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隋唐佛教 The Buddhis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第二十讲:隋唐佛教 The Buddhis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天唯华 台 宗宗 禅 小
❖ 天台宗 ❖ 唯识宗 ❖ 华严宗 ❖ 禅宗
智者大師 天台宗 止观 一念三千 天台山 无情有性
一 . 天台宗 ❖ 止观 ❖ 一念三千 天台山 ❖ 一心三观 ❖ 无情有性
1.止观 令“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 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 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止观 ❖ “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 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 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一念三千 所谓“一念三千”,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 谓。智顗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摩衍止观》卷五上)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 中,这是因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 “一念三千
2. 一念三千 ❖ 所谓“一念三千”,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 谓。智顗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摩衍止观》卷五上)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 中,这是因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 “一念三千
观 令所谓“一心三观”,即是说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这是智顗根据印 度龙树的《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 道义”的所谓“三是偈”思想发挥而来的。智顗说:“若一法一切法,即 是因缘所生法,是谓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 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摩衍止观》卷五上)
3.一心三观 ❖ 所谓“一心三观”,即是说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这是智顗根据印 度龙树的《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 道义”的所谓“三是偈”思想发挥而来的。智顗说:“若一法一切法,即 是因缘所生法,是谓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 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摩衍止观》卷五上)
4.无情有性 令故知经以正因结难, 切世间何所不摄,岂隔 湛然一 烦恼及二乘乎?虚空之 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 瓦石等邪?故知一尘 心一一即一切生佛之 性。(《金刚》)
4. 无情有性 ❖ 故知经以正因结难,一 切世间何所不摄,岂隔 烦恼及二乘乎?虚空之 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 瓦石等邪?故知一尘一 心——即一切生佛之心 性。( 《金刚鈚 》 ) 湛然
唯识宗 八识 种子学说 性
二. 唯识宗 ❖ 八识 ❖ 种子学说 ❖ 三性
计及迅参线 玄奘大师 日围
玄奘西行图 玄奘大师
1.八 令阿赖耶识 末那识 令了别境识:眼、耳、鼻、舌、身、意
1. 八识 ❖ 阿赖耶识 ❖ 末那识 ❖ 了别境识: 眼、耳、鼻、舌、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