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五章 机械波 Mechanical Wave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395.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第十五章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在上一章讨论振动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研究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一波动。波动 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 播形成电磁波。机械波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波动的共同特征, 即都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且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现象,而且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形式。 一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并深刻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能 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波函数: 2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条件: 3 掌握驻波的形成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 4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公式,并能求解一些具体问题。 二基本内容 1波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波:形成机械波必须有波源(振动物体)和弹性介质。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两者相互平行的 波叫做纵波。横波和纵波是波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各种复杂的波都可以分解成横波与纵波, 并分别处理。 3)波线与波面:为描述形象起见,自波源沿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箭头的线,叫做波线。介 质中振动的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叫做同相面或波面。在某一时刻,最前面的波面叫做 波前。 4)平面波和球面波:波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点波源的波面是球面,叫做球面波。在 离波源足够远处,且观察范围不大时,球面波可按平面波处理。 5)波速(相速):振动状态(即相位)在空间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或相速。它与波动的 特性无关,仅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6)波长1: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2π的两相邻质点之间的距离,即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它 反映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波的周期T:一个完整波形通过波线上某点所需的时间。它反映波在时间上的周期性。 波的周期与传播介质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8)波的频率单位时间通过波线上某点的完整波形的数目,它与介质质元的振动频率相 等。 239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39 第十五章 机械波 Mechanical Wave 在上一章讨论振动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研究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波动。波动 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 播形成电磁波。机械波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波动的共同特征, 即都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且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现象,而且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形式。 一 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并深刻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能 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波函数; 2 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条件; 3 掌握驻波的形成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 4 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公式,并能求解一些具体问题。 二 基本内容 1 波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波:形成机械波必须有波源(振动物体)和弹性介质。 2) 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两者相互平行的 波叫做纵波。横波和纵波是波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各种复杂的波都可以分解成横波与纵波, 并分别处理。 3) 波线与波面:为描述形象起见,自波源沿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箭头的线,叫做波线。介 质中振动的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叫做同相面或波面。在某一时刻,最前面的波面叫做 波前。 4) 平面波和球面波:波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点波源的波面是球面,叫做球面波。在 离波源足够远处,且观察范围不大时,球面波可按平面波处理。 5) 波速(相速)u:振动状态(即相位)在空间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或相速。它与波动的 特性无关,仅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6) 波长: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 2的两相邻质点之间的距离,即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它 反映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7) 波的周期 T:一个完整波形通过波线上某点所需的时间。它反映波在时间上的周期性。 波的周期与传播介质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8) 波的频率:单位时间通过波线上某点的完整波形的数目,它与介质质元的振动频率相 等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9)波数k:它的数值等于在2π长度内所包含的完整波的个数。 10)波速、波长、周期、频率、波数之间的关系: =子=水k=2织-e 2简谐波 1)简谐波:波源和介质质点都作简谐振动的波称为简谐波。各种复杂的波形都可看成由许 多不同频率的简谐波的叠加。 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沿X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 y=4 cs于2+p =4 eos(宁+克+j =Acos[@年2x5+p 其中:“-”表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表示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波函数是x和1的函数。给定x,表示x处质点的振动,即给出x 处质点任意时刻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给定,表示1时刻的波形,即给出1时刻质点 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 3波传播的能量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的波动能量。 y=( 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平均能量密度,万=0。 2)平均能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1=一Pm'Au, 能流密度是矢量,方向与波数方向相同,它的大小表示波的强度。在均匀各向同性介 质中,平面波的强度不变,球面波的强度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3)波动方程 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一切平面波都遵守微分方程: 在三维空间中传播的一切波动过程都遵守微分方程: 器++ 4惠更斯原理 240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0 9) 波数 k:它的数值等于在 2长度内所包含的完整波的个数。 10) 波速、波长、周期、频率、波数之间的关系: u k T u      = = = = 2 , 2 简谐波 1) 简谐波:波源和介质质点都作简谐振动的波称为简谐波。各种复杂的波形都可看成由许 多不同频率的简谐波的叠加。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沿 X 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 cos[( 2 ) ] cos[2 ( ) ] cos[ ( ) ]          = + = + = + x A t x T t A u x y A t    其中:“−”表示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表示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3)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波函数是 x 和 t 的函数。给定 x,表示 x 处质点的振动,即给出 x 处质点任意时刻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给定 t,表示 t 时刻的波形,即给出 t 时刻质点 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 3 波传播的能量 1)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的波动能量。 sin ( ) 2 2 2 u x y =  A  t − 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平均能量密度, 2 2 2 1  =  A 。 2) 平均能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I A u 2 2 2 1 =  , 能流密度是矢量,方向与波数方向相同,它的大小表示波的强度。在均匀各向同性介 质中,平面波的强度不变,球面波的强度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3) 波动方程 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一切平面波都遵守微分方程: 2 2 2 2 2 1 t y x u y   =   在三维空间中传播的一切波动过程都遵守微分方程: 2 2 2 2 2 2 2 2 2 1 x y z u t  =   +   +       4 惠更斯原理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介质中波阵面上各点都可看做子波波源,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 5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可以保持各自的特点通过同一介质,好像没有其他波一样:在它们相重叠的区 域内,每一点的振动都是各个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振动的矢量和。 6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现象:由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个波源所发 出的波,在空间相遇,出现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的 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叫做相关波,相应的波源叫做相干波源。 2)波的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不相互垂直、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3)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两相关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某处相遇叠加时,干涉加强或减 弱的条件由两波在该处的相位差: 40=--受6-)决定. 4p=±2k+r k=0,1,2,…,振幅最大,A=A+A k=01,2,…,振幅最小,A=4-4 当两相关波源的振动的相位相同时,干涉条件也可用波程差表示: 4=A+A 6=5--±(2k+ A=4-A4 k=012… 7驻波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关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形成驻波。它实际上是稳 定的分段振动。在波节和波腹。相邻两波节或波幅之间的距离为22。波节两边的介质,振 动的相位差为π。 8多普勒相应 当波源S与观察者R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颊率?与波源所发射的 波的频率s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相应。 波源与观察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二者关系为 上面一组符号表示相互靠近:下面一组符号相互远离。 241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1 介质中波阵面上各点都可看做子波波源,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 5 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可以保持各自的特点通过同一介质,好像没有其他波一样;在它们相重叠的区 域内,每一点的振动都是各个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振动的矢量和。 6 波的干涉 1) 波的干涉现象:由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个波源所发 出的波,在空间相遇,出现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的 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叫做相关波,相应的波源叫做相干波源。 2) 波的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不相互垂直、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3) 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两相关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某处相遇叠加时,干涉加强或减 弱的条件由两波在该处的相位差: ( ) 2 2 1 2 1 = − − r − r      决定。 1 2 1 2 0,1,2, , 0,1,2, , (2 1) 2 k A A A k A A A k k = = − = = +     +  = 振幅最小, 振幅最大,      当两相关波源的振动的相位相同时,干涉条件也可用波程差表示: 0,1,2, 2 (2 1) 1 2 1 2 2 1 = = − = +      +  = − = k A A A A A A k k r r    7 驻波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关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形成驻波。它实际上是稳 定的分段振动。在波节和波腹。相邻两波节或波幅之间的距离为/2。波节两边的介质,振 动的相位差为。 8 多普勒相应 当波源 S 与观察者 R 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R 与波源所发射的 波的频率S 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相应。 波源与观察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二者关系为 S S R R u v u v     = 上面一组符号表示相互靠近;下面一组符号相互远离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S1机械波的几个概念Some Concepts of Mechanical Wave 一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内传播就形成机械波,这是因为弹性介质 内各质点之间有弹性力相互作用着。当介质中某一质点离开平衡位置时,这就发生了相变, 于是,一方面邻近质点将对它施加弹性回复力,使它回到平衡位置,并在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起来:另一方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质点也将对邻近质点施加弹性力,迫使邻近质 点也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起来。这样,当弹性介质中的一部分发生振动时,由于各 部分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振动就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形成了振动。 弹性介质:组成介质的质点或质元之间以弹性力相互作用着,当介质中某一质点P偏 离平衡位置时,由于形变相邻质点就将对它施以弹性力作用,使它回到平衡位置。但由于 惯性的存在,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后,又将向相反方向偏离。于是质点P就在平衡位置附件 振动起来。与此同时质点P也对其相邻质点施以弹性力作用,使相邻质点也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振动,·,就这样振动就以一定的速度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形成波动。 机械波产生条件: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 注意: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或振动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介质中的质点并不是随波 前进,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 二横波与纵波 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与纵波,这是波动的两 种最基本的形式。 1.横波: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表现了波峰、波谷沿波的传播方 向移动: 2.纵波: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表现了介质的疏、密状态沿波传 播方向的移动。 用手上下抖动绳子时,绳子上各部分质点依次上下振动起来,这种波是横波。对于横 波,可以观察到绳子上交替出现凸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并且它们以一定的速度沿绳传 播,这就是横波的外形特征。 将一根水平放置的长弹簧的一端固定,用手拍打另一端,各部分弹簧就依次左右振动 起来。这种波是纵波。纵波的外形特征是弹簧出现交替的“稀疏”和“稠密”区域,并且 它们以一定速度传播出去。 242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2 §1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Some Concepts of Mechanical Wave 一 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内传播就形成机械波,这是因为弹性介质 内各质点之间有弹性力相互作用着。当介质中某一质点离开平衡位置时,这就发生了相变, 于是,一方面邻近质点将对它施加弹性回复力,使它回到平衡位置,并在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起来;另一方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质点也将对邻近质点施加弹性力,迫使邻近质 点也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起来。这样,当弹性介质中的一部分发生振动时,由于各 部分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振动就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形成了振动。 弹性介质:组成介质的质点或质元之间以弹性力相互作用着,当介质中某一质点P偏 离平衡位置时,由于形变相邻质点就将对它施以弹性力作用,使它回到平衡位置。但由于 惯性的存在,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后,又将向相反方向偏离。于是质点P就在平衡位置附件 振动起来。与此同时质点P也对其相邻质点施以弹性力作用,使相邻质点也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振动,…,就这样振动就以一定的速度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形成波动。 机械波产生条件: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 注意: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或振动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介质中的质点并不是随波 前进,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 二 横波与纵波 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与纵波,这是波动的两 种最基本的形式。 1. 横波: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表现了波峰、波谷沿波的传播方 向移动; 2. 纵波: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表现了介质的疏、密状态沿波传 播方向的移动。 用手上下抖动绳子时,绳子上各部分质点依次上下振动起来,这种波是横波。对于横 波,可以观察到绳子上交替出现凸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并且它们以一定的速度沿绳传 播,这就是横波的外形特征。 将一根水平放置的长弹簧的一端固定,用手拍打另一端,各部分弹簧就依次左右振动 起来。这种波是纵波。纵波的外形特征是弹簧出现交替的“稀疏”和“稠密”区域,并且 它们以一定速度传播出去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三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 1波长和频率 波长用“2”表示,单位米: 横波的波长: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距离所需的时间: 频率:周期的倒数。 月 u=iv 2波的传播速度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动所传播的距离。 同一波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波速不同,因而波长 不同。 注意:波速决定于介质:频率决定于波源 讨论几种介质中的波速: 绳或弦上的横波速度:“ 固体中的波速: —6+ 横波:“= G 图151长变 数该一 液体和气体中的强滨给淀连。一侣 图15-2(a)切变 对于理想气体:因阿 体变模量: 周体:B=AV 流张,8:品 图15-2b)容变 243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3 三 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速 1 波长和频率 波长用“”表示,单位米; 横波的波长: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距离所需的时间; 频率:周期的倒数。 T u  = u =  2 波的传播速度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动所传播的距离。 同一波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波速不同,因而波长 不同。 注意:波速决定于介质;频率决定于波源。 讨论几种介质中的波速: 绳或弦上的横波速度:  T u = 固体中的波速: 横波:  G u = 纵波:  Y u = 液体和气体中的纵波的波速:  B u = 对于理想气体: M P RT u    = = 体变模量: 固体: V V P B  = − 液体: V V P B   = − l0 l0+l F F 图 15-1 长变 V0+V f f f f 图 15-2(b) 容变 F 切  F 切 图 15-2(a) 切变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其中:P=f/s 杨氏模量:Y=及 I 切变模量:G= 0 表某些介质中的机械波速 介质 速度(ms) 空气 331(20℃) 海水 1531(25℃) 木材 3400-4700(纵波) 香 5854(纵波),3150(横波) 地表 8000(纵波),4450(横波) 四波线波面波前 1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面 2.波前:波源最初振动状态传播到各点所连成的面称为波前 根据波前的形状可以把波分为平面波、球面波等 3.波线:沿波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箭头的线,各向同性介质中波线与波面垂直。 波面 平面波 球面波 图15-3波阵面与波线 S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Wave Function of Simple Harmonic Wave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它是弹性介质内大量质点参与的一种集体运 动形式。如果波沿x方向传播,要描述它,就应该知道x处的质点在任意时刻1的位移y 即应该知道x,)。我们把这种描述波传播的函数x,)叫做波动函数,简称波函数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4 其中: P = f s 杨氏模量: l l f s Y  = 切变模量:  f s G = 表 某些介质中的机械波速 介质 速度(m.s−1) 空气 海水 木材 钢 地表 331(20℃) 1531(25℃) 3400-4700(纵波) 5854(纵波),3150(横波) 8000(纵波),4450(横波) 四 波线 波面 波前 1.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面 2. 波前:波源最初振动状态传播到各点所连成的面称为波前。 根据波前的形状可以把波分为平面波、球面波等 3. 波线:沿波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箭头的线,各向同性介质中波线与波面垂直。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Wave Function of Simple Harmonic Wave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它是弹性介质内大量质点参与的一种集体运 动形式。如果波沿 x 方向传播,要描述它,就应该知道 x 处的质点在任意时刻 t 的位移 y, 即应该知道 y(x, t)。我们把这种描述波传播的函数 y(x, t)叫做波动函数,简称波函数。 平面波 波 线 波面 球面波 图 15-3 波阵面与波线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若波源和介质中的质点都作简谐振动,这种波称之 为简谐波。 设有一平面简谐波,在无吸收的、均匀的、无限大 的介质中沿正方向传播。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为简单 起见,设原点O的振动为:y=Acos 图15-4平面简谐波表达式 推导用图 其中:A为振幅:为角频率 对P点:y=Acos1-),因P点是任意一点, 0=2,u-y 故 .y=Acos2r(v-) 上式称为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表达式为: y=Acos(+或y=Acos2a+克 结论: )波的传播不是介质质元的传播,而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某时刻某质元的振动状态将在 较晚时刻于“下游”某处出现: 2)“上游”的质元依次带动“下游”质元振动: 3)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元的相位依次落后: 4)同相位点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相邻同相位点,相位差为2π。 二波函数的物理含义 1x一定时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对应曲线为该处质点做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方程为: y=Acos(o-0) 2一定时为该时刻各质点位移分布,对应曲线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分布波形图,方程为: y=Acos(-2匹 31、x都变化时,表示波线上所有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情况,方程为: y=Acos2r(u-) 波的传播是相位的传播,也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或说是整个波形的传播,波 245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5 一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若波源和介质中的质点都作简谐振动,这种波称之 为简谐波。 设有一平面简谐波,在无吸收的、均匀的、无限大 的介质中沿正方向传播。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为简单 起见,设原点O的振动为: y Acost 0 = 其中:A为振幅;为角频率 对P点: cos ( ) u x y = A  t − ,因P点是任意一点,  = 2,u =  故 cos2 ( )    x  y = A t − 上式称为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表达式为: cos ( ) u x y = A  t + 或 cos2 ( )    x y = A t + 结论: 1) 波的传播不是介质质元的传播,而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某时刻某质元的振动状态将在 较晚时刻于“下游”某处出现; 2) “上游”的质元依次带动“下游”质元振动; 3) 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元的相位依次落后; 4) 同相位点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相邻同相位点,相位差为2。 二 波函数的物理含义 1 x一定时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对应曲线为该处质点做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方程为: y = Acos(t −) 2 t一定时为该时刻各质点位移分布,对应曲线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分布波形图,方程为: ) 2 cos(    x y = A − 3 t、x都变化时,表示波线上所有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情况,方程为: cos2 ( )    x y = A t − 波的传播是相位的传播,也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或说是整个波形的传播,波 y x x P O u 图 15-4 平面简谐波表达式 推导用图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速就是相位或波形向前传播的速度。总之,当和x都变化时,波函数就描述了波的传播过 程,所以这种波也称为行波,或前进波。 注意: ,一会=-加sn一:要注意区别质点的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 a-空-4o2cs01-手:为质点振动的加速度 02 三波动微分方程 前面我们从运动学角度讨论了简谐波的传播规律,并着重分析了平面简谐波的波函 数。现在从动力学角度讨论一般平面波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对平面波的表达式y=Acos@1-分别求t和x的二阶偏导数 02y -4 co--克 比较两式得 上式称为波的波动方程。任何物理量不论是力学量,电学量或其他量,只要它与时 间和坐标关系满足波动方程,则这一物理量就按波的形式传播。 S3波的能量Wave Energy 一波动能量的传播 在波动传播过程中,波源的振动通过弹性介质由近及远地一层接一层地传播出去,使 介质中各质点依次在各自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可见介质中各质点具有动能,同时介质 因发生形变还具有势能。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传播的过程。 设波在体密度为p的弹性介质中传播,在波线上坐标x处取一个体积元dV,在时刻t, 该体积元的 ·振动位移:y=Acoso(t--) 246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6 速u就是相位或波形向前传播的速度。总之,当t和x都变化时,波函数就描述了波的传播过 程,所以这种波也称为行波,或前进波。 注意: sin ( ) u x A t t y v = − −   =   ;要注意区别质点的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 cos ( ) 2 2 2 u x A t t y a = − −   =   ;为质点振动的加速度 三 波动微分方程 前面我们从运动学角度讨论了简谐波的传播规律,并着重分析了平面简谐波的波函 数。现在从动力学角度讨论一般平面波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对平面波的表达式 cos ( ) u x y = A  t − 分别求 t 和 x 的二阶偏导数 cos ( ) 2 2 2 u x A t t y = − −     cos ( ) 2 2 2 2 u x t u A x y = − −     比较两式得 2 2 2 2 2 1 t y x u y   =    上式称为波的波动方程。任何物理量y不论是力学量,电学量或其他量,只要它与时 间和坐标关系满足波动方程,则这一物理量就按波的形式传播。 §3 波的能量 Wave Energy 一 波动能量的传播 在波动传播过程中,波源的振动通过弹性介质由近及远地一层接一层地传播出去,使 介质中各质点依次在各自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可见介质中各质点具有动能,同时介质 因发生形变还具有势能。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传播的过程。 设波在体密度为的弹性介质中传播,在波线上坐标x 处取一个体积元dV,在时刻t, 该体积元的 ⚫ 振动位移: cos ( ) u x y = A  t −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报动速度:v==-(- ·形变势能:d,=d4osno-为:(注:由d,=d导出,此处 略) 。体积元总能量:dE=d止,+d正,=pdA0sn'o-为 表明: ·总能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是能量传播的具体体现。 波动能量与振动能量有显著不同。振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位差π2两者相互转化,使 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守恒:波动中动、势能同相,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又同时 达到最小值。因此对任意体积元来说,它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即沿着波动的传 播方向,该体积元不断地从后面的介质获得能量,又不断地把能量传递给前面的 介质。这样,能量就随着波动的行进,从介质的这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所以, 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1.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2.平均能量密度 -Ifofo'sn ol--o 表明: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二能流和能流密度 能量随波的前进在介质中传播,就好象能量在介质中流动一样,故引入能流的概念。 1.能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某一截面的能量。 p==sin( 2.平均能流万=m=4o2,能流的单位:W(瓦特),因此波的能流也称为波的 功率。 3.能流密度:通过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247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7 ⚫ 振动速度: sin ( ) u x A t t y v = − −   =   ⚫ 振动动能: d sin ( ) 2 1 d 2 1 d 2 2 2 2 u x E mv VA t k = =    − ⚫ 形变势能: d sin ( ) 2 1 d 2 2 2 u x E VA t p =    − ;(注:由 2 (d ) 2 1 dE k y P = 导出,此处 略) ⚫ 体积元总能量: d d d d sin ( ) 2 2 2 u x E E E VA t = k + p =    − 表明: ⚫ 总能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是能量传播的具体体现。 ⚫ 波动能量与振动能量有显著不同。振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位差/2两者相互转化,使 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守恒;波动中动、势能同相,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又同时 达到最小值。因此对任意体积元来说,它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即沿着波动的传 播方向,该体积元不断地从后面的介质获得能量,又不断地把能量传递给前面的 介质。这样,能量就随着波动的行进,从介质的这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所以, 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1.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sin ( ) d d 2 2 2 u x A t V E w = =    − 2. 平均能量密度 2 2 0 2 2 2 2 1 sin ( )d 1    t A  u x A t T w T = − =  表明: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二 能流和能流密度 能量随波的前进在介质中传播,就好象能量在介质中流动一样,故引入能流的概念。 1. 能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某一截面的能量。 sin ( ) 2 2 2 u x p = suw = suA   t − 2. 平均能流 2 2 2 1 p = suw = suA  ,能流的单位:W(瓦特),因此波的能流也称为波的 功率。 3. 能流密度:通过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教案第十五章机械波 1=2=u=54o2u 显然能流密度越大,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就越多,表示波动越强列。所 以能流密度1也称为波的强度,它的单位为W.m2。 S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Huygens principle 一惠更斯原理 在总结大量现象的基础上,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于1679年首先提出:介质中波动传播 到各点,都可以视为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 如图所示: 对于任何波动过程(机械波或电磁波),不论其传播波动的介质是均匀的还是非均匀 的,是各向同性的还是各向异性的,惠更斯原理都是适用的。若己知某一时刻波前的位置, 就可以根据这一原理,用几何作图的方法,确定出下一时刻波前的位置,从而确定波传播 的方向。 二波的衍射 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向绕过障碍物发生方向改变,称为波的衍 射。衍射现象显著与否与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之比有关。若障碍物的宽度远大于波长,衍 射现象不明显:若障碍物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衍射现象就比较明显:若障碍物宽度小于 波长,则衍射现象更加明显。声学中,由于声音的波长与所碰到的障碍物的大小差不多, 故声波的衍射较显著。机械波和电磁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动的重要特征之 用惠更斯原理能够定性地说明衍射、干涉及反射等现象。 三波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与折射也是波的特征,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波的一部分在界面返回, 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形成折射波。 1反射定律 根据实验,可得到反射定律: 1)反射线、入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i 下面用惠更斯原理证明这个定律:设一平面波以入射到两者介质的界面上。根据惠 248

教案 第十五章 机械波 248 wu A u S p I 2 2 2 1 = = =   显然能流密度越大,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就越多,表示波动越强列。所 以能流密度 I 也称为波的强度,它的单位为 W.m−2。 §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Huygens principle 一 惠更斯原理 在总结大量现象的基础上,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于1679年首先提出:介质中波动传播 到各点,都可以视为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 如图所示: 对于任何波动过程(机械波或电磁波),不论其传播波动的介质是均匀的还是非均匀 的,是各向同性的还是各向异性的,惠更斯原理都是适用的。若已知某一时刻波前的位置, 就可以根据这一原理,用几何作图的方法,确定出下一时刻波前的位置,从而确定波传播 的方向。 二 波的衍射 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向绕过障碍物发生方向改变,称为波的衍 射。衍射现象显著与否与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之比有关。若障碍物的宽度远大于波长,衍 射现象不明显;若障碍物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衍射现象就比较明显;若障碍物宽度小于 波长,则衍射现象更加明显。声学中,由于声音的波长与所碰到的障碍物的大小差不多, 故声波的衍射较显著。机械波和电磁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动的重要特征之 一。 用惠更斯原理能够定性地说明衍射、干涉及反射等现象。 三 波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与折射也是波的特征,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波的一部分在界面返回, 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形成折射波。 1 反射定律 根据实验,可得到反射定律: 1) 反射线、入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i = i 下面用惠更斯原理证明这个定律:设一平面波以u入射到两者介质的界面上。根据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