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图形的相似周周测7 、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已知只=5,则2-b的值是 b13 a+ 4 2.把10cm长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较长线段的长(√5≈2236,精确到0.01)是 A.3.09cm B.3.82cm C.6.18cm D.7.00cm 3.如图,1∥l2∥l3,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B. AB DE AB AD AC DF DF AC CF D 4.小刚身高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0.85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 测得影子长为1.1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 A.0.5m B.0.55m C.0.6m D.2.2m 5.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 间距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 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 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1 图 A.两人都对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D.甲不对,乙对 6.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DC、BC边上的点,且∠AEF=90°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A、△ABF∽△AEF B、△ABF∽△CEF C、△CEF∽△DAE D、△DAE∽△BAF 7.如图,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点,BF:FD=1:3,则BE:EC=() 2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周周测 7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已知 5 13 a b = ,则 a b a b − + 的值是( ) A. 2 3 − B. 3 2 − C. 9 4 − D. 4 9 − 2.把 10cm 长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较长线段的长( 5 2.236 , 精确到 0.01)是 A.3.09cm B.3.82cm C.6.18cm D.7.00cm 3.如图, 1 l ∥ 2 l ∥ 3 l ,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A. BC EF AC DF = B. AB DE AC DF = C. AB BC DE EF = D. AB AD AC CF = 4.小刚身高 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 0.85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 测得影子长为 1.1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 ) A.0.5m B.0.55m C.0.6m D.2.2m 5.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 3、4、5 的三角形按图 1 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 间距为 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 3 和 5 的矩形按图 2 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 均为 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 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6.如图,在矩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DC、BC 边上的点,且∠AEF=90°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 A、△ABF∽△AEF B、△ABF∽△CEF C、△CEF∽△DAE D、△DAE∽△BAF 7.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对角线 BD 上的点,BF∶FD=1∶3,则 BE∶EC=( ). A. 4 1 B. 3 2 C. 3 1 D. 2 1
8.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cm,AC=12cm,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止,动点 E从C点出发到A点止.点D运动的速度为1cm/秒,点E运动的速度为2cm/秒.如果 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A.3秒或4.8秒 3秒 C.4.5秒 D.4.5秒或4.8秒 9.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学校旗杆AC的高度,在点F处竖立一根长为1.5米的标杆 DF,如图所示,量出D的影子F的长度为1米,再量出旗杆AC的影子BC的长度为6 米,那么旗杆AC的高度为() A.6米B.7米C.8.5米D.9米 10.如图,在△ABC中,EF∥BC,4E=1,Smm=,则Sm等于( EB 2 C.12 11.如图,△DEF是由△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点0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 OA,OB,OC的中点,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 A.1:2B.1:4C.1:5D.1:6 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0在坐标原点,边0A在x轴上,0C在y 轴上,如果矩形OA′B′C′与矩形OABC关于点0位似,且矩形OA′B′C′的面积等于 矩形OABC面积的1,那么点B′的坐标是()
F E D B C A 8.如图,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AB=6cm,AC=12cm,动点 D 从 A 点出发到 B 点止,动点 E 从 C 点出发到 A 点止.点 D 运动的速度为 1cm/秒,点 E 运动的速度为 2cm/秒.如果 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 A、D、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 A.3 秒或 4.8 秒 B.3 秒 C.4.5 秒 D.4.5 秒或 4.8 秒 9.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学校旗杆 AC 的高度,在点 F 处竖立一根长为 1.5 米的标杆 DF,如图所示,量出 DF 的影子 EF 的长度为 1 米,再量出旗杆 AC 的影子 BC 的长度为 6 米,那么旗杆 AC 的高度为( ) A.6 米 B.7 米 C.8.5 米 D.9 米 10.如图,在△ABC 中,EF∥BC, 2 1 = EB AE ,S 四边形 BCFE=8,则 S△ABC 等于( ) A.9 B.10 C.12 D.13 11.如图,△DEF 是由△ABC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点 O 是位似中心,D,E,F 分别是 OA, OB,OC 的中点,则△DEF 与△ABC 的面积比是( ) A.1:2 B.1:4 C.1:5 D.1:6 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边 OA 在 x 轴上,OC 在 y 轴上,如果矩形 OA′B′C′与矩形 OABC 关于点 O 位似,且矩形 OA′B′C′的面积等于 矩形 OABC 面积的 ,那么点 B′的坐标是( )
B.(2,-3) C.(3,-2)或(-2,3)D.(-2,3)或(2,-3) 13.如图,DE∥BC,若AD=7,DB=5,EC=4,则AE= 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那么它们对应中线的比为 1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且BP=1,D为AC上一点 若∠APD=60°,则CD的长为 16.如图所示,DE是△ABC的中位线,BD与CE相交于点0,则OD的值是 D 17.如图,以点0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BCD放大后得到五边形A′B′C′D′E′ 已知0A=10cm,OA′=20cm,则五边形 ABCDE的周长与五边形A′B′C′D′E′的周长的 比值是 D
A.(﹣2,3) B.(2,﹣3) C.(3,﹣2)或(﹣2,3) D.(﹣2,3)或(2,﹣3) 13.如图, DE BC ∥ ,若 AD=7,DB=5,EC=4,则 AE=________。 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 4:9,那么它们对应中线的比为 . 15.如图,等边 △ABC 的边长为 3, P 为 BC 上一点,且 BP =1, D 为 AC 上一点, 若 = APD 60° ,则 CD 的长为 . 16.如图所示,DE 是△ABC 的中位线,BD 与 CE 相交于点 O,则 OB OD 的值是 . 17.如图,以点 O 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 ABCDE 放大后得到五边形 A′B′C′D′E′, 已知 OA=10cm,OA′=20cm,则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与五边形 A′B′C′D′E′的周长的 比值是 .
18.如图,点D、E分别在△ABC边BC、AC上,连接线段AD、B交于点F,若AE:EC=1 3,BD:DC=2:3,则EF:FB 19.如图4所示,在△ABC中,∠C=90°,AC=6cm,BC=8cm,点P从点A出发沿边 AC向点C以l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边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 (1)、如果P、Q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 (2)、点P、Q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 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0.如图,在△ABC中,∠C=90°,∠B=30 (1)作∠CAB的平分线,交BC边于点D(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和证明) (2)求S△AD:S△ABc的值 21.(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①D中,点P为AB上一点,∠DPC=∠A=∠B=90°.求 证:AD·BC=AP·BP (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当∠DPC=∠A=∠B=0时, 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如图3,在△ABD中,AB=6,AD=BD=5.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出发, 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DC的长与 △ABD底边上的高相等时,求t的值
18.如图,点 D、E 分别在△ABC 边 BC、AC 上,连接线段 AD、BE 交于点 F,若 AE:EC=1: 3,BD:DC=2:3,则 EF:FB= . 19.如图 4 所示,在△ABC 中,∠C=90°,AC=6cm,BC=8cm,点 P 从点 A 出发沿边 AC 向点 C 以 1cm/s 的速度移动,点 Q 从 C 点出发沿 CB 边向点 B 以 2cm/s 的速度移动. (1)、如果 P、Q 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 8 平方厘米? (2)、点 P、Q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 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如图,在△ABC 中,∠C=90°,∠B=30°. (1)作∠CAB 的平分线,交 BC 边于点 D(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和证明); (2)求 S△ACD:S△ABC 的值. 21. (1)、问题: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中,点 P 为 AB 上一点,∠DPC=∠A=∠B=90°.求 证:AD·BC=AP·BP. (2)、探究:如图 2,在四边形 ABCD 中,点 P 为 AB 上一点,当∠DPC=∠A=∠B=θ时, 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如图 3,在△ABD 中,AB=6,AD=BD=5.点 P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 A 出发, 沿边 AB 向点 B 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秒),当 DC 的长与 △ABD 底边上的高相等时,求 t 的值.
图2 图 22.如图,D是△ABC外一点,E是BC边上一点,∠1=∠2,∠3=∠4.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不得添加字母和线) (2)请分别说明两对三角形相似的理由 23.如图,在△ABC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CD∽△BFD (2)当tan∠ABD=1,AC=3时,求BF的长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中,将△ABC进行位似变换得到△ABC (1)△ABC1与△ABC的位似比是: (2)画出△ABC1关于y轴对称的△AB2C2; (3)设点P(a,b)为△ABC内一点,则依上述两次变换后,点P在△AB2C2内的对应 点P2的坐标是
22.如图,D 是△ABC 外一点,E 是 BC 边上一点,∠1=∠2,∠3=∠4.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不得添加字母和线); (2)请分别说明两对三角形相似的理由. 23.如图,在△ABC 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 D,E,AD 与 BE 相交于点 F. (1)求证:△ACD∽△BFD; (2)当 tan∠ABD=1,AC=3 时,求 BF 的长.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中,将△ABC 进行位似变换得到△A1B1C1. (1)△A1B1C1 与△ABC 的位似比是 ; (2)画出△A1B1C1 关于 y 轴对称的△A2B2C2; (3)设点 P(a,b)为△ABC 内一点,则依上述两次变换后,点 P 在△A2B2C2 内的对应 点 P2 的坐标是 .
25.如图,在△ABC中,AB==1,B=5-1,在AC边上截取AD=BC,连接BD (1)通过计算,判断AD2与AC·CD的大小关系 (2)求∠ABD的度数
25.如图,在△ABC 中,AB=AC=1,BC= 2 5 −1 ,在 AC 边上截取 AD=BC,连接 BD. (1)通过计算,判断 2 AD 与 AC·CD 的大小关系; (2)求∠ABD 的度数.
参考谷案 1234 7.D 8.A 9.D 10.A 14.2:3 3 19.(1)、2s或4s:(2)、不存在 20.(1)作图见解析(2)1:3 21.(1)、证明过程见解析:(2)、证明过程见解析:(3)、t=1秒或5秒 22.(1)、△ABD∽△AEC:△ABE∽△ADC;(2)、证明过程见解析 23.(1)详见解析:(2)3 24.(1);(2)答案见解析;(3)(2a,2b) 5.(1)AD2=AC·CD:(2)36°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A 6.C 7.D 8.A. 9.D 10.A 11.B 12.D 13. 28 5 14.2:3 15. 2 3 . 16.2 17.1:2 18. 19.(1)、2s 或 4s;(2)、不存在 20.(1)作图见解析(2)1:3 21.(1)、证明过程见解析;(2)、证明过程见解析;(3)、t=1 秒或 5 秒. 22.(1)、△ABD∽△AEC;△ABE∽△ADC;(2)、证明过程见解析 23.(1)详见解析;(2)3. 24.(1) 2 1 ;(2)答案见解析;(3)(-2a,2b). 25.(1) 2 AD AC CD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