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58期)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3月 Journal of L im ing voca tiona l Un iersity Mar 2008 文章编号:1008-8075(2008)01-0010-03 惕易传》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陈水德 (黎明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锡易传》与道虽是中华民族两大传统文化不同脉系,惕传》的儒家色彩明显,但在内涵上 易传》与道表现为同体、同质与同旨的思想倾向,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思想的共同指向,天道圆枢 启闭的同构机理,“与自然天地准”的共同本源,同以阴阳相对为“常道”,重视生命价值的同旨精神 立身处世的共同理路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锡易传》;道;同旨;自然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易传》是战国以来系统解释易经胎论文“倜易胜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天道而明人事 集,汉称“十翼”,包括缘传》下篇、像传肚下之书,这当然主要是就传)言。”而在佬老 篇、伩言传》係辞传》下篇、侻卦传》卦子》也有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传》、你卦传》,共七种十篇。惕易传)思想深邃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天地、人三者相互紧密联 宏大,从司马迁的使记·太史公自序洷唐孔颖系相互和谐发展。在子肿同样有:“人,天 达的碉易正义》,人们都以为易传》孔子所作,也;有天,亦天也”,“人与天一也”(住子·山 是圣人之言,儒学色彩明显。但尽管如此,作传之木》);还说:呖万物一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人或后学易人,在多数的情况下,依然无法离开历与我为一”,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胳合”(住子 史主流事实的本身,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强调自然齐物论》)。诸如,可以说明惕传与道"具天人 阴柔的主体地位,至少能够认可阴阳“对待的同合一的共同思想指向 等地位,未与易》经尊崇自然的主阴品质相对 二、天道圆枢启闭的同构机理 抗在内涵上表现了与道同体同质与共旨的思想倾 裼易默揲蓍之法通神明,而揲蓍之法则有圆 向 通启闭的隐秘天机唯有通神明的人才能掌握其秘 人合一思想的共同指向 要。所谓:堤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 易传肭容上通自然,下达人事,其思想指向爻之义易以贡。”堤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非常明确,均是为了利用》本经的自然实用价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而 值,以谋人事上的成功,“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实际上易传》的圆通启闭之机理,与道相类 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老子说:“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乎?”(佬子·十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影响。因此,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收稿日期:2008 作者简介:陈水德(1956-),男汉),福建省龙岩市人,黎明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教授、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 事传统道学文化研究 201994-2010ChinaAcademie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期 (总第 58期 )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No. 1 2008年 3月 Journal of L im ing Voca tiona l Un iversity Mar. 2008 收稿日期: 2008 - 01 - 20 作者简介: 陈水德 (1956— ) , 男 (汉 ) , 福建省龙岩市人 , 黎明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教授、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副理事长 , 主要从 事传统道学文化研究。 文章编号: 1008—8075 (2008) 01—0010—03 ·专论 · 《易传 》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陈 水 德 (黎明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 《易传 》与道虽是中华民族两大传统文化不同脉系 , 《易传 》的儒家色彩明显 , 但在内涵上 《易传 》与道表现为同体、同质与同旨的思想倾向 , 主要包括 “天人合一 ”思想的共同指向 , 天道圆枢 启闭的同构机理 , “与自然天地准 ”的共同本源 , 同以阴阳相对为 “常道 ”, 重视生命价值的同旨精神 , 立身处世的共同理路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 : 《易传 》; 道; 同旨; 自然 中图分类号: G719. 21 文献标识码: A 《易传 》是战国以来系统解释《易经 》的论文 集 ,汉称“十翼 ”,包括《彖传 》上下篇、《象传 》上下 篇、《文言传 》、《系辞传 》上下篇、《说卦传 》、《序卦 传 》、《杂卦传 》,共七种十篇。《易传 》的思想深邃 宏大 ,从司马迁的《史记 ·太史公自序 》至唐孔颖 达的《周易正义 》,人们都以为《易传 》为孔子所作 , 是圣人之言 ,儒学色彩明显。但尽管如此 ,作传之 人或后学易人 ,在多数的情况下 ,依然无法离开历 史主流事实的本身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强调自然 阴柔的主体地位 ,至少能够认可阴阳“对待 ”的同 等地位 ,未与《易 》本经尊崇自然的主阴品质相对 抗 ,在内涵上表现了与道同体同质与共旨的思想倾 向。 一、“天人合一 ”思想的共同指向 《易传 》内容上通自然 ,下达人事 ,其思想指向 非常明确 ,均是为了利用《易 》本经的自然实用价 值 ,以谋人事上的成功 ,“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 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 ,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 ,把自 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 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影响。”因此 , “《周易 》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天道而明人事 ’ 之书 ,这当然主要是就《易传 》而言。” 〔1〕而在《老 子 》中也有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法地 ,地法天 ,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说明天、地、人三者相互紧密联 系 ,相互和谐发展。在《庄子 》中同样有:“有人 ,天 也 ;有天 ,亦天也 ”,“人与天一也 ”《( 庄子 ·山 木 》) ;还说:“万物一体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 与我为一 ”,“旁日月 ,挟宇宙 ,为其脗合 ”《( 庄子 · 齐物论 》)。诸如 ,可以说明《易传 》与“道 ”具天人 合一的共同思想指向。 二、天道圆枢启闭的同构机理 《易 》以揲蓍之法通神明 ,而揲蓍之法则有圆 通启闭的隐秘天机 ,唯有通神明的人才能掌握其秘 要。所谓:“是故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 ,六 爻之义易以贡。”“是故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 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穷谓之通。”《( 系辞上 》)而 实际上《易传 》中的圆通启闭之机理 ,与道相类。 老子说:“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 明白四达 ,能无知 乎 ?”《( 老子 ·十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 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陈水德:传屿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佬子·二十五章》)王弼注说:在方而法方,在阴阳是埸经腱立的基本观念”0,离开阴阳而 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有关道的圆体表述,论自然与人事,则不成其锡易》。故易传作者 在砫子文中则有更多,所谓:“是莫得其偶,谓并没有离开阴阳而空谈,而是能够完全遵循阴阳相 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住子·齐对之道来阐述易理。可见,阴阳相对是道传共立的 物论》)还提出了“天均”、“天倪”、“种”“禅”基础。但有所不同的是,易传赒显有大量仁义 °伦”啐始”“天德”“”和”牷亐‘圆机”贵贱、尊卑、上下等儒家思想,这在係辞》像传 等众多的道圆概念,与惕传洪同构成了天道圆和卦有更明显的反映,本文不作赘述 枢启闭的机理及其运动形式 五、重视生命价值的同旨精神 三、屿与自然天地准的共同本源 道法自然,重视生命,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出发 经道同源共以自然为永恒不变的本质定理。点。老子哲学坚持生生主义,赋予生命重要的意 倜易》经到传之后,虽融入了不少的儒门社会义。佬子熥通篇贯穿着生命的话题,如“摄生 观,使传体的自然本质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统生生和“长生久视之道等内容。佬子·五十 观锡易传肭容,依然坚持“湯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一章》道与德是生养生命的源泉。佬子·五十 纶天地之道”(係系辞上》)的自然观,并未在根本上章湝诫世人,要善于把握“摄生之道,不能“以其 动摇易本经的自然属性。如辞赒确肯定了八生生之厚洈及生命。佬子·五十九章》训人 卦是伏羲效法自然、墓写天地的结果。故有朱伯崑事行为要重视“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以护养 教授说:係辞》以为绸易》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生命为要。佬老子·三十章》为战争毁灭生命 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0。这是不容否是“不道之举。佬子·十章厢佬老子·三十章》 定的事实。其他各传,如像传》、侻说卦》伩文言认为唯道方是最大的生命之德,是养育生命的母亲 传等同样都依据天地自然本身的原理做出合理性等等。而在子中,则有养生”唾重生”、贵 的阐释或解释。缘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生`和峰生等大量论及生命的内容,尤以养生 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以卦主厢哒生爚为最集中,直接论述生命死生大问 表述天地万物的起源和生长。尤其是侻卦殿自题,建立起道家生命智慧的完全体系。0与此同时, 然之象十分丰富,认为八卦能生出无穷无尽的物裼易传》思想也十分突出地表现了生命的价值精 象,但最基本的是八种,即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雷、神。係辞上脱:“生生之谓易”,係系辞下》:“天地 风、水、火山、泽,并藉以解释万物生成之原理。总之大德曰生"。性“易”的直接目的。各传在 之,湯易传肭内容与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阐述乾坤二卦中均赋予了生命之源的重要内涵 章》)、‘饲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砫子·马蹄》)《卦传Σ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表明天地 的道家自然观是完全一致的。 乾坤是万物生成的前提和根源。《辞上脱:“夫 四、共以阴阳相对为“常道” 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佬老子·一章》),所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氅坤大生与广生之 谓常道的现实表现形态,主要是‘万物负阴而抱德,是係系辞》达热爱生命的十分动情的语言 阳,冲气以为和”(佬老子·四十二章》),也是庄子緣传脱:“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 阴阳调和”(住子·天运》)之意。阴阳相对的内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 容在道家理论中普遍存在所谓刚与柔、强与弱、雌天”,洷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与雄、生与死损与益、智与愚、幼与壮等等,均是表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如此浩大的生命 达阴阳相对的概念。而惕易同样如此。如庄子景观源于宇宙初生,是乾坤造化了生命的奇迹,从 说:“锡易》道阴阳”,係辞上脱:“阴一阳之谓生命之源到生命之生,赋予乾坤生生大德的伟大品 道”,侻卦脱: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立天之道质,这就是像传胎生命大手笔,十分感人。故有 曰阴与阳”,做故锡易》画而成卦,分阴分阳”收人认为:“易》生生为根本特点,正好揭示了自 言测以阴阳二气说来解释阴阳爻,认为乾坤二卦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运行情态,在人类认识史上 是代表了阴阳刚柔二气,凡此等等高度概括了有其重要意义。”总之,埸易传为道恫同爱生命, 易鹏主要任务就在于明阴阳之理,立阴阳之道,同爱自然万物,是永恒的大爱,比儒家思想只限于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期 陈水德:《易传 》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 老子 ·二十五章 》)王弼注说 :“在方而法方 ,在 圆而法圆 ,于自然无所违也。”有关道的圆体表述 , 在《庄子 》文中则有更多 ,所谓 :“彼是莫得其偶 ,谓 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 ,以应无穷。”《( 庄子 ·齐 物论 》)还提出了“天均 ”、“天倪 ”、“种 ”、“禅 ”、 “伦 ”、“卒始 ”、“天德 ”、“一 ”、“和 ”、“全 ”与“圆机 ” 等众多的道圆概念 ,与《易传 》共同构成了天道圆 枢启闭的机理及其运动形式。 三、“与自然天地准 ”的共同本源 经道同源 ,共以自然为永恒不变的本质定理。 《周易 》从经到传之后 ,虽融入了不少的儒门社会 观 ,使传体的自然本质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统 观《易传 》内容 ,依然坚持“《易 》与天地准 ,故能弥 纶天地之道 ”《( 系辞上 》)的自然观 ,并未在根本上 动摇易本经的自然属性。如《系辞 》明确肯定了八 卦是伏羲效法自然、摹写天地的结果。故有朱伯崑 教授说:《系辞 》“以为《周易 》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 现象的模写 ,其根源在于自然界 ” 〔1〕。这是不容否 定的事实。其他各传 ,如《彖传 》、《说卦 》、《文言 传 》等同样都依据天地自然本身的原理做出合理性 的阐释或解释。《彖传 》说:“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 乃统天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以卦 表述天地万物的起源和生长。尤其是《说卦 》取自 然之象十分丰富 ,认为八卦能生出无穷无尽的物 象 ,但最基本的是八种 ,即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 ,并藉以解释万物生成之原理。总 之 ,《易传 》内容与“道法自然 ”《( 老子 ·二十五 章 》)、“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 ”《( 庄子 ·马蹄 》) 的道家自然观是完全一致的。 四、共以阴阳相对为“常道 ” 老子说“道可道 ,非常道 ”《( 老子 ·一章 》) ,所 谓“常道 ”的现实表现形态 ,主要是“万物负阴而抱 阳 ,冲气以为和 ”《( 老子 ·四十二章 》) ,也是庄子 “阴阳调和 ”《( 庄子 ·天运 》)之意。阴阳相对的内 容在道家理论中普遍存在 ,所谓刚与柔、强与弱、雌 与雄、生与死、损与益、智与愚、幼与壮等等 ,均是表 达阴阳相对的概念。而《易 》也同样如此。如庄子 说:“《易 》以道阴阳 ”;《系辞上 》说:“一阴一阳之谓 道 ”,《说卦 》说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 ”,“故《易 》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 ”;《文 言 》则以阴阳二气说来解释阴阳爻 ,认为乾坤二卦 是代表了阴阳刚柔二气 ,凡此等等 ,高度概括了 《易 》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明阴阳之理 ,立阴阳之道 , “阴阳是《易经 》建立的基本观念 ” 〔2〕 , 离开阴阳而 论自然与人事 ,则不成其《易 》。故《易传 》的作者 并没有离开阴阳而空谈 ,而是能够完全遵循阴阳相 对之道来阐述易理。可见 ,阴阳相对是道传共立的 基础。但有所不同的是 ,《易传 》明显有大量仁义、 贵贱、尊卑、上下等儒家思想 ,这在《系辞 》、《彖传 》 和《序卦 》中有更明显的反映 ,本文不作赘述。 五、重视生命价值的同旨精神 道法自然 ,重视生命 ,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出发 点。老子哲学坚持生生主义 ,赋予生命重要的意 义。《老子 》通篇贯穿着生命的话题 ,如“摄生 ”、 “生生 ”和“长生久视之道 ”等内容。《老子 ·五十 一章 》谈道与德是生养生命的源泉。《老子 ·五十 章 》告诫世人 ,要善于把握“摄生 ”之道 ,不能“以其 生生之厚 ”危及生命。《老子 ·五十九章 》教训人 事行为要重视“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以护养 生命为要。《老子 ·三十章 》认为战争毁灭生命 , 是“不道 ”之举。《老子 ·十章 》和《老子 ·三十章 》 认为唯道方是最大的生命之德 ,是养育生命的母亲 等等。而在《庄子 》文中 ,则有“养生 ”、“重生 ”、“贵 生 ”和“全生 ”等大量论及生命的内容 ,尤以《养生 主 》和《达生 》篇为最集中 ,直接论述生命死生大问 题 ,建立起道家生命智慧的完全体系。 〔3〕与此同时 , 《易传 》思想也十分突出地表现了生命的价值精 神。《系辞上 》说:“生生之谓易 ”;《系辞下 》:“天地 之大德曰生 ”。“生 ”是“易 ”的直接目的。各传在 阐述乾坤二卦中均赋予了生命之源的重要内涵。 《序卦传 》说:“有天地 ,然后万物生焉 ”,表明天地 乾坤是万物生成的前提和根源。《系辞上 》说:“夫 乾 ,其静也专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夫坤 ,其静 也翕 ,其动也辟 ,是以广生焉。”乾坤大生与广生之 德 ,是《系辞 》表达热爱生命的十分动情的语言。 《彖传 》说:“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 施 ,品物流行。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 天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 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如此浩大的生命 景观 ,源于宇宙初生 ,是乾坤造化了生命的奇迹 ,从 生命之源到生命之生 ,赋予乾坤生生大德的伟大品 质 ,这就是《象传 》的生命大手笔 ,十分感人。故有 人认为:“《易 》以生生为根本特点 ,正好揭示了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运行情态 ,在人类认识史上 有其重要意义。” 〔2〕总之 ,《易传 》与“道 ”同爱生命 , 同爱自然万物 ,是永恒的大爱 ,比儒家思想只限于 11
人 学报 人的仁爱要博大得多 守,否则就难免会有灾难降临。谦卑是传朧道思 六立身处世的共同理路 维的共同理路,它与啭传臘处下、持柔、守弱与崇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有一种共同的反向思维的共同本质相一致,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 和反向立世的行为作风。这在道家、儒家中均存品质,影响深远。 在。在锡道中有更明显的表现。在锡易,主 道家与偶易传洞出于春秋战国时代,共以上 要有两卦啭影响至深 古母权制自然观为总根源。“传朧道同体”,是历 是‘慊昝卦豭啭》。緣传脱:‘天道下济而光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锡传汧开始,实际上也 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分出了道口,传牆风明显,倜易腋历代封建 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统治者尊为冱五经之首“也是历史的必然;易传》 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炽要谦卑,世界光中,由于儒风不能完全取代或抹杀原始经脉,故 明,大地繁盛,鬼神相助,万人景仰,终身好运。像又必然以自然观为本质表现,最终与“道法自然 传地说:“慊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唠谦君子,万的道家思想殊途同归,即同归于原始自然观。可 民服也”。君子谦卑,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品质;勤劳见,二者同归或同体是主流,共以自然观为价值取 而谦卑的君子,万民敬服,凡事吉利。全卦六爻,皆向,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深层最稳定的内在理 吉利,得到易传潲高度赞赏。这与倘书·大禹念与核心 谟》“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警句完全同理,也与 道是宇宙万事万物无穷无尽的原始开端,是天 道家思想吻合。老子说: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地创造的根源,道以“无内源本质表达了“有” 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老子·三十的万种风情和无限风采;而惕易测揭示了宇宙的 章》)做人不可自矜和骄傲,谦卑虚下才是最基本号思维,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神秘天网,万物在 的为人之道。故后来庄子在总结关老特点时说:关天网之中没有什么可以躲藏和逃避的地 尹与老子“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方。湯易朧根脉同源、体用合一和旨趣同流,在最 实”(子·天下》)。为此庄子还特别告诫统治大程度上包容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其后 者:勞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虽有儒释等众流参与其中,却总在锡易朧道自然的 戏人。”(仼子·盗跖》)如正考父越提拔,越感自裏藏之下而不可离析。儒主人事,释主佛事,但最 己的危机,“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终无法脱离自然本根,万般有无在自然本然之内。 走,孰敢不轨!怛不像有的人一旦被提拔,就趾高因此,“道法自然屿“易》以道阴阳”是宇宙有无 气扬,目中无人。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存在的全部内容和最终根据。 于车上舞,三命而名诸父。”(子·列御寇》)这 与江中猴子非要在吴王面前逞能卖巧,结果就被人 参考文献 箭射死又有何两样缪参见健子·徐无鬼》)。 二是“大壮對啭》。像传脱:“雷在天上 0)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53 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警告君子天上有雷不要,12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做事要小心,要循规蹈矩,要 邱进之.易玄释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71 以礼为准,否则会有雷劈的严重后果。这与老子所 6〕陈水德.庄子生命智慧通解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佬老子·三十2000315 章》)的说法是基本一致的 债责任编辑李金锋) 总之,人处高位,定要谦虚谨慎,要自牧自谦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2008年 3月 人的仁爱要博大得多。 六、立身处世的共同理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总有一种共同的反向思维 和反向立世的行为作风。这在道家、儒家中均存 在。在《易 》道中有更明显的表现。在《易 》中 ,主 要有两卦《传 》影响至深。 一是“谦 ”卦《传 》。《彖传 》说:“天道下济而光 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 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 ,尊而 光 ,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只要谦卑 ,世界光 明 ,大地繁盛 ,鬼神相助 ,万人景仰 ,终身好运。《象 传 》也说:“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也 ”;“劳谦君子 ,万 民服也 ”。君子谦卑 ,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品质;勤劳 而谦卑的君子 ,万民敬服 ,凡事吉利。全卦六爻 ,皆 吉利 ,得到《易传 》的高度赞赏。这与《尚书 ·大禹 谟 》“满招损 ,谦受益 ”的名言警句完全同理 ,也与 道家思想吻合。老子说:“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 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老子 ·三十 章 》)做人不可自矜和骄傲 ,谦卑虚下才是最基本 的为人之道。故后来庄子在总结关老特点时说:关 尹与老子“以濡弱谦下为表 ,以空虚不毁万物为 实 ”《( 庄子 ·天下 》)。为此 ,庄子还特别告诫统治 者:“势为天子 ,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 ,而不以财 戏人。”《( 庄子 ·盗跖 》)如正考父越提拔 ,越感自 己的危机 ,“一命而伛 ,再命而偻 ,三命而俯 ,循墙而 走 ,孰敢不轨 !”但不像有的人一旦被提拔 ,就趾高 气扬 ,目中无人。“如而夫者 ,一命而吕钜 ,再命而 于车上舞 ,三命而名诸父。”《( 庄子 ·列御寇 》)这 与江中猴子非要在吴王面前逞能卖巧 ,结果就被人 一箭射死又有何两样 (参见《庄子 ·徐无鬼 》)。 二是“大壮 ”卦《传 》。《象传 》说:“雷在天上 , 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警告君子天上有雷 ,不要 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 ,做事要小心 ,要循规蹈矩 ,要 以礼为准 ,否则会有雷劈的严重后果。这与老子所 谓“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 老子 ·三十 章 》)的说法是基本一致的。 总之 ,人处高位 ,一定要谦虚谨慎 ,要自牧自谦 守 ,否则就难免会有灾难降临。谦卑是《传 》道思 维的共同理路 ,它与《传 》道处下、持柔、守弱与崇阴 的共同本质相一致 ,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 品质 ,影响深远。 道家与《易传 》同出于春秋战国时代 ,共以上 古母权制自然观为总根源。“《传 》道同体 ”,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易传 》开始 ,实际上也 分出了道口 ,《易传 》儒风明显 ,《周易 》被历代封建 统治者尊为“五经之首 ”也是历史的必然;《易传 》 中 ,由于儒风不能完全取代或抹杀原始《经 》脉 ,故 又必然以自然观为本质表现 ,最终与“道法自然 ” 的道家思想殊途同归 ,即同归于原始自然观。可 见 ,二者同归或同体是主流 ,共以自然观为价值取 向 ,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深层最稳定的内在理 念与核心。 道是宇宙万事万物无穷无尽的原始开端 ,是天 地创造的根源 ,道以“无 ”的内源本质表达了“有 ” 的万种风情和无限风采;而《易 》则揭示了宇宙的 符号思维 ,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神秘天网 ,万物在 《易 》理天网之中没有什么可以躲藏和逃避的地 方。《易 》道根脉同源、体用合一和旨趣同流 ,在最 大程度上包容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 ,其后 虽有儒释等众流参与其中 ,却总在《易 》道自然的 裹藏之下而不可离析。儒主人事 ,释主佛事 ,但最 终无法脱离自然本根 ,万般有无在自然本然之内。 因此 ,“道法自然 ”与“《易 》以道阴阳 ”是宇宙有无 存在的全部内容和最终根据。 参 考 文 献 〔1〕朱伯崑. 易学基础教程〔M〕. 北京:九州出版社 , 2003. 53— 54, 112. 〔2〕邱进之. 易玄释老〔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1996. 71, 61. 〔3〕陈水德. 庄子生命智慧通解〔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00. 33, 215. (责任编辑 李金锋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