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1.1实数 授课章节: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一一§1.1实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 散学重点:(1)理解并熟练运用实数的有序性、稠密性和封闭性: (②)牢记并熟练运用实数绝对值的有关性质以及几个常见的不等式。(它们是分析论 证的重要工具) 教学难点:实数集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过程: 引言 上节课中,我们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分析》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话题.从本 节课开始,我们就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给大家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从大家都较为熟 悉的实数和函数开始 问题:为什么从“实数”开始. 答:《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函数,但这里的“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复 变函数》研究的是定义在复数集上的函数).为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实数的有关性质. 一、实数及其性质 一安发名低内数0政限个无理小 无理数:用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 R={xx为实数}-全体实数的集合. 问题:有理数,无理数的表示不统一,这对统一讨论实数是不利的.为以下讨论的需要, 我们把“有限小数”(包括整数)也表示为“无限小数”.为此作如下规定: 对于正有限小数x=a4.a,其中0≤a,≤9,i=1,2,.,n,an≠0,a,为非负整数,记 x=a,4.an9999:对于正整数x=a,则记x=(a,-1).9999.;对于负有限小数(包括负整 数)y,则先将-y表示为无限小数,现在所得的小数之前加负号.0=0.0000. 例:2.001-→2.0009999
3 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 §1.1 实数 授课章节: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1 实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1)理解并熟练运用实数的有序性、稠密性和封闭性; (2)牢记并熟练运用实数绝对值的有关性质以及几个常见的不等式.(它们是分析论 证的重要工具) 教学难点:实数集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过程: 引言 上节课中,我们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分析》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话题.从本 节课开始,我们就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给大家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从大家都较为熟 悉的实数和函数开始. 问题: 为什么从“实数”开始. 答:《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函数,但这里的“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复 变函数》研究的是定义在复数集上的函数).为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实数的有关性质. 一、 实数及其性质 (一) 实数 ( , q p q p 正分数, 有理数 为整数且q 0)或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负分数, 无理数:用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 R x x = − − | 为实数 全体实数的集合 . 问题: 有理数,无理数的表示不统一,这对统一讨论实数是不利的.为以下讨论的需要, 我们把“有限小数”(包括整数)也表示为“无限小数”.为此作如下规定: 对 于 正 有 限 小 数 0 1 , n x a a a = 其 中 0 0 9, 1,2, , , 0, i n = a i n a a 为非负整数 , 记 0 1 19999 n x a a a = − ;对于正整数 0 x a = , 则记 0 x a = − ( 1).9999 ;对于负有限小数(包括负整 数) y ,则先将 − y 表示为无限小数,现在所得的小数之前加负号.0=0.0000 例: 2.001 2.0009999 →
3→2.9999. -2.001→-2.009999. -3-2.9999. 利用上述规定,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此 规定下,如何比较实数的大小? (仁)两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定义1:给定两个非负实数x=a,4.an.,y=b,.bn.其中a,b为非负整数, a,b(k=1,2,)为整数,0≤a4≤9,0≤b,≤9.若有a4=b,k=1,2,则称x与y相等,记为 x=y:若a>或存在非负整数1,使得a=b,k=l,2.,1,而a1>1,则称x大于y或y小 于x,分别记为x>y或y-y,则 分别称为x=y与xx). 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 2、数比较大小的等价条件(通过有限小数来比较). 定义2(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x=a4,.a,.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r=a,4.an为实数x 的n位不足近似:了=或+移为实数x的n位过利近似。对于实数aA以,其n位 不足近似=-44.0.一10:n位过剩近似文=-440. 注:实数x的不足近似x,当n增大时不减,即有x≤x≤x≤.≤x过剩近似x。当n增大 时不增,即有x≥x2x2.x 命题:记x=a,4.a,.,y=b,.b,.为两个实数,则x>y的等价条件是:存在非负整 数n,使x,>。(其中x,为x的n位不足近似,.为y的n位过剩近似) 命题应用—例1 例1.设x,y为实数,x<y,证明存在有理数r,满足x<r<y. 证明:由x<少,知:存在非负整数,使得元<·令r=国+以小则r为有理数,且 x≤xn<r<y≤y.即x<r<y 3、实数常用性质(详见附录Ⅱ.P2-3:). 1)封闭性:实数集R对+,一,×÷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 4
4 3 2.9999 2.001 2.009999 3 2.9999 → − → − − → − 利用上述规定,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此 规定下,如何比较实数的大小? (二) 两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定义 1:给定两个非负实数 0 1 n x a a a = , 0 1 n y b b b = . 其中 0 0 a b, 为非负整数, , k k a b ( 1, 2, ) k = 为整数, 0 9,0 9 k k a b .若有 , 1,2, k k a b k = = ,则称 x 与 y 相等,记为 x y = ;若 0 0 a b 或存在非负整数 l ,使得 , 1,2, , k k a b k l = = ,而 l l 1 1 a b + + ,则称 x 大于 y 或 y 小 于 x ,分别记为 x y 或 y x .对于负实数 x、 y ,若按上述规定分别有 − = − x y 或 − − x y ,则 分别称为 x y = 与 x y (或 y x ). 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 2、数比较大小的等价条件(通过有限小数来比较). 定义 2(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 0 1 n x a a a = 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 0 1 n x a a a = 为实数 x 的 n 位不足近似; 1 10 n n n x x = + 称为实数 x 的 n 位过剩近似;对于实数 0 1 n x a a a = − ,其 n 位 不足近似 0 1 1 10 n n n x a a a = − − ; n 位过剩近似 n n 0 1 x a a a = − . 注:实数 x 的不足近似 n x 当 n 增大时不减,即有 0 1 2 x x x x ; 过剩近似 n x 当 n 增大 时不增,即有 0 1 x x x x . 命题:记 0 1 n x a a a = , 0 1 n y b b b = 为两个实数,则 x y 的等价条件是:存在非负整 数 n,使 n n x y (其中 n x 为 x 的 n 位不足近似, n y 为 y 的 n 位过剩近似). 命题应用——例1 例 1.设 x y, 为实数, x y ,证明存在有理数 r ,满足 x r y . 证明:由 x y ,知:存在非负整数 n,使得 n n x y .令 ( ) 1 2 n n r x y = + ,则 r 为有理数,且 n n x x r y y .即 x r y . 3、实数常用性质(详见附录Ⅱ.P289-302). 1)封闭性:实数集R对 + − , , , 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
数不为0)仍是实数 2)有序性:任意两个实数a,b必满足下列关系之一:ab,a=b. 3)传递性:ac→a>c, 4)阿基米德性:Va,b∈R,b>a>0→3n∈N使得a>b. 5)稠密性: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6)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 例2.设va,beR,证明:若对任何正数6,有a0): 4)对任何a,beR有|a-|bsa±bsa+|b1(三角不等式): 5)labHal-1b1: 6月-8cb0> 三、几个重要不等式 a)a2+b2≥2ab4 sin x s1.sinx s x. (2)均值不等式:对a,a2,.,aneR,记
5 数不为 0)仍是实数. 2)有序性:任意两个实数 a b, 必满足下列关系之一: a b a b a b = , , . 3)传递性: a b b c a c , . 4)阿基米德性: a b R b a n N , , 0 使得 na b . 5)稠密性: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6)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 例 2.设 a b R ,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 ,有 a b + ,则 a b . 提示:反证法.利用“有序性”,取 = −a b .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分析论证的基本工具). (一)绝对值的定义 实数 a 的绝对值的定义为 , 0 | | 0 a a a a a = − . (二)几何意义 从数轴看,数 a 的绝对值 | | a 就是点 a 到原点的距离.认识到这一点非常有用,与此相应, | | x a − 表示就是数轴上点 x 与 a 之间的距离. (三)性质 1) | | | | 0;| | 0 0 a a a a = − = = (非负性); 2) − | | | | aaa ; 3) | | a h h a h − ,| | .( 0) a h h a h h − ; 4)对任何 a b R , 有 | | | | | | | | | | a b a b a b − + (三角不等式); 5) | | | | | | ab a b = ; 6) | | | | a a b b = ( b 0 ). 三、几个重要不等式 (1) 2 , 2 2 a + b ab sin x 1. sin x x . (2) 均值不等式: 对 , , , , 1 2 + a a an R 记
M(a)+d+.tdd (算术平均值) a-iej月 (几何平均值) a++ 1 (调和平均值) a az annaa 有平均值不等式: Ha,)sG(a,)sM(a,等号当且仅当a=a2=.=an时成立. (3)Bernoulli不等式:(在中学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过) x>-L,有不等式(1+x)"≥1+m,n∈N. 当x>-1且x≠0,neN且n≥2时,有严格不等式1+x)”>1+m 证由1+x>0且1+x≠0,→1+x)”+n-1=1+x)”+1+1+.+1> >n1+x)”=n(1+x).→(1+x)>1+ (4)利用二项展开式得到的不等式:对h>0,由二项展开式 a+h=1+h+n-r+mn-1n=22++h、 2 31 有(1+h)”>上式右端任何一项. 练习P4.5 「一实数及其性质 课堂小结:实数:仁绝对值与不等式 作业:P4.1.(1),2.(2)、(3),3
6 , 1 ( ) 1 1 2 = = + + + = n i i n i a n n a a a M a (算术平均值) ( ) , 1 1 1 2 n n i i n G ai a a an a = = = (几何平均值) . 1 1 1 1 1 1 1 ( ) 1 2 1 1 = = = = + + + = n i i n n i i i a n a a a n a n H a (调和平均值) 有平均值不等式: ( ) ( ) ( ), H ai G ai M ai 等号当且仅当 a1 = a2 == an 时成立. (3) Bernoulli 不等式: (在中学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过) x −1, 有不等式 (1+ x) 1+ nx, nN. n 当 x −1 且 x 0, nN 且 n 2 时, 有严格不等式 (1 x) 1 nx. n + + 证 由 1+ x 0 且 1+ 0, (1+ ) + −1 = (1+ ) +1+1++1 n n x x n x n (1 x) n (1 x). n n + = + (1 x) 1 nx. n + + (4) 利用二项展开式得到的不等式: 对 h 0, 由二项展开式 , 3! ( 1)( 2) 2! ( 1) (1 ) 1 n 2 3 n h h n n n h n n h nh + + − − + − + = + + 有 + n (1 h) 上式右端任何一项. 练习 P4.5 课堂小结:实数: 一 实数及其性质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 . 作业: P4.1.(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