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3渗透“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 (1)3x5=22;(2)0.28-0.13y=027y+1. 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岀: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 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的规律再用自己 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课本P81图31-1的方法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的实 2.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3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3.1.2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3.渗透“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 吗? (1) 3x-5=22; (2) 0.28-0.13y=0.27y+1. 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 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的规律,再用自己 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课本P81图3.1-1的方法演示.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的实验. 2.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3.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4拓展 观察课本P81图3.1-2,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5应用举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例1课本P82例2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ⅹ=”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 的形式 问题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 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例2(补充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 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 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 三、课堂练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4.拓展: 观察课本P81图3.1-2,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5.应用举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例1:课本P82例2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 的形式. 问题 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 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例2(补充):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 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 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 三、课堂练习
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3x-7m,a,-X,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2)0.3X=45; (3)y=0.6,(4y=-2 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 四、课时小结 谈谈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3x,-7m,,a,-x,.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x-5=6; (2)0.3x=45; (3)-y=0.6; (4)y=-2. 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 四、课时小结 谈谈对“化归”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