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辅导答疑)第十六章 机械波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79.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十大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第十六章 机械波 一、教材安排与教学目的 】、教学安排 我们从弹性媒质中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邻近质点的振动说起,引入到振动状态以 定速率由近及远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出去,从而说明机械波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波源、媒 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从而有所谓横波与纵波的概念。由振动状态相 貌的传播出发,相继引入几个常用名词一波振面、波前以及平面波与球面波。波线上两个 相邻的周相差为2π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定义了波的周期之后,导出了波速、 波长与频率的基本关系。更讲一步想用数学表示式来描述一个前讲中的波,于是导入一个 平面简谐行波的波动方程,并以入,T,”,山,v的关系,将波动方程表示成不同的外形。振动 的传播会伴随着能量的传播,从而应对波的能量与能流密度作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我们 对如何求出下一时刻的新阵面,即惠更斯原理也作了介绍。 2、教学目的 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能确切地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等概今,能堂据简诺行被波 动方程的导出及其物理意义,能较好运用波动方程作练习趣。 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区分开质点振动速度与波动传播速度。掌握入,T,八, 间的关系式。理解波长入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周期T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2、要确切理解平面简谐行波波动方程是怎样引入的,式中时刻t的意思要弄清楚。熟 悉波动方程的几种形式: 3、应了解机械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频率 平方以及媒质密度都成正比: 4、了解惠史斯原理,并能用惠史斯原理解摔波的反射和折射: 5、理解波的迭加原理,初步掌握波的干涉现象。 三、内容提要 1、机械波 (1)产生条件:[源:作机被振动的物体 媒质:能传播机械波的物质 (2)分 类:[横:报动方向与传括方向垂直 纵波:根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 2、波长、波的周期 频率与波速 (1)波长: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差为2π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它表达了波的空 间周期性。 (2)波的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 (3)波的频率:周期的倒数。 (4)波速:某一振动状态在单位时间内的传播距离,实际上,它就是质点振动相位的 传播速度,故也叫“相速度”,T,1之间的关系为:v=二=y以 -84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4~ 第十六章 机械波 一、教材安排与教学目的 1、教学安排 我们从弹性媒质中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邻近质点的振动说起,引入到振动状态以一 定速率由近及远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出去,从而说明机械波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波源、媒 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从而有所谓横波与纵波的概念。由振动状态相 貌的传播出发,相继引入几个常用名词—波振面、波前以及平面波与球面波。波线上两个 相邻的周相差为 2  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定义了波的周期之后,导出了波速、 波长与频率的基本关系。更进一步想用数学表示式来描述一个前进中的波,于是导入一个 平面简谐行波的波动方程,并以 ,T, ,, v 的关系,将波动方程表示成不同的外形。振动 的传播会伴随着能量的传播,从而应对波的能量与能流密度作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我们 对如何求出下一时刻的新阵面,即惠更斯原理也作了介绍。 2、教学目的 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能确切地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能掌握简谐行波波 动方程的导出及其物理意义,能较好运用波动方程作练习题。 二、教学要求 1、明确波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区分开质点振动速度与波动传播速度。掌握 ,T, , v 间的关系式。理解波长  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周期 T 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2、要确切理解平面简谐行波波动方程是怎样引入的,式中时刻 t 的意思要弄清楚。熟 悉波动方程的几种形式; 3、应了解机械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频率的平方以及媒质密度都成正比; 4、了解惠更斯原理,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和折射; 5、理解波的迭加原理,初步掌握波的干涉现象。 三、内容提要 1、机械波 (1)产生条件: 波源:作机械振动的物体 媒质:能传播机械波的物质    (2)分 类: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    2、波长、波的周期、频率与波速 (1)波长: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差为 2  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它表达了波的空 间周期性。 (2)波的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 (3)波的频率:周期的倒数。 (4)波速:某一振动状态在单位时间内的传播距离,实际上,它就是质点振动相位的 传播速度,故也叫“相速度” v,T, 之间的关系为: v T = =  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3、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公y=4osoi--4cs2行-月=4o2-别 (2)说明:[方程中有,两个自变量 L位移是x,的二元函数 (3)物理意义 「a、x一定时,y=),→退化为该点的振动方程 、一定时,y=,→给出了时刻的波形 x,均变化时,y=,)描述了波的传播 (④相位花与波程流的关系:A的=受A 4、惠更斯原理 (1)表述:波面上各点可看作是许多子波的波源,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下时刻的波 面。 (2)应用:求出下一时刻的表面,由此可对波的反射和折射作出解释 5、波的干涉 (1)相干波: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 A=√4+A+2A42c0s△p (2)合振幅与初相 4n-2+4n,-2 中=g 4coy,-2+4r,-22) (3)极大与极小条件 (a加强条件:△0=42-4,-2x5:4=2K石,K=0L2 合振幅:A=A+A2 (b)减弱条件:△的=42-41-25二=K+1元,K=0,L2 合振幅:A=A1-A 四、解题要求与思路 1、本章的解题要求有三方面 (1)能根据给定的T,1,A以及给定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2)根据给定的波动方程,可求出波线上任一质点的振动方程: (3)能计算出相干波的合振幅与初相,能根据位相差或波程差求出干涉的极大值与极 小值 2、解题时应注意: 85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5~ 3、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1)公式: y A t x v A t T x A vt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s cos  cos     2 2 (2)说明: 方程中有 两个自变量 位移 是 的二元函数 x t y x t , ,    (3)物理意义 ( ) ( ) ( ) a x y y t b t y y x t c x t y y x t 、 一定时, , 退化为该点的振动方程 、 一定时, , 给出了 时刻的波形 、 均变化时, 描述了波的传播 =  =  =      , , (4)相位差与波程差的关系:     = 2 x 4、惠更斯原理 (1)表述:波面上各点可看作是许多子波的波源,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下时刻的波 面。 (2)应用:求出下一时刻的表面,由此可对波的反射和折射作出解释。 5、波的干涉 (1)相干波: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 (2)合振幅与初相: A A A A A tg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2 1 2 1 1 1 1 2 2 2 1 1 1 2 2 2 2 2 2 2 2 cos sin sin cos cos               (3)极大与极小条件 (a)加强条件:      = − −  − 2 1 =  = 2 1 2 2 0 1 2 r r K , K , ,  合振幅:A=A1 +A2 (b)减弱条件:     ( )  = − −  − 2 1 =  + = 2 1 2 2 1 0 1 2 r r K , K , ,  合振幅: A = A1 − A2 四、解题要求与思路 1、本章的解题要求有三方面 (1)能根据给定的 T,  ,A 以及给定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2)根据给定的波动方程,可求出波线上任一质点的振动方程; (3)能计算出相干波的合振幅与初相,能根据位相差或波程差求出干涉的极大值与极 小值。 2、解题时应注意: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要热流动方程的最常用夫型=A-副 ,确实搞清式中各量的物 理意义: )限一=2与=灯这些关系。即可写出另外青种天型的动 方程。 (3)要对x一t曲线,y一x曲线作出区分 五典型例题 例1 横波沿 弦上任一质点的最大速度,(6)图中,b两点的位相差,(7)三T时的波形曲线。 A 解:由波形曲线可看出 (厘米) 6 M 4 M M M; 0 ◆X(厘米》 10:20/30:405060 7080=0时刻波形 6 时刻波形 图16-1 (1)A=5.0厘米:(2)1=40厘米: G3.6 (4)波的周期T=2-04.1 230秒 (5)质点的最大速率为:=A0=A2=50×102×2=9.42(米形) 30 (6)a、b两点相隔半波长,b点处质点比a点处质点的位相落后π: ()T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际线所示,波峰M和M:已分别右移子而到达和M奶 处。 例2、波源振动方程为y=6×102cosT(m),它所形成的波以2.0ms的速度在一直线上 86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6~ (1)要熟练掌握波动方程的最常用类型 y A t x v = −      cos  ,确实搞清式中各量的物 理意义; (2)再根据   = =  2 2 T 与 v T = =   这些关系,即可写出另外两种类型的波动 方程。 (3)要对 x—t 曲线,y—x 曲线作出区分 五 典型例题 例 1、一横波沿一弦线传播,设已知 t=0 时的波形图如图 16-1 中虚线所示,弦上张力 3.6 牛 顿,线密度为 25 克/米,求:(1)振幅,(2)波长,(3)波的周期,(4)波速,(5) 弦上任一质点的最大速度,(6)图中 a,b 两点的位相差,(7) 3 4 T 时的波形曲线。 解:由波形曲线可看出 (1)A=5.0 厘米;(2)  = 40 厘米; (3) v G = =  = −  3 6 25 10 12 3 . 米/秒 (4)波的周期 T v = = =  0 4 12 1 30 . 秒 (5)质点的最大速率为: v A A T m = = =   = −  2  5 0 10 2 1 30 9 42 2 . . (米/秒) (6)a、b 两点相隔半波长,b 点处质点比 a 点处质点的位相落后  ; (7) 3 4 T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际线所示,波峰 M1 和 M 解已分别右移 3 4  而到达 M  1 和 M  2 处。 例 2、波源振动方程为 y =  t m − 6 10 5 2 cos ( )  ,它所形成的波以 2.0m/s 的速度在一直线上 y (厘米) 6  v 4 M1 M 1 M2 M 2 2 0 a b x (厘米) -2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t=0 时刻波形 -4 -6 t= ( 3 4 )T 时刻波形 图 16-1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求 (2)该点与波源相位差:(3)该点的 解:因为波源振动方程y=6×102cosZ!m,v=2.0m/s。 所以波对方程为y=6×102cs-引 (①距源6a处质点的动方为y=6x10cm气o--6x10cm-剂 2)该点振动相位比波源落后。 3 账=片品知保 例3、刻图162所示,S1、S2为两相干被源,相距},2为波长,S较S:的相位超前子 问在S1、S2的连线上,S: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何?又在S2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何? 解:在S1左侧A的=41-92-2x1:5=+2m24=元 2 S 所以A=A1-A 4 在右侧4的=4-4-2学=号-号=0 图16-2 所以A=A+A2 六、课堂练习题 1、判断题 (1)能够同时产生横波和纵波的波源是不存在的。( (2)波长就是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2π的两个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 (3)当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是相同的。( (4)当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它的波长和速度均会改变。() (5)所谓相干波源就是指两个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位相差周定的两个波源。 2、填空题 (1)已知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入1,速度为y,当它进入另一介质时,波长变成2, 则它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2)己知波源的周期T=2.5×10S,振幅A=1.0×102m,波长1=1.0m,则它的波动 方程为 87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7~ 传播,求:(1)距波源 6.0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2)该点与波源相位差;(3)该点的 振幅和频率;(4)此波的波长。 解:因为波源振动方程 y =  t m − 6 10 5 2 cos  ,v = 2.0m / s。 所以波动方程为 y x =  −       − 6 10 5 2 2 cos   。 (1)距波源 6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 =  − t       =  −       − − 6 10 5 6 2 6 10 5 3 5 2 2 cos cos     ; (2)该点振动相位比波源落后 3 5  ; (3)振幅 A=6×10-2m,频率      = = = 2 5 2 1 10 Hz ; (4)波长   = = = v 2 0 1 10 20 . (米) 例 3、如图 16-2 所示,S1、S2 为两相干波源,相距 1 4  , 为波长,S1 较 S2 的相位超前  2 , 问在 S1、S2 的连线上,S1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何?又在 S2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何? 解:在 S1 左侧          = − −  − 1 2 = + = 1 2 2 2 2 r r 4 所以 A = A1 − A2 在 S2 右侧        = − − − 1 2 = − = 1 2 2 2 2 0 r r 所以 A=A1 +A2 。 六、课堂练习题 1、判断题 (1)能够同时产生横波和纵波的波源是不存在的。( ) (2)波长就是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 2  的两个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 ) (3)当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是相同的。( ) (4)当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它的波长和速度均会改变。( ) (5)所谓相干波源就是指两个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位相差固定的两个波源。 ( ) 2、填空题 (1)已知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 1 ,速度为 v1 ,当它进入另一介质时,波长变成  2 , 则它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2 = 。 (2)已知波源的周期 T=2.5×10-3S,振幅 A=1.0×10-2m,波长  =1.0m,则它的波动 方程为 。 S1 S2  4 图 16-2

第十大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3)在流动方程y=As(-到中,式中的子表示 在技动方程y-中,和时间一定,则该方程桃表示一 ()根累动方y=Aa-如,当一定移y是时间:的余数 则经过 时间,位移y就重复一次。 3、单重洗择颗 (1)一沿X轴正向传播的谐波,波速为2ms,采用S时,原点0的振动方程为 y=6×102c0s(m),则它的波动方程可表示为: Ay=6x102cma-引:B=6x102cma-9 cJ=6x10cos-引:ny=6x102cs-》 (2)当机械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 A、波长不变,周期和频率改变:B、波长不变,周期不变,频率变: C、波长改变,周期和频率不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一平面话液y=50g+3x+引则该波 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C、沿OX、OY的分角线传播: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两相干波源的振动相位差为π,它们发出的波,经过相同的距离相遇,其干涉结 果为: A、加强:B、减弱:C、既不加强也不减弱: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两相干波源,振幅分别为A1与A2,频率为100,周期为π,两者相距20m 在两波源的中垂线上,距波源为15m的点的振幅为 A、AAA:B、A=4-:C、A=4+):D、以上均不对: 七、阅读范围与作业 1、问凌范围,p0(下册) 2、作业:162,163,166,1613.16-15,16-20. 3、提示 161见周53所示,相酸若40=受a.24C-8四 88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8~ (3)在波动方程 y A t x v = −      cos  中,式中的 x v 表示 。 (4)在波动方程 y A t x v = −      cos  中,若时间 t 一定,则该方程就表示 。 (5)根据波动方程 y A t x v = −      cos  知,当 x 一定时,位移 y 是时间 t 的余弦函数, 则经过 时间,位移 y 就重复一次。 3、单重选择题 (1)一沿 X 轴正向传播的谐波,波速为 2ms-1,采用 SI 时,原点 O 的振动方程为 y =  t − 6 10 2 cos (m),则它的波动方程可表示为: A、 y t x =  −       − 6 10 2 2 cos  ;B、 y t x =  −       − 6 10 4 2 cos  ; C、 y t x =  −       − 6 10 2 2 cos ;D、 y t x =  −       − 6 10 4 2 cos 。 (2)当机械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 A、波长不变,周期和频率改变;B、波长不变,周期不变,频率变; C、波长改变,周期和频率不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一平面谐波 y = t + x +      5 8 3  4 cos  ,则该波 A、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沿 X 轴负方向传播;C、沿 OX、OY 的分角线传播;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两相干波源的振动相位差为  ,它们发出的波,经过相同的距离相遇,其干涉结 果为: A、加强;B、减弱;C、既不加强也不减弱;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两相干波源,振幅分别为 A1 与 A2,频率为 100Hz,周期为  ,两者相距 20m, 在两波源的中垂线上,距波源为 15m 的点的振幅为: A、A=A1 +A2 ;B、 A = A1 − A2 ;C、 A = ( A + A ) 1 2 1 2 ;D、以上均不对。 七、阅读范围与作业 1、阅读范围:P46-80(下册) 2、作业:P99 16-2,16-3,16-6,16-13,16-15,16-20。 3、提示 16-13:见图 15-3 所示,相位差 ( )       = = 2 2 − r AC BC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被 又=y-05 8-x102m,Ac加 BC=V32+0.072-2×3×0.07c0s30°=3-0.07c0s30°(m)=3m A B 故A0=2xx007xV52-7267 0.07m 3x10 162m04的=2兰-2r×子-n (2)A=4-4 -89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辅导 机械波 ~89~ 又   = = =  v − m 0 5 30 5 3 10 2 . ,AC=r=3m BC = 3 + 0 07 − 2  3 0 07 30 = 3− 0 07 30 2 2 0 0 . . cos . cos (m) 所以 AC − BC = 0 07  30 m = 0 07  m 3 2 0 . cos . 故  =      = − 2 0 07 3 2 5 3 10 7 26 2 . . 16-20:(1)         = 2 = 2  =  3 2 3 r (2) A = A1 − A2 C r=3m 300 A B 0.07m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