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案例导入 精人,男,68岁,6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此后病情迅速加重,意 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不规律服降压药。检查:体温36℃、脉搏68次分 呼吸12次/分、血压180/100mmHg,昏迷,双侧瞳孔2mm,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肢 体偏雄。初步诊断:脑出血. 1.为什么诊断为脑出血? 2.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有什么不同 3.脑出血是否有“三偏征”? 4.做哪项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证实脑出血? 5.怎样治疗、护理?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一30%,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 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 脑出血年发病率为(60一80)10万人,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病 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 【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颅内动脉瘤、脑动 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淀粉样血管病、抗凝及溶栓治疗并发症以及脑肿 瘤细胞侵袭血管破裂出血等。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 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使血压进一步骤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起病形式: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起病突然,往 往在数分种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2)颅内高压: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呼吸深 沉带有鼾声,重则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 (3)神经功能受损: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轻度脑膜刺激症状等。 (4)常见的临床类型及特点
项目二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案例导入 病人,男,68 岁,6 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此后病情迅速加重,意 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高血压病史 6 年,不规律服降压药。检查:体温 36℃、脉搏 68 次/分、 呼吸 12 次/分、血压 180/100mmHg,昏迷,双侧瞳孔 2mm,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肢 体偏瘫。初步诊断:脑出血。 1.为什么诊断为脑出血? 2.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有什么不同? 3.脑出血是否有“三偏征”? 4.做哪项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证实脑出血? 5.怎样治疗、护理?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20%~30%,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 占 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 20%。 脑出血年发病率为(60~80)/10 万人,急性期病死率为 30%~40%,是病 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 【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颅内动脉瘤、脑动 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淀粉样血管病、抗凝及溶栓治疗并发症以及脑肿 瘤细胞侵袭血管破裂出血等。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 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使血压进一步骤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起病形式: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起病突然,往 往在数分种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2)颅内高压: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呼吸深 沉带有鼾声,重则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 (3)神经功能受损: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轻度脑膜刺激症状等。 (4)常见的临床类型及特点
1)壳核出血:最常见,占脑出血的50%~60%。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出 现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图8-4),优势半球出血 可有失语。出血量较大(>30ml)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占位效应,甚至引起脑 疝而危及生命。 图84内囊模式图 2)丘脑出血:占脑出血的20%。病人常出现丘脑性感觉障碍、失语(丘脑 性失语表现为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朗读存在 障碍等)入、痴呆(丘脑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 改变等)和眼球运动障碍,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下肢重于上肢。 3)脑干出血:约占10%,大多为脑桥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头痛、 呕吐、眩晕、复视:双侧面部和肢体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两侧瞳孔极度缩 小:还可出现中枢性高热和呼吸改变,病情多迅速发展,在24~48h内死亡。 4)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表现为突起一侧后枕部的疼痛、眩晕和 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小量出血者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眼球震颤、 病变侧共济失调、站立和步态不稳等,无肢体瘫痪。出血量大者,发病时或发病 后12~24小时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呼吸节 律不规则、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 5)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5%~10%,老年人脑叶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 化。脑叶出血的部位以顶叶多见,依次为颢、枕、额叶,40%为跨叶出血。顶叶 出血可有偏侧感觉障碍:颢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摊和以上肢为主的瘫痪: 枕叶出血表现为视物模糊、对侧同向偏盲,可有一过性黑矇;额叶出血常表现为 前额痛、对侧偏瘫、Broca失语、精神障碍等。 2.并发症脑出血通常在短期内停止,部分病人可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 脑干、丘脑及大量脑室出血病人可因脑水肿、脑疝或并发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 等导致死亡。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液尿素氮和血糖升高。 2.影像学检查头部CT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 形均匀高密度灶,并可发现血肿部位、大小、形态:MRI检查可早期发现CT不
1)壳核出血:最常见,占脑出血的 50%~60%。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出 现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图 8-4),优势半球出血 可有失语。出血量较大(>30ml)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占位效应,甚至引起脑 疝而危及生命。 图 8-4 内囊模式图 2)丘脑出血:占脑出血的 20%。病人常出现丘脑性感觉障碍、失语(丘脑 性失语表现为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朗读存在 障碍等)、痴呆(丘脑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 改变等)和眼球运动障碍,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下肢重于上肢。 3)脑干出血:约占 10%,大多为脑桥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头痛、 呕吐、眩晕、复视;双侧面部和肢体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两侧瞳孔极度缩 小;还可出现中枢性高热和呼吸改变,病情多迅速发展,在 24~48h 内死亡。 4)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 10%,表现为突起一侧后枕部的疼痛、眩晕和 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小量出血者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眼球震颤、 病变侧共济失调、站立和步态不稳等,无肢体瘫痪。出血量大者,发病时或发病 后 12~24 小时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呼吸节 律不规则、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 5)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 5%~10%,老年人脑叶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 化。脑叶出血的部位以顶叶多见,依次为颞、枕、额叶,40%为跨叶出血。顶叶 出血可有偏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以上肢为主的瘫痪; 枕叶出血表现为视物模糊、对侧同向偏盲,可有一过性黑曚;额叶出血常表现为 前额痛、对侧偏瘫、Broca 失语、精神障碍等。 2.并发症 脑出血通常在短期内停止,部分病人可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 脑干、丘脑及大量脑室出血病人可因脑水肿、脑疝或并发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 等导致死亡。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液尿素氮和血糖升高。 2.影像学检查 头部 CT 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 形均匀高密度灶,并可发现血肿部位、大小、形态;MRI 检查可早期发现 CT 不
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的小量出血:DSA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造影剂外 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脑脊液。 【诊断要点】 1.50岁以上有高血压史的病人,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2.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严重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CT检查显示脑内均匀高密度灶。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和再出血、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感染: 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调控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机体对颅内压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 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急性期一般不 使用降压药物降血压,以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础。但血压过高时,可增加再出血 的危险,应及时控制血压。当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 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脑出血病人血压降低速度和 幅度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脑低灌注。血压过低者,应进行升压治疗以维持 足够的脑灌注。急性期血压骤然下降提示病情危重。脑出血恢复期应将血压控制 在正常范围。 3.控制脑水肿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一个重要环 节。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 4.手术治疗可采用开颅清除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抽吸等方法。 5.康复治疗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应建 立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SU是指改善住院卒中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专 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康复、提高疗 效的组织系统。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有机
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的小量出血;DSA 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造影剂外 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脑脊液。 【诊断要点】 1.50 岁以上有高血压史的病人,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2.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严重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CT 检查显示脑内均匀高密度灶。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和再出血、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感染; 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调控血压 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机体对颅内压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 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急性期一般不 使用降压药物降血压,以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础。但血压过高时,可增加再出血 的危险,应及时控制血压。当血压≥200/110mmHg 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 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 180/105mmHg 左右。脑出血病人血压降低速度和 幅度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脑低灌注。血压过低者,应进行升压治疗以维持 足够的脑灌注。急性期血压骤然下降提示病情危重。脑出血恢复期应将血压控制 在正常范围。 3.控制脑水肿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一个重要环 节。常用药物有 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 4.手术治疗 可采用开颅清除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抽吸等方法。 5.康复治疗 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应建 立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SU 是指改善住院卒中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专 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康复、提高疗 效的组织系统。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有机
地融为一体,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诚少药费,有利于出院后的管 理和社会治疗。卒中病人均应收入SU治疗。 【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与脑出血、脑水肿所致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以减 轻脑水肿:谵妄、躁动病人加保护性床挡,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保持环 境安静、安全,减少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及时 吸痰以清除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误吸和室息。避免 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大量快速输 液和躁动不安等。过度烦躁不安病人可遵医嘱适量给予镇静剂,便秘者遵医嘱应 用缓泻剂。 2.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补充足够水分(每日液体入量>2500ml)和热量。昏迷或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 3天遵医嘱给予胃管鼻饲。食物应无刺激性,温度适宜,少量多餐。加强口腔、 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防止便秘。每日床上擦浴1~2次,每2~3小时应变换 体位1次,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摆动幅度,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床单位整洁、 干燥,有条件应使用气垫床或自动减压床,以预防压疮。将病人瘫痪肢体置于功 能位置,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3.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 评估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诚慢、呼吸不规则、 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观察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 适、胃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体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使 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低钾和肾功能受损。 4.抢救脑疝当病人出现脑疝先兆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降颅压药物(如使用甘露醇应在15~30mn 滴完):立即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和室息:
地融为一体,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药费,有利于出院后的管 理和社会治疗。卒中病人均应收入 SU 治疗。 【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所致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2~4 周,抬高床头 15°~30°,以减 轻脑水肿;谵妄、躁动病人加保护性床挡,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保持环 境安静、安全,减少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及时 吸痰以清除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误吸和窒息。避免 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大量快速输 液和躁动不安等。过度烦躁不安病人可遵医嘱适量给予镇静剂,便秘者遵医嘱应 用缓泻剂。 2.生活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补充足够水分(每日液体入量>2500ml)和热量。昏迷或吞咽障碍者,发病第 2~ 3 天遵医嘱给予胃管鼻饲。食物应无刺激性,温度适宜,少量多餐。加强口腔、 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防止便秘。每日床上擦浴 1~2 次,每 2~3 小时应变换 体位 1 次,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摆动幅度,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床单位整洁、 干燥,有条件应使用气垫床或自动减压床,以预防压疮。将病人瘫痪肢体置于功 能位置,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3.病情监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 评估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 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观察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 适、胃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体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使 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低钾和肾功能受损。 4.抢救脑疝 当病人出现脑疝先兆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降颅压药物(如使用甘露醇应在 15~30min 滴完);立即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和窒息;
备好气管切开包、脑室穿刺引流包、监护仪、呼吸机和抢救药物。 5.防治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保护胃黏膜和止血的药物,如雷尼替丁、 吉胃乐凝胶、巴曲酶(立止血)、奥美拉唑(洛赛克)等,并密切观察用药付反 应: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和温度 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必要时遵医嘱禁食。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参见本项目任务一“昏迷”的护理。 7.康复护理参见本项目任务一“瘫痪”的护理 【健康教育】 1.同本任务“脑血栓形成”健康指导。 2.避免诱因脑出血的发病大多因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然 升高所致,应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使血压升高的各种因素。如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 平衡,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 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酒。遵医 嘱正确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因为血压突然降低可导致脑血流减少, 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备好气管切开包、脑室穿刺引流包、监护仪、呼吸机和抢救药物。 5.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遵医嘱给予保护胃黏膜和止血的药物,如雷尼替丁、 吉胃乐凝胶、巴曲酶(立止血)、奥美拉唑(洛赛克)等,并密切观察用药付反 应;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和温度 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必要时遵医嘱禁食。 6.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见本项目任务一“昏迷”的护理。 7.康复护理 参见本项目任务一“瘫痪”的护理 【健康教育】 1.同本任务“脑血栓形成”健康指导。 2.避免诱因 脑出血的发病大多因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然 升高所致,应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使血压升高的各种因素。如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 平衡,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 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酒。遵医 嘱正确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因为血压突然降低可导致脑血流减少, 引起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