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延型养老金你会交吗?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金的国际借鉴和国内试点方案探讨 小组成员:薛妍燕李泽雨黄梦颖张舟 摘要: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简称税延型养老保险),是商业养 老保险的一种,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 人所得税前扣除,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这有 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交纳保险金的做法。考虑到这几十年时间 中的投资复利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个税“减负”和养老金加速 增值的作用。这种做法在国外十分流行,政府借此鼓励居民购买养老 保险以获得养老风险保障,缓解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的养老难题 研究重要意义 (一)文化层面:谁最应当为退休养老买单? 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 ■退休者自己 新加坡 m政府 1211 ■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 中国台湾 韩国 315111 ■其他 0%20%40%60%80%100% 美国智库CSss战略与国际研宄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平衡传统与现代:东亚地区退休养 老前景》的报告,该报告基于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 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有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问卷的问题是:谁最应当为退休养老 提供收入(Who, ideally, should be mostly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income to retired people)? 在回答中,选择“退休者自己”的比例,中国大陆最低(9%),然后是马来西亚(31%)、新 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选择“政府”的比例,中国大陆最高(63%),然后是 马来西亚(39%)、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选择“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 的比例,中国大陆最低(4%),然后是韩国(5%)、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 1“税延型养老保险”]当代贵州201225:59
个人税延型养老金你会交吗?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金的国际借鉴和国内试点方案探讨 小组成员:薛妍燕 李泽雨 黄梦颖 张舟 摘要: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简称税延型养老保险),是商业养 老保险的一种,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 人所得税前扣除,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这有 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交纳保险金的做法。考虑到这几十年时间 中的投资复利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个税“减负”和养老金加速 增值的作用。这种做法在国外十分流行,政府借此鼓励居民购买养老 保险以获得养老风险保障,缓解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的养老难题。 1 一、 研究重要意义 (一) 文化层面:谁最应当为退休养老买单? 美国智库 CSIS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平衡传统与现代:东亚地区退休养 老前景》的报告,该报告基于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 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有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问卷的问题是:谁最应当为退休养老 提供收入(Who, ideally, should be mostly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income to retired people)? 在回答中,选择“退休者自己”的比例,中国大陆最低(9%),然后是马来西亚(31%)、新 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选择“政府”的比例,中国大陆最高(63%),然后是 马来西亚(39%)、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选择“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 的比例,中国大陆最低(4%),然后是韩国(5%)、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 1“税延型养老保险”[J]. 当代贵州,2012,25:59. 0% 20% 40% 60% 80% 100%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中国大陆 53 45 40 40 31 9 31 36 37 32 39 63 5 7 12 22 14 4 11 12 11 6 16 24 退休者自己 政府 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 其他
坡。从这组数据看,中国人的观念已经从“养儿防老”转变为“养老靠政府”了 为什么中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开始信奉“养老靠政府”了呢?我认为 至少有一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之下,公众感 觉政府如父母,应当报班一切,包括养老。其二,受社保扩面的影响。近年政府注重民生保 障,社保不断扩面,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展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新农保又扩 展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养老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其三,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比如, 2011年《新华每日电讯》一则报道的标题是:“农民加入新农保,靠政府就能养老”,传递 的信息似乎是,养老靠政府就够了。3 (二)政府层面:中国目前基本养老现状和政策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0年为7%,2010年为133%,2050年将达到 299%。2050年,中国平均每33人中有1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44人中有1位65岁以 上的老人。“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行,老年人口出现 第一次增长高峰,人口抚养比在经历40多年下降后首次开始上升。有研究测算发现,在中 等情形的人口、经济和制度假设下,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持续,养老保险 基金当年收支将在2037年出现赤字,整个基金将在2048年耗尽枯竭。4 十八大提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基本方针。全覆盖,经过 多年的改革探索,当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至2012年底,中国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实现了“全覆盖”。保基本,基本层次的社会保障强调 的是政府责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公平,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多层次,调整养老保 障体系的内部结构,使各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彼此衔接,有机整合,其中企业年金和职业 年金并行整合,以及商业年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在“全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层 次之上,补充第二、三支柱多层次保障,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化元素,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三)环境层面:选择上海作为试点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并且上海先一步老龄化,社会保险 渠道,入不敷岀。此外,上海个人所得税负担胜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金 税前扣除的养老基金缴款,引导私人投资养老储蓄,弥补社会保险不足,使得养老保险制度 国际化、规范化。 二、国外案例借鉴 (一)企业年金计划 国际中的个税递延型养老金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ET模式,率先开始企业年金计划,经 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美国养老保险的支柱,社会覆盖率高达96%。 美国运通公司最初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只适用于永久残疾的工人,用于支付伤残抚恤金,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一个伤残雇员必须为公司工作20年,达到60岁,才有资格从 计划中获得退休金。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就无法获得退休金计划的受益权。退休者每月 可以领到的养老金大约相当于该职工退休前10年内月平均工资的1/2。1915年美国运通公 司将企业年金计划进一步修改,即不管年龄多大,在公司工作20年以上者,就可以从退休 金计划中获得退休金。20世纪初,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增长出现高潮。到1929年底为止 美国铁路运输公司、煤气电气公司、银行、煤炭公司、石油公司、化学公司、橡胶公司、机 器制造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共421个,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雇员达350万,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年3月:P31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年3月:P32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年3月:P1
坡。从这组数据看,中国人的观念已经从“养儿防老”转变为“养老靠政府”了。2 为什么中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开始信奉“养老靠政府”了呢?我认为 至少有一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之下,公众感 觉政府如父母,应当报班一切,包括养老。其二,受社保扩面的影响。近年政府注重民生保 障,社保不断扩面,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展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新农保又扩 展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养老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其三,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比如, 2011 年《新华每日电讯》一则报道的标题是:“农民加入新农保,靠政府就能养老”,传递 的信息似乎是,养老靠政府就够了。3 (二) 政府层面:中国目前基本养老现状和政策 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0 年为 7%,2010 年为 13.3%,2050 年将达到 29.9%。2050 年,中国平均每 3.3 人中有 1 位 60 岁以上的老人,每 4.4 人中有 1 位 65 岁以 上的老人。“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行,老年人口出现 第一次增长高峰,人口抚养比在经历 40 多年下降后首次开始上升。有研究测算发现,在中 等情形的人口、经济和制度假设下,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持续,养老保险 基金当年收支将在 2037 年出现赤字,整个基金将在 2048 年耗尽枯竭。 4 十八大提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基本方针。全覆盖,经过 多年的改革探索,当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至 2012 年底,中国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实现了“全覆盖”。 保基本,基本层次的社会保障强调 的是政府责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公平,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多层次,调整养老保 障体系的内部结构,使各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彼此衔接,有机整合,其中企业年金和职业 年金并行整合,以及商业年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在“全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层 次之上,补充第二、三支柱多层次保障,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化元素,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三)环境层面:选择上海作为试点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并且上海先一步老龄化,社会保险 渠道,入不敷出。此外,上海个人所得税负担胜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金, 税前扣除的养老基金缴款,引导私人投资养老储蓄,弥补社会保险不足,使得养老保险制度 国际化、规范化。 二、国外案例借鉴 (一)企业年金计划 国际中的个税递延型养老金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EET 模式,率先开始企业年金计划,经 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美国养老保险的支柱,社会覆盖率高达 96%。 美国运通公司最初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只适用于永久残疾的工人,用于支付伤残抚恤金,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一个伤残雇员必须为公司工作 20 年,达到 60 岁,才有资格从 计划中获得退休金。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就无法获得退休金计划的受益权。退休者每月 可以领到的养老金大约相当于该职工退休前 10 年内月平均工资的 1/2。1915 年美国运通公 司将企业年金计划进一步修改,即不管年龄多大,在公司工作 20 年以上者,就可以从退休 金计划中获得退休金。20 世纪初,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增长出现高潮。到 1929 年底为止, 美国铁路运输公司、煤气电气公司、银行、煤炭公司、石油公司、化学公司、橡胶公司、机 器制造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共 421 个,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雇员达 350 万, 2《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 年 3 月:P31 3《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 年 3 月:P32 4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 年 3 月:P1
占工人总数的10%。1950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查尔斯威尔逊建议将积累的退休金 交给投资经理进行投资管理。 (二)个人税延型养老金 401(K)计划,个税递延养老金EET模式的典型 401(K是美国于1981年创立一种延后课税的退休金帐户,由于美国政府将相关规定明 订在国税条例第401(K)条中,故简称为401()计划。 美国的退休计划有许多种,像RA个人退休帐户、 Keogh计画等,对于服务于政府机关的公 务员、学校或教职人员也有自己的退休计画,而401(K则是专门提供给私人公司的一种退休 计画,也是目前美国公司企业里选用最普及的退休计画 简单的说,401(K)计画是由公司提供,员工可依照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参加的退休金计划 主要的进行方式是:员工每个月从薪水中提存一部份金额到公司提供的401()退休计划中, 同时公司也自愿性的针对员工提存的部份,提出相对金额( Matching fund作为奖励,直到 员工离职或退休。 401k计划是一种缴费确定型(DC)计划,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其建立需符合一定条 件。401k计划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 401k计划养老金领取条件是:年满595岁;死亡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发生大于年收 入75%的医疗费用:55岁以后离职、下岗、被解雇或提前退休。一旦提前取款,将被征收 惩罚性税款,但允许借款和困难取款。雇员在年满70.5岁时,必须开始从个人账户中取款, 否则将对应取款额征税50%,这一规定目的在于刺激退休者的当期消费,避免社会落入消费 不足的陷阱。 401(K计划由公司雇主申请设立后,员工每月提存某一定金额薪水(薪资的1%~15%) 至401(K)退休帐户。最大的好处是,员工提存的金额可以从员工的申报所得中扣除,也就是 说,报税时的收入当场减少,如2002年开始,如果符合规定,401(K)的最高存款额是一万 千美元,假设一名员工就提存了一万一千元,他到2003年四月十五日申报2002年所得 税时,他的收入就已经减少了一万一千美元,如果没有参加公司的401(),这一万一千元可 能要缴交的所得税,最高可达五千美元(联邦税最高41%加上州税可能高达10%),但参加 了401(K),就等于存进去个一万一千元,自己只出了一半多一点,另外的一半是原本要交给 政府的税金,而从政府手里抢回来的。 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养老金计划,401k计划发展迅速,仅用20年的时间就覆盖了约30 万家企业,涉及4200万人和62%的家庭,成为缴费确定性计划的主流。主要原因是 是税收优惠是401k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在此之前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多由企业缴费 可以享受税优,如有个人缴费则需纳税。因此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当 期消费。通过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401k计划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雇员养 老分担责任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税收优惠是401K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在此之前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多由企业缴费,可 以享受税优,如有个人缴费则需纳税。因此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当期 消费。通过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401k计划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雇员养老 分担责任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以以养老为目的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提高了储蓄率。401K计划为了实现养老的目的, 通过有力的监管对提前取款行为进行了惩罚,有效地激励了储蓄。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国 民原有的边际储蓄倾向相比,401K计划可以提高至少89%的国民储蓄率。 三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二十世纪70年代初 美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市场更加成熟,投资工具日益丰富,加上法律法规体系
占工人总数的 10%。1950 年 4 月,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查尔斯·威尔逊建议将积累的退休金 交给投资经理进行投资管理。 (二)个人税延型养老金 401(K)计划,个税递延养老金 EET 模式的典型。 401(K)是美国于 1981 年创立一种延后课税的退休金帐户,由于美国政府将相关规定明 订在国税条例第 401(K)条中,故简称为 401(K)计划。 美国的退休计划有许多种,像 IRA 个人退休帐户、Keogh 计画等,对于服务于政府机关的公 务员、学校或教职人员也有自己的退休计画,而 401(K)则是专门提供给私人公司的一种退休 计画,也是目前美国公司企业里选用最普及的退休计画 。 简单的说,401(K)计画是由公司提供,员工可依照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参加的退休金计划。 主要的进行方式是:员工每个月从薪水中提存一部份金额到公司 提供的 401(K)退休计划中, 同时公司也自愿性的针对员工提存的部份,提出相对金额(Matching fund)作为奖励,直到 员工离职或退休。 401k 计划是一种缴费确定型(DC)计划,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其建立需符合一定条 件。401k 计划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 401k 计划养老金领取条件是:年满 59.5 岁;死亡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发生大于年收 入 7.5%的医疗费用;55 岁以后离职、下岗、被解雇或提前退休。一旦提前取款,将被征收 惩罚性税款,但允许借款和困难取款。雇员在年满 70.5 岁时,必须开始从个人账户中取款, 否则将对应取款额征税 50%,这一规定目的在于刺激退休者的当期消费,避免社会落入消费 不足的陷阱。 401 (K)计划由公司雇主申请设立后,员工每月提存某一定金额薪水(薪资的 1%~15%) 至 401(K)退休帐户。最大的好处是,员工提存的金额可以从员工的申报所得中扣除,也就是 说,报税时的收入当场减少,如 2002 年开始,如果符合规定,401(K)的最高存款额是一万 一千美元,假设一名员工就提存了一万一千元,他到 2003 年四月十五日申报 2002 年所得 税时,他的收入就已经减少了一万一千美元,如果没有参加公司的 401(K),这一万一千元可 能要缴交的所得税,最高可达五千美元(联邦税最高 41%加上州税可能高达 10%),但参加 了 401(K),就等于存进去个一万一千元,自己只出了一半多一点,另外的一半是原本要交给 政府的税金,而从政府手里抢回来的。 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养老金计划,401k 计划发展迅速,仅用 20 年的时间就覆盖了约 30 万家企业,涉及 4200 万人和 62%的家庭,成为缴费确定性计划的主流。主要原因是: 一是税收优惠是 401k 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在此之前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多由企业缴费, 可以享受税优,如有个人缴费则需纳税。因此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当 期消费。通过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401k 计划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雇员养 老分担责任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税收优惠是 401K 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在此之前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多由企业缴费,可 以享受税优,如有个人缴费则需纳税。因此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当期 消费。通过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401k 计划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雇员养老 分担责任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以以养老为目的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提高了储蓄率。401K 计划为了实现养老的目的, 通过有力的监管对提前取款行为进行了惩罚,有效地激励了储蓄。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国 民原有的边际储蓄倾向相比,401K 计划可以提高至少 89%的国民储蓄率。 三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 美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市场更加成熟,投资工具日益丰富,加上法律法规体系
和监管体系非常健全,包括401K计划在内的养老金资产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石,与资本 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使得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 2004年共同基金持有401K计划资产总额的51.5%,为1086亿美元 具体如下: 1.参加与否与未来存款与投资取决于自己:首先,员工有权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以及 选择参加时,员工可自行决定投资占薪资的比例,如2%、5%、10%等。 2.薪资所得因而增加:投资在401(K可延迟缴纳投资部分的所得税,就像前面所举的 例子,一年存一万元,很可能省税达五千元,等于变相增加收入 3.公司的奖励相对金额将协助个人投资所得成长:在许多401(K)计划中,公司都提供 奖励性的相对金额,例如,员工每投入一元在计划中,公司就相对的也投入部份,最好的计 画是一元对一元,不过,多数的相对金额是有限制的,例如:每人最高的相对金额是一千元 也就是员工存入一千元时,公司相对存入一千元,但员工存入超过一千元,公司也只相对 千元不再增加。依照规定,雇主对员工提存的相对提拨,以不超过该员工薪资的6%为限。 因此,假设某参加401(K)计划的员工年工资为25000美金,而其提存个人基金的比例为 10%(2500美元,此时相对提拨额最多为1500美元,因为雇主所能提拨的基金,最高不可 以超过该员工薪资的6% 不过,这并不代表公司相对存入的金额一定是员工的,绝大多数的公司,为了鼓励员工 储蓄而设置相对金额外,同时也用相对金额来绑住员工,也会设定一些服务年限,如三年到 五年,如果员工没有在公司服务足够的时间,当提早离职时,公司相对的提拨金额就会依比 例扣除。例如,如果员工只做了三年,公司规定是五年,那员工离开时,公司相对提拨的部 份,可能就只能拿走五分之三或是公司计画规定的比例 4.薪水自动扣除使存款手续简便:若员工参加401(K)的计划,则员工提存部份在发薪 水时事先就已经扣除,有如强迫性储蓄。这对于不善节制花费的人来说,到手的可以花的钱 相对的少了 5.重要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工具的选择由专业经理人决定:由公司选择一家401(K)计画 的执行公司,例如:某一家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这个计画的所有投资 决策,包括投资组合比例,投资工具的选择与投资策略等均由提供计画的公司里,具经验的 经理人来代替大家决定。员工只要从公司提供的计画中,选择自己最适当的投资组合。如果 公司的计画好,投资选择就相当多,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不同投资需求。 6.401(K)计划允许参加员工紧急提拨:401(K)的原始计划是为退休所设计的,但对某些 突发状况,大多数401(K允许持有者在退休前以两种方式提款,贷款( Loans)或提款 ( Withdrawals)。例如,家庭需要紧急的医疗支出,需要支付子女的大学教育支出等。40(K) 多数的计画都会提供借贷与紧急贷款的选择。如同一般贷款,持有人等于是向未来的自己借 款,必须偿还本金与利息部分:至于提款则不需偿还,但是只能提领其实际存入401(K)帐 户的薪资,同时需符合国税局(RS)所订定紧急财务需求的条件:无法支付的医疗费用 购买自用住宅、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或避免因未支付贷款而丧失住所等 7.计画执行者必须提供参与者详细的帐户资料:提供每季财务明细表,包括员工提存 部分、公司相对提存金额,员工提领部分、增加部分等有关此帐户的明细。 计划随员工转移不受转换工作影响:帐户可以随员工转移,无须担心因转换工作而 丧失。员工换工作时,401(K)的帐户有四种出路:转入新公司的退休帐户、保留在原公司的 退休帐户中、提领出来、以及转到 Rollover ira帐户。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说明 如果要以最简单的字句来形容401(K)的优点,大概可以用:储蓄、省税来涵括。401(k)是目 前退休计画中,一般薪水阶级员工一年可以储蓄最多金额的计画,以及可以省下最多税金的 计画,因此也最受欢迎
和监管体系非常健全,包括 401K 计划在内的养老金资产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石,与资本 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使得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 2004 年共同基金持有 401K 计划资产总额的 51.5%,为 1.086 亿美元。 具体如下: 1. 参加与否与未来存款与投资取决于自己:首先,员工有权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以及 选择参加时,员工可自行决定投资占薪资的比例,如 2%、5%、10%等。 2. 薪资所得因而增加:投资在 401(K)可延迟缴纳投资部分的所得税,就像前面所举的 例子,一年存一万元,很可能省税达五千元,等于变相增加收入。 3. 公司的奖励相对金额将协助个人投资所得成长:在许多 401(K)计划中,公司都提供 奖励性的相对金额,例如,员工每投入一元在计划中,公司就相对的也投入部份,最好的计 画是一元对一元,不过,多数的相对金额是有限制的,例如:每人最高的相对金额是一千元, 也就是员工存入一千元时,公司相对存入一千元,但员工存入超过一千元,公司也只相对一 千元不再增加。依照规定,雇主对员工提存的相对提拨,以不超过该员工薪资的 6%为限。 因此,假设某参加 401 (K) 计划的员工年工资为 25,000 美金,而其提存个人基金的比例为 10%(2,500 美元),此时相对提拨额最多为 1500 美元,因为雇主所能提拨的基金,最高不可 以超过该员工薪资的 6%。 不过,这并不代表公司相对存入的金额一定是员工的,绝大多数的公司,为了鼓励员工 储蓄而设置相对金额外,同时也用相对金额来绑住员工,也会设定一些服务年限,如三年到 五年,如果员工没有在公司服务足够的时间,当提早离职时,公司相对的提拨金额就会依比 例扣除。例如,如果员工只做了三年,公司规定是五年,那员工离开时,公司相对提拨的部 份,可能就只能拿走五分之三或是公司计画规定的比例。 4. 薪水自动扣除使存款手续简便:若员工参加 401(K)的计划,则员工提存部份在发薪 水时事先就已经扣除,有如强迫性储蓄。这对于不善节制花费的人来说,到手的可以花的钱 相对的少了。 5. 重要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工具的选择由专业经理人决定:由公司选择一家 401(K)计画 的执行公司,例如:某一家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这个计画的所有投资 决策,包括投资组合比例,投资工具的选择与投资策略等均由提供计画的公司里,具经验的 经理人来代替大家决定。员工只要从公司提供的计画中,选择自己最适当的投资组合。如果 公司的计画好,投资选择就相当多,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不同投资需求。 6.401(K)计划允许参加员工紧急提拨:401(K)的原始计划是为退休所设计的,但对某些 突发状况,大多数 401(K)允许持有者在退休前以两种方式提款,贷款(Loans)或提款 (Withdrawals)。例如,家庭需要紧急的医疗支出,需要支付子女的大学教育支出等。401(K) 多数的计画都会提供借贷与紧急贷款的选择。如同一般贷款,持有人等于是向未来的自己借 款,必须偿还本金与利息部分;至于提款则不需偿还,但是只能提领其实际存入 401 (K)帐 户的薪资,同时需符合国税局(IRS)所订定紧急财务需求的条件:无法支付的医疗费用、 购买自用住宅、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或避免因未支付贷款而丧失住所等。 7. 计画执行者必须提供参与者详细的帐户资料:提供每季财务明细表,包括员工提存 部分、公司相对提存金额,员工提领部分、增加部分等有关此帐户的明细。 8. 计划随员工转移不受转换工作影响:帐户可以随员工转移,无须担心因转换工作而 丧失。员工换工作时,401(K)的帐户有四种出路:转入新公司的退休帐户、保留在原公司的 退休帐户中、提领出来、以及转到 Rollover IRA 帐户。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说明。 如果要以最简单的字句来形容 401(K)的优点,大概可以用:储蓄、省税来涵括。401(k)是目 前退休计画中,一般薪水阶级员工一年可以储蓄最多金额的计画,以及可以省下最多税金的 计画,因此也最受欢迎
(一)澳大利亚超级年金 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强制性和高覆盖率 根据199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超级年金担保法》( Superannuation Guarantee Act 199〗2),在任何雇佣期内,雇主为所有雇员的缴费不得低于最低标准。最低标准在该法律颁 布初期为3%,2002年7月1日起,最低标准上升至9%。超级年金担保法适用于每一位澳 大利亚雇员,除了月收入在450澳元以下或未满18周岁和超过70周岁的个人。雇主必须至 少每三个月向雇员的超级年金计划账户缴费。如果雇主未能按照规定缴费,他们将会被罚款, 包括应缴的超级年金费用、滞纳期利息以及一部分管理费,这比雇主按时缴纳超级年金的费 用要昂贵的多。强制性企业年金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覆盖率,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的覆盖率超过 90%,基本上达到“完全覆盖”,甚至超过美国 2、单一税率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采用ETE税收优惠模式,缴费阶段减税、投资收益纳税、支付阶段免 税,缴费阶段和投资收益纳税的税率均为单一税率15%。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投资收益纳税 的税率远低于15%,大约为6.5%,这是因为:股息归咎制度允许股票退款、持有期超过12 个月的资本只征收10%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抵免政策。许多澳大利亚雇员和他们的雇主协商 从税前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数额,自愿缴费作为超级年金,这类缴费通常称为“牺牲工资”, 在雇主以他们的名义缴费时享受税收优惠。澳大利亚政府每年以减税形式对超级年金计划给 予的财政支持大约在100亿澳元。而在缴费环节,超级年金的实际有效税率却高达20%。 3、投资管理方式为信托制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实行信托制,基金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 理人。关于具体的投资政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对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都没有具体的限制, 只要求他们遵循谨慎和适当的原则。从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一份2005年超级年金计划报告 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资产配置具有如下三个特点:超级年金主要投资于股票,约 1/3的资产投资于国内股票,约1/4的资产投资于国外股票;投资于国外的资产比例相对较 高(28%);虽然超级年金以股票投资为主,但也涉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不动产(8%)和 流动性较强的现金资产(7%)。总体来说,超级年金计划取得了比较稳健的收益水平,2005 2007年的三年年化投资收益率为6%。但是这种投资政策也带来了超级年金计划资产的 波动性,如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际,该计划的投资收益率为负。 尽管澳大利亚当前的TTE模式较之前的TTT模式有一定改进,但过高的税收负担还是影 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挫伤了国民队个人养老前景的预期。我们可以从澳大利亚改革的方向 中看出其现存制度设计的一些缺陷。 过度强制。改革之前的养老金限定了最高支付额度,原有的合理收益限制制度 ( Reasonablebenefitlimits,简称为RBLs)对按年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养老金的额度设置了上限, 新规定确保了60岁以上人群能够从年金账户中免税取款。改革后养老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制 度被废止。此举旨在通过放宽条款的限定来增加年金计划的灵活度,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人 群参与 年金由雇主发起,依据参与者年龄制定限额。早前的年金根据年龄来确定限额的规定相 比。改革后雇主在认可机构的全部配比缴费都可税前列支,被缴费对象的年龄上限可达75 岁。这一举措相较于可以有效地促使雇主积极为雇员配比缴费。税收政策上的优惠还可以鼓 励雇主提供更加充足的参考信息,以供员工投资决策使用,从而最优化雇员的利益。 缴费阶段实际税率高,投资阶段低。先行的TT模式下,参与者缴费阶段面临的个人所 得税负担名义上市15%统一税率,实际税收负担在20%左右,投资收益征10%-15%的税率, 而投资实际中只能征收到6.5%
(一)澳大利亚超级年金 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强制性和高覆盖率 根据 1992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超级年金担保法》(Superannuation Guarantee Act 1992),在任何雇佣期内,雇主为所有雇员的缴费不得低于最低标准。最低标准在该法律颁 布初期为 3%,2002 年 7 月 1 日起,最低标准上升至 9%。超级年金担保法适用于每一位澳 大利亚雇员,除了月收入在 450 澳元以下或未满 18 周岁和超过 70 周岁的个人。雇主必须至 少每三个月向雇员的超级年金计划账户缴费。如果雇主未能按照规定缴费,他们将会被罚款, 包括应缴的超级年金费用、滞纳期利息以及一部分管理费,这比雇主按时缴纳超级年金的费 用要昂贵的多。强制性企业年金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覆盖率,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的覆盖率超过 90%,基本上达到“完全覆盖”,甚至超过美国。 2、单一税率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采用 ETE 税收优惠模式,缴费阶段减税、投资收益纳税、支付阶段免 税,缴费阶段和投资收益纳税的税率均为单一税率 15%。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投资收益纳税 的税率远低于 15%,大约为 6.5%,这是因为:股息归咎制度允许股票退款、持有期超过 12 个月的资本只征收 10%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抵免政策。许多澳大利亚雇员和他们的雇主协商, 从税前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数额,自愿缴费作为超级年金,这类缴费通常称为“牺牲工资”, 在雇主以他们的名义缴费时享受税收优惠。澳大利亚政府每年以减税形式对超级年金计划给 予的财政支持大约在 100 亿澳元。而在缴费环节,超级年金的实际有效税率却高达 20%。 3、投资管理方式为信托制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实行信托制,基金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 理人。关于具体的投资政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对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都没有具体的限制, 只要求他们遵循谨慎和适当的原则。从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一份 2005 年超级年金计划报告 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资产配置具有如下三个特点:超级年金主要投资于股票,约 1/3 的资产投资于国内股票,约 1/4 的资产投资于国外股票;投资于国外的资产比例相对较 高(28%);虽然超级年金以股票投资为主,但也涉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不动产(8%)和 流动性较强的现金资产(7%)。总体来说,超级年金计划取得了比较稳健的收益水平,2005 ——2007 年的三年年化投资收益率为 6%。但是这种投资政策也带来了超级年金计划资产的 波动性,如 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之际,该计划的投资收益率为负。 尽管澳大利亚当前的 TTE 模式较之前的 TTT 模式有一定改进,但过高的税收负担还是影 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挫伤了国民队个人养老前景的预期。我们可以从澳大利亚改革的方向 中看出其现存制度设计的一些缺陷。 过度强制。改革之前的养老金限定了最高支付额度,原有的合理收益限制制度 (Reasonablebenefitlimits,简称为 RBLs)对按年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养老金的额度设置了上限, 新规定确保了 60 岁以上人群能够从年金账户中免税取款。改革后养老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制 度被废止。此举旨在通过放宽条款的限定来增加年金计划的灵活度,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人 群参与。 年金由雇主发起,依据参与者年龄制定限额。早前的年金根据年龄来确定限额的规定相 比。改革后雇主在认可机构的全部配比缴费都可税前列支,被缴费对象的年龄上限可达 75 岁。这一举措相较于可以有效地促使雇主积极为雇员配比缴费。税收政策上的优惠还可以鼓 励雇主提供更加充足的参考信息,以供员工投资决策使用,从而最优化雇员的利益。 缴费阶段实际税率高,投资阶段低。先行的 TTT 模式下,参与者缴费阶段面临的个人所 得税负担名义上市 15%统一税率,实际税收负担在 20%左右,投资收益征 10%—15%的税率, 而投资实际中只能征收到 6.5%
超级年金的税优安排欠缺公平。很多人批评,虽然现在低收入者可以拿到1000澳元的 政府补贴,但高收入者一次可以享受8000澳元的税收优惠,他们得到的优惠更多。的确, 目前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的税收优惠是向富人倾斜的。据经合组织测算,超级年金总体税收优 惠占GDP的2%。据学者估计,209年,澳大利亚最富有的5%的纳税人享受了所有税收 优惠的37%,没有起到缩小二次分配差距的作用 另外,超级年金累进的所得税税率在15%47%之间,领取退休金时完全免税,对于高收 入人群,税率累计下超级年金税金缴纳必然能实现封顶,以实现合理避税,国家跨期税收总 额降低。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年金缴费无法达到封顶值,税收优惠额度小,获得的税收优惠 转移支付低,实证研究表明,超级年金税收优惠绝大多数流向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大于18 万的人群得到的税收优惠最多,年收入低于34万的人群基本得不到税收优惠,处于高收入 %的人群得到了37%的税收优惠转移 从超级年金的制度设计缺陷和先行改革措施,也可以为中国EET养老金设计提供一些借 三、试行主要困难 (一)天津试点被叫停 2006年6月,保监会对外公布了《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指出 个人必须通过在职单位来办理有关的“税延”保险,办理该项业务的用人单位必须是由政府 审核并拥有资质的;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保费和个人缴纳的保险金额均可以根据规定的相关政 策进行税前列支:保单的投保人与受益人原则上一定要是同一个自然人:单位的缴费部分必 须控制在在一定的限额之内,具体为该单位年度下发给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的10%;缴费的 个人部分同样有上限规定,具体的是个人年度总收入的三成:个人在缴费时,相关的保险机 构和基金托管单位会开据相关的缴费单据,以此来做为“延税”的依据。在计算个人所得税 时,每年缴纳的保费会自动的平均分配到每个月份之中,单月缴费额属于规定的上限以内的 部分,会在每月的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如果投保人中途撤资或不愿继续缴费参保时,保险公 司将投保人的退保要求上报到个人账户的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的地税部门,然后再统一由参保 人前往指定的地税部门缴纳所需的“递延个税”,保险公司则根据地税部门开据的税收凭证 给个人支付退保金。该《细则》由于扣除比例过高(30%)、优惠额度得不到支持而被叫停 这一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试点工作,上海的“个人税延型”养老险的方案因 此放慢了制定的节奏 (二)中国版401K计划推出难度 中国版401K在短期内推出还有相当难度。首先中国的税收制度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另 外,相关需求不足也是重要障碍。中国和美国养老金的替代率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约为20%, 即退休后的工资只有正常的20%左右,因此对补充养老保险的需求强烈;而中国,一些企业 尤其是国企、央企五险一金缴纳的替代率达到40%以上,因此做补充养老的需求不足。 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继广东率先试点之后,江苏、浙江、 山东和四川可能成为2013年养老金入市试点省份。而在此之前,养老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 或存银行。 2012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基本完成了针对社保管理人的投资方案招标,并拨付资金 进入新设立的投资组合 (三)关于401K计划的中美差异 1.由于中国企业税负过重和劳动保障管理并不完善,只有大型国企才能为员工设立企业 年金计划。在美国,401K也是一个员工和企业协商后自行参与的计划,并非强制安排
超级年金的税优安排欠缺公平。很多人批评, 虽然现在低收入者可以拿到 1000 澳元的 政府补贴,但高收入者一次可以享受 8000 澳元的税收优惠,他们得到的优惠更多。的确, 目前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的税收优惠是向富人倾斜的。据经合组织测算,超级年金总体税收优 惠占 GDP 的 2%。 据学者估计,2009 年, 澳大利亚最富有的 5%的纳税人享受了所有税收 优惠的 37%,没有起到缩小二次分配差距的作用。 另外,超级年金累进的所得税税率在 15%-47%之间,领取退休金时完全免税,对于高收 入人群,税率累计下超级年金税金缴纳必然能实现封顶,以实现合理避税,国家跨期税收总 额降低。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年金缴费无法达到封顶值,税收优惠额度小,获得的税收优惠 转移支付低,实证研究表明,超级年金税收优惠绝大多数流向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大于 18 万的人群得到的税收优惠最多,年收入低于 3.4 万的人群基本得不到税收优惠,处于高收入 5%的人群得到了 37%的税收优惠转移。 从超级年金的制度设计缺陷和先行改革措施,也可以为中国 EET 养老金设计提供一些借 鉴。 三、试行主要困难 (一)天津试点被叫停 2006 年 6 月,保监会对外公布了《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指出, 个人必须通过在职单位来办理有关的“税延”保险,办理该项业务的用人单位必须是由政府 审核并拥有资质的;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保费和个人缴纳的保险金额均可以根据规定的相关政 策进行税前列支;保单的投保人与受益人原则上一定要是同一个自然人;单位的缴费部分必 须控制在在一定的限额之内,具体为该单位年度下发给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的 10%;缴费的 个人部分同样有上限规定,具体的是个人年度总收入的三成;个人在缴费时,相关的保险机 构和基金托管单位会开据相关的缴费单据,以此来做为“延税”的依据。在计算个人所得税 时,每年缴纳的保费会自动的平均分配到每个月份之中,单月缴费额属于规定的上限以内的 部分,会在每月的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如果投保人中途撤资或不愿继续缴费参保时,保险公 司将投保人的退保要求上报到个人账户的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的地税部门,然后再统一由参保 人前往指定的地税部门缴纳所需的“递延个税”,保险公司则根据地税部门开据的税收凭证 给个人支付退保金。该《细则》由于扣除比例过高(30%)、优惠额度得不到支持而被叫停。 这一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试点工作,上海的“个人税延型”养老险的方案因 此放慢了制定的节奏。 (二)中国版 401K 计划推出难度 中国版 401K 在短期内推出还有相当难度。首先中国的税收制度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另 外,相关需求不足也是重要障碍。中国和美国养老金的替代率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约为 20%, 即退休后的工资只有正常的 20%左右,因此对补充养老保险的需求强烈;而中国,一些企业 尤其是国企、央企五险一金缴纳的替代率达到 40%以上,因此做补充养老的需求不足。 2012 年 3 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结存资金 1000 亿元,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继广东率先试点之后,江苏、浙江、 山东和四川可能成为 2013 年养老金入市试点省份。而在此之前,养老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 或存银行。 2012 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基本完成了针对社保管理人的投资方案招标,并拨付资金 进入新设立的投资组合。 (三)关于 401K 计划的中美差异 1.由于中国企业税负过重和劳动保障管理并不完善,只有大型国企才能为员工设立企业 年金计划。在美国,401K 也是一个员工和企业协商后自行参与的计划,并非强制安排
2.美国的不少共同基金,通过401K计划重获新生。美国共同基金平均管理费率只有中 国同行的一半,而且公司可以适当调低费率。 3中国由于大部分401K资金都投向股票市场,如果熊市来临,这些养老金风险会很高。 四、试点方案探讨 (一)现实试点情况 2012年6月,上海市政府向财政部递交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根 据上报的方案,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 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 期税率表缴税;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 企业年金免税。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 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同等时间开始购买产品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覆 盖范围上,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可以参与。产品操作模式上,缴费时由企业代 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员工离职时,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企业之间 转移。 2013年,国寿、平安、太保、长江养老等多家中资保险公司参与了首批个税递延型养 老保险试点讨论,设计出了三种候选延税方案。这三种方案分别为:第一,缴费税前扣除 设定每月缴费上限。每人每月最高缴费1000元,享受延税额度由每个投保人实际税率决定; 第二,缴费税前扣除,设定每月享受税延上限,每人每月最高享受200元延税,缴费额度由 每个投保人实际税率决定;第三,缴费的一定比例可抵扣当月个税,设定抵扣额上限,设定 缴费的20%为个税抵扣额,抵扣当月个人所得税,最高抵扣200元。但是不排除最后确定的 方案中,涉及缴费额度等细节会有所调整。 (二)理论研究 上海借鉴意义。试点首要问题,账户类型设置、相关资格认定。原则,一,公平性,尽 可能覆盖,户籍人口和拥有居住证人口。二,操作,与个人所得税衔接(如何衔接),以在 职工作人员为基本单位开设账户,对自营职业者慎重。三,权利义务对等,试点所有纳税人 自主申报纳税。 试点基本形式,由雇主发起类似401k账户。年缴款额15~2万元,退休每月1000~2000 元。超50岁参保人员允许追加缴款。无雇主或不提供,开设类似传统IRA账户的个人退休 账户,以提供依法纳税和完税凭证为条件,免税认缴额度小于前者。给予相对灵活投资选择, 其他个人亦可加入。有限公司σr小企业,团险,前提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投资性 Roth ira 账户暂缓推出。 税延型账户管理关系,是账户资金运作权归属问题。401k账户,雇主选定专业公司, 投资方向有限制(多为共同基金、政府债券等项目),投资结构基本固定。这部分资金来源 固定、投资模式稳健,是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雇员离开,账户资金转入新公司or 雇员IRA账户or留原公司。)IRA账户,缴纳者选择投资方向,无需支付帐户管理费用。灵 活性大,风险大 资金管理,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由雇主发起类似401k账户,保值增值稳健性,银行 从纳税人银行账户直接扣减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工具:保险公司以丰富的保险资金运作 经验联合管理,不同于商业保险,银行起过渡作用。类似IRA个人账户,投资灵活性,证券 信托等经纪公司管理,纳税人一定程度自主选择投资方向。共同义务,限制纳税人违规提取 主要参考文献 [』]《税收递延型养老储蓄设计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余显财徐晔.《改革》201
2.美国的不少共同基金,通过 401K 计划重获新生。美国共同基金平均管理费率只有中 国同行的一半,而且公司可以适当调低费率。 3.中国由于大部分 401K 资金都投向股票市场,如果熊市来临,这些养老金风险会很高。 四、试点方案探讨 (一)现实试点情况 2012 年 6 月,上海市政府向财政部递交了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根 据上报的方案,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 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 期税率表缴税;缴费限额为每月 1000 元,其中 700 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 元用于 企业年金免税。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 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同等时间开始购买产品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覆 盖范围上,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可以参与。产品操作模式上,缴费时由企业代 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员工离职时,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企业之间 转移。 2013 年,国寿、平安、太保、长江养老等多家中资保险公司参与了首批个税递延型养 老保险试点讨论,设计出了三种候选延税方案。这三种方案分别为:第一,缴费税前扣除, 设定每月缴费上限。每人每月最高缴费 1000 元,享受延税额度由每个投保人实际税率决定; 第二,缴费税前扣除,设定每月享受税延上限,每人每月最高享受 200 元延税,缴费额度由 每个投保人实际税率决定;第三,缴费的一定比例可抵扣当月个税,设定抵扣额上限,设定 缴费的 20%为个税抵扣额,抵扣当月个人所得税,最高抵扣 200 元。但是不排除最后确定的 方案中,涉及缴费额度等细节会有所调整。 (二)理论研究 上海借鉴意义。试点首要问题,账户类型设置、相关资格认定。原则,一,公平性,尽 可能覆盖,户籍人口和拥有居住证人口。二,操作,与个人所得税衔接(如何衔接),以在 职工作人员为基本单位开设账户,对自营职业者慎重。三,权利义务对等,试点所有纳税人 自主申报纳税。 试点基本形式,由雇主发起类似 401k 账户。年缴款额 1.5~2 万元,退休每月 1000~2000 元。超 50 岁参保人员允许追加缴款。无雇主或不提供,开设类似传统 IRA 账户的个人退休 账户,以提供依法纳税和完税凭证为条件,免税认缴额度小于前者。给予相对灵活投资选择, 其他个人亦可加入。有限公司 or 小企业,团险,前提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投资性 Roth IRA 账户暂缓推出。 税延型账户管理关系,是账户资金运作权归属问题。401k 账户,雇主选定专业公司, 投资方向有限制(多为共同基金、政府债券等项目),投资结构基本固定。这部分资金来源 固定、投资模式稳健,是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雇员离开,账户资金转入新公司 or 雇员 IRA 账户 or 留原公司。)IRA 账户,缴纳者选择投资方向,无需支付帐户管理费用。灵 活性大,风险大。 资金管理,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由雇主发起类似 401k 账户,保值增值稳健性,银行 从纳税人银行账户直接扣减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工具;保险公司以丰富的保险资金运作 经验联合管理,不同于商业保险,银行起过渡作用。类似 IRA 个人账户,投资灵活性,证券、 信托等经纪公司管理,纳税人一定程度自主选择投资方向。共同义务,限制纳税人违规提取。 主要参考文献: [1] 《税收递延型养老储蓄设计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余显财 徐晔 .《改革》,2010
年第3期总第193期 [2]《上海应积极引入税延型个人养老账户》余显财徐晔.《上海金融报》2009年10月 9日 〔3]《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年 4]赵铃,“中央政策研究室来沪调研税延养老险方案有望年内敲定”,《上海证券报》, 2013年07月4日 5]黄蕾、邹靓,“税延养老险方案递至财政部上海或首获试点”,《上海证券报》,2012 年7月2日 6]韩一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硏究”,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3月 刁]朱文君、王裕明、张宵临,“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方案设计”,《劳动保障世界》, 2011年9月 8]htt:/www.cnpension.net/indexIm/200503-01/1115htm中国养老金网,OECD国家 9]ht:/ ww. chineseinla com// page viewtopic/t_2230html美国401K计划:养老保障、 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型制度设计,刘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流动彭 [10]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al08hyDkpyoe4kQhinzxjxngKlvaq1Yj5zG-wlgasGo 589V2G8lwGEl1CNfx45XRscCxzvEqUU2LXWEZ5L_0Qsb5Wsezsgl94ygvlGp8NO IRATA 退休账户 [11]http://www.bosera.com/common/infodetail-1296365-00020002000600050001.html 澳大利亚 [12]ht:www.xiangrikui.com/yanglao/fenhong/20120723/247484htm澳大利亚改 [13]李亚军税收优惠模式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14]刘云龙美国401k计划:养老保障、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制度设计博士后研 宄论文
年 第 3 期 总第 193 期 [2] 《上海应积极引入税延型个人养老账户》,余显财 徐晔 《上海金融报》 . 2009 年 10 月 9 日 [3]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孙祁祥、郑伟等著,2013 年 3 月 [4] 赵铃,“中央政策研究室来沪调研 税延养老险方案有望年内敲定”,《上海证券报》, 2013 年 07 月 4 日; [5] 黄蕾、邹靓,“税延养老险方案递至财政部 上海或首获试点”,《上海证券报》,2012 年 7 月 2 日; [6] 韩一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研究”,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4 年 3 月; [7] 朱文君、王裕明、张宵临,“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方案设计”,《劳动保障世界》, 2011 年 9 月。 [8] 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05-03-01/1115.html 中国养老金网,OECD 国家 图表 [9] http://www.chineseinla.com/f/page_viewtopic/t_2230.html 美国 401K 计划:养老保障、 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型制度设计,刘云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流动站 [10]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AI08HYDkPyoE4KQhInZxjXNgklvaQ1YJ5zG-wLGASq0 589vzG8IwGEl1CNfx45XRscCxzvEqUU2LxWEZ5L_0Qsb5Wsezsgl94ygvlGp8NO IRA 个人 退休账户 [11] http://www.bosera.com/common/infoDetail-1296365-00020002000600050001.html 澳大利亚 [12] http://www.xiangrikui.com/yanglao/fenhong/20120723/247484.html 澳大利亚改 [13] 李亚军.税收优惠模式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财政研究,2010 年 12 期 [14] 刘云龙.美国 401k 计划:养老保障、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制度设计.博士后研 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