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选择题(每小題3分,共30分) 1.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是85°,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5,10B.4,5,6 C.4,4,4D.3,4,5 3.如图,BC⊥AE于点C,CD∥AB,∠DCB=40°,则∠A的度数是( A.70°B.60° C.50°D.40 D B第3题图A C第4题图 4.如图,△ABC≌△DEF,若∠A=50°,∠C=30°,则∠E的度数为() A.30°B.50° C.60°D.100° 5.如果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第三边的长为偶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可以是() 6.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A.AC=BDB.∠CAB=∠DBA C.∠C=∠DD.BC=AD 6题 第7题图 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与∠2的和为() A.45°B.60° C.90°D.100°
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是 85°,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5,10 B.4,5,6 C.4,4,4 D.3,4,5 3.如图,BC⊥AE 于点 C,CD∥AB,∠DCB=40°,则∠A 的度数是( ) A.70° B.60° C.50° D.40°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4.如图,△ABC≌△DEF,若∠A=50°,∠C=30°,则∠E 的度数为( ) A.30° B.50° C.60° D.100° 5.如果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7,第三边的长为偶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可以是( ) A.10 B.11 C.16 D.26 6.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 的是( ) A.AC=BD B.∠CAB=∠DBA C.∠C=∠D D.BC=AD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 4 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 与∠2 的和为( ) A.45° B.60° C.90° D.100°
8.如图,两棵大树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 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 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则小华走的时间是() A.13sB.8 第8题图B 第9题图 9.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 AB=ED,BC=BE,则∠ACB等于() A.∠EDBB.∠BED C.=∠AFBD.2∠ABF 10.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点F为BC的中点,若∠BAC =104°,∠C=40°,则有下列结论:①∠BAE=52°;②∠DAE=2°③EF=ED;④S△ABF =S△A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第10题图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人字架、起重机的底座,输电线路支架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采用三角形 结构,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8.如图,两棵大树间相距 13m,小华从点 B 沿 BC 走向点 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 点 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 A 和 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 90°,且 EA=ED.已知大 树 AB 的高为 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 1m/s,则小华走的时间是( ) A.13s B.8s C.6s D.5s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9.如图,在△ABC 和△BDE 中,点 C 在 BD 上,边 AC 交边 BE 于点 F,若 AC=BD, AB=ED,BC=BE,则∠ACB 等于( ) A.∠EDB B.∠BED C.1 2 ∠AFB D.2∠ABF 10.如图,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BC 于点 D,点 F 为 BC 的中点,若∠BAC =104°,∠C=40°,则有下列结论:①∠BAE=52°;②∠DAE=2°;③EF=ED;④S△ABF = 1 2 S△A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第 10 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1.人字架、起重机的底座,输电线路支架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采用三角形 结构,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__.
12.如图,AD是△ABC的一条中线,若BC=10,则BD 第12题图 13.若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14.如图,AB∥CD,AD与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A D D第14题图B 第15题图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3=∠4若AB=6cm,AD=8cm,则CD 16.如图,在△ABC中,∠B=30°,∠C=70°,AD平分∠BAC,交BC于F,DE⊥BC 于E,则∠D= B D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OF⊥BC,且AB=6,BC=5,AC=4 OF=14,则四边形ADOE的面积是 1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点E,且AE=(AB+AD, 若∠D=115°,则∠B= 题图 三、解答题(共66分) 19.(8分)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B=54°,∠C=76° 1)求∠ADB和∠ADC的度数 (2)若DE⊥AC,求∠EDC的度数
12.如图,AD 是△ABC 的一条中线,若 BC=10,则 BD=________. 第 12 题图 13.若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 2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 14.如图,AB∥CD,AD 与 BC 交于点 E.若∠B=35°,∠D=45°,则∠AEC=________°.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15.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1=∠2,∠3=∠4.若 AB=6cm,AD=8cm,则 CD =________cm. 16.如图,在△ABC 中,∠B=30°,∠C=70°,AD 平分∠BAC,交 BC 于 F,DE⊥BC 于 E,则∠D=________°. 第 16 题图 第 17 题图 17.如图,△ABC 的中线 BD,CE 相交于点 O,OF⊥BC,且 AB=6,BC=5,AC=4, OF=1.4,则四边形 ADOE 的面积是________. 18.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中,AC 平分∠BAD,CE⊥AB 于点 E,且 AE= 1 2 (AB+AD), 若∠D=115°,则∠B=________°. 第 18 题图 三、解答题(共 66 分) 19.(8 分)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54°,∠C=76°. (1)求∠ADB 和∠ADC 的度数; (2)若 DE⊥AC,求∠EDC 的度数.
EC
20(8分)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 点F,AC=DF.试说明: (1)△ABC≌△DEF (2)AB∥DE B 21.(8分)如图,已知线段m,n,如果以线段m,n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底或腰作三角 形,能作出几个等腰三角形?请作出.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2.(10分)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试说明: (1)BD=CE: (2)∠M=∠N. A 23.(10分)如图,A,B是两棵大树,两棵大树之间有一个废弃的圆形坑塘,为开发利
20.(8 分)如图,点 B,C,E,F 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 于点 C,DF⊥EF 于 点 F,AC=DF.试说明: (1)△ABC≌△DEF; (2)AB∥DE. 21.(8 分)如图,已知线段 m,n,如果以线段 m,n 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底或腰作三角 形,能作出几个等腰三角形?请作出.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2.(10 分)已知△ABN 和△ACM 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试说明: (1)BD=CE; (2)∠M=∠N. 23.(10 分)如图,A,B 是两棵大树,两棵大树之间有一个废弃的圆形坑塘,为开发利
用这个坑塘,需要测量A,B之间的距离,但坑塘附近地形复杂不容易直接测量. (1)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A,B之间的距离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2)在你设计的测量方案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为什么? 24.(10分)如图,B,C都是直线BC上的点,点A是直线BC上方的一个动点,连接 AB,AC得到△ABC,D,E分别为AC,AB上的点,且AD=BD,AE=BC,DE=DC请你 探究,线段AC与BC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时DE⊥AB?为什么? D B 25.(12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7cm,BC=3cm,CD为AB边上的 高.点E从点B出发沿直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过点E作BC的垂线交直线CD于点 (1)试说明:∠A=∠BCD (2)当点E运动多长时间时,CF=AB请说明理由 B 参考答案与解析
用这个坑塘,需要测量 A,B 之间的距离,但坑塘附近地形复杂不容易直接测量. (1)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 A,B 之间的距离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2)在你设计的测量方案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为什么? 24.(10 分)如图,B,C 都是直线 BC 上的点,点 A 是直线 BC 上方的一个动点,连接 AB,AC 得到△ABC,D,E 分别为 AC,AB 上的点,且 AD=BD,AE=BC,DE=DC.请你 探究,线段 AC 与 BC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时 DE⊥AB?为什么? 25.(12 分)如图,在△ABC 中,∠ACB=90°,AC=7cm,BC=3cm,CD 为 AB 边上的 高.点 E 从点 B 出发沿直线 BC 以 2cm/s 的速度移动,过点 E 作 BC 的垂线交直线 CD 于点 F. (1)试说明:∠A=∠BCD; (2)当点 E 运动多长时间时,CF=AB.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2.A3.C4.D5C 6.A7C8.B9C10.C 稳定性12.513.55°,35 8015.616.2017.3.5 8.65解析:过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F.∵AC平分∠BAD,∴∠CAF= ∠CAE.又∵CF⊥AF,CE⊥AB,∴∠AFC=∠AEC=90°在△CAF和△CAE中 ∠CAF=∠CAE, :∠AFC=∠AEC, LAC=AC, △CAF≌△CAE(AAS),∴FC=EC,AF=AE、又:AE=4B+AD),∴AF=(4E+EB +AD,即AF=BE+AD,∴DF=BE在△FDC和△EBC中,∠CFD=∠CEB, DF=BE △FDC≌△ EBC(SAS),∴∠FDC=∠EBC又∵∠ADC=115°,∴∠FDC=180°-115° ∠B=65 19.解:(1)∴∠B=54°,∠C=76°,∴∠BAC=180°—54°—76°=50°(2分)∵AD平 分∠BAC,∴∠BAD=∠CAD=25°,∴∠ADB=180°一∠B-∠BAD=180°-54°-25°= 101°,∴∠ADC=180°-∠ADB=180—101°=79°(5分) (2)∵DE⊥AC,∴∠DEC=90°,∴∠EDC=90°-∠C=90°—76°=14°(8分) 20.解:(1)∵AC⊥BC,DF⊥EF,∴∠ACB=∠DFE=90°(2分)又∵BC=EF,A DF,∴△ABC≌△DEF(SAS)(5分) (2)∵△ABC≌△DEF,∴∠B=∠DEF,∴AB∥DE(8分) 21.解:能作出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8分) AB=Ac 2.解:(1)在△ABD和△ACE中,1∠1=∠2,∴△ABD≌△ACE(SAS),∴BD=CE(4 分) (2)∵∠1=∠2 ∠2+∠DAE,即∠BAN=∠CAM(6 分):△ABD≌△ACE,∴∠B=∠C7分)在△ACM和△BN中,{AC=AB, ∠CAM=∠BAN △ACM≌△ ABN(ASA),∴∠M=∠N(10分) 23.解:(1)方案为:①如图,过点B画一条射线BD,在射线BD上选取能直接到达的
1.A 2.A 3.C 4.D 5.C 6.A 7.C 8.B 9.C 10.C 11.稳定性 12.5 13.55°,35° 14.80 15.6 16.20 17.3.5 18.65 解析:过 C 作 CF⊥AD,交 AD 的延长线于 F.∵AC 平分∠BAD,∴∠CAF= ∠CAE. 又 ∵CF⊥AF , CE⊥AB , ∴∠AFC = ∠AEC = 90°. 在 △CAF 和 △CAE 中 , ∵ ∠CAF=∠CAE, ∠AFC=∠AEC, AC=AC, ∴△CAF≌△CAE(AAS),∴FC=EC,AF=AE.又∵AE= 1 2 (AB+AD),∴AF= 1 2 (AE+EB +AD),即 AF=BE+AD,∴DF=BE.在△FDC 和△EBC 中, CF=CE, ∠CFD=∠CEB, DF=BE, ∴△FDC≌△EBC(SAS),∴∠FDC=∠EBC.又∵∠ADC=115°,∴∠FDC=180°-115° =65°,∴∠B=65°. 19.解:(1)∵∠B=54°,∠C=76°,∴∠BAC=180°-54°-76°=50°.(2 分)∵AD 平 分∠BAC,∴∠BAD=∠CAD=25°,∴∠ADB=180°-∠B-∠BAD=180°-54°-25°= 101°,∴∠ADC=180°-∠ADB=180°-101°=79°.(5 分) (2)∵DE⊥AC,∴∠DEC=90°,∴∠EDC=90°-∠C=90°-76°=14°.(8 分) 20.解:(1)∵AC⊥BC,DF⊥EF,∴∠ACB=∠DFE=90°.(2 分)又∵BC=EF,AC= DF,∴△ABC≌△DEF(SAS).(5 分) (2)∵△ABC≌△DEF,∴∠B=∠DEF,∴AB∥DE.(8 分) 21.解:能作出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8 分) 22.解:(1)在△ABD 和△ACE 中, AB=AC, ∠1=∠2, AD=AE, ∴△ABD≌△ACE(SAS),∴BD=CE.(4 分) (2)∵∠1 = ∠2 , ∴∠1 + ∠DAE = ∠2 + ∠DAE , 即 ∠BAN = ∠CAM.(6 分)∵△ABD≌△ACE,∴∠B=∠C.(7 分) 在△ACM 和△ABN 中, ∠C=∠B, AC=AB, ∠CAM=∠BAN, ∴△ACM≌△ABN(ASA),∴∠M=∠N.(10 分) 23.解:(1)方案为:①如图,过点 B 画一条射线 BD,在射线 BD 上选取能直接到达的
O,D两点,使OD=OB ②作射线AO并在AO上截取OC=OA ③连接CD,则CD的长即为AB的长.(3分理由如下:在△AOB和△COD中 OA=OC(测量方法) ∠AOB=∠COD(对顶角相等),∴△AOB≌△COD(SAS),∴AB=CD(6分) OB=OD(测量方法), (2)根据这个方案,需要测量5个数据,即:线段OA,OB,OC,OD,CD的长度,并 使OC=OA,OD=OB,则CD=AB(10分) 24.解:当AC⊥BC时,DE⊥AB(3分)理由如下:∵AC⊥BC,∴∠C=90°在△AED AD=BD 和△BCD中,:AE=BC,∴△AED≌△BCD(SS.(7分)∷∠AED=∠C=90°, DE=DC, ∴DE⊥AB(10分) 25.解:(1)∵∠ACB=90°,CD⊥AB,∴∠A+∠ACD=90°,∠BCD+∠ACD=90°, ∴∠A=∠BCD(3分) B D\ F (2)如图,当点E在射线BC上移动5s时,CF=AB可知BE=2×5=10(cm),∴CE=BE BC=10-3=7(cm),∴CE=AC∵∠A=∠BCD,∠ECF=∠BCD,∴∠A=∠ECF(5分) ∠ECF=∠A, 在△CFE与△ABC中CE=AC, ∠CEF=∠ACB, △CFE≌△ABC,∴CF=AB(7分)当点E在射线CB上移动2s时,CF=AB.可知BE =2×2=4(cm),∴CE'=BE+BC=4+3=7(cm),∴CE"=AC(9分)在△CFE与△ABC中 ∠ECF=∠A CE=AC, △CFE≌△ABC,∴CF=AB综上可知,当点E运动5s或2s时,CF ∠CEF=∠ACB, AB(12分)
O,D 两点,使 OD=OB; ②作射线 AO 并在 AO 上截取 OC=OA; ③连接 CD,则 CD 的长即为 AB 的长.(3 分)理由如下:在△AOB 和△COD 中, ∵ OA=OC(测量方法), ∠AOB=∠COD(对顶角相等), OB=OD(测量方法), ∴△AOB≌△COD(SAS),∴AB=CD.(6 分) (2)根据这个方案,需要测量 5 个数据,即:线段 OA,OB,OC,OD,CD 的长度,并 使 OC=OA,OD=OB,则 CD=AB.(10 分) 24.解:当 AC⊥BC 时,DE⊥AB.(3 分)理由如下:∵AC⊥BC,∴∠C=90°.在△AED 和 △BCD 中 ,∵ AD=BD, AE=BC, DE=DC, ∴△AED≌△BCD(SSS) .(7 分)∴∠AED = ∠C= 90°, ∴DE⊥AB.(10 分) 25.解:(1)∵∠ACB=90°,CD⊥AB,∴∠A+∠ACD=90°,∠BCD+∠ACD=90°, ∴∠A=∠BCD.(3 分) (2)如图,当点 E 在射线 BC 上移动 5s 时,CF=AB.可知 BE=2×5=10(cm),∴CE=BE -BC=10-3=7(cm),∴CE=AC.∵∠A=∠BCD,∠ECF=∠BCD,∴∠A=∠ECF.(5 分) 在△CFE 与△ABC 中 ∠ECF=∠A, CE=AC, ∠CEF=∠ACB, ∴△CFE≌△ABC,∴CF=AB.(7 分)当点 E 在射线 CB 上移动 2s 时,CF=AB.可知 BE′ =2×2=4(cm),∴CE′=BE′+BC=4+3=7(cm),∴CE′=AC.(9 分)在△CF′E′与△ABC 中 ∠E′CF′=∠A, CE′=AC, ∠CE′F′=∠ACB, ∴△CF′E′≌△ABC,∴CF′=AB.综上可知,当点 E 运动 5s 或 2s 时,CF =AB.(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