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IMM及创新思维l 1)正方形边长为a(cm),它的面积s(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ⅹ厘米,则面积增加y平 方厘米,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 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l 例1.m取哪些值时,函数y=(m2-m)x2+mx+(m+1)是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若函数y=(m2-m)x2+mx+(m+1)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m2-m≠0 解若函数y=(m2-m)x2+mx+(m+1)是二次函数,则 m2-m≠0. 解得 m≠0,且m≠1 因此,当m≠0,且m≠1时,函数y=(m2-m)x2+mx+(m+1)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形如y=ax2+bx+c的函数只有在a≠0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若函数y=(m2-m)x2+mx+(m+1)是以x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取哪些
1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 a(cm),它的面积 s(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 x 厘米,则面积增加 y 平 方厘米,试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 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 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 ( ) ( 1) 2 2 y = m − m x + mx + m + 是以 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 析 若函数 ( ) ( 1) 2 2 y = m − m x + mx + m + 是 二 次 函 数 , 须 满 足 的 条 件 是 : 0 2 m − m . 解 若函数 ( ) ( 1) 2 2 y = m − m x + mx + m + 是二次函数,则 0 2 m − m . 解得 m 0 ,且 m 1. 因此,当 m 0 ,且 m 1 时,函数 ( ) ( 1) 2 2 y = m − m x + mx + m +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 y = ax + bx + c 2 的函数只有在 a 0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 ( ) ( 1) 2 2 y = m − m x + mx + m + 是以 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 m 取哪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 案
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cm2)与正方体棱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元)与 所存年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 的函数关系 解(1)由题意,得S=6a2(a>0),其中S是a的二次函数 (2)由题意,得y=(x>0),其中y是x的二次函数 (3)由题意,得y=10000+1.98%x:10000(X≥0且是正整数), 其中y是x的一次函数; (4)由题意,得S=x(26-x)=-1 x2+13x(0<x<26),其中S是x的二次函数 例3.正方形铁片边长为15cm,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用余 下的部分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1)求盒子的表面积S(cm2)与小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小正方形边长为3cm时,求盒子的表面积 解(1)S=152-4x2=225-4x2(0<x<) (2)当x=3cm时,S=225-4×32=189(cm2) 当堂课内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2=0 (2)y=(x+2x-2)-(x-1)2 (3)y=x2+ (4)y 2.当k为何值时,函数y=(k-1)x+1为二次函数? 3.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y(cm2),周长为x(cm) (1)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判断y是否为x的二次函数 本课课外作业
2 值? 例 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 S(cm2)与正方体棱长 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 y(cm2)与它的周长 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 1.98%,存入 10000 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 y(元)与 所存年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 26cm,求菱形的面积 S(cm2)与一对角线长 x(cm)之间 的函数关系. 解 (1)由题意,得 6 ( 0) 2 S = a a ,其中 S 是 a 的二次函数; (2)由题意,得 ( 0) 4 2 = x x y ,其中 y 是 x 的二次函数; (3)由题意,得 y = 10000 +1.98%x 10000 (x≥0 且是正整数), 其中 y 是 x 的一次函数; (4)由题意,得 13 (0 26) 2 1 (26 ) 2 1 2 S = x − x = − x + x x ,其中 S 是 x 的二次函数. 例 3.正方形铁片边长为 15cm,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 x(cm)的小正方形,用余 下的部分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1)求盒子的表面积 S(cm2)与小正方形边长 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小正方形边长为 3cm 时,求盒子的表面积. 解 (1) ) 2 15 15 4 225 4 (0 2 2 2 S = − x = − x x ; (2)当 x=3cm 时, 225 4 3 189 2 S = − = (cm2). [当堂课内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 0 2 y − x = (2) 2 y = (x + 2)(x − 2) − (x −1) (3) x y x 2 1 = + (4) 2 3 2 y = x + x − 2.当 k 为何值时,函数 ( 1) 1 2 = − + k +k y k x 为二次函数? 3.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 ( ) 2 y cm ,周长为 x(cm). (1)请写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判断 y 是否为 x 的二次函数. [本课课外作业]
组 1.已知函数y=(m-3)xm7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2.已知二次函数y=ax2,当x=3时,y=-5,当x=-5时,求y的值 3.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为27,底面半径为x,求圆柱的体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若圆柱 的底面半径x为3,求此时的y 4.用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y与它的半径x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请写出半径r的取值范围. B组 5.对于任意实数m,下列函数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A.y=(m-1)2x2B.y=(m+1)2x2C.y=(m2+1)x2 6.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2+bx+c(a≠0)模型的是() A.在一定的距离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 B.我国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人口总数随年份的变化关系 C.竖直向上发射的信号弹,从发射到落回地面,信号弹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不计 空气阻力) D.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本课学习体会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 神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 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 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 A 组 1. 已知函数 7 2 ( 3) − = − m y m x 是二次函数,求 m 的值. 2. 已知二次函数 2 y = ax ,当 x=3 时,y= -5,当 x= -5 时,求 y 的值. 3. 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为 27,底面半径为 x,求圆柱的体积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若圆柱 的底面半径 x 为 3,求此时的 y. 4. 用一根长为 40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 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 y 与它的半径 x 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请写出半径 r 的取值范围. B 组 5.对于任意实数 m,下列函数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 ) A. 2 2 y = (m −1) x B. 2 2 y = (m +1) x C. 2 2 y = (m +1)x D. 2 2 y = (m −1)x 6.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 2 ( a 0 )模型的是 ( ) A. 在一定的距离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 B.我国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 1%,这样我国人口总数随年份的变化关系 C.竖直向上发射的信号弹,从发射到落回地面,信号弹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不计 空气阻力) D. 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本课学习体会]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 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 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 之间的关系 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 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 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 2.选教材提出的问题,直接引入新课 Ⅱ.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探究:教材问题 师生同步完成 观察:教材22页,学生小组交流 归纳:先由学生完成,然后师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 Ⅲ.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同期声 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求待定系数的范围. 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来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Ⅳ.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学了如下内容: 1.经历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 联系. 2.理解了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 实根和没有实根 3.数学方法: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 反思:在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时,和抛物线中的二次项系数的正负有无关系? 拓展:教案 V.课后作业P231.3.5
4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 kx+b=0(k≠0)和一次函数 y=kx+b(k≠0)后,讨论了它们 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 y=0 时,一次函数 y=kx+b 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 kx+b=0 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0)和二次函数 y=ax 2 +bx+c(a≠0),它 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 2.选教材提出的问题,直接引入新课 Ⅱ.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探究:教材问题 师生同步完成. 观察:教材 22 页,学生小组交流. 归纳:先由学生完成,然后师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 Ⅲ.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 .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同期声 2 .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情况求待定系数的范围. 3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来判断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情况 Ⅳ.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本节课学了如下内容: 1.经历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 联系. 2.理解了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 实根和没有实根. 3.数学方法: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 反思:在判断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情况时,和抛物线中的二次项系数的正负有无关系? 拓展:教案 Ⅴ.课后作业 P231.3.5
26.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本课知识要点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概括出图象的特点及函数的性质 MM及创新思维l 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y=2x+1,反比例函数y=3的图象分别是 那么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呢? (1)描点法画函数y=x2的图象前,想一想,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 当x取互为相反数的值时,y的值如何? (2)观察函数y=x2的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践与探索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 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1)y=2x (2) 解列表 3-2-10123 y 820「2818 y 18-8 2|-8|-18|… 分别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 抛物线,如图26.2.1 共同点:都以y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 不同点:y=2x2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 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 自左向右上升 图26.2. y=-2x2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在对 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 回顾与反思在列表、描点时,要注意合理灵活地取值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图象是抛 物线,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5 26.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本课知识要点]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2 y = ax 的图象,概括出图象的特点及函数的性质. [MM 及创新思维] 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 y = 2x +1 ,反比例函数 x y 3 = 的图象分别是 、 ,那么二次函数 2 y = x 的图象是什么呢? (1)描点法画函数 2 y = x 的图象前,想一想,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 当 x 取互为相反数的值时,y 的值如何? (2)观察函数 2 y = x 的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践与探索] 例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 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1) 2 y = 2x (2) 2 y = −2x 解 列表 x … -3 -2 -1 0 1 2 3 … 2 y = 2x … 18 8 2 0 2 8 18 … 2 y = −2x … -18 -8 -2 0 -2 -8 -18 … 分别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 抛物线,如图 26.2.1. 共同点:都以 y 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 不同点: 2 y = 2x 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 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 自左向右上升. 2 y = −2x 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在对 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 回顾与反思 在列表、描点时,要注意合理灵活地取值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图象是抛 物线,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例2.已知y=(k+2)x2是二次函数,且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求k的值 (2)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解(1)由题意,k2+k-4=2 ,解得k=2 k+2>0 (2)二次函数为y=4x2,则顶点坐标为(0,0),对称轴为y轴 例3.已知正方形周长为Ccm,面积为Scm2 (1)求S和C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 (2)根据图象,求出S=1cm2时,正方形的周长; (3)根据图象,求出C取何值时,S≥4cm2 分析此题是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象时, 自变量C的取值应在取值范围内 解(1)由题意,得S=C2(C>0) 列表 S S=-C 4 描点、连线,图象如图26.2.2 (2)根据图象得S=1cm2时,正方形的周长是4cm (3)根据图象得,当C≥8cm时,S≥4cm2 回顾与反思 图2622 (1)此图象原点处为空心点 (2)横轴、纵轴字母应为题中的字母C、S,不要习惯地写成ⅹ、y. (3)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当堂课内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 顶点坐标 (1)y=3x 2.(1)函数y=2x2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2)函数y=4 x2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x,请将此三角形的面积S表示成x的函数,并画出图象的
6 例 2.已知 4 2 ( 2) + − = + k k y k x 是二次函数,且当 x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1)求 k 的值; (2)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解 (1)由题意,得 + + − = 2 0 4 2 2 k k k , 解得 k=2. (2)二次函数为 2 y = 4x ,则顶点坐标为(0,0),对称轴为 y 轴. 例 3.已知正方形周长为 Ccm,面积为 S cm2. (1)求 S 和 C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 (2)根据图象,求出 S=1 cm2 时,正方形的周长; (3)根据图象,求出 C 取何值时,S≥4 cm2. 分析 此题是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象时, 自变量 C 的取值应在取值范围内. 解 (1)由题意,得 ( 0) 16 1 2 S = C C . 列表: C 2 4 6 8 … 2 16 1 S = C 4 1 1 4 9 4 … 描点、连线,图象如图 26.2.2. (2)根据图象得 S=1 cm2 时,正方形的周长是 4cm. (3)根据图象得,当 C≥8cm 时,S≥4 cm2. 回顾与反思 (1)此图象原点处为空心点. (2)横轴、纵轴字母应为题中的字母 C、S,不要习惯地写成 x、y. (3)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当堂课内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 顶点坐标. (1) 2 y = 3x (2) 2 y = −3x (3) 2 3 1 y = x 2.(1)函数 2 3 2 y = x 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2)函数 2 4 1 y = − x 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x,请将此三角形的面积 S 表示成 x 的函数,并画出图象的 草图.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4x2 (2)y=x2 2.填空: (1)抛物线y=-5x2,当x=时,y有最值,是 (2)当m=时,抛物线y=(m-1)xm开口向下 (3)已知函数y=(k2+k)x-2k是二次函数,它的图象开口 当 时 随ⅹ的增大而增大, 3.已知抛物线y=kx“-0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求k的值;(2)作出函数的图象(草图) 4.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1,3),求当y=9时,x的值 B组 5.底面是边长为x的正方形,高为0.5m的长方体的体积为ycm3.(1)求y与x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3)根据图象,求出y=8cm3时底面边长x的值; (4)根据图象,求出x取何值时,y≥4.5cm3 6.二次函数y=ax2与直线y=2x-3交于点P(1,b) (1)求a、b的值 (2)写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指出x取何值时,该函数的y随x的增大而减小 7.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顶点,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且过M(-2,2) (1)求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写出抛物线上与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N的坐标,并求出MON的面积 本课学习体会 26.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本课知识要点 会画出y=ax2+k这类函数的图象,通过比较,了解这类函数的性质 MM及创新思维 同学们还记得一次函数y=2x与y=2x+1的图象的关系吗?
7 [本课课外作业] A 组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2 y = −4x (2) 2 4 1 y = x 2.填空: (1)抛物线 2 y = −5x ,当 x= 时,y 有最 值,是 . (2)当 m= 时,抛物线 m m y m x − = − 2 ( 1) 开口向下. (3)已知函数 2 2 1 2 ( ) − − = + k k y k k x 是二次函数,它的图象开口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已知抛物线 10 2 + − = k k y kx 中,当 x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1)求 k 的值; (2)作出函数的图象(草图). 4.已知抛物线 2 y = ax 经过点(1,3),求当 y=9 时,x 的值. B 组 5.底面是边长为 x 的正方形,高为 0.5cm 的长方体的体积为 ycm3.(1)求 y 与 x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3)根据图象,求出 y=8 cm3 时底面边长 x 的值; (4)根据图象,求出 x 取何值时,y≥4.5 cm3. 6.二次函数 2 y = ax 与直线 y = 2x − 3 交于点 P(1,b). (1)求 a、b 的值; (2)写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指出 x 取何值时,该函数的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7. 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顶点,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且过 M(-2,2). (1)求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写出抛物线上与点 M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 N 的坐标,并求出⊿MON 的面积. [本课学习体会] 26.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本课知识要点] 会画出 y = ax + k 2 这类函数的图象,通过比较,了解这类函数的性质. [MM 及创新思维] 同学们还记得一次函数 y = 2x 与 y = 2x +1 的图象的关系吗?
你能由此推测二次函数y=x2与y=x2+1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那么y=x2与y=x2-2的图象之间又有何关系? 「实践与探索l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2的图象 3-2|-10 3 2x2 y=2x2+2 2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6.2.3所示 图26.2 回顾与反思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 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探索观察这两个函数,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有那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 不同?你能由此说出函数y=2x2与y=2x2-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例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1与y=-x2-1的图象,并说明,通过 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x2+1得到抛物线y=-x2-1 解列表 X -|。2口
8 ,你能由此推测二次函数 2 y = x 与 1 2 y = x +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那么 2 y = x 与 2 2 y = x − 的图象之间又有何关系? . [实践与探索] 例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2 y = 2x 与 2 2 2 y = x + 的图象. 解 列表.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 26.2.3 所示. 回顾与反思 当自变量 x 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 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探索 观察这两个函数,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有那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 不同?你能由此说出函数 2 y = 2x 与 2 2 2 y = x −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例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1 2 y = −x + 与 1 2 y = −x − 的图象,并说明,通过 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 1 2 y = −x + 得到抛物线 1 2 y = −x − . 解 列表. x … -3 -2 -1 0 1 2 3 … 2 y = 2x … 18 8 2 0 2 8 18 … 2 2 2 y = x + … 20 10 4 2 4 10 20 … x … -3 -2 -1 0 1 2 3 …
8-3010|-3-8 y=-x2-1 -10-5-2 5|-10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6.2.4所示 y=x2+1 图26.2.4 可以看出,抛物线y=-x2-1是由抛物线y=-x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回顾与反思抛物线y=-x2+1和抛物线y=-x2-1分别是由抛物线y=-x2向上、向 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探索如果要得到抛物线y=-x2+4,应将抛物线y=-x2-1作怎样的平移? 例3.一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x2相同,顶点纵坐标是2,且抛物线经过 点(1,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由题意可得,所求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为(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可看作y=ax2-2(a>0),又抛物线经过点(1,1), 所以,1=a·12-2, 解得a=3 故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3x2-2 回顾与反思y=ax2+k(a、k是常数,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归纳如下: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ax+k a>0
9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 26.2.4 所示. 可以看出,抛物线 1 2 y = −x − 是由抛物线 1 2 y = −x + 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回顾与反思 抛物线 1 2 y = −x + 和抛物线 1 2 y = −x − 分别是由抛物线 2 y = −x 向上、向 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探索 如果要得到抛物线 4 2 y = −x + ,应将抛物线 1 2 y = −x − 作怎样的平移? 例 3.一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 2 2 1 y = x 相同,顶点纵坐标是-2,且抛物线经过 点(1,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 由题意可得,所求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 y 轴,顶点坐标为(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可看作 2( 0) 2 y = ax − a , 又抛物线经过点(1,1), 所以, 1 1 2 2 = a − , 解得 a = 3. 故所求函数关系式为 3 2 2 y = x − . 回顾与反思 y = ax + k 2 (a、k 是常数,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归纳如下: y = ax + k 2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 0 a 0 1 2 y = −x + … -8 -3 0 1 0 -3 -8 … 1 2 y = −x − … -10 -5 -2 -1 -2 -5 -10 …
当堂课内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 1 y==x y 2 2 观察三条抛物线的相互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你能说 出抛物线y 21+k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吗? 2.抛物线y=x2-9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以看作是由抛物线y=x2向_平移_个单位得到的 3.函数y=-3x2+3,当x 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数取得最_值,最_值y= 本课课外作业 组 1.已知函数y=3 y=x2+3,y (1)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 (2)说出各个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试说出函数y=x2+5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不画图象,说出函数y=-x2+3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说明它是由函 数y=-x2通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3.若二次函数y=ax2+2的图象经过点(-2,10),求a的值.这个函数有最大还是最 小值?是多少? B组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y=ax2+b与y=ax+b(a≠0,b≠0)的图象的大致位置是
10 [当堂课内练习] 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 2 2 1 y = x , 2 2 1 2 y = x + , 2 2 1 2 y = x − . 观察三条抛物线的相互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你能说 出抛物线 y = x + k 2 2 1 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吗? 2.抛物线 9 4 1 2 y = x − 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它可 以看作是由抛物线 2 4 1 y = x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3.函数 3 3 2 y = − x + ,当 x 时,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时,函 数取得最 值,最 值 y= . [本课课外作业] A 组 1.已知函数 2 3 1 y = x , 3 3 1 2 y = x + , 2 3 1 2 y = x − . (1)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 (2)说出各个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试说出函数 5 3 1 2 y = x +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 不画图象,说出函数 3 4 1 2 y = − x +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说明它是由函 数 2 4 1 y = − x 通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3.若二次函数 2 2 y = ax + 的图象经过点(-2,10),求 a 的值.这个函数有最大还是最 小值?是多少? B 组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y = ax + b 2 与 y = ax + b(a 0,b 0) 的图象的大致位置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