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序言、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36,文件大小:22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一讲: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法 律与道德问题

第一讲: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法 律与道德问题

我国法治发展成就 (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的 (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 (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4)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 必 (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我国法治发展成就 v (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v (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 v (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v (4)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v (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 v (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v (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v (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道德秩序的重构 冬刘军宁: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已经到了道德亏空的密集还账期”,以“假”代真、以 “次”充好,中国人都不敢买国产制品!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 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了硫磺酸。今天,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 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 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这是近来许多 人都读到过的民间段子。段子里提到的事例表明,中国在今天 面临的根本危机是道德危机

道德秩序的重构 v 刘军宁: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v “中国已经到了道德亏空的密集还账期” , 以“假”代真、以 “次”充好,中国人都不敢买国产制品!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 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了硫磺酸。今天,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 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 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这是近来许多 人都读到过的民间段子。段子里提到的事例表明,中国在今天 面临的根本危机是道德危机

●公共道德与法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 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 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 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 重存在。 ~道德问题实际是法律问题 霍姆斯:法律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在积淀。它的历史就 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发展史。 德国社会学家赖默尔格罗尼迈尔尖锐地指出:当人们的行为有 违道德,他们已不再战栗。法学家犯法已不再新鲜,医务人员 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滥用人体也不再令人惊讶。当人们面对上帝 的惩罚或破坏神圣法则而毫无敬畏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公共道德与法治 v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 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 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 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 重存在。 v 道德问题实际是法律问题. v 霍姆斯:法律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在积淀。它的历史就 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发展史。 v 德国社会学家赖默尔格罗尼迈尔尖锐地指出: 当人们的行为有 违道德,他们已不再战栗。法学家犯法已不再新鲜,医务人员 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滥用人体也不再令人惊讶。当人们面对上帝 的惩罚或破坏神圣法则而毫无敬畏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关于我国公民 道德体系的建构 必 由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七大部分共同构成: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 集体主义 基本要求--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 义 必 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猛金合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和睡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关于我国公民 道德体系的建构 v 由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七大部分共同构成: v 核心------为人民服务 v 原则------集体主义 v 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义 v 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v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v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v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和睦

★根本问题在于我国的公民道德建 设中公共道德的阙如 第一,道德体系划分混乱,私德、公德混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 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为 着力点 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 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 根本问题在于我国的公民道德建 设中公共道德的阙如 v 第一,道德体系划分混乱,私德、公德混杂。 v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 v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 着力点。 ” v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 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人民”是相对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概念 冬“为人民服务”应当是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政 治要求,即使把它作为道德要求,也是只针 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不具有社会的普遍适用 性,至于公民个人,他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 他无须尽“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要求或道德 要求

“人民”是相对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概念 v “为人民服务”应当是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政 治要求,即使把它作为道德要求,也是只针 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不具有社会的普遍适用 性,至于公民个人,他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 他无须尽“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要求或道德 要求

冬集体主义本质上属于利他而非利己的道德主 义观,按照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是完全排 除利己主义的,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合法 利己的道德相冲突

v 集体主义本质上属于利他而非利己的道德主 义观,按照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是完全排 除利己主义的,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合法 利己的道德相冲突

冬“爱祖国”基本属于宪法义务,[1]而“爱人 民”属于道德美德,“爱劳动”、“爱科 学”、“爱社会主义”则不属于道德要求 [1]《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团结的义 务”;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故可推导出“爱祖国”是公民的宪法义务

v “爱祖国”基本属于宪法义务,[1] 而“爱人 民”属于道德美德, “爱劳动” 、 “爱科 学” 、 “爱社会主义”则不属于道德要求. v [1] 《宪法》第5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团结的义 务” ;第54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故可推导出“爱祖国”是公民的宪法义务

《纲要》既然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作为“道德 基本规范”,那么就要求人人都必须做到, 然而,经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这五种“道 德基本规范”将公德与私德相混杂:“爱国 守法”与“明礼诚信”属于公德范畴,而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 属于私德范畴,因为“友善”、“自强”与 “奉献”不是可以要求人人做得到的

v 《纲要》既然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道德 基本规范” ,那么就要求人人都必须做到, 然而,经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这五种“道 德基本规范”将公德与私德相混杂: “爱国 守法”与“明礼诚信”属于公德范畴,而 “团结友善” 、 “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 属于私德范畴,因为“友善” 、 “自强”与 “奉献”不是可以要求人人做得到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6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