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37.0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建筑制图》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2503 课程名称:建筑制图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Cart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房地产与土地资源管理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彻底了解建筑绘制技法,并能加强学生对不同的建筑构造 图的理解,学会使用正确的绘制方式对建筑与环境进行图纸表达。本课程主要注重训 练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以及阴影的图纸表达能力。同时,所 有的训练方法都是以透视几何为方法基础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是 通过阐述理论基础、绘制构造图的依次顺序以及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等方法来贯穿始 终。 其中,在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实操训练教学中,其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图 纸绘制、木结构图纸绘制、中国国徽图纸绘制等主要内容。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融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为理念,对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入中国建筑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作为优化课程思政核心 内容,从而提升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培养。 三、课程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并能独立绘制完 成一系列建筑图纸。教学内容清晰易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内容和基 本方法,理解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建筑上的应用,熟悉掌握建筑制图的全过程。在上述

1 《建筑制图》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2503 课程名称:建筑制图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Cart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房地产与土地资源管理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彻底了解建筑绘制技法,并能加强学生对不同的建筑构造 图的理解,学会使用正确的绘制方式对建筑与环境进行图纸表达。本课程主要注重训 练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以及阴影的图纸表达能力。同时,所 有的训练方法都是以透视几何为方法基础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是 通过阐述理论基础、绘制构造图的依次顺序以及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等方法来贯穿始 终。 其中,在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实操训练教学中,其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图 纸绘制、木结构图纸绘制、中国国徽图纸绘制等主要内容。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融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为理念,对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入中国建筑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作为优化课程思政核心 内容,从而提升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培养。 三、课程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并能独立绘制完 成一系列建筑图纸。教学内容清晰易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内容和基 本方法,理解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建筑上的应用,熟悉掌握建筑制图的全过程。在上述

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达到增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 素质的基本目的。 托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本课程通过构建学生对建筑制图相关理论知识的完整框 架,并在实操中更好地训练学生深入掌握建筑图纸基本规则、图纸绘制、经典案例借 鉴、项目方案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与其专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以 项目工程管理综合能力创建为目的的管理型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党史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知识与技能学 习,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认可,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基于“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念,坚定学生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信念。在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而形成学生对职业 伦理的精神、良心和道德的正面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认知、建立集体主义和为人 民服务的社会责任的正确构建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引导,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制图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贯彻建筑制图国标标准、培养绘制和阅读土建图样的基本能力、 掌握绘图工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几何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几何作图 4)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思考与实践

2 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达到增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 素质的基本目的。 托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本课程通过构建学生对建筑制图相关理论知识的完整框 架,并在实操中更好地训练学生深入掌握建筑图纸基本规则、图纸绘制、经典案例借 鉴、项目方案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与其专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以 项目工程管理综合能力创建为目的的管理型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党史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知识与技能学 习,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认可,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基于“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念,坚定学生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信念。在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而形成学生对职业 伦理的精神、良心和道德的正面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认知、建立集体主义和为人 民服务的社会责任的正确构建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引导。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制图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贯彻建筑制图国标标准、培养绘制和阅读土建图样的基本能力、 掌握绘图工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几何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几何作图 4)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基本图形绘制,掌握徒手绘图、制图基本步骤以及绘图工具的使用。 2、融入课程思政探讨社会思想意识与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探讨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画法几何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各 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直线上的点、分割线段成定比、求线段的 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2)难点: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 直)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的 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并能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方法:了解轴 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能绘制建筑形体的轴测图与透视图: (二)教学内容 1)投影的基本知识 2)点、直线投影 3)平面投影 4)立体投影 5)轴测投影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立体的投影作图,几何要素各种 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图解空间定位、度量问题。掌握空间问题的图示方法。掌握轴 3

3 1、通过基本图形绘制,掌握徒手绘图、制图基本步骤以及绘图工具的使用。 2、融入课程思政探讨社会思想意识与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探讨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 画法几何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各 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直线上的点、分割线段成定比、求线段的 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2)难点: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 直)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的 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并能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方法;了解轴 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能绘制建筑形体的轴测图与透视图; (二)教学内容 1) 投影的基本知识 2) 点、直线投影 3) 平面投影 4) 立体投影 5) 轴测投影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立体的投影作图,几何要素各种 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图解空间定位、度量问题。掌握空间问题的图示方法。掌握轴

测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2、融入课程思政,探讨我国超大型建筑工程实例,体现国家从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技 术水平的发展展现国家综合国力,讲解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未来材料的新趋势,把科 技创新的经济效益问题转化为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投影制图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绘制三种投影方式,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训练视图读法与绘法能力, 并能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 1)基本视图 2)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3)组合体的视图读法 4)剖面图 5)断面图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立体的投影作图,几何要素各种 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图解空间定位、度量问题。掌握空间问题的图示方法。掌握轴 测投影、透视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2、融入课程思政:绘制中国国微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平面设计图

4 测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2、融入课程思政,探讨我国超大型建筑工程实例,体现国家从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技 术水平的发展展现国家综合国力,讲解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未来材料的新趋势,把科 技创新的经济效益问题转化为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 投影制图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绘制三种投影方式,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训练视图读法与绘法能力, 并能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 1)基本视图 2)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3)组合体的视图读法 4)剖面图 5)断面图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立体的投影作图,几何要素各种 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图解空间定位、度量问题。掌握空间问题的图示方法。掌握轴 测投影、透视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2、融入课程思政:绘制中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平面设计图

(四)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四部分建筑施工图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建筑施工国际标准,能阅读并绘制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图样。 (二)教学内容要点: 1)总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 3)建筑立面图 4)建筑剖面图 5)建筑详图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制图基础的学习,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方 法、徒手草图、仪器绘图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等画图、看图、尺 寸标注、建筑设计方法: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常用的表达方法等。 融入课程思政,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建立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 建设和谐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总结与考查 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经典建筑的一套完整建筑图纸。。 5

5 (四)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四部分 建筑施工图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建筑施工国际标准,能阅读并绘制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图样。 (二)教学内容要点: 1) 总平面图 2) 建筑平面图 3) 建筑立面图 4) 建筑剖面图 5) 建筑详图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制图基础的学习,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方 法、徒手草图、仪器绘图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等画图、看图、尺 寸标注、建筑设计方法;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常用的表达方法等。 融入课程思政,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建立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 建设和谐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制图实操等方法进行教学。 总结与考查 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经典建筑的一套完整建筑图纸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 环节 讲 教学时数 习题 讨论课 其他 小 实验 教学 环节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2 12 第三部分 2 第四部分 12 12 总结与考查 6 6 合计 48 48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何斌编著,《建筑制图》,高教出版社,2001 2、叶晓芹、朱建国编,《建筑工程制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 3.何斌、陈锦昌、陈炽坤主编,建筑制图(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罗康贤主编,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赖怡琳 修订日期:2022年1月 大纲审定人: 张慧霞 审定日期:2022年1月 6

6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 学 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 教学 环节 小 计 第一部分 6 6 第二部分 12 12 第三部分 12 12 第四部分 12 12 总结与考查 6 6 合计 48 48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何斌编著,《建筑制图》,高教出版社,2001 2、叶晓芹、朱建国编,《建筑工程制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 3.何斌、陈锦昌、陈炽坤主编,建筑制图(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罗康贤主编,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 赖怡琳 修订日期:2022 年 1 月 大纲审定人: 张慧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1 月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