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Chinese Philosoph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讲 慧远与僧肇 The Philosophy of Huiyuan and Sengzhao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391.5KB,团购合买
一、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二、因果学说 三、神不灭论 四、不真空论 五、物不迁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十八讲:慧远与僧肇 The Philosophy of Huiyuan and Sengzhao

第十八讲:慧远与僧肇 The Philosophy of Huiyuan and Sengzhao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因果学说 神不灭论 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 因果学说 ◼ 神不灭论 ◼ 不真空论 ◼ 物不迁论

慧远,生于公元334年(东晋成帝咸和九年) 死于公元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他 是东晋最博学的佛教学者道安的弟子。据《高 僧传》记载,慧远“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 善《老》《庄》”,对儒、道经典有很深的研 究,以后又随道安出家研究佛教理论。他离开 道安后,长期住在庐山,聚徒讲学和翻译佛经 达三十余年。同时,慧远虽然居住庐山,但广 交达官贵人,因此他的影响遍及大江南北,以 晋蓮宗初祖廬山東林慧大師 至深入宫廷。他的主要著作有《沙门不敬王者 论》、《明报应论》、《三报论》等,后来收 集在僧佑编辑的《弘明集》中

◼ 慧远,生于公元334年(东晋成帝咸和九年), 死于公元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他 是东晋最博学的佛教学者道安的弟子。据《高 僧传》记载,慧远“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 善《老》《庄》”,对儒、道经典有很深的研 究,以后又随道安出家研究佛教理论。他离开 道安后,长期住在庐山,聚徒讲学和翻译佛经 达三十余年。同时,慧远虽然居住庐山,但广 交达官贵人,因此他的影响遍及大江南北,以 至深入宫廷。他的主要著作有《沙门不敬王者 论》、《明报应论》、《三报论》等,后来收 集在僧佑编辑的《弘明集》中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1.佛学的传入 据中国文献记载,佛教于公元一世纪 分 时传入中国,相传公元67年(东汉明 帝永平10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的 出现。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当时人们对佛教 教义的了解也只是把它看成与中国黄 老方术思想差不多的东西。他们认为 老子讲“无为”、“去欲”,佛教也 讲“清净无为”、“息心去欲” 或者把佛看做与中国当时流传的神仙 差不多。例如佛“身长一丈六尺,黄 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 所不入”(袁宏《后汉记》)

一 .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1. 佛学的传入 ◼ 据中国文献记载,佛教于公元一世纪 时传入中国,相传公元67年(东汉明 帝永平10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的 出现。 ◼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当时人们对佛教 教义的了解也只是把它看成与中国黄 老方术思想差不多的东西。他们认为 老子讲“无为”、“去欲”,佛教也 讲“清净无为”、“息心去欲”。 ◼ 或者把佛看做与中国当时流传的神仙 差不多。例如佛“身长一丈六尺,黄 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 所不入”(袁宏《后汉记》)

六家七 (1)六家 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2)七宗 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2. 六家七宗 (1)六家 ◼ 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2) 七宗 ◼ 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者释家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 详此意安公明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 等经论什肇山门,本无异也。 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 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 次支道林著《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色游玄论 第三温法师用心无义。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 第五于法开立识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 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 灭,三界都空 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以来,未 始有也。 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缘散故即无,称第一义谛。 (《中观论疏》)

◼ 一者释家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 详此意安公明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 等经论什肇山门,本无异也。 ◼ 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 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 ◼ 次支道林著《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色游玄论。 ◼ 第三温法师用心无义。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 ◼ 第五于法开立识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 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 灭,三界都空。 ◼ 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以来,未 始有也。 ◼ 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缘散故即无,称第一义谛。 (《中观论疏》)

因果学说 1.明报应论 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 悔吝,唯此之动。 失得相推,祸福相袭。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此乃 必然之数。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来,岂有 幽司?

二. 因果学说 1. 明报应论 ◼ 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 悔吝,唯此之动。 ◼ 失得相推,祸福相袭。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此乃 必然之数。 ◼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来,岂有 幽司?

报论 曰现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 二曰生报。生报者,来生便受。 三日后报。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三报论》)

2. 三报论 ◼ 一曰现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 ◼ 二曰生报。生报者,来生便受。 ◼ 三日后报。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三报论》)

神不灭论 首先,慧远认为,“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 感物而 非物,故物化而不灭”。这是反对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精神也 看做一种物质性的“精气”,从而认为“精粗一气”、“神形俱 化”的理论的。他认为,神不是物质性的东西,“夫神者何邪?精 极而为灵者也。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 (《沙门不敬王者论》 其次,神既然是不灭的,那么神是如何从一个形体转到另一个形 体中去的呢?慧远认为,这就像火传给薪一样。他说:“火之传于 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三. 神不灭论 ◼ 首先,慧远认为,“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 非物,故物化而不灭”。这是反对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精神也 看做一种物质性的“精气”,从而认为“精粗一气”、“神形俱 化”的理论的。他认为,神不是物质性的东西,“夫神者何邪?精 极而为灵者也。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 (《沙门不敬王者论》) ◼ 其次,神既然是不灭的,那么神是如何从一个形体转到另一个形 体中去的呢?慧远认为,这就像火传给薪一样。他说:“火之传于 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Have A Break

Have A Break!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