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复习课
体图形 「物体上 面、体}几何图形 严平面图形 角 射线 线段 直线相交线性质 垂线 平的的念念段自段/小/ 角角角概概|线 大 大与 的比 质 质 线 画法与和差 比 表示法 与表示法 的中点 和 两 的 到 日 质法 殊 的 关 的 离 距 概念与表示法
知识结构
1.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的关系 【典例1】如图6-1,已知AB:BC:CD=2:3:4,E,F 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24cm,求线段AD的 长 AE B C D 图6-1 【点拨】(1)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比及线段中点的理解 (2)已知一个连比,在设未知数时可引进参数k如AB:BC CD=2:3:4,可设AB=2k,BC=3k,CD=4k,这样设比 较方便
课内讲练 1.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的关系 【典例1】 如图6-1,已知AB∶BC∶CD=2∶3∶4,E,F 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24 cm,求线段AD的 长. 【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比及线段中点的理解. (2)已知一个连比,在设未知数时可引进参数k.如AB∶BC∶ CD=2∶3∶4,可设AB=2k,BC=3k,CD=4k,这样设比 较方便.
【解析】设AB=2k(cm),则BC=3k(cm),CD=4k(cm 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 EB=yAB=k(cm), CF=)CD=2k(cm) EF=EB+BC+CF ∴k+3k+2k=24,解得k=4 .ab=8 cm, BC=12 cm, CD=16 cm AD=AB+BC+CD=8+12+16=36(cm). 答案】36cm
【解析】 设AB=2k(cm),则BC=3k(cm),CD=4k(cm). ∵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 ∴EB= 1 2 AB=k(cm),CF= 1 2 CD=2k(cm). ∵EF=EB+BC+CF, ∴k+3k+2k=24,解得k=4. ∴AB=8 cm,BC=12 cm,CD=16 cm. ∴AD=AB+BC+CD=8+12+16=36(cm). 【答案】 36 cm
【跟踪练习1】如图6-2,直线AB,CD交 于点O,∠AOC=70°若∠BOE:∠EOD E =2:3,求∠EOD的度数 C B 【解析】设∠BOE=2x,则∠EOD=3x, 图6-2 °∠BOD=∠AOC=70°,:∠BOE+∠EOD=∠BOD=70°, 即2x+3x=70°,解得x=14° 故∠EOD=3x=42° 【答案】42°
【跟踪练习1】 如图6-2,直线AB,CD交 于点O,∠AOC=70°.若∠BOE∶∠EOD =2∶3,求∠EOD的度数. 【解析】 设∠BOE=2x,则∠EOD=3x, ∵∠BOD=∠AOC=70°,∴∠BOE+∠EOD=∠BOD=70°, 即2x+3x=70°,解得x=14°. 故∠EOD=3x=42°. 【答案】 42°
2.垂线、角平分线 【典例2】如图6-3,直线AB⊥CD,O为垂 E 足,直线EF经过点O,且∠COE=30° (1)∠FOD和∠AOF的度数各为多少? (2)若OM为∠FOB的平分线,则∠EOM为FDM 图6-3 多少度? 【点拨】运用对顶角相等可以实现角的转换,结合图形充 分理解平角、互余角的意义及图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2.垂线、角平分线 【典例2】 如图6-3,直线AB⊥CD,O为垂 足,直线EF经过点O,且∠COE=30°. (1)∠FOD和∠AOF的度数各为多少? (2)若OM为∠FOB的平分线,则∠EOM为 多少度? 【点拨】 运用对顶角相等可以实现角的转换,结合图形充 分理解平角、互余角的意义及图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解析】(1)∵AB⊥CD于点O(已知) ∠AOD=90垂直的意义) ∵∠FOD=∠COE=30°(对顶角相等), ∠AOF=∠AOD-∠FOD=90°-30°=60 (2)∠FOB=1800—∠AOF=180°-60°=120°(平角的意义) OM为∠FOB的平分线(已知), ∠FOM=,∠FOB=)×120°=60°(角平分线的意义) ∴∠EOM=180°—∠FOM=180°—60°=120°(平角的意义) 【答案】(1)∠FOD=30°,∠AOF=60(2)120
【解析】 (1)∵AB⊥CD于点O(已知), ∴∠AOD=90°(垂直的意义). ∵∠FOD=∠COE=30°(对顶角相等), ∴∠AOF=∠AOD-∠FOD=90°-30°=60°. (2)∠FOB=180°-∠AOF=180°-60°=120°(平角的意义). ∵OM为∠FOB的平分线(已知), ∴∠FOM= 1 2∠FOB= 1 2×120°=60°(角平分线的意义). ∴∠EOM=180°-∠FOM=180°-60°=120°(平角的意义). 【答案】 (1)∠FOD=30°,∠AOF=60° (2)120°
跟踪练习2】如图6-4,直线a,b交于点O,∠1=∠2 (1)指出∠3的对顶角; (2)指出∠5的补角; b (3)∠3的补角有几个? O5 (4)若∠1与∠4的度数之比为1:4, 图6-4 求∠3及其邻补角的度数 【解析】(1)∠3的对顶角是∠2 (2)∠5的补角是∠3,∠2,∠1
【跟踪练习2】 如图6-4,直线a,b交于点O,∠1=∠2. (1)指出∠3的对顶角; (2)指出∠5的补角; (3)∠3的补角有几个? (4)若∠1与∠4的度数之比为1∶4, 求∠3及其邻补角的度数. 【解析】 (1)∠3的对顶角是∠2. (2)∠5的补角是∠3,∠2,∠1
(3)∠3的补角有2个 (4)设∠1=x,则∠4=4x,∠3=x ∠1+∠4+∠3=180°, x+4x+x=180°,解得x=30° ∠3=30°,∠3的邻补角为150° 【答案】(1)∠2(2)∠3,∠2,∠1(3)2个(4)∠3=30°, ∠3的邻补角为150°
(3)∠3的补角有2个. (4)设∠1=x,则∠4=4x,∠3=x. ∵∠1+∠4+∠3=180°, ∴x+4x+x=180°,解得x=30°. ∴∠3=30°,∠3的邻补角为150°. 【答案】 (1)∠2 (2)∠3,∠2,∠1 (3)2 个 (4)∠3=30°, ∠3 的邻补角为 150°
典例3】如图6-5,O为直线AB上一点 C OC平分∠AOD,3∠AOC=∠BOC (1)求∠COD的度数 B (2)试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图6-5 理由 【点拨】(1)本题主要考查对角平分线、垂线等概念的理解 与综合应用 (2)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用方 程思想将已知条件与要求的角联系起来
【典例3】 如图6-5,O为直线AB上一点, OC平分∠AOD,3∠AOC=∠BOC. (1)求∠COD的度数; (2)试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理由. 【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对角平分线、垂线等概念的理解 与综合应用. (2)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用方 程思想将已知条件与要求的角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