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隋唐五代文学 熊开发
1 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隋唐五代文学 熊开发
绪论 里点:唐代文学紫荣的原因 难点: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社会情况 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贞观之治” “开天盛世”向为史家之美谈。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九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钱谦益注: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解(十斗)不盈二百,绢亦如 之。东由汴宋,西历歧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据柳芳 《唐历》) 隋末因战争的大破坏,经济凋弊。贞观初,经济开始恢复,逐渐走向繁茉。“四 年,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新 唐书·食货志》一)。“又频致稔,米斗四五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 沧海,皆不赍粮,而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旅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 《贞观政要》卷 (天室 是时 来货藏营朱有间斗米才三钱,绢三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歌, 内富 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一) 玄宗天宝年间(746)户9069154,人口52880488。 肃宗乾元二年(759)斗米七千。 代宗广德二年(764)户2900000,人口16900000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户9055729,人口21976965。(冯君实《中国历史 大事年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江南经济发达,成为全国经济的支柱,这是唐朝社会的新特点。即使在相对衰弱 的中晚唐,东南一带的经济仍在局部的安宁中发展着,扬、苏、杭州以及广州、成都 等,甚至比初盛唐时期更为繁荣。 唐势力范围:东至朝鲜半岛,北至蒙古,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南至印度 支那,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国力最强盛的政权。 2、统治阶层组成的多元化 贵族制度变革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既保留了原有士族的社会地位,又列入了 许多新的族姓(皇族、外戚) 武则天时,又改为《姓氏录》,使“皇朝得五品官者, 皆升士流。 (《旧唐书·李义府传》)。与南北朝相比,多了一份平等,与北宋“抑 制贵族、皇权绝对化”相比,则多一份个性尊严和个人自由。 科举制度的实行虽然存在世族占优势的情况,但科举制度也为许多普通读书人 提供了机会。 3、各种文化大交流 族种大融合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 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南北朝时的民族大交流,李渊母亲独孤氏、太宗皇后长孙 氏都是鲜卑人。诸如此类的情况,促使打破“夷夏之别” 文化输出各国遣唐史、留学生、商人的来往,促成汉文化圈(日本文化的汉化 是代表)的形成 文化输入宗教(佛教、回教、祆教、摩尼教),艺术(音乐中的燕乐、绘画 舞蹈如胡旋舞,雕塑如佛教雕塑),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饮食等等,成为社会的 时尚。 4、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儒家思想虽为正宗,但始终没有成为有力的统治思想
2 绪论 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难点: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社会情况 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贞观之治”,“开天盛世”向为史家之美谈。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九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钱谦益注: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十斗)不盈二百,绢亦如 之。东由汴宋,西历歧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据柳芳 《唐历》) 隋末因战争的大破坏,经济凋弊。贞观初,经济开始恢复,逐渐走向繁茉。“四 年,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新 唐书·食货志》一)。“又频致稔,米斗四五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 沧海,皆不赍粮,而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旅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 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卷一)“(天室五载)是时,海内富实,斗 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米才三钱,绢一匹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 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新唐书·食货志》一) 玄宗天宝年间(746)户 9069154,人口 52880488。 肃宗乾元二年(759)斗米七千。 代宗广德二年(764)户 2900000,人口 16900000。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户 9055729,人口 21976965。(冯君实《中国历史 大事年表》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12 月) 江南经济发达,成为全国经济的支柱,这是唐朝社会的新特点。即使在相对衰弱 的中晚唐,东南一带的经济仍在局部的安宁中发展着,扬、苏、杭州以及广州、成都 等,甚至比初盛唐时期更为繁荣。 唐势力范围:东至朝鲜半岛,北至蒙古,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南至印度 支那,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国力最强盛的政权。 2、统治阶层组成的多元化 贵族制度变革 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既保留了原有士族的社会地位,又列入了 许多新的族姓(皇族、外戚)。武则天时,又改为《姓氏录》,使“皇朝得五品官者, 皆升士流。”(《旧唐书·李义府传》)。与南北朝相比,多了一份平等,与北宋“抑 制贵族、皇权绝对化”相比,则多一份个性尊严和个人自由。 科举制度的实行 虽然存在世族占优势的情况,但科举制度也为许多普通读书人 提供了机会。 3、各种文化大交流 族种大融合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 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南北朝时的民族大交流,李渊母亲独孤氏、太宗皇后长孙 氏都是鲜卑人。诸如此类的情况,促使打破“夷夏之别”。 文化输出 各国遣唐史、留学生、商人的来往,促成汉文化圈(日本文化的汉化 是代表)的形成。 文化输入 宗教(佛教、回教、祆教、摩尼教),艺术(音乐中的燕乐、绘画、 舞蹈如胡旋舞,雕塑如佛教雕塑),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饮食等等,成为社会的 时尚。 4、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 儒家思想虽为正宗,但始终没有成为有力的统治思想
句括韩愈等人,也被宋儒视为驳杂不纯。某些时期,佛、道甚至被列于儒家之上 5、安史之乱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八年战争,国力大减。其后出现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外族侵扰。 内部党争 然而,社会的复杂化,思想感情的多样化,以及局部地区的经济继续繁荣,使得 思想文化在动乱和危机中,仍然保持着特有的活跃和生机。 二、文学情况 唐代文学繁荣,诗歌最为代表,成就表现有三 1、队伍的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政变魏晋六朝时期, 诗歌创作主要限于宫庭和高 级士族,其他人则多依附于他们,影响不大。唐朝诗人则来自各阶层,且著名诗人多 出身平常,政治地位不高,虽有高者,其创作成就也与其政治地位无直接关系(如王 维、白居易等) 据《全唐诗》及今人陈尚君《全唐诗补编》计有作者3600余人、诗55000余首 2、与此相关的是,唐诗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也得到封扩展前代诗歌,多与下层 生活相脱离,多写个人日常之喜怒哀乐,回避政治矛盾。唐诗人来源广泛,涉世干政, 表现为多方面地对社会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念和理想,内容丰富多彩。 北大文学史(以后皆省称“北”)以为: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以及亚痛生活 “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漫游或山林,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 生好入名山游” 更有王、孟促成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或边塞,如高、岑、王昌龄等等,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和壮美的境界:或通都 大邑,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喝投箱,结交友明,极大地拓楼了文学的题材。入幕 是科举之外又一条入仕途径,尤其是中唐以后,如杜牧、李商隐等。 3、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诗歌偏好于华丽、绮靡、纤巧,唐人 则杂之于险怪、粗矿、诡谲,诸象纷呈,各放异彩。至于初、盛、中、晚唐诗之分, 其实也是风格之分。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唐人更自觉地意识到诗是一种美的构造。南朝诗人过 于追求修辞之美以及偏重诗歌的社交功能和游戏功能的倾向,往往对诗本身的美的构 造造成破坏,而唐代诗人标榜“风骨”(原有内涵 一文学作品中生气、感染力和语 言表现的力度加 唐人的与时代相应的雄浑壮大之 米象 (殷[王番]《河 英灵传》首次提出,指以诗人的情感、神思统摄物色万象,使之呈现为富有韵味的意 境),有意识地追求美的构造,使唐诗大多呈现出诗意高度集中、意境单纯明净的特 点。 唐诗以外,传奇小说最值得注意。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 古文运动 词是唐朝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影响深远。 变文形式独特,对后代白话小说和讲唱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北》:政权运作,以儒为主。 三、佛道对文学的影响 1、主要体现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等方面,生活方式则时杂释、道。 孟浩然“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陪姚使君题患上人房) 李颀“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或作[日反],义大,音板])依。(宿 莹公禅房闻梵) 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2、《全唐诗》中,诗僧计有113人,诗2783首,士人与佛禅有关的作品有2273 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10.3%
3 包括韩愈等人,也被宋儒视为驳杂不纯。某些时期,佛、道甚至被列于儒家之上。 5、安史之乱 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八年战争,国力大减。其后出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族侵扰。内部党争。 然而,社会的复杂化,思想感情的多样化,以及局部地区的经济继续繁荣,使得 思想文化在动乱和危机中,仍然保持着特有的活跃和生机。 二、文学情况 唐代文学繁荣,诗歌最为代表,成就表现有三: 1、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魏晋六朝时期,诗歌创作主要限于宫庭和高 级士族,其他人则多依附于他们,影响不大。唐朝诗人则来自各阶层,且著名诗人多 出身平常,政治地位不高,虽有高者,其创作成就也与其政治地位无直接关系(如王 维、白居易等)。 据《全唐诗》及今人陈尚君《全唐诗补编》计有作者 3600 余人、诗 55000 余首。 2、与此相关的是,唐诗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也得到扩展 前代诗歌,多与下层 生活相脱离,多写个人日常之喜怒哀乐,回避政治矛盾。唐诗人来源广泛,涉世干政, 表现为多方面地对社会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念和理想,内容丰富多彩。 北大文学史(以后皆省称“北”)以为: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以及贬谪生活, “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漫游或山林,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更有王、孟促成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或边塞,如高、岑、王昌龄等等,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和壮美的境界;或通都 大邑,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入幕 是科举之外又一条入仕途径,尤其是中唐以后,如杜牧、李商隐等。 3、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诗歌偏好于华丽、绮靡、纤巧,唐人 则杂之于险怪、粗犷、诡谲,诸象纷呈,各放异彩。至于初、盛、中、晚唐诗之分, 其实也是风格之分。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唐人更自觉地意识到诗是一种美的构造。南朝诗人过 于追求修辞之美以及偏重诗歌的社交功能和游戏功能的倾向,往往对诗本身的美的构 造造成破坏,而唐代诗人标榜“风骨”(原有内涵——文学作品中生气、感染力和语 言表现的力度加上唐人的与时代相应的雄浑壮大之美)、“兴象”(殷[王番]《河岳 英灵传》首次提出,指以诗人的情感、神思统摄物色万象,使之呈现为富有韵味的意 境),有意识地追求美的构造,使唐诗大多呈现出诗意高度集中、意境单纯明净的特 点。 唐诗以外,传奇小说最值得注意。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 词是唐朝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影响深远。 变文形式独特,对后代白话小说和讲唱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北》:政权运作,以儒为主。 三、佛道对文学的影响 1、主要体现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等方面,生活方式则时杂释、道。 孟浩然“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李颀“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或作[日反],义大,音板])依。(宿 莹公禅房闻梵) 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2、《全唐诗》中,诗僧计有 113 人,诗 2783 首,士人与佛禅有关的作品有 2273 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 10。3%
第一章隋与初唐文学 是资:贸寄”有膝柔餐产离离展史上的地位 从隋至唐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三十,南朝诗风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隋代文学 文学观 隋初开皇四年文帝下诏改革文体,主旨是提倡“公私文瀚,并宜实录”,去华饰 讲实用, 但引伸开来却发展为完全否定文学的极端态度。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指斥曹魏以来“竞骋文华,遂成风俗”,主张“请勒 有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这是企图以文字狱的手段,把文学纳入皇 权统治的轨道。 隋末有王通(号文中子)的文学观,力主汉儒的诗教说,认为诗当“上明三纲, 下达五常 征存亡,辨得失” (《中说·天地篇》)。几乎完 全否定南北朝以米 的著名作家如谢灵运、鲍照、庚信、除陵等。后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的思想先河可 追溯至此。 二、作家作品 1、卢思道[532-583]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祖阳乌,魏秘书监。父道亮,隐居不仕。思道聪爽俊 辩,通傥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 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 道乃哺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 不持操行,好轻侮人。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答辱。前后 屡犯,因而不调。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待郎 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 微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 丞相西圈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遗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 于家。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为见意,人以为工。数年,复为京畿主簿,历主客 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 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 而深叹美之。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 焉。周遣柱国字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 非其好也。 岁馀,被征,泰诏郊劳陈使。项之,曹母忧,未几,起为散骑待郎,泰内史侍郎事。 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思道上奏曰:“省有驾部,寺留太仆,省有刑部,寺除大理, 斯则重畜产而贱刑名,诚为未可。”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 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有集三十卷,行于 时。(《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微) 《孤鸿赋》:余则违时薄宦,屏息穷居,甚耻驱驰,深畏乾没。心若死灰,不营势 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偶影联官,将数十载,驽拙致笑,轻生所以告劳也。(《隋 书·列传第二十二》引))
4 第一章 隋与初唐文学 重点:“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难点:“风骨”和“兴象”的内涵 从隋至唐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三十,南朝诗风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 文学观 隋初开皇四年文帝下诏改革文体,主旨是提倡“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去华饰, 讲实用,但引伸开来却发展为完全否定文学的极端态度。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指斥曹魏以来“竞骋文华,遂成风俗”,主张“请勒 有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这是企图以文字狱的手段,把文学纳入皇 权统治的轨道。 隋末有王通(号文中子)的文学观,力主汉儒的诗教说,认为诗当“上明三纲, 下达五常”,“征存亡,辨得失”(《中说·天地篇》)。几乎完全否定南北朝以来 的著名作家如谢灵运、鲍照、庚信、除陵等。后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的思想先河可 追溯至此。 二、作家作品 1、卢思道[532-583]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祖阳乌,魏秘书监。父道亮,隐居不仕。思道聪爽俊 辩,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 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 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 不持操行,好轻侮人。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辱。前后 屡犯,因而不调。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 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 徵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 丞相西閤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谴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 于家。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为见意,人以为工。数年,复为京畿主簿,历主客 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 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 而深叹美之。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 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 非其好也。 岁馀,被征,奉诏郊劳陈使。顷之,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思道上奏曰:“省有驾部,寺留太仆,省有刑部,寺除大理, 斯则重畜产而贱刑名,诚为未可。”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 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有集三十卷,行于 时。(《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徵) 《孤鸿赋》:余则违时薄宦,屏息穷居,甚耻驱驰,深畏乾没。心若死灰,不营势 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偶影联官,将数十载,驽拙致笑,轻生所以告劳也。(《隋 书·列传第二十二》引))
从军行 方峰火昭甘泉,长安飞将出都连。尿厘玉制启家子,白马全园坐少年。平明偃日由 簿暮鱼丽逐方 谷中石虎经衔箭, 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己 蓟门 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 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 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评 力苍劲,多贞刚之气。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点。[北】 2、薛道衡[540-609]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祖聪,魏济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 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 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弘农杨 遵彦,一代伟人,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 矣。”河东裴谳目之日:“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武 成作相,召为记室,及即位,累迁太尉府主簿。岁馀,兼散骑常侍,接对周、陈二使。 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每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 对之。绰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繂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 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复以本官直中书省,寻拜中书侍郎,仍 参太子侍读。后主之时,渐见亲用,于时颇有附会之讥。后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 道衡具陈备周之策,孝卿不能用。及齐亡,周武引为御史二命士。后归乡里,自州主簿 入为司禄上士。古高祖作相,从元帅梁睿击王谦,摄陵州刺史。大定中,授仪同,摄邛 州刺史。高祖受禅,坐事除名。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 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及八年伐陈,授 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 还除吏部侍郎。后坐抽擢人物,有言其党苏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岭表。 晋王广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 遂出江陵道而去。寻有诏征还,直内史省。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后数 岁,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霸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 “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诚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日:“道衡 老矣,驱使勒劳,宜使其硃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 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 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颍、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仁寿中,杨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因出检校襄州总管。 道衡久蒙驱策,一旦违离,不胜悲恋,言之哽咽。高祖怆然改容日:“尔光阴晚暮,侍 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兼抚萌俗。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于是赉物三百段,九环 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 炀帝嗣位,转番州刺史。岁徐,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待郎虞世基日:“道衡将至, 当以秘书监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 5
5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 右地,簿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 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 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 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评: 骨力苍劲,多贞刚之气。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点。[北] 2、薛道衡[540-609]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祖聪,魏济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 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 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弘农杨 遵彦,一代伟人,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 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武 成作相,召为记室,及即位,累迁太尉府主簿。岁馀,兼散骑常侍,接对周、陈二使。 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 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 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复以本官直中书省,寻拜中书侍郎,仍 参太子侍读。后主之时,渐见亲用,于时颇有附会之讥。后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 道衡具陈备周之策,孝卿不能用。及齐亡,周武引为御史二命士。后归乡里,自州主簿 入为司禄上士。古高祖作相,从元帅梁睿击王谦,摄陵州刺史。大定中,授仪同,摄邛 州刺史。高祖受禅,坐事除名。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 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及八年伐陈,授 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 还除吏部侍郎。后坐抽擢人物,有言其党苏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岭表。 晋王广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 遂出江陵道而去。寻有诏征还,直内史省。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后数 岁,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 “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道衡 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 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 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仁寿中,杨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因出检校襄州总管。 道衡久蒙驱策,一旦违离,不胜悲恋,言之哽咽。高祖怆然改容曰:“尔光阴晚暮,侍 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兼抚萌俗。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于是赉物三百段,九环 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 炀帝嗣位,转番州刺史。岁馀,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将至, 当以秘书监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
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首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 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 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颊不死,令决当久 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颊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 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 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缕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 卷,行于世。(《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徵) 昔昔盐 垂柳覆金提,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飞 魂同夜鹊,倦度忆晨鸡。暗偏悬蛛网,空梁落燕湿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 无消息,邦能惜马蹄。 评:“情思宛转、清丽工巧。”[复] 渡河北 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 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出塞》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 叠鼓向龙庭 评:气势宏廓、词句凝练,亦是苍凉悲枪之音。[合 3、扬膏「544-606]:“诗境苍凉老成。”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 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每谓子孙日:“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 宰字文护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武帝亲总万机,系以其父守节焰齐,末 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 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日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 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米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颊,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 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频,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 识度,不如颊远矣。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 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 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己,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 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 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 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 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有集十卷。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 6
6 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 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 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 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 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 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 卷,行于世。(《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徵)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 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 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评:“情思宛转、清丽工巧。”[复] 渡河北 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 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出塞》:“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 叠鼓向龙庭。” 评:气势宏廓、词句凝练,亦是苍凉悲怆之音。[合] 3、杨素[544-606]:“诗境苍凉老成。”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 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 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 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 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 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 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 识度,不如颎远矣。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 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 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 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 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 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 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有集十卷。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
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 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板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 约曰:“我岂须更活耶?”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 营缮无已。爱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假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 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 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 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 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 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园门殂载,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 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隋书·列传第十三》唐·魏微) 出塞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枯,草衰恒不春 盟之质队汉水流案风久行夜河含限,希 评:《隋书》本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清刘熙载《艺概》:“雄深雅建。 4、杨广[569-618]: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 名籍甚,冠于诸王。 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 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帝临朝凝重,发言降诏,辞义可观:而内存声色,其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 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 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 死,帝诵其佳句日: 。‘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 之士,尝谓侍臣日:“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 子矣。 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馀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馀人亦常醉 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忧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 汲汲顾景,唯恐不足。知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依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沉醉。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 “贵贱苦乐 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 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场帝嗣承平之基,守己安之业,肆其淫放,虑用其民,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如寇 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兵缠魏阙,阽危弗图,围解雁门,慢游不息。天夺之魄
7 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 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恆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 约曰:“我岂须更活耶?”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 营缮无已。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 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 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 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 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 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 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隋书·列传第十三》唐·魏徵) 出塞 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枯,草衰恒不春。交 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 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评:《隋书 》本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清刘熙载《艺概》:“雄深雅建。” 4、杨广[569-618]: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 名籍甚,冠于诸王。 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 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帝临朝凝重,发言降诏,辞义可观;而内存声色,其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 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 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 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 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 子矣。” 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馀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馀人亦常醉。 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扰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 汲汲顾景,唯恐不足。知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沉醉。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 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 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炀帝嗣承平之基,守已安之业,肆其淫放,虐用其民,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如寇 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兵缠魏阙,阽危弗图,围解雁门,慢游不息。天夺之魄
人益其灾,群流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隋书·列传第三 十五》唐·魏致)》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评:表现了作为君主的“那种生命力未曾彻底释放而造成的莫名的愁绪。”[复] 第二节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贞观诗风唐太宗“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初唐诗歌,以太 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风格日趋贵族化和 宫庭化,代表作家有虞世南、许敏宗、杨师道、李百药等。感时应景、吟咏风月,模 仿六朝声 律辞采。 上官体上官仪(608?-644?)创作于贞观、龙朔之间,《旧唐书》本传:上 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 官体’。 泰和夜体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句: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文章四友:李娇、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活跃在武后时期, 二、王绩 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 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 “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 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 静谓绩日: “待诏可乐否?” 待诏俸薄,况萧索,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 江国公闻之日:“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 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卑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 易》《庄》《老》置床头 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泉子”, 虽刺史谒见, 者不答 于家,性简傲,好饮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 胜景,独步当时。 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干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 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8 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隋书·列传第三 十五》唐·魏徵)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春江花月夜 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评:表现了作为君主的“那种生命力未曾彻底释放而造成的莫名的愁绪。”[复]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贞观诗风 唐太宗“以万机之暇 ,游息艺文。”《帝京篇序》。初唐诗歌,以太 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风格日趋贵族化和 宫庭化,代表作家有虞世南、许敬宗、杨师道、李百药等。感时应景、吟咏风月,模 仿六朝声律辞采。 上官体 上官仪(608?-644?)创作于贞观、龙朔之间,《旧唐书》本传:上 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 官体’。” 奉和山夜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句: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活跃在武后时期。 二、王绩 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 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 “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 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索,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 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 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卑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 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 于家,性简傲,好饮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 胜景,独步当时。 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 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整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 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 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地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日: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足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 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日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 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载而 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 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卦,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 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日:“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 若默,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 死为决痈疣溃。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一作上),时取醉消愁。 《过酒家五首》其二:“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评:失落感、怀旧感。 一份深深的寂寞和无奈。[复] 参照《郊园》: “琴声送冷,酒气迎春。闭门常乐,何须四邻” 比较: 陶渊明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世,穷巷寡轮。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士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评:陶诗平和淳厚,恬美宁静,感情质朴,富有理想。王诗落寞孤独,萧瑟黯淡。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雄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9 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 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 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足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 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 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载而 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 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卦,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 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 若默,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 死为决痈疣溃。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一作上),时取醉消愁。 《过酒家五首》其二:“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评:失落感、怀旧感。一份深深的寂寞和无奈。[复] 参照《郊园》:“琴声送冷,酒气迎春。闭门常乐,何须四邻” 比较: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世,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评:陶诗平和淳厚,恬美宁静,感情质朴,富有理想。王诗落寞孤独,萧瑟黯淡。 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思考题:比较以上两诗之异同 三、四杰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 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本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 融对杨自 况 前,耻居王月 的评论,《旧唐书·装行俭传)说他们 开人 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 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 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 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 ”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 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 路”,并以此次字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增太尉裴公神道碑》称: “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 时体” 一本作“杨王卢骆” 《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 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 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 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生动之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 杨相 ,照邻清 宾王坦易 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 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 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慨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 父坐勃故, 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 倖而卒 八 勃好读书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子神强骨弱,气清体赢,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唐 才子传》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明胡应麟《诗薮》:“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书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杨炯[650-?],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显庆六年(年十一),举神 童,授校书郎,迁詹事司直。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为崇文馆学士。恃才 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中宗 即位,以旧僚赠著作郎。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言日:“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o
10 思考题:比较以上两诗之异同 三、四杰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 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 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 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 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 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 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 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 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 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 “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 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 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 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 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 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 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 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 父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唐 才子传》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评:明胡应麟《诗薮》:“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书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杨炯 [650-?],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显庆六年(年十一),举神 童,授校书郎,迁詹事司直。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为崇文馆学士。恃才 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中宗 即位,以旧僚赠著作郎。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言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