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08零八宪章(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6,文件大小:1.36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害 wm 8 以公民运动践行《零八宪章》 瘡 张祖桦:听从良知的召唤 期要 美之和笑慕事与奥售鹅享直宪玫党“ 八宪 GRRO3 沙叶新访谈录 目 等公蛋章逢艺对藝侵精籍套5棒案的声明 走了,公民精神焉在? 世界人权宣言 总第2期 2009年7月30日 主编:卫任泉 编辑:《零八宪章》月刊编辑部 《零八宪章》网站:http:/www.2008 xianzhang.info/ 《零八宪章》论坛:http://taolun.info/ 《零八宪章》签名信箱xianzhang2008 xianzhang@inbox.co四:xianzhang2008@aol.com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1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1 主编:卫任泉 编辑:《零八宪章》月刊编辑部 《零八宪章》网站:http://www.2008xianzhang.info/ 《零八宪章》论坛:http://taolun.info/ 《零八宪章》签名信箱 xianzhang2008xianzhang@inbox.com;xianzhang2008@aol.com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HARTER O8 目录 【卷首语】 以公民运动践行《零八宪章》 本刊特约评论员3 零八患章 【焦点人物】 张祖桦:听从良知的召唤 李卫平 7 【零八宪章】文本 11 【宪章论坛】 《零八宪章》:和解的宜言,合作的宜言 杜光15 中国更需要民主辩论与重新启蒙 秦晖21 中国转型元年启示录 张大军25 说两件我与《零八宪章》的事 江棋生31 周放出版往OPEN BO0KS 《零八宪章》之“宪章派”与梁启超之“宪政党” …沙非公33 隆重推荐《零八宪章》 开放出版社出版 【宪章访谈录】 谈《零八宪章》与刘晓波一沙叶新访谈录 36 主编:卫任泉 编辑:《零八宪章》月刊编辑部 【宪章人物】 夏业良:牛年我想做头幸福的猪 41 滕彪:公盟不死 43 【宪章时评】 刘晓波的理想无法禁锢 张祖桦48 逮捕刘晓波就是逮捕《零八宪章》 赵常青 50 零八宪章论坛对新疆乌鲁木齐75惨案的声明 恐怖主义是维汉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 李剑虹54 75事件与《零八宪章》 杨光56 “公盟”走了,公民精神焉在? 谌洪果60 【经典文献】 世界人权宜言 62 非暴力主义之父:圣雄甘地 【附】 《零八宪章》第一期 本刊为免费刊物 http://crd-net.org/Article/lingbaxianzhang/chart 欢迎索览欢迎投稿 er08 nagazine/200906/2009062723503116042.html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2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2 隆重推荐《零八宪章》开放出版社出版 开放出版社出版 主编:卫任泉 编辑:《零八宪章》月刊编辑部 非暴力主义之父:圣雄甘地 本刊为免费刊物 欢迎索览 欢迎投稿 目 录 【卷首语】 以公民运动践行《零八宪章》 本刊特约评论员 3 【焦点人物】 张祖桦:听从良知的召唤 李卫平 7 【零八宪章】 文本 11 11 【宪章论坛】 《零八宪章》:和解的宣言,合作的宣言 杜光 15 中国更需要民主辩论与重新启蒙 秦晖 21 中国转型元年启示录 张大军 25 说两件我与《零八宪章》的事 江棋生 31 《零八宪章》之“宪章派”与梁启超之“宪政党” ……沙非公 33 【宪章访谈录】 谈《零八宪章》与刘晓波——沙叶新访谈录 36 【宪章人物】 夏业良:牛年我想做头幸福的猪 41 滕彪:公盟不死 43 【宪章时评】 刘晓波的理想无法禁锢 张祖桦 48 逮捕刘晓波就是逮捕《零八宪章》 赵常青 50 零八宪章论坛对新疆乌鲁木齐 75 惨案的声明 53 恐怖主义是维汉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 李剑虹 54 75 事件与《零八宪章》 杨光 56 “公盟”走了,公民精神焉在? 谌洪果 60 【经典文献】 世界人权宣言 62 【附】 《零八宪章》第一期 http://crd-net.org/Article/lingbaxianzhang/chart er08magazine/200906/20090627235031_16042.html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卷首语】 以公民运动践行《零八宪章》 本刊特约评论员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零八宪章》的发布,使得中国大陆为之一振,其影响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 广大公民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均给与积极而正面的评价和回应,而海外 华人世界更是欢欣鼓舞。《零八宪章》问世不到一个月,它所形成的社会效应业已发酵,更 为深远的影响即将显现。 《零八宪章》作为一个建设公民社会的经典文本已经嵌入了历史,而其所倡导的公民运动却 刚刚拉开序幕。公民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又有其崭新的视角, 再次公民运动将对《零八宪章》所倡导的公民运动的渊源、目标、原则和力量基础做一个基 本的阐述。 公民运动是中国社会由极权专制到自由民主、由愚味贫弱到文明富强、由臣民社会到公民社 会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综合性的社会运动。公民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从 根本上实现中国的自由、民主、富强、文明和统一。从总体上讲,它包括社会公民化、政治 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文化多元化四大战略内容。 为了使公民运动的目标真正实现,中国公民在自己的现实行动中业已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 有过的伟大而高尚的社会变革行动原则:即理性的原则、公开的原则、合法的原则和非暴力 的原则。这四大行动原则是确保公民运动的实践结果与其目标一致的根本保障。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3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3 【卷首语】 以公民运动践行《零八宪章》 本刊特约评论员 本刊特约评论员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零八宪章》的发布,使得中国大陆为之一振,其影响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 广大公民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均给与积极而正面的评价和回应,而海外 华人世界更是欢欣鼓舞。《零八宪章》问世不到一个月,它所形成的社会效应业已发酵,更 为深远的影响即将显现。 《零八宪章》作为一个建设公民社会的经典文本已经嵌入了历史,而其所倡导的公民运动却 刚刚拉开序幕。公民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又有其崭新的视角 , 再次公民运动将对《零八宪章》所倡导的公民运动的渊源、目标、原则和力量基础做一个基 本的阐述。 公民运动是中国社会由极权专制到自由民主、由愚昧贫弱到文明富强、由臣民社会到公民社 会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综合性的社会运动。公民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从 根本上实现中国的自由、民主、富强、文明和统一。从总体上讲,它包括社会公民化、政治 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文化多元化四大战略内容。 为了使公民运动的目标真正实现,中国公民在自己的现实行动中业已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 有过的伟大而高尚的社会变革行动原则:即理性的原则、公开的原则、合法的原则和非暴力 的原则。这四大行动原则是确保公民运动的实践结果与其目标一致的根本保障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公民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那些先进的、坚韧的、并拥有坚定自由、民主信仰的公民,而它 的力量主体应是也必然是广大的中国公民。现今公民运动拥有三大战略领域:公民文化启蒙、 公民维权、公民社会建设。每个战略领域都有其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与操作策略,公民运动应 该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并付之以坚定的行动。 公民运动实际上是三十年来思想启蒙运动、民间民主运动和维权运动的升华,它更加以务实 而理性的精神将党内民主力量纳入自己的视野。公民运动以“公民”这一伟大而庄严的名称, 融合党内、党外民主力量,以现代公民的理念界坚守宪法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完成了中国 近现代政治、社会变革的观念升华,为中国未来的社会演变,奠定了文明而理性的基础。一 个伟大而文明公民社会必将在《零八宪章》和公民运动的催生下而诞生。 由于公民运动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民化、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文化多元化的综合的社 会运动。因此,这一运动的目标指向必然是体制的,而绝非政权的。更确切地说,它的目标 是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捍卫自由、保障人权、尊重文化多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民主政治体 制和公民社会,而绝不是政权的更迭。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的完全确立才是公民运动彻底胜 利的标志。 人类历史告诉公民运动,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确立都有一个历史过程,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一蹴而就的实现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每一个时代为民主的实现而奋斗的 人们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他们或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推动人民起义推翻独裁暴政,或是 以大无畏的非暴力信念不懈地唤醒人民的觉醒,或是以强大的社会运动终结专制的历史。 今天,人类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播及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普遍和深入,自由、 民主、人权、法治理念已为世界主流所普遍认同,成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在此种情况下, 东西方几乎所有极权专制国家都已纷纷崩溃,从上世纪末开始如苏联共产集团的灭亡、海地、 南韩、菲律宾以及南美洲各国军事独裁的相继垮台,这些无不显示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 时代潮流。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趋势面前,任何极权专制的政权都开始以低姿态、低调地认同他们所诠释 的民主与人权。这些状况都使公民运动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在目前这种历史条件下,公民 运动应该更加负责任地思考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其实,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早以在中国民 间民主运动的长期实践中得到确立,这些行动原则就是一理性、公开、合法与非暴力。 公民运动是为了在中国确立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那么,公民运动在推动民主化和公民社会 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也必须遵循“理性、公开、合法、非暴力”的行动原则,因为公民运动行 动的本身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的建立。 公民运动坚信只有奉行理性、公开、合法与非暴力为行动原则的公民运动才能为祖国构建起 真正的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因为这些行动原则本身就包含着自由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真谛, 同时也体现了公民的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展示着人类文明与公民社会的道义。 公民运动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怀着对历史、现实、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对民主事业坚不 可摧的信念向公民运动的祖国和世界宜布:公民运动永远遵循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一理性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4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4 公民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那些先进的、坚韧的、并拥有坚定自由、民主信仰的公民,而它 的力量主体应是也必然是广大的中国公民。现今公民运动拥有三大战略领域:公民文化启蒙、 公民维权、公民社会建设。每个战略领域都有其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与操作策略,公民运动应 该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并付之以坚定的行动。 公民运动实际上是三十年来思想启蒙运动、民间民主运动和维权运动的升华,它更加以务实 而理性的精神将党内民主力量纳入自己的视野。公民运动以“公民”这一伟大而庄严的名称, 融合党内、党外民主力量,以现代公民的理念界坚守宪法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完成了中国 近现代政治、社会变革的观念升华,为中国未来的社会演变,奠定了文明而理性的基础。一 个伟大而文明公民社会必将在《零八宪章》和公民运动的催生下而诞生。 由于公民运动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民化、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文化多元化的综合的社 会运动。因此,这一运动的目标指向必然是体制的,而绝非政权的。更确切地说,它的目标 是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捍卫自由、保障人权、尊重文化多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民主政治体 制和公民社会,而绝不是政权的更迭。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的完全确立才是公民运动彻底胜 利的标志。 人类历史告诉公民运动,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确立都有一个历史过程,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一蹴而就的实现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每一个时代为民主的实现而奋斗的 人们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他们或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推动人民起义推翻独裁暴政,或是 以大无畏的非暴力信念不懈地唤醒人民的觉醒,或是以强大的社会运动终结专制的历史。 今天,人类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播及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普遍和深入,自由、 民主、人权、法治理念已为世界主流所普遍认同,成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在此种情况下, 东西方几乎所有极权专制国家都已纷纷崩溃,从上世纪末开始如苏联共产集团的灭亡、海地、 南韩、菲律宾以及南美洲各国军事独裁的相继垮台,这些无不显示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 时代潮流。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趋势面前,任何极权专制的政权都开始以低姿态、低调地认同他们所诠释 的民主与人权。这些状况都使公民运动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在目前这种历史条件下,公民 运动应该更加负责任地思考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其实,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早以在中国民 间民主运动的长期实践中得到确立,这些行动原则就是──理性、公开、合法与非暴力。 公民运动是为了在中国确立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那么,公民运动在推动民主化和公民社会 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也必须遵循“理性、公开、合法、非暴力”的行动原则,因为公民运动行 动的本身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的建立。 公民运动坚信只有奉行理性、公开、合法与非暴力为行动原则的公民运动才能为祖国构建起 真正的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因为这些行动原则本身就包含着自由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真谛, 同时也体现了公民的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展示着人类文明与公民社会的道义。 公民运动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怀着对历史、现实、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对民主事业坚不 可摧的信念向公民运动的祖国和世界宣布:公民运动永远遵循公民运动的行动原则──理性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的原则、公开的原则、合法的原则、非暴力的原则。根据这四大行动原则,公民运动将勇敢 而坚定地把公民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直至成功之日。 公民运动的任何行动都将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公民运动将公开地向民众表达公民运动的 观点与信念,唤起民众参与到争取公民权利的社会运动中来。同时,公民运动坚决地反对与 谴责一切来自国家政权或权势集团的暴力行为:同时,公民运动也决不采取或试图采取任何 暴力手段,公民运动将以自己坚定的非暴力行动反对和阻止任何集团的暴力。公民运动即使 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也要向中国民众和世界证明,公民运动是理性的事业,是和平的事业, 是阳光下的事业。 公民运动之所以要拒绝和摈弃一切非理性、阴谋、非法和暴力的手段,是因为公民运动相信 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条件下,非理性、阴谋、非法的暴力手段不再包含任何现代民主和 公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它们实质上只是改朝换代的手段,这些手段有可能推翻一个专 制的政权,但绝对不可能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非理性、阴谋和暴力来自于仇恨:理性、公开和非暴力来源于博爱。公民运动的伟大就在于 它能把痛苦、苦难转化成对自由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珍爱。由于这种高尚的境界使公民运动不 沉溺于仇恨之中,它将一切痛苦转化成对自由民主坚定不懈的追求。公民运动情感与观念的 升华使它着眼于建设而不是破坏。公民运动否定和清理旧的专制沉积,是为了建立新的公民 社会的大厦,而不是为了毁灭的本身。公民运动对自由民主和公民社会的执着、对祖国和人 民的热爱是公民运动择取四大行动原则的最重要的缘由。 公民运动将坚定地以理性、公开、合法、非暴力的手段去抗争与反对专制与暴力。这需要大 无畏的勇气、非凡的胆识,更需要不停滞的启蒙。只有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才会形 成广泛而有力的公民运动,也才会为中国社会的和平转型与进步提供一个坚实民众基础。 公民运动的力量首先来自具有坚定自由民主信仰和献身精神的中国公民们。他们经过与 专制体制的长期斗争,已经成为公民运动的主导力量。他们对公民运动的兴起、发展、成功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1、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民主信仰,因此他们可 以长期对民众进行启蒙和教育:2、由于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向当局 的一切侵犯人权的行径进行公开而坚决的斗争:3、由于他们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因此他们 会自觉地沟通联系,为形成健康的公民运动的主导力量做出理论和实力的充分准备。 公民运动力量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民主化和公民社会进程中代表稳定和进步的主要力量。历史 已经将启蒙、变革和建设的重任赋于了公民运动,任重而道远,因此他们的道义责任、历史 责任都是极其重大的。只有真正地提高公民运动人士的整体素质,只有依靠民众的公民意识 的觉醒,公民运动才能完成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 公民运动人士应与广大中国公民同心协力将反对的目标集中在思想启蒙和公民维权的目标 的上,这样民主化变革才会在公民的积极行动的过程中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把自 由民主理念和公民精神植根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植根到每一个追求幸福、热爱自由人们 的心中,从而把公民运动建立在最坚实、最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惟有如此,祖国才能建立 起自由民主的体制和公民社会。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5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5 的原则、公开的原则、合法的原则、非暴力的原则。根据这四大行动原则,公民运动将勇敢 而坚定地把公民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直至成功之日。 公民运动的任何行动都将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公民运动将公开地向民众表达公民运动的 观点与信念,唤起民众参与到争取公民权利的社会运动中来。同时,公民运动坚决地反对与 谴责一切来自国家政权或权势集团的暴力行为;同时,公民运动也决不采取或试图采取任何 暴力手段,公民运动将以自己坚定的非暴力行动反对和阻止任何集团的暴力。公民运动即使 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也要向中国民众和世界证明,公民运动是理性的事业,是和平的事业, 是阳光下的事业。 公民运动之所以要拒绝和摈弃一切非理性、阴谋、非法和暴力的手段,是因为公民运动相信 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条件下,非理性、阴谋、非法的暴力手段不再包含任何现代民主和 公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它们实质上只是改朝换代的手段,这些手段有可能推翻一个专 制的政权,但绝对不可能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非理性、阴谋和暴力来自于仇恨;理性、公开和非暴力来源于博爱。公民运动的伟大就在于 它能把痛苦、苦难转化成对自由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珍爱。由于这种高尚的境界使公民运动不 沉溺于仇恨之中,它将一切痛苦转化成对自由民主坚定不懈的追求。公民运动情感与观念的 升华使它着眼于建设而不是破坏。公民运动否定和清理旧的专制沉积,是为了建立新的公民 社会的大厦,而不是为了毁灭的本身。公民运动对自由民主和公民社会的执着、对祖国和人 民的热爱是公民运动择取四大行动原则的最重要的缘由。 公民运动将坚定地以理性、公开、合法、非暴力的手段去抗争与反对专制与暴力。这需要大 无畏的勇气、非凡的胆识,更需要不停滞的启蒙。只有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才会形 成广泛而有力的公民运动,也才会为中国社会的和平转型与进步提供一个坚实民众基础。 公民运动的力量首先来自具有坚定自由民主信仰和献身精神的中国公民们。他们经过与 专制体制的长期斗争,已经成为公民运动的主导力量。他们对公民运动的兴起、发展、成功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1、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民主信仰,因此他们可 以长期对民众进行启蒙和教育;2、由于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向当局 的一切侵犯人权的行径进行公开而坚决的斗争;3、由于他们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因此他们 会自觉地沟通联系,为形成健康的公民运动的主导力量做出理论和实力的充分准备。 公民运动力量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民主化和公民社会进程中代表稳定和进步的主要力量。历史 已经将启蒙、变革和建设的重任赋于了公民运动,任重而道远,因此他们的道义责任、历史 责任都是极其重大的。只有真正地提高公民运动人士的整体素质,只有依靠民众的公民意识 的觉醒,公民运动才能完成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 公民运动人士应与广大中国公民同心协力将反对的目标集中在思想启蒙和公民维权的目标 的上,这样民主化变革才会在公民的积极行动的过程中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把自 由民主理念和公民精神植根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植根到每一个追求幸福、热爱自由人们 的心中,从而把公民运动建立在最坚实、最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惟有如此,祖国才能建立 起自由民主的体制和公民社会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以自由民主和公民社会为目标的公民运动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方向。公民运动这个几代人为之 奋斗、流血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全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复兴事业。因为只有自由民 主的体制和公民社会建立才能有效地解决当今中国的所有社会顽症,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 个符合普世价值的现代文明的国度。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真正关心她并为之行动和牺牲的人们。祖国将希望寄予公民运动。公民运 动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用公民运动的一切力量,将祖国和平转型成一个自由、民主、富强、 和谐、统一的文明之邦。 我们深深知道公民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公民对祖国和人民至高无上的爱,来自于公民对自 由民主的坚定信念和勇敢自觉的践行精神。公民运动不寄希望于当局的权力斗争和国际压 力,公民运动只寄希望于中国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只要在《零八宪章》和公民运动的旗帜 下团结起来,以公民的自觉行动,协调一致,公民运动就一定能够成功!中国必然会迎来自 由民主的新纪元!中国必将会建立起捍卫人权的伟大的公民社会! 自由天价 生命南涯 宁为王碎 人狗中 民族之魂精神之母:圣女林昭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6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6 以自由民主和公民社会为目标的公民运动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方向。公民运动这个几代人为之 奋斗、流血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全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复兴事业。因为只有自由民 主的体制和公民社会建立才能有效地解决当今中国的所有社会顽症,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 个符合普世价值的现代文明的国度。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真正关心她并为之行动和牺牲的人们。祖国将希望寄予公民运动。公民运 动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用公民运动的一切力量,将祖国和平转型成一个自由、民主、富强、 和谐、统一的文明之邦。 我们深深知道公民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公民对祖国和人民至高无上的爱,来自于公民对自 由民主的坚定信念和勇敢自觉的践行精神。公民运动不寄希望于当局的权力斗争和国际压 力,公民运动只寄希望于中国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只要在《零八宪章》和公民运动的旗帜 下团结起来,以公民的自觉行动,协调一致,公民运动就一定能够成功!中国必然会迎来自 由民主的新纪元!中国必将会建立起捍卫人权的伟大的公民社会! 民族之魂 精神之母:圣女林昭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焦点人物】张祖桦 听从良知的召唤一访宪政学者张祖桦先生 李卫平 【编者按】 张祖桦,著名的宪政学者和维权人士,08宪章主要起草者,八十年代前共青团中央常委, 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委员、团委书记,胡锦涛、李克强、刘延东等人的前同事,八十年代整 党时期袁宝华,朱镕基等人的政治秘书。因抗议当局对八九民运的镇压,告别体制,成为 公民社会里推动中国进步的卓越政治家。 发生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血腥屠杀不仅导致众多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普遍的, 很多人的命运由此彻底改变。民运的积极参与者或者被迫流亡海外,或者被捕入狱。另外一 支比较特殊,他们事前在体制内部,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与权力,事后毅然决然脱离了中共 统治集团。本文文主张祖桦先生便是其中一员。 一、进出政坛 张祖桦先生不到十六岁参加工作,1977年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1982年年中, 大学毕业刚半年,他从企业调入国家经委从事机关共青团工作。从1985年起,他相继担任 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委员(相当于党委常委)等 职务。这名不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已经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可以预期,只要沿着 这条路走下去,他一定会有辉煌的政治前程。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7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7 【焦点人物】 张祖桦 听从良知的召唤——访宪政学者张祖桦先生 李卫平 【编者按】 张祖桦,著名的宪政学者和维权人士 ,著名的宪政学者和维权人士,08 宪章主要起草者,八十年代前共青团中央常委 ,八十年代前共青团中央常委, 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委员、团委书记,胡锦涛、李克强、刘延东等人的前同事 、刘延东等人的前同事,八十年代整 党时期袁宝华,朱镕基等人的政治秘书 ,朱镕基等人的政治秘书。因抗议当局对八九民运的镇压 。因抗议当局对八九民运的镇压,告别体制,成为 公民社会里推动中国进步的卓越政治家。 发生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血腥屠杀不仅导致众多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普遍的, 很多人的命运由此彻底改变。民运的积极参与者或者被迫流亡海外,或者被捕入狱。另外一 支比较特殊,他们事前在体制内部,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与权力,事后毅然决然脱离了中共 统治集团。本文文主张祖桦先生便是其中一员。 一、进出政坛 张祖桦先生不到十六岁参加工作,1977 年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1982 年年中, 大学毕业刚半年,他从企业调入国家经委从事机关共青团工作。从 1985 年起,他相继担任 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委员(相当于党委常委)等 职务。这名不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已经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可以预期,只要沿着 这条路走下去,他一定会有辉煌的政治前程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1989年,不仅张祖桦,中央国家机关众多青年干部在良知的感召下,都积极参与了“八九” 民运。然而面对“六四”屠杀,其中多数人选择了退回到坚守个人利益的立场。在名为党员 重新登记、实为清除异己的政治运动中,他们味着良心承认错误,反复检讨,以求过关,保 住自己的职务与利益。然而一旦谬误战胜真理,邪恶驱逐了良知,人性也就所剩无几了。今 天权贵阶层的普遍腐化堕落,根本原因正植根于此。 但张祖桦面对“六四”后的红色恐怖与政治高压,却只听从良心的召唤。他坚守做人的良知, 拒绝违心检讨,并且尽己所能地保护了许多下属。此后三年多时间,所在单位针对他组织了 大大小小的“批判会”达数十场,私下里不少朋友也反复相劝,但他坚持听从良知的召唤, 绝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为此不惜放弃现实的权力和远大的前程。十六年过去了,他一直对 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怨无悔,心态非常平和。他曾和友人诗曰: 感君义字薄云天, 不忘今夕是何年: 八九国殇泣鬼神, 思念英魂夜无眠。 从此决意驾鹤去, 三户之志定且坚: 纵然九死终不悔, 誓将余生付人权。 他说:尤其令他欣慰的,是众多亲友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妻子与他相濡以沫,默默作出了 许多奉献与牺牲。对妻子,他始终心存感激! 二、探索宪政理论 1991年,张祖桦所在的党委机关对他的批判正值高峰,但他不以为意,自己联系到中国政 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宪法学家孙丙珠教授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法学、 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和人物传记等多方面的书籍。1993年为了潜心研究中国的政治转型 和组织民间力量全方位地探讨中国现代化课题,他毅然从机关辞职下海,筹建民间研究所, 接续民间理论研究的脉络。5年多时间里,他与众多朋友一起先后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研究” 与“中国宪政道路”两大课题,成果陆续在海外出版,填补了这两个领域中民间思想的空缺, 为后续研究与探索奠定了基础。自1999年始,他用两年时间,梳理总结了自己近十多年来 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思考,于2001年7月出版了《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与制度创新》一书。 张祖桦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不科学不全面。中国不仅政治体制需要改革,政治观念、 政治思维、政治文化、政治组织同样需要改革。他主张以“政治改革”取代“政治体制改革”。 他强调民众必须对下列宪政观念有基本认识:“民主”,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 人民,负有主要责任的官员须经民主选举产生:“法治”,政府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治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须由宪法及法律明确加以限定,政 府权力不得侵犯人民权利:“分权制衡”,政府权力尤其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要独立设 置,互相制约:“保障人权”,宪政制度要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权、财产权、生命权、追求幸 福的权利及其他各项权利。 他将民主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民主、法治民主、宪政民主。他认为,一般民主能够体现大多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8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8 1989 年,不仅张祖桦,中央国家机关众多青年干部在良知的感召下,都积极参与了“八九” 民运。然而面对“六四”屠杀,其中多数人选择了退回到坚守个人利益的立场。在名为党员 重新登记、实为清除异己的政治运动中,他们昧着良心承认错误,反复检讨,以求过关,保 住自己的职务与利益。然而一旦谬误战胜真理,邪恶驱逐了良知,人性也就所剩无几了。今 天权贵阶层的普遍腐化堕落,根本原因正植根于此。 但张祖桦面对“六四”后的红色恐怖与政治高压,却只听从良心的召唤。他坚守做人的良知, 拒绝违心检讨,并且尽己所能地保护了许多下属。此后三年多时间,所在单位针对他组织了 大大小小的“批判会”达数十场,私下里不少朋友也反复相劝,但他坚持听从良知的召唤, 绝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为此不惜放弃现实的权力和远大的前程。十六年过去了,他一直对 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怨无悔,心态非常平和。他曾和友人诗曰: 感君义字薄云天, 不忘今夕是何年; 八九国殇泣鬼神, 思念英魂夜无眠。 从此决意驾鹤去, 三户之志定且坚; 纵然九死终不悔, 誓将余生付人权。 他说:尤其令他欣慰的,是众多亲友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妻子与他相濡以沫,默默作出了 许多奉献与牺牲。对妻子,他始终心存感激! 二、探索宪政理论 1991 年,张祖桦所在的党委机关对他的批判正值高峰,但他不以为意,自己联系到中国政 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宪法学家孙丙珠教授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法学、 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和人物传记等多方面的书籍。1993 年为了潜心研究中国的政治转型 和组织民间力量全方位地探讨中国现代化课题,他毅然从机关辞职下海,筹建民间研究所, 接续民间理论研究的脉络。5 年多时间里,他与众多朋友一起先后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研究” 与“中国宪政道路”两大课题,成果陆续在海外出版,填补了这两个领域中民间思想的空缺, 为后续研究与探索奠定了基础。自 1999 年始,他用两年时间,梳理总结了自己近十多年来 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思考,于 2001 年 7 月出版了《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与制度创新》一书。 张祖桦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不科学不全面。中国不仅政治体制需要改革,政治观念、 政治思维、政治文化、政治组织同样需要改革。他主张以“政治改革”取代“政治体制改革”。 他强调民众必须对下列宪政观念有基本认识:“民主”,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 人民,负有主要责任的官员须经民主选举产生;“法治”,政府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治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须由宪法及法律明确加以限定,政 府权力不得侵犯人民权利;“分权制衡”,政府权力尤其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要独立设 置,互相制约;“保障人权”,宪政制度要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权、财产权、生命权、追求幸 福的权利及其他各项权利。 他将民主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民主、法治民主、宪政民主。他认为,一般民主能够体现大多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数人的意志,但缺乏对少数人的保护,有走向多数暴政的危险:法治民主是一种有限制、有 秩序的民主,既能有效地维护多数人的统治,又能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能够从制度上防范暴 民政治的出现。它的危险在于,公权力缺乏制约,政府通过立法扩大权力,限制甚至剥夺公 民权利与自由:宪政民主的实质是限权,即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地限制,防止它被滥用,尤 其是防止它侵犯人权。 他认为,宪政与民主、法治的职能各有不同,民主负责权力的归属,法治负责权力的实施, 宪政负责权力的制约。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的结合是人类迄今为止在政体方面的最优选择。 宪政的基本涵义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已经包含了法治。所以,宪政、民主、法治三 者的结合可以化约为宪政民主。 三、中国政治转型的路径 张祖桦指出,中国政治转型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体。这已成为愈来愈多中国人的共 识。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下,怎样才能走向宪政民主?经过多年思考,他认为 下列诸项最为重要:培育公民社会。宪政民主需要公民社会的支撑,犹如盖大厦需要一个结 实的地基。故首先要重视培育公民社会。这里要特别注重发展私有经济,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壮大中产阶级:发展社会中间组织,逐步完成社会的组织化过程:启蒙公民意识,剔除臣民 意识。 积累民主实践。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资源的涵养、民主运动的推进、民主制度的创建均有 赖于实践的累积。古训曰“行胜于言”。荀子在《劝学》篇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争取国际支持。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内生资源贫乏,如无外力源源不断地输入, 发育必然迟缓。因此,争取国际自由民主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必不可少。 推进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推动力既可能来自上层,也可能发自下层,亦可能出自中层一 如中产阶级与地方势力,更可能是几方面的交汇与聚合。民主改革需要合力推动,光指望某 一方面希望不大。政治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他认为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体制 改革阶段,就是在现有基础上,由易及难,由浅入深,逐步建立起基本的宪政民主体制:第 二阶段为低度宪政化阶段,巩固体制改革的成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第三阶段为高度宪 政民主阶段,与世界主流主明接轨。 开发政治资源。在中国这样的后进大国实行宪政民主,需要大量资源。举凡人才、组织、传 媒、财力、道义、理论、法律、制度、传统等,本土的和外来的,现成的与新创的,均对推 进宪政民主有帮助。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 建构宪政政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制度的形式将各种利益和各种关系安排好,尤其是建 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与宪法实施机制,以充分保障公民的人权、自由、福祉、社会的公平 正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注重政治策略。策略可以理解为讲求方法和艺术。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妥协的方法与艺 术。善于博弈与妥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才有助于宪政民主的实现。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9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9 数人的意志,但缺乏对少数人的保护,有走向多数暴政的危险;法治民主是一种有限制、有 秩序的民主,既能有效地维护多数人的统治,又能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能够从制度上防范暴 民政治的出现。它的危险在于,公权力缺乏制约,政府通过立法扩大权力,限制甚至剥夺公 民权利与自由;宪政民主的实质是限权,即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地限制,防止它被滥用,尤 其是防止它侵犯人权。 他认为,宪政与民主、法治的职能各有不同,民主负责权力的归属,法治负责权力的实施, 宪政负责权力的制约。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的结合是人类迄今为止在政体方面的最优选择。 宪政的基本涵义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已经包含了法治。所以,宪政、民主、法治三 者的结合可以化约为宪政民主。 三、中国政治转型的路径 中国政治转型的路径 张祖桦指出,中国政治转型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体。这已成为愈来愈多中国人的共 识。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下,怎样才能走向宪政民主?经过多年思考,他认为 下列诸项最为重要:培育公民社会。宪政民主需要公民社会的支撑,犹如盖大厦需要一个结 实的地基。故首先要重视培育公民社会。这里要特别注重发展私有经济,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壮大中产阶级;发展社会中间组织,逐步完成社会的组织化过程;启蒙公民意识,剔除臣民 意识。 积累民主实践。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资源的涵养、民主运动的推进、民主制度的创建均有 赖于实践的累积。古训曰“行胜于言”。荀子在《劝学》篇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争取国际支持。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内生资源贫乏,如无外力源源不断地输入, 发育必然迟缓。因此,争取国际自由民主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必不可少。 推进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推动力既可能来自上层,也可能发自下层,亦可能出自中层—— 如中产阶级与地方势力,更可能是几方面的交汇与聚合。民主改革需要合力推动,光指望某 一方面希望不大。政治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他认为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体制 改革阶段,就是在现有基础上,由易及难,由浅入深,逐步建立起基本的宪政民主体制;第 二阶段为低度宪政化阶段,巩固体制改革的成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第三阶段为高度宪 政民主阶段,与世界主流主明接轨。 开发政治资源。在中国这样的后进大国实行宪政民主,需要大量资源。举凡人才、组织、传 媒、财力、道义、理论、法律、制度、传统等,本土的和外来的,现成的与新创的,均对推 进宪政民主有帮助。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 建构宪政政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制度的形式将各种利益和各种关系安排好,尤其是建 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与宪法实施机制,以充分保障公民的人权、自由、福祉、社会的公平 正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注重政治策略。策略可以理解为讲求方法和艺术。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妥协的方法与艺 术。善于博弈与妥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才有助于宪政民主的实现

零八宪章 2009年7月号总第2期(文图版) 四、当下的关注点 张祖桦继提出“新三民主张”,即培育公民社会、树立公民意识、积累民主实践后,近年来 特别关注公民社会的发展。他认为,在一个充斥臣民、草民和暴民的国度是不可能建成宪政 民主政体的。宪政民主政体的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发育成熟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出现。 他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政治改 革与政治文明建设有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参与如公民的立法建议、律师 的努力工作、中间组织的介入等密不可分。宪政民主的逐步实现也要依靠公民社会的推动。 宪政建设的三个基本目标:人道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也需要公民社会的支持。近年 来国内蓬勃兴起的公民维权活动和基层民主自治如村民自治、社区自治,是公民意识觉醒与 公民社会兴起的重要标志,十分可喜。 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体制的屏障,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尚不健全:而外国尤 其是欧美一些国家,公民社会已相当成熟,他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NGO的成 长、民间环保、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公民维权、基层民主自治、社区自主管理、民办教育、 行业自律等等。我们应当以一种虚心和开放的心态认真地加以学习和实践。 五、政治前景预测 张祖桦希望中国的政治改革能够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有关各方协力的方式推进。但做到 这一点难度很大。因为这不仅需要民间力量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也需要统治集团能超越自身 的既得利益,顺应时代潮流,择善而从。中国政治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建构”与“解构” 赛跑的过程。如果不幸“解构”的因素跑过了“建构”的因素,社会就可能失控。 他说,中国的社会转型缺乏民主与法治的制度保障,这便造就了一个拥有巨大既得利益的权 势集团。他们垄断着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利益日益刚性化,以至顽固到排拒任 何可能损害他们现实利益的改革的地步。由于缺乏权力制约,该权势集团为所欲为、强取豪 夺、贪污腐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化,并且随意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打压异己、欺压 民众。这实际上堵塞了和平转型之路,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刚性断裂一崩解的边缘。如果 任由这种局势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命运就十分堪忧。 他认为,体制内外的民主改革力量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呼应、互相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推 进力量,冲破反对政治改革与宪政民主的权势集团的障碍,使政治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如此,中国最终将走上宪政民主的康庄大道。 2005年9月16日于北京香山 张祖桦先生简介: 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 关团委书记、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91一199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进修西方国家宪法。1993年至今,任职于民间研究机构,曾受聘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 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现代化、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零八宪章》2009年7月号 10

零八宪章 2009 年 7 月号总第 2 期(文图版) 《零八宪章》2009 年 7 月号 10 四、当下的关注点 张祖桦继提出“新三民主张”,即培育公民社会、树立公民意识、积累民主实践后,近年来 特别关注公民社会的发展。他认为,在一个充斥臣民、草民和暴民的国度是不可能建成宪政 民主政体的。宪政民主政体的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发育成熟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出现。 他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政治改 革与政治文明建设有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参与如公民的立法建议、律师 的努力工作、中间组织的介入等密不可分。宪政民主的逐步实现也要依靠公民社会的推动。 宪政建设的三个基本目标:人道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也需要公民社会的支持。近年 来国内蓬勃兴起的公民维权活动和基层民主自治如村民自治、社区自治,是公民意识觉醒与 公民社会兴起的重要标志,十分可喜。 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体制的屏障,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尚不健全;而外国尤 其是欧美一些国家,公民社会已相当成熟,他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NGO 的成 长、民间环保、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公民维权、基层民主自治、社区自主管理、民办教育、 行业自律等等。我们应当以一种虚心和开放的心态认真地加以学习和实践。 五、政治前景预测 张祖桦希望中国的政治改革能够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有关各方协力的方式推进。但做到 这一点难度很大。因为这不仅需要民间力量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也需要统治集团能超越自身 的既得利益,顺应时代潮流,择善而从。中国政治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建构”与 “解构” 赛跑的过程。如果不幸“解构”的因素跑过了“建构”的因素,社会就可能失控。 他说,中国的社会转型缺乏民主与法治的制度保障,这便造就了一个拥有巨大既得利益的权 势集团。他们垄断着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利益日益刚性化,以至顽固到排拒任 何可能损害他们现实利益的改革的地步。由于缺乏权力制约,该权势集团为所欲为、强取豪 夺、贪污腐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化,并且随意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打压异己、欺压 民众。这实际上堵塞了和平转型之路,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刚性断裂——崩解的边缘。如果 任由这种局势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命运就十分堪忧。 他认为,体制内外的民主改革力量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呼应、互相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推 进力量,冲破反对政治改革与宪政民主的权势集团的障碍,使政治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如此,中国最终将走上宪政民主的康庄大道。 2005 年 9 月 16 日于北京香山 张祖桦先生简介: 1982 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 关团委书记、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91—1992 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进修西方国家宪法。1993 年至今,任职于民间研究机构,曾受聘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 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现代化、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66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