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抗菌药2: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其他类型抗菌 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 在本讲中学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达托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及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发展,代表性药物及应用, 抗药性产生的机理等内容。学习抗分支杆菌药物。了解抗菌药研发的 最新进展及微生物耐药性对抗菌药物研发的挑战。 2.能力培养 通过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发展历史的学习,掌握抗菌药结构改造的基本 方法之一,通过结构改造改善药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通过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药物设计的能力,通过结构修饰的 方法改善药物活性,药代动力学等性质,从而使新一代的药物具有更 好的药效和吸收。 二、教学内容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一类具有大环聚酮类结构的天 然产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其结构特征为具有12~16元的内酯环,并 且环上具有至少一个糖片段取代基。 2.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的 作用。其中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在核糖体中与核酸结合,并没有直接
第 28 讲 抗菌药 2: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其他类型抗菌 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 在本讲中学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达托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及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发展,代表性药物及应用, 抗药性产生的机理等内容。学习抗分支杆菌药物。了解抗菌药研发的 最新进展及微生物耐药性对抗菌药物研发的挑战。 2.能力培养 通过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发展历史的学习,掌握抗菌药结构改造的基本 方法之一,通过结构改造改善药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通过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药物设计的能力,通过结构修饰的 方法改善药物活性,药代动力学等性质,从而使新一代的药物具有更 好的药效和吸收。 二、教学内容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一类具有大环聚酮类结构的天 然产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其结构特征为具有 12~16 元的内酯环,并 且环上具有至少一个糖片段取代基。 2.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的 作用。其中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在核糖体中与核酸结合,并没有直接
的药物一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奇霉素可结合在核糖体中肽链退出 的通道,环上的糖取代基可延伸朝向肽链位点但并未进入该位点。卡 波霉素和泰乐菌素的二糖侧链上的异丁酸基则可延伸进入到肽链位 点与其结合。酮内酯类抗生素在核糖体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 因此克服了之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一些抗药性。 3.红霉素作用特点:对各类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但由 于较难穿越细胞外膜使其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受到限制。红霉素的 优点在于其使用的安全性,但持续增长的抗药性使其应用面临较大的 问题。 4.结构改造及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属于第二 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是红霉素C-6位甲基化的产物,使 C-6位无法与C-9位形成半缩醛,从而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克拉霉 素具有比红霉素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其体内的代谢产物C-14羟基克 拉霉素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阿奇霉素为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 物,易形成半缩醛的C-9位羰基被氨甲基取代,具有对酸的稳定性, 及比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更好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但抗革兰氏阳 性菌的活性较弱。酮内酯类化合物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 C-3位为羰基的结构特征,且与核糖体有额外的结合位点。酮内酯类 化合物具有更好的耐酸稳定性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对具有耐药 性的菌株也具有较好的活性。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 1.结构及作用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并四苯母核及聚酮
的药物-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奇霉素可结合在核糖体中肽链退出 的通道,环上的糖取代基可延伸朝向肽链位点但并未进入该位点。卡 波霉素和泰乐菌素的二糖侧链上的异丁酸基则可延伸进入到肽链位 点与其结合。酮内酯类抗生素在核糖体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 因此克服了之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一些抗药性。 3.红霉素作用特点:对各类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但由 于较难穿越细胞外膜使其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受到限制。红霉素的 优点在于其使用的安全性,但持续增长的抗药性使其应用面临较大的 问题。 4.结构改造及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属于第二 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是红霉素 C-6 位甲基化的产物,使 C-6 位无法与 C-9 位形成半缩醛,从而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克拉霉 素具有比红霉素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其体内的代谢产物 C-14 羟基克 拉霉素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阿奇霉素为 15 元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 物,易形成半缩醛的 C-9 位羰基被氨甲基取代,具有对酸的稳定性, 及比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更好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但抗革兰氏阳 性菌的活性较弱。酮内酯类化合物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 C-3 位为羰基的结构特征,且与核糖体有额外的结合位点。酮内酯类 化合物具有更好的耐酸稳定性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对具有耐药 性的菌株也具有较好的活性。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 1.结构及作用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并四苯母核及聚酮
结构特征的天然产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 和阴性菌以及寄生虫均有抑制活性。 2.作用机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起到抑菌作用。四环素可通过非竞争性的变构效应与核糖体的受 体位点结合,阻止了氨酰-RNA进入受体位点,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 3.结构改造:四环素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都不够稳定,主要由C-6 上的羟基消除和内酯化引起。通过结构改造得到一些C-6位不含羟基 的衍生物如美他霉素和多西环素等对酸、碱较稳定。 (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利奈唑胺和依哌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中的代表性药物。其作用机 制与其他抗菌药有所不同,是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最初阶段。 (四)氨基糖苷抗菌药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常包含链霉胺及2一脱氧链霉胺片段,通过 与细菌的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主要用于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其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灭活酶的产生 及细菌膜通透性的改变。 (五)抗分支杆菌药物 抗分支杆菌药物主要有利福霉素类和异烟肼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结 核病。利福霉素是RNA聚合酶抑制剂,异烟肼则通过在结核分支杆 菌中的酶系统发挥作用起到抗菌的效果
结构特征的天然产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 和阴性菌以及寄生虫均有抑制活性。 2.作用机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起到抑菌作用。四环素可通过非竞争性的变构效应与核糖体的受 体位点结合,阻止了氨酰-tRNA 进入受体位点,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 3.结构改造:四环素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都不够稳定,主要由 C-6 上的羟基消除和内酯化引起。通过结构改造得到一些 C-6 位不含羟基 的衍生物如美他霉素和多西环素等对酸、碱较稳定。 (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利奈唑胺和依哌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中的代表性药物。其作用机 制与其他抗菌药有所不同,是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最初阶段。 (四)氨基糖苷抗菌药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常包含链霉胺及 2-脱氧链霉胺片段,通过 与细菌的核糖体 3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主要用于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其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灭活酶的产生 及细菌膜通透性的改变。 (五)抗分支杆菌药物 抗分支杆菌药物主要有利福霉素类和异烟肼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结 核病。利福霉素是 RNA 聚合酶抑制剂,异烟肼则通过在结核分支杆 菌中的酶系统发挥作用起到抗菌的效果
重点: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构特征及构 效关系。抗分支杆菌药物中代表性药物的学习。 难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及构效关系,结合药物与靶标的结 合模型对此部分进行分析讲解。四环素类药物的结构改造,结合化学 反应机理,解释引入不同基团对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贡献。 三、教学媒体 PPT制作 四、教学形式 理论课,小班 五、教学方法 用讲解法介绍本讲中各类抗菌药的发展,代表性药物及应用。用 启发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学习本讲中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 结构改造。用反推法进行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结构修饰的化 学方法的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重点: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构特征及构 效关系。抗分支杆菌药物中代表性药物的学习。 难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及构效关系,结合药物与靶标的结 合模型对此部分进行分析讲解。四环素类药物的结构改造,结合化学 反应机理,解释引入不同基团对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贡献。 三、教学媒体 PPT 制作 四、教学形式 理论课,小班 五、教学方法 用讲解法介绍本讲中各类抗菌药的发展,代表性药物及应用。用 启发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学习本讲中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 结构改造。用反推法进行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结构修饰的化 学方法的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抗菌药2 分类讲解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噁唑烷酮类 抗分支杆菌 Q 0 0 抗菌药 类药物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分类讲解 0 0 0 1.利福霉素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2.异烟肼 0 0 0 第一、二、三代 结构改造及化学修饰方法 结构特征 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的结构结构改 0 造位点及机理。 耐药机制 七、课程作业及过程考核: 写出下图所示的Doxycycline合成过程中 的反应机理。作业列入平时成绩,占20%。 13 13 H3C OH OH N(CH3)2 H:C OH N(CH3) OH X+ OH 6 1归12 N2 NH2 NCS NH2 OH OH O OH OH O X=CI OH 14.54 Oxytetracyline 14.55 13 13 CH2 OH N(CH3) CH3 OH N(CH3) OH Setereoselective OH 6 6 lla C NH2 cataytic reduction NH2 OH OH 0 OH OH O O 14.56 14.57 Doxycycline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发展历史 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结构改造及化学修饰方法 耐药机制 发展历史 作用机制 结构特征 抗菌药2 分类讲解 噁唑烷酮类 抗菌药 抗分支杆菌 类药物 分类讲解 1. 利福霉素 2. 异烟肼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发展历史 作用机制 第一、二、三代 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的结构结构改 造位点及机理。 七、课程作业及过程考核:写出下图所示的 Doxycycline 合成过程中 的反应机理。作业列入平时成绩,占 20%。 OH O OH O OH N(CH3)2 OH NH2 O 11a 12 H3C OH 13 OH 6 X+ NCS X=Cl OH O OH O OH N(CH3)2 OH NH2 O 11a 12 H3C O 13 OH 6 x HF OH O O O OH N(CH3)2 OH NH2 O 11a CH2 13 OH 6 14.54 Oxytetracyline x Setereoselective cataytic reduction OH O OH O OH N(CH3)2 OH NH2 O CH3 13 OH 6 C α Doxycycline 14.55 14.56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