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一、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晰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 脑瘤等有重要意义:亦可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施行脊髓腔 或脑室造影,有时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炎、脑炎。 (2)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 (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 2.禁忌证 (1)颅内压增高和明显视神经盘水肿,特别是怀疑有颅后窝肿瘤者。 (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 丧失的临界状态。 (3)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血小板<50×10L者。 (4)病情危重,躁动不安、高位颈椎外伤、占位性病变,不宜强行腰椎穿 刺。 【方法及护理】 1.解释穿刺前向病人说明穿刺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其恐惧、害怕心理, 家属签穿刺术同意书,以取得病人配合。 2.皮试穿刺前应做普鲁卡因皮试,出、凝血时间测定,嘱病人排空大小 便。 3.物品准备准备好腰穿包及其他物品。 4.体位病人去枕平卧,背齐床沿,低头双手抱膝,腰部尽量后凸使椎间 隙增宽。 5.穿刺部位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即酵后上棘连线与后 正中线相交处
项目四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一、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 脑瘤等有重要意义;亦可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施行脊髓腔 或脑室造影,有时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炎、脑炎。 (2)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 (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 2.禁忌证 (1)颅内压增高和明显视神经盘水肿,特别是怀疑有颅后窝肿瘤者。 (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 丧失的临界状态。 (3)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血小板<50×10 9 /L 者。 (4)病情危重,躁动不安、高位颈椎外伤、占位性病变,不宜强行腰椎穿 刺。 【方法及护理】 1.解释 穿刺前向病人说明穿刺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其恐惧、害怕心理, 家属签穿刺术同意书,以取得病人配合。 2.皮试 穿刺前应做普鲁卡因皮试,出、凝血时间测定,嘱病人排空大小 便。 3.物品准备 准备好腰穿包及其他物品。 4.体位 病人去枕平卧,背齐床沿,低头双手抱膝,腰部尽量后凸使椎间 隙增宽。 5.穿刺部位 一般取第 3~4 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即髂后上棘连线与后 正中线相交处
6.穿刺过程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打开无菌包,术者戴无菌手套,铺 消毒洞巾,行局部麻醉。当术者进针时协助病人保持腰穿正确体位,防止乱动, 以免发生断针、软组织损伤及污染手术视野。穿刺针沿腰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 6cm,可感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尖已进入脊椎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 先进行测压,如压力明显增高的,针芯不可完全拔出,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以 防脑疝形成。若脑压不高,可拔出针芯放出脑脊液2~5ml置于无菌试管内备做 检查,如怀疑椎管梗阻,可协助术者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7.病情观察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呼吸、脉搏、 意识等。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处理。 8.穿刺后穿刺完毕放液及测压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消毒后 铺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嘱病人术后去枕平卧4一6小时,不可抬高头部,以防出现穿刺后反应, 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 2.病情监测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痛、背痛、有无穿刺点感染或脑疝等并 发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液、渗水。 二、脑血管介入性治疗 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 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造影检查、动 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如颈动脉狭窄、椎动 脉狭窄等。 2.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有对造影剂和麻醉药过敏者。 (3)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6.穿刺过程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打开无菌包,术者戴无菌手套,铺 消毒洞巾,行局部麻醉。当术者进针时协助病人保持腰穿正确体位,防止乱动, 以免发生断针、软组织损伤及污染手术视野。穿刺针沿腰间隙垂直进针,推进 4~ 6cm,可感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尖已进入脊椎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 先进行测压,如压力明显增高的,针芯不可完全拔出,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以 防脑疝形成。若脑压不高,可拔出针芯放出脑脊液 2~5ml 置于无菌试管内备做 检查,如怀疑椎管梗阻,可协助术者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7.病情观察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呼吸、脉搏、 意识等。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处理。 8.穿刺后 穿刺完毕放液及测压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消毒后 铺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嘱病人术后去枕平卧 4~6 小时,不可抬高头部,以防出现穿刺后反应, 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 2.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痛、背痛、有无穿刺点感染或脑疝等并 发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液、渗水。 二、脑血管介入性治疗 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系统)的 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造影检查、动 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如颈动脉狭窄、椎动 脉狭窄等。 2.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有对造影剂和麻醉药过敏者。 (3)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4)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闭塞、严重血管迂曲、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周 内有严重的卒中发作或合并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 【护理】 1.术前护理 (1)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该技术认识的程度,并进行心理 护理,对病人讲明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介绍手术成功 的病例,尽量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创造安静环境保证病人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术前一晚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术, 必要时子适量镇静剂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 (2)遵医嘱做好各种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等。 (3)准备好手术用品:介入材料、沙袋、弹力绷带、胶布、造影剂(碘帕 醇)、尼莫地平注射液、肝素钠、鱼精蛋白、利多卡因、注射器、各种抢救药品 等。 (4)遵医嘱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5)做碘过敏试验。 (6)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7)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及地塞米松5mg (8)在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2.术中护理 (1)遵医嘱调节给药时间、记录速度与浓度:准确记录术中所用材料、药 品的规格及数量、用法。 (2)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心律、呼 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注意病人术侧下肢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随时 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心慌等不适,注意病人的语言、肢体运动情况。 (3)遵医嘱吸氧和心电监测,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3.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患肢制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保持术 侧下肢伸直的状态下,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支架病人术后6小时拔股动
(4)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闭塞、严重血管迂曲、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 周 内有严重的卒中发作或合并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 【护理】 1.术前护理 (1)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该技术认识的程度,并进行心理 护理,对病人讲明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介绍手术成功 的病例,尽量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创造安静环境保证病人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术前一晚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术, 必要时予适量镇静剂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 (2)遵医嘱做好各种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等。 (3)准备好手术用品:介入材料、沙袋、弹力绷带、胶布、造影剂(碘帕 醇)、尼莫地平注射液、肝素钠、鱼精蛋白、利多卡因、注射器、各种抢救药品 等。 (4)遵医嘱术前 4~6 小时禁食、禁水。 (5)做碘过敏试验。 (6)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7)术前 30min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0.1g 及地塞米松 5mg。 (8)在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2.术中护理 (1)遵医嘱调节给药时间、记录速度与浓度;准确记录术中所用材料、药 品的规格及数量、用法。 (2)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心律、呼 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注意病人术侧下肢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随时 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心慌等不适,注意病人的语言、肢体运动情况。 (3)遵医嘱吸氧和心电监测,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3.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患肢制动 24 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保持术 侧下肢伸直的状态下,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支架病人术后 6 小时拔股动
脉鞘,予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2)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 手术部位有无渗血、周围有无血肿、术侧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 (3)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4小时内饮水2000ml。术后即 可吃饭,但避免食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 (4)及早行功能锻炼以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高压氧治疗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一氧化碳中毒。 (2)缺血性脑血管病。 (3)脑炎、中毒性脑病。 (4)神经性耳聋, (5)多发性硬化,脊髓及周围神经外伤,老年期痴呆等。 2.禁忌证 (1)恶性肿瘤,尤其是已发生转移者。 (2)出血性疾病,如颅内血肿、椎管或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可能者。 (3)颅内病变诊断不明者。 (4)严重高血压(>160/95mmHg),心力衰竭。 (5)原因不明的高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副鼻窦炎、中耳炎、咽 鼓管通气不良。 (6)肺部感染、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 (7)妇女月经期或怀孕期。 (8)有氧中毒和不能耐受高压氧者。 【方法及护理】 1.作好入舱前的宣传解释工作,使病人明确治疗目的:介绍高压氧的治疗 环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告诉病人进舱前勿饮食、酗酒,一般在餐后1~2 小时进舱治疗
脉鞘,予沙袋压迫穿刺点 6 小时。 (2)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 手术部位有无渗血、周围有无血肿、术侧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 (3)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4 小时内饮水 2000ml。术后即 可吃饭,但避免食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 (4)及早行功能锻炼以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高压氧治疗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一氧化碳中毒。 (2)缺血性脑血管病。 (3)脑炎、中毒性脑病。 (4)神经性耳聋。 (5)多发性硬化,脊髓及周围神经外伤,老年期痴呆等。 2.禁忌证 (1)恶性肿瘤,尤其是已发生转移者。 (2)出血性疾病,如颅内血肿、椎管或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可能者。 (3)颅内病变诊断不明者。 (4)严重高血压(>160/95mmHg),心力衰竭。 (5)原因不明的高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副鼻窦炎、中耳炎、咽 鼓管通气不良。 (6)肺部感染、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 (7)妇女月经期或怀孕期。 (8)有氧中毒和不能耐受高压氧者。 【方法及护理】 1.作好入舱前的宣传解释工作,使病人明确治疗目的;介绍高压氧的治疗 环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告诉病人进舱前勿饮食、酗酒,一般在餐后 1~2 小时进舱治疗
2.高压氧治疗是在密闭的舱室内进行,且舱内氧浓度较高,故应高度重视 防火防爆,确保安全。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和各种火源(打火机、火柴、移动 电话、B机、电动玩具、爆竹、汽油、清凉油、万花油等)进舱;禁止穿戴腈 纶、氨纶、丙纶、尼纶、混纺织品等可发生静电火花的衣帽,指导病人及时更换 全棉织品:同时告诉病人不要将手表、钢笔、保温杯等带入舱内,以防损坏。 3.首次治疗或患慢性鼻咽部炎症的病人可用1%麻黄碱液滴鼻:发热、血压 过高、严重疲劳及妇女月经期应暂停治疗。 4.加压和减压过程中舱内有一定温度变化,应备好棉制衣服,以防着凉。 5.教会病人预防气压伤的各种知识,使病人掌握调节中耳气压的方法与要 领,如打哈欠、捏鼻鼓气法、咀嚼法、吞咽法等,以防鼓膜被压破。若采用上述 方法仍耳痛不止,应报告医生,立即停止加压并对症止痛。鼓膜未破者,休息数 日可恢复:若鼓膜已破,应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冲洗及用药,可加用抗生素防止 感染,愈合前不要再加压治疗。 6.加压过程中应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如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呼 吸减慢,系正常加压反应,不必作特殊处理,告诉病人不要因此惊慌。若发现病 人烦躁不安、颜面或口周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干咳、气急,或病人自诉四肢 麻木、头昏、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可能为氧中毒,应立即报告医生,并 摘除面罩、停止吸氧,改吸舱内空气:出现抽搐时,应防止外伤和咬伤
2.高压氧治疗是在密闭的舱室内进行,且舱内氧浓度较高,故应高度重视 防火防爆,确保安全。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和各种火源(打火机、火柴、移动 电话、BP 机、电动玩具、爆竹、汽油、清凉油、万花油等)进舱;禁止穿戴腈 纶、氨纶、丙纶、尼纶、混纺织品等可发生静电火花的衣帽,指导病人及时更换 全棉织品;同时告诉病人不要将手表、钢笔、保温杯等带入舱内,以防损坏。 3.首次治疗或患慢性鼻咽部炎症的病人可用 1%麻黄碱液滴鼻;发热、血压 过高、严重疲劳及妇女月经期应暂停治疗。 4.加压和减压过程中舱内有一定温度变化,应备好棉制衣服,以防着凉。 5.教会病人预防气压伤的各种知识,使病人掌握调节中耳气压的方法与要 领,如打哈欠、捏鼻鼓气法、咀嚼法、吞咽法等,以防鼓膜被压破。若采用上述 方法仍耳痛不止,应报告医生,立即停止加压并对症止痛。鼓膜未破者,休息数 日可恢复;若鼓膜已破,应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冲洗及用药,可加用抗生素防止 感染,愈合前不要再加压治疗。 6.加压过程中应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如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呼 吸减慢,系正常加压反应,不必作特殊处理,告诉病人不要因此惊慌。若发现病 人烦躁不安、颜面或口周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干咳、气急,或病人自诉四肢 麻木、头昏、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可能为氧中毒,应立即报告医生,并 摘除面罩、停止吸氧,改吸舱内空气;出现抽搐时,应防止外伤和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