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 第_课时 2008年12月25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4诗经两首第一节关雎 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理解诗的内容及主题 教学目标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重点 诗中内容的诵读分析,诗的比兴手法的赏析。 难点 诗的诵读与赏析,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 引导探究朗读归纳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导 入本节 展示幻灯介绍《诗经》 明确目标,阅读相关资料明|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确《诗经》的相关常识。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l1地位:2其名称由来 (用时5分钟) 趣 3其内容组成:4其表现手法 5了解其诗歌来源。 播放朗读,组织跟读,注意朗读 的停顿。组织个读与齐读,初读体|跟读,注意朗读的停顿。进 会诗中的押韵。 布置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的大行个读与齐读,说说诗中的培养学生的朗读习 点拨学生发言, 押韵之词。结合课下注释明|惯,激发学生阅读的 引导共同明确 确其内容。 兴趣。 诗中借关雎鸟来引发君子、淑女和(用时10分钟) 乐恭敬相处。 仨组织学生根据注释,发挥想象 教 描述内容。小组合作限时完成,当 堂进行交流,个别小组指导,点评|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 描述,引导明确其中的写实与想象|内容。 学 的语句 小组合作完成,限时5分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 1写实 过 中间八句)思念:男钟,可以写出提纲,当堂朗能力,激发学生的想 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 读共同点评,交流,明确象力来感受诗中优美 求,辗转反侧。 诗中的写景与写实、想象。的意境与情怀 程 想象 最后八句)愿望 (用时10分钟) 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课时 2008 年 12 月 25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4 诗经 两首 第一节 关雎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理解诗的内容及主题 。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重点 诗中内容的诵读分析,诗的比兴手法的赏析。 难点 诗的诵读与赏析,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 引导 探究 朗读 归纳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导 入本节。 展示幻灯介绍《诗经》。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1 地位;2 其名称由来; 3 其内容组成; 4 其表现手法; 5 了解其诗歌来源。 明确目标,阅读相关资料明 确《诗经》的相关常识。 (用时 5分钟 )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趣。 二 播放朗读,组织跟读,注意朗读 的停顿。组织个读与齐读,初读体 会诗中的押韵。 布置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的大 意。点拨学生发言, 引导共同明确: 诗中借关雎鸟来引发君子、淑女和 乐恭敬相处。 跟读,注意朗读的停顿。进 行个读与齐读,说说诗中的 押韵之词。结合课下注释明 确其内容。 (用时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 惯,激发学生阅读的 兴趣。 三 组织学生根据注释,发挥想象, 描述内容。小组合作限时完成,当 堂进行交流,个别小组指导,点评 描述,引导明确其中的写实与想象 的语句 1 写实-- (中间八句)思念:男 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 求,辗转反侧。 2 想象-- (最后八句)愿望: 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 内容。 小组合作完成,限时5分 钟,可以写出提纲,当堂朗 读,共同点评,交流,明确 诗中的写景与写实、想象。 (用时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 能力,激发学生的想 象力来感受诗中优美 的意境与情怀
四点拨诗中手法 1“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 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以雎鸠 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 手法,将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 明确诗中所用手法,朗读相|培养学生的阅读赏 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关的诗句,共同明确,个诵|析能力,体味诗中的 2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与齐诵。(10分钟)韵律美。 章都有重复咏唱。回环咏唱的章 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组织学生自由诵读本诗,当堂检查 (个诵齐诵)。 五当堂练习:96页2-4题,明确 常识中相关问题 布置课下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明确练习,当堂进行,明确|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扩写本诗中的一见钟情场面,要课下作业 求有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 (字数不少于100字) 关雎 板书设计地, 《诗 二/一章(四句)一一起兴 二章(中间八句) 思念 2名称由来 (写实)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3内容组成一一风、雅、颂\六 三章(最后八句)一一愿望 其表现手法一赋、比、兴/义 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热闹场面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四 点拨诗中手法-- 1 “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 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以雎鸠 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 手法,将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 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 景; 2 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 章都有重复咏唱。 回环咏唱的章 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组织学生自由诵读本诗,当堂检查 (个诵 齐诵)。 明确诗中所用手法,朗读相 关的诗句,共同明确,个诵 与齐诵。(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 析能力,体味诗中的 韵律美。 五 当堂练习:96页2-4题 ,明确 常识中相关问题。 布置课下作业: 1 朗读背诵这首诗; 2 扩写本诗中的一见钟情场面,要 求有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 (字数不少于100 字) 明确练习,当堂进行,明确 课下作业。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板书设计 关 雎 一《诗经》 二 / 一章(四句)--起兴 1 地位; - 二章(中间八句)-- 思念: 2 名称由来; (写 实) 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3 内容组成--风、雅、颂\ 六 \ 三章(最后八句)-- 愿望: 4 其表现手法-赋、比、兴 / 义 (想 象):与姑娘成婚的热闹场面 教学反思
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 第_课时 2008年12月26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4诗经两首第二节蒹葭 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理解诗的内容及主题。 教学目标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重点 诗中内容的诵读分析,诗的比兴手法的赏析 难点 教法 引导探究归纳点评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评作业中的扩写本诗中的一见 钟情场面,选读其中较好的作文,|朗读作文,个别回答,共同诵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检查诵读,提问常识,导入本节。 读。明确要求,自读第二首。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布置学生自读第二首。划出生词。 (用时5分钟) 播放背景音乐 (1)请同学朗诵全诗 (2)师生集体朗读全诗,点评朗读同学朗诵全诗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的停顿。 师生集体朗读全诗:明确要|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播放朗读,组织跟读,注意朗读的求,听读,划出相关的词。趣。 阝节奏,划出诗中的韵脚。个别点拨(用时8分钟) 仨三点拨诗中韵脚,明确 苍、霜、方、长、央、萋、晞、 湄、跻、坻、采、已、涘、右、沚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引导明确其叠词 读读押韵的字,说说其中的叠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苍苍、萋萋、采采。 词及反复吟唱的词句。 趣。初步理解诗中重 还有“所谓伊人 溯洄(用时10分钟) 章叠句,反复吟唱的 从之……”、“溯游从之 手法 …”引导初步理解诗中重章叠 何句,反复吟唱的手法。 展示相关的幻灯,引导说说诗读出诗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 用:打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叹的词句,共同说其作用|手法。体会诗中的音 于读者诵记。点拨其中赋的手法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课时 2008 年 12 月 26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4 诗经两首 第二节 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理解诗的内容及主题 。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重点 诗中内容的诵读分析,诗的比兴手法的赏析。 难点 教法 引导 探究 归纳 点评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评作业中的扩写本诗中的一见 钟情场面,选读其中较好的作文, 检查诵读,提问常识,导入本节。 布置学生自读第二首。划出生词。 朗读作文,个别回答,共同诵 读。明确要求,自读第二首。 (用时 5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趣。 二 播放背景音乐 (1)请同学朗诵全诗; (2)师生集体朗读全诗,点评朗读 的停顿。 播放朗读,组织跟读,注意朗读的 节奏,划出诗中的韵脚。个别点拨 。 同学朗诵全诗; 师生集体朗读全诗;明确要 求,听读,划出相关的词。 (用时 8 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趣。 三 点拨诗中韵脚,明确: “苍、霜、方、长、央、萋、晞、 湄、跻、坻、采、已、涘、右、沚 ” 引导明确其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 从之••••••”、“溯游从之 ••••••”引导初步理解诗中重章叠 句,反复吟唱的手法。 读读押韵的字,说说其中的叠 词及反复吟唱的词句。 (用时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能力,激发阅读的兴 趣。初步理解诗中重 章叠句,反复吟唱的 手法。 四 展示 相关的幻灯,引导说说诗 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及其作 用:抒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 于读者诵记。点拨其中赋的手法。 读出诗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咏 叹的词句,共同说说其作用 (用时 5分钟)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 手法。体会诗中的音 乐美和建筑美
匝五、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 学过程 问题导读: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点评自 由发言,引导明确 (1)思念向往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 索 (2)执著、坚贞不渝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 明确要求,自由发言,结合有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 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关的词句来说明,交流,共同复杂情感,体会诗中 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明确。(用时6分钟)的朦胧美。 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 、“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 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 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伊人的位 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 若离。 六课堂诵读与检查,组织自由诵 读,个别当堂检查。播放《在水 》,组织学生听音乐,想象“ 伊人”的美丽形象 问题探究 为什么选择蒹葭作为吟诵的对象? 点评自由发言,引导明确 它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瑟|诵读课文,互相检查,欣赏音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 迷离朦胧的意境,与诗人追求伊/,感受诗中的形象,问题探能力,体会诗中的意 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究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课下境美与情景交融的艺 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作业。 术特色 2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 韧,代表诗人对“伊人”的情感 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 布置课下作业 96页5题,97页10题 诵读默写两首诗。 24诗经两首之蒹葭 韵脚;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蒹葭 赋:“所谓伊人…” 1与秋水结合,凄凉萧瑟、 “溯洄从之 迷离朦胧 板书设计“溯游从之…” 2代表诗人对“伊人”的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柔情似水、坚贞不渝 情感1思念向往 2执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教 学 过 程 五、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 感 问题导读: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点评自 由发言,引导明确: (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 索 (2)执著、坚贞不渝。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 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 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 ”、“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 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 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伊人的位 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 若离。 明确要求,自由发言,结合有 关的词句来说明,交流,共同 明确。( 用时 6分钟) 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 复杂情感,体会诗中 的朦胧美。 六 课堂诵读与检查,组织自由诵 读,个别当堂检查。 播放 《在水 一方》,组织学生听音乐,想象“ 伊人”的美丽形象。 问题探究: 为什么选择蒹葭作为吟诵的对象? 点评 自由发言,引导明确 1 它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瑟 、迷离朦胧的意境,与诗人追求伊 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 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2 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 韧,代表诗人对“伊人”的情感-- 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 布置课下作业: 96页5题, 97页10题; 诵读默写两首诗。 诵读课文,互相检查,欣赏音 乐,感受诗中的形象,问题探 究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课下 作业。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 能力,体会诗中的意 境美与情景交融的艺 术特色。 板书设计 24 诗经两首 之 蒹 葭 一 韵脚 ;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三 蒹葭 赋:“所谓伊人••••••”、 1 与秋水结合,凄凉萧瑟、 “溯洄从之••••••”、 迷离朦胧 “溯游从之••••••” 2 代表诗人对“伊人”的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 柔情似水 、坚贞不渝 二 情感 1 思念向往; 2 执著、坚贞不渝 - 3 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