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1 89 8 屈原《离骚》(节选)
屈原《离骚》(节选)
UNIE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屈原其人 屈原(约前340-一前277)名平,字原,战国 末期楚国人,与楚王同宗。他“明于治乱, 89 8 娴于辞令”,20多岁时曾任楚怀王左徒,得 到怀王高度信任,但怀王庸懦无能,任用佞 臣,屈原遭到排斥,被怀王免职,迁为三闾 大夫,一度被流放到汉水北部一带。楚顷襄 王即位,屈原又遭到佞臣令尹子兰和上官大 夫的陷害,被放逐到江南。屈原看到楚国形 势愈加危急,又不忍离开故土,悲愤交加, 于是自投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而死
屈原其人 屈原(约前340—前277)名平,字原,战国 末期楚国人,与楚王同宗。他“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20多岁时曾任楚怀王左徒,得 到怀王高度信任,但怀王庸懦无能,任用佞 臣,屈原遭到排斥,被怀王免职,迁为三闾 大夫,一度被流放到汉水北部一带。楚顷襄 王即位,屈原又遭到佞臣令尹子兰和上官大 夫的陷害,被放逐到江南。屈原看到楚国形 势愈加危急,又不忍离开故土,悲愤交加, 于是自投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而死
UNIL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 彊志,明於治乱,媚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 1 89 8 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 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王怒而疏屈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 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 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 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 ”王怒而疏屈平
UNID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 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7 89 8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 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 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 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 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带於物而能与世 89 8 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 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 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 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这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 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 作怀沙之赋…於是怀石遂自泪罗以死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 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 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 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 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 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 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 作怀沙之赋……於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屈原所历楚国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 8 8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崩,子熊槐立,是为楚怀王。怀 王即位,任用屈原等大臣,锐意改革,但最终失败。 同年,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相。 公元前316年,秦国攻灭巴蜀两国,势力开始深入楚国 上游腹地。 公元前313年,屈原因谗言被流放至汉北地区。同年, 张仪使楚,假称秦国愿用商、於之地六百里的土地来 换取和楚国的同盟。怀王同意,与秦结盟,并与齐断 交。不料张仪回秦立刻后食言。怀王大怒,决定伐秦
屈原所历楚国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崩,子熊槐立,是为楚怀王。怀 王即位,任用屈原等大臣,锐意改革,但最终失败。 同年,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相。 公元前316年,秦国攻灭巴蜀两国,势力开始深入楚国 上游腹地。 公元前313年,屈原因谗言被流放至汉北地区。同年, 张仪使楚,假称秦国愿用商、於之地六百里的土地来 换取和楚国的同盟。怀王同意,与秦结盟,并与齐断 交。不料张仪回秦立刻后食言。怀王大怒,决定伐秦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公元前312年,秦楚交战。楚国大败于丹阳,秦国夺取 楚国汉中一带的土地,并设立汉中郡。 公元前311年,秦伐楚,取召陵。是年,秦惠文王卒, 秦武王立。 8 9 8 公元前310年,屈原为楚使齐,与齐国修好。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卒,秦昭襄王立。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设计,假意与楚结好,诱骗楚 怀王前往秦国。屈原劝谏,怀王不听。至秦,秦昭襄 王胁迫楚怀王,令其割让国土,怀王不允,被软禁。 楚人立顷襄王
公元前312年,秦楚交战。楚国大败于丹阳,秦国夺取 楚国汉中一带的土地,并设立汉中郡。 公元前311年,秦伐楚,取召陵。是年,秦惠文王卒, 秦武王立。 公元前310年,屈原为楚使齐,与齐国修好。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卒,秦昭襄王立。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设计,假意与楚结好,诱骗楚 怀王前往秦国。屈原劝谏,怀王不听。至秦,秦昭襄 王胁迫楚怀王,令其割让国土,怀王不允,被软禁。 楚人立顷襄王
UNID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公元前298年,秦袭楚境,大破楚师。 公元前294年,因令尹子兰的谗言,屈原被流放至江南。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秦国。 89 公元前281,秦国派白起、司马错等将领对楚国发起猛 烈攻势。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楚国 迁都陈地。 公元前277年郁郁不得的屈原听闻国都被攻破,投汨 罗江而死
公元前298年,秦袭楚境,大破楚师。 公元前294年,因令尹子兰的谗言,屈原被流放至江南。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秦国。 公元前281,秦国派白起、司马错等将领对楚国发起猛 烈攻势。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楚国 迁都陈地。 公元前277年 郁郁不得的屈原听闻国都被攻破,投汨 罗江而死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楚辞与楚文化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 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 8 8 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 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 楚辞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 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 此,南方祭歌那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 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这是“楚辞” 这一名称所包含的又一层意蕴。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卷一)
楚辞与楚文化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 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 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 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 楚辞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 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 此,南方祭歌那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 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这是“楚辞” 这一名称所包含的又一层意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一)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楚文化的特点:富于浪漫精神 春秋中期是楚文化际会风云之时,从此它便标新立 异,而与中原文化竞趋争先,竟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个 8 9 8 交融、衍生、勃兴、转化的过程体现的文化演进规律, 是引人入胜的…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分 成了北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 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这北 南两支华夏文化是上古中国灿烂文化的表率,而与时代 大致相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遥相辉映。 (张正明《楚文化史》)
楚文化的特点:富于浪漫精神 春秋中期是楚文化际会风云之时,从此它便标新立 异,而与中原文化竞趋争先,竟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个 交融、衍生、勃兴、转化的过程体现的文化演进规律, 是引人入胜的……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分 成了北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 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这北 南两支华夏文化是上古中国灿烂文化的表率,而与时代 大致相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遥相辉映。 (张正明《楚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