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 移的关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 移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
目标定位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2-U=2ax,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相关题目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平均速度 和Ax=am2,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目标定位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v 2-v=2ax,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相关题目.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平均速度 和Δx=aT2,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1 2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预习导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 U 2. v=0+at x=vt+-at2 3.2=2ax 想一想:如果你是某机场的设计师,知道飞机 起飞时的加速度是a,起飞速度是U,你将把飞机的 起飞跑道设计成至少多长呢? 答案:飞机起飞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 速度公式: 7-0 2-2=2ax X 2a2a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预习导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想一想:如果你是某机场的设计师,知道飞机 起飞时的加速度是a,起飞速度是v,你将把飞机的 起飞跑道设计成至少多长呢? 答案:飞机起飞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 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 v 2=2ax 1. v 2-v0 2 2. v=v0+at x=v0 t+ at2 1 2 2 2 v v - 0 =2ax 2 2 2 0 2 2 x a a - = = v v v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一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公式推导:物体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设其初速度为,末速度为U 则由速度公式:=U0+a; 得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02-7=2am 注意: 如果匀变速运动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 ,则利用公式2-乙=2m求解问题时,往往比用 两个基本公式解题方便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一、位移—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1.公式推导:物体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设其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得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 注意: 如果匀变速运动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 ,则利用公式v 2-v=2ax求解问题时,往往比用 两个基本公式解题方便. 2 2 0 v v − = 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则由速度公式:v=v0+at;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一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2.对公式的理解 (1)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2)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2-0=2ax为矢量式,其中 的x、o、痛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 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①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正值;若物体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②若位移的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若位移与正方向相 反,取负值 (3)两种特殊形式: ①当乙=0时,2=2ax(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当乙=0时,-02=2ax(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一、位移—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2.对公式的理解 (2)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2ax为矢量式,其中 的x、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 向,一般选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 ①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②若位移的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若位移与正方向相 反,取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两种特殊形式: ①当v0=0时,v 2=2ax(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当v=0时,-v0 2=2ax(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例12013年岁末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南海传出“顺利完成 作战科目试验”的消息.歼-15战机成功起降“辽宁舰” 确立了中国第一代舰载机位置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 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战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 为45m,战斗机滑行m时起飞,起飞速度为和我则 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 战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10m/sB.20/sC.30m/s.40m/s 解析x=100n=5msa=45m2 根据公式02-06=2ax n=V2-2ax=502-2×45×100m/s=40ms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例1 2013年岁末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南海传出“顺利完成 作战科目试验”的消息.歼-15战机成功起降“辽宁舰”, 确立了中国第一代舰载机位置.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 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战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 为4.5 m/s2,战斗机滑行100 m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则 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歼-15战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 A.10 m/s B.20 m/s C.30 m/s D.40 m/s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a=4.5 m/s 解析 2 x=100m v=50m/s 2 2 0 根据公式 v v − = 2ax 2 2 v v 0 = 2 = 50 2 4.5 100m/s - ax - =40 m/s D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针对训练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 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 刹车线的长度是14m】假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 4m,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X.7山/s2B.17ms2C.14ms2D.3.5m/2 解析n=14msx14m,v=0ms 根据公式2-02=2ax a- -7 m/ 2x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针对训练 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 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 刹车线的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 14 m/s,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A.7 m/s2 B.17 m/s2 C.14 m/s2 D.3.5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解析 v x=14m,v=0m/s 0=14m/s 2 2 0 根据公式 v v − = 2ax 0 2 2 = 7 / 2 a= m s x - - v A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均速度公式的应 XX 平 度的一般表送式0=-此式适用于任何形 式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 末速度的平均值,即=,此式只适用于匀变 速直线运动 2 证明: 如图所示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U 图象,则时间内的位移为 x (0b+2, xX 工平均速度为 ==(0+1).ot t 2 2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 、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 速直线运动. 2 = + t v v v 0 1.平均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此式适用于任何形 式的运动. x t v = 证明: 如图所示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则t时间内的位移为 0 t 1 ( ) 2 x t = v + v 平均速度为v= = (v0+vt). x t 1 2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1(+0 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0=(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证明: 如上图所示0n2,有01=0+an 对t2~t有:01=01+a 口a2=-(0n+a) O 2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 证明: 如上图所示0~t/2,有 对t/2~t有: 2 0 t 1 ( ) 2 v v + v t =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0 2 t t v v + = a 2 2 t t t v v + = a 2 0 t 1 ( ) 2 v v + v t =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例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 解析 线运动,初速度=2 (1)4s内的平均速度 血s,4s内位移为20m xU0+04 求 (1)质点4末的速度; 70=2m/s (2质点2末的速度 74=8m/s (2)2s末的速度 根据:x=0=+0 02=(2+8)2=5m/s 目标定位预习导学课堂讲义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例2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 求: (1)质点4 s末的速度; (2)质点2 s末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解析 (1)4 s内的平均速度 0 4 2 x t + = = v v v v0=2 m/s v4=8 m/s (2)2 s末的速度 2 0 4 2 t + 根据:= = v v v v v2=(2+8)/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