1 截面By_1、[o]_1 两截面均是拉应力较危险 令它们相等 Mc×2yMBy 得 24.试画出下列各薄壁截面弯曲中心的大 致位置。若剪力F的方向垂直向下,试画 出切应力流的方向 工匚< 答:弯曲中心A以及切应力流方向如图 25.注明以下薄壁截面杆弯曲中心的大 致位置 答:弯曲中心的大致位置如图中点A所示 26.图示薄壁截面梁 (1)若剪力F方向向下,试画出各截面上切应力流的方向 (2)标出各截面弯曲中心点A的大致位置。 答:图中点A为弯曲中心

63 23. T 字形截面外伸梁如图示,已知 [ ] 3 [ ]   − + = 。试求该梁最合理的外伸长度。 解: , 4 2 C B Fl Fa M M Pa = − = − 截面 C 2 [ 1 1 [ ] 3 t c y y   + −  =  = , 截面 B 1 [ 1 2 [ ] 3 t c y y   + −  =  = 两截面均是拉应力较危险 令它们相等 0 0 2 M y M y C B I I  = 得 4 l a = 24. 试画出下列各薄壁截面弯曲中心的大 致位置。若剪力 FS 的方向垂直向下,试画 出切应力流的方向。 答:弯曲中心 A 以及切应力流方向如图示 25. 注明以下薄壁截面杆弯曲中心的大 致位置。 答:弯曲中心的大致位置如图中点 A 所示 26. 图示薄壁截面梁 (1)若剪力 FS 方向向下,试画出各截面上切应力流的方向; (2)标出各截面弯曲中心点 A 的大致位置。 答:图中点 A 为弯曲中心 F F l/2 y 0 l/2 a A C B D 2y 0 y C z A A A A A A A A

27.注出下列各薄壁截面杆弯曲中 心A的大致位置。 答:图中点A为弯曲中心 28.试求图示开口薄壁圆环截面弯曲中心的位置,设壁厚为t,平均半径为r。 解:1=m,S:=6(4-c0,r 切应力对O点之矩M=。tdq=2F 由合力矩定理有Fe=M。得e=2h 29.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髙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 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的变化将有4种答案 (A)不变: (B)增大一倍; (C)减小一半;D)增大三倍 30.图示矩形截面采用两种放置 方式,从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承载能力(b)是a)的多少倍? 严密lm (B)4; (C)6: (D)8 答 31.图示梁,采用加副梁的方法提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 寸相同,则副梁的最佳长度有4种答案: (A)/3; (B)l/4; (C)l/5 (D)l/2。 答:D 2

64 27. 注出下列各薄壁截面杆弯曲中 心 A 的大致位置。 答:图中点 A 为弯曲中心 28. 试求图示开口薄壁圆环截面弯曲中心的位置,设壁厚为 t ,平均半径为 0 r 。 解: 3 S π (1 cos z z O z z F S I r t S r t I t    =  = − ) =  切应力对 O 点之矩 2π 2 0 S 0 0 d M tr F r O = =     由合力矩定理有 F e M S = O 得 0 e r = 2 29. 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 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的变化将有 4 种答案: (A)不变; (B)增大一倍; (C)减小一半; (D)增大三倍。 答:B 30. 图示矩形截面采用两种放置 方式,从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承载能力(b)是(a)的多少倍? (A)2; (B)4; (C)6; (D)8。 答:A 31. 图示梁,采用加副梁的方法提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 寸相同,则副梁的最佳长度有 4 种答案: (A) l / 3 ; (B) l / 4 ; (C) l / 5 ; (D) l / 2。 答:D A A A A A A A A r0 A t e (a) (b) q 40 20 20 40 a l/2 a l/2 F

32.梁的截面形状如图示,圆截面上半部分有一圆孔。 在x平面内作用有正弯矩M,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位 置有4种答案: (A)点a;(B)点b;(C)点c;①D)点d 答: 33.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 内Mm、σm全相同,试求三梁的 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 解:b(2b)2a3 6 632 a=bV4,d=6,A=26,4=2=252b,A 2.82 A:A2:A3=1:126:141矩形截面梁最经济。 34.当载荷F直接作用在AB梁中点时,梁内最大应力超过许用应力的30%,为 消除这一过载现象,配置辅助梁CD。已知l=6m,试求辅助梁的最小跨度a。 解:原梁: M 4n 辅助梁:Mm=P={a]x=231m a=l-2x=1.38m 35.矩形截面梁顶面与底面受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均布载荷q(kNm)作用。若 梁截面的正应力公式a=M/和关于切应力沿截面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假设仍 成立,试证明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公式为:r=qhS.Abl2)-q/b。 证:F=,ad dA=iI. J=4 F2=a4= M+dM (M +dM)S 由∑F=0得 利用互等定理,dF=tdA=bdx 又考虑M=qxh,=q代入平衡方程,整理得横截面上r公式:x=9hS: dM

65 32. 梁的截面形状如图示,圆截面上半部分有一圆孔。 在 xz 平面内作用有正弯矩 M ,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位 置有 4 种答案: (A)点 a ; (B)点 b ; (C)点 c ; (D)点 d 。 答:A 33. 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 内 Mmax、 max 全相同,试求三梁的 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 解: 2 3 3 (2 ) π 6 6 32 b b a d = = 2 3 2 2 2 2 3 1 2 3 64 π 4, , 2 , 2.52 , 2.82 3π 4 d a b d b A b A a b A b = = = = = = = 1 2 3 A A A : : 1:1.26:1.41 = 矩形截面梁最经济。 34. 当载荷 F 直接作用在 AB 梁中点时,梁内最大应力超过许用应力的 30%,为 消除这一过载现象,配置辅助梁 CD 。已知 l = 6 m ,试求辅助梁的最小跨度 a 。 解:原梁: max 1.3[ 4 M Pl W W = =   辅助梁: max [ , 2.31 m 2 M Px x W W = =  =  a l x = − = 2 1.38 m 35. 矩形截面梁顶面与底面受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均布载荷 q(kN/m) 作用。若 梁截面的正应力公式  = My / I 和关于切应力沿截面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假设仍 成立,试证明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公式为:  = qhSz /(bI z ) − q /b。 证: * * * N 1 1 d d d z A A A z z z My M MS F A A y A I I I = = = =     * * N 2 2 d ( d ) d d z A A z z M M M M S F A y A I I  + + = = =   由 Fx = 0 得 N N S 2 1 F F F q x − − − = d d 0 利用  互等定理, S d d d F A b x = =    又考虑 qh x M M = qxh = d d , 代入平衡方程,整理得横截面上  公式: z z qhS q I b b  = −y d c b a z A1 2b A2 A3 b a a d A l/2 l/2 B C D F a/2 a/2 q q l b h

36.图示矩形截面叠层梁材料相同,若不计梁间的摩擦力,试求梁中最大切应力。 解:1=12,1=1由 得M1=M2 P p2 又F dr ,Fs2=qM, 得F1=F 日 Fsi 3ql 46h 37.自由叠合梁尺寸及受力如图,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E,已测得在力偶M作 用下,上、下梁在交界面AB处的纵向变形后的长度之差为δ,若不计梁间的摩 擦力,试求力偶M的大小 解:设上下梁的弯矩分别为M1和M2 日 古=h2 ,l1=12,M1=M2= P p3 两梁上下边缘应变为g=±9m=+M E 2EW 上梁下边缘:M1=-El 2EW 下梁上边缘:△Ml2=6=2EW2 δ=MAM,MI 2EW2EW ,又W=W2 24 代入上式得:M=2d 38.材料相同的自由叠置梁尺寸及受力如图,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试求 (1)许可载荷[F]; (2)在[F]作用下,两梁在交界面AB处的纵向长度之差δ(不计梁间摩擦) 解:(1)1=121=1,则M==M2== P p2 OImax=O2max W bh2 lo] [F]=bh[o] MImax 121

66 36. 图示矩形截面叠层梁材料相同,若不计梁间的摩擦力,试求梁中最大切应力。 解: 1 2 1 2 1 1 1 , , z z M I I M M    EI   = = = = 由 得 又 1 2 Smax S1 S2 S1 S2 d d , d d 2 4 M M F ql F F F F x x = = = = = 得 S1 1max 2max 1 3 3 2 4 F ql A bh   = = = 37. 自由叠合梁尺寸及受力如图,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 E ,已测得在力偶 Me 作 用下,上、下梁在交界面 AB 处的纵向变形后的长度之差为  ,若不计梁间的摩 擦力,试求力偶 Me 的大小。 解:设上下梁的弯矩分别为 M1 和 M2 e 1 2 1 2 1 1 , , 2 M I I M M     = = = = 两梁上下边缘应变为 max e 2 M E EW   =  =  上梁下边缘: e 1 1 2 M l l l EW  = − = −  下梁上边缘: 2 2 2 M l e l l EW  = =  2 e e 2 1 1 2 1 2 max , 2 2 24 M l M l I bh l l W W EW EW y  =  −  = + = = = 又 代入上式得: 2 e 24 Ebh M l  = 38. 材料相同的自由叠置梁尺寸及受力如图,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E ,许用应力 [  。试求: (1) 许可载荷 [ ] F ; (2) 在 [ ] F 作用下,两梁在交界面 AB 处的纵向长度之差  (不计梁间摩擦) 解:(1) 1 2 1 1 I I , ,     = = 则 1max 2max 2 Fl M M= = 1max 1max 2max 2 1 12 [ M Fl W bh    = = =   2 [ [ ] 12 bh F l   = q h/2 l b h/2 Me h =h 1 /2 A B l h =h 2 /2 b F h/2 B l A b h/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