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圳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分析 —以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为例 姓名 黄振略 专业 工商管理 学院 管理学院 学号 2004041301 指导教师:刘莉 职称:教授 2008年5月3日
1 深 圳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分析 ——以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为例 姓名: 黄振略 专业: 工商管理 学院: 管理学院 学号: 2004041301 指导教师: 刘 莉 职称: 教 授 2008年 5 月 3 日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新技术企 业集成创新分析—以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为例》是本人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黄振略 日期:2008年5月8日
2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新技术企 业集成创新分析 ——以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为例》是本人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黄振略 日期: 2008 年 5 月 8 日
目录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二、集成创新相关理论综述 (一)集成创新的内涵 集成. 2.集成创新 3.集成创新的特征 二)集成创新的文献综述 55666667789 (三)集成创新构成要素的文献综述 (四)集成创新的实现模式文献综述 (五)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三、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分析. (一)研祥智能简介. 1.研祥智能基本概况. ,,,,,,11 2.研祥智能发展历程. 12 (二)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分析. 1.战略集成 2.技术集成 14 3.市场集成 16 4.组织集成 18 5知识集成 四、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实现模式 (一)研祥智能自主创新战略选择分析. (二)研祥智能自主创新战略的效益分析. 五、研祥智能集成创新的启示.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23 二)将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23
3 目录 一、 前言.........................................................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5 (二)研究方法 ..................................................6 二、 集成创新相关理论综述.........................................6 (一)集成创新的内涵 ............................................6 1.集成......................................................6 2.集成创新..................................................6 3.集成创新的特征.............................................7 (二)集成创新的文献综述 ........................................7 (三)集成创新构成要素的文献综述 ................................8 (四)集成创新的实现模式文献综述 ................................9 (五)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10 三、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分析...........................................11 (一)研祥智能简介..........................................11 1.研祥智能基本概况..........................................11 2.研祥智能发展历程..........................................12 (二)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分析..................................13 1.战略集成..................................................13 2.技术集成..................................................14 3.市场集成..................................................16 4.组织集成..................................................18 5.知识集成..................................................21 四、研祥智能集成创新实现模式.......................................22 (一)研祥智能自主创新战略选择分析.............................22 (二)研祥智能自主创新战略的效益分析...........................23 五、研祥智能集成创新的启示.........................................23 (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23 (二)将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23
(三)以市场为创新导向 (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五)综合配置创新资源 (六)科学运用创新管理工具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 ,,,,,,,,27
4 (三)以市场为创新导向 .........................................24 (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24 (五)综合配置创新资源 .........................................24 (六)科学运用创新管理工具 .....................................25 六、结语...........................................................25 【注释】...........................................................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6 英文摘要...........................................................27
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分析 以深圳研祥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黄振略(学号:2004041301)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导教师:刘莉教授 【摘要】在科技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链模块化的趋势下,产业链的点对点竞争越发加 剧,企业必须进行综合集成,形成自己的集成差异优势。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 内容,它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管理理念等有机组合、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 营管理方式创造新经济増长点。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国内外集成创新理论研究进行了梳 理提出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分析体系对深圳硏祥智能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剖析 归纳总结其集成创新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研祥智能 前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 髙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模块化特点凸 显,在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取得长足发 展。例如华为、中兴在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崛起,联想称雄国内PC制造业,重庆隆鑫和力帆 在中国本土摩托车制造业的强势,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快速追赶世界造船业等,都得益 于模块化的产品结构或是主动将追赶对象的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生产方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产业链的模块化趋势下,产业 链的点对点的竞争越发加剧,企业必须将创新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形成自己的集成差异优势 才能稳操胜券。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已有的单项技术、管理理念等有 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
5 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分析 ——以深圳研祥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黄振略(学号:2004041301)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刘莉 教授 【摘要】在科技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链模块化的趋势下,产业链的点对点竞争越发加 剧,企业必须进行综合集成,形成自己的集成差异优势。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 内容,它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管理理念等有机组合、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 营管理方式,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国内外集成创新理论研究进行了梳 理,提出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分析体系,对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剖析, 归纳总结其集成创新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研祥智能 一、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模块化特点凸 显,在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取得长足发 展。例如华为、中兴在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崛起,联想称雄国内 PC 制造业,重庆隆鑫和力帆 在中国本土摩托车制造业的强势,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快速追赶世界造船业等,都得益 于模块化的产品结构或是主动将追赶对象的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生产方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产业链的模块化趋势下,产业 链的点对点的竞争越发加剧,企业必须将创新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形成自己的集成差异优势 才能稳操胜券。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已有的单项技术、管理理念等有 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集成创新的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 的经济效益。集成创新具有持续性优势,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由此 形成的竞争优势,往往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突破的意义 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外集成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集成创新分析体系,对深圳硏祥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硏祥智能”)的案例进行深入 剖析,归纳总结其集成创新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成创新有所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集成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高新技术行业,基于研祥智能的案例分 析集成创新的,文中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系统査阅国内外关于集成创新的相关理论资料、调査材料和硏究结 论,结合高新技术行业的特点,提出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分析中国典型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一一深圳研祥智 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集成创新的历程,得出了研祥智能的集成创新的成功启示 二、集成创新相关理论综述 (一)集成创新的内涵 1.集成 “集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集大成,意思是指将某类事物中各个好的、精 华的部分集中、组合在一起,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英文单词为 Integration,其意为融合、 综合、成为整体、一体化之意等。集成本身是聚集、综合之意,是各种要素的汇集,是构造 系统的一种理念,同时又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升系统整体功能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认为:“要素仅仅是一般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集成 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 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这样的过程才称为集成。”1 从系统论角度看集成,集成是指相对于各自独的组成部分进行汇总或组合而形成一个整 体,以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群聚效应。海峰等(1999)从系统的观点提出,集成从一般意 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单元、子系统)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这种集 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即按照某一些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 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有机系统的整体功能。2 2.集成创新 官建成与张爱军对集成创新的定义为:所谓集成创新就是对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 依赖的创新要素(技术、组织、制造、营销、经营、管理等)进行创造性的系统融合、协调 和优化(优势互补),以达到高效创新的特定目的。金军和邹锐给出的集成创新定义与上述 定义大同小异,他们认为,集成创新是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 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
6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集成创新的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 的经济效益。集成创新具有持续性优势,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由此 形成的竞争优势,往往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突破的意义。 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外集成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集成创新分析体系,对深圳研祥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祥智能”)的案例进行深入 剖析,归纳总结其集成创新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成创新有所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集成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高新技术行业,基于研祥智能的案例分 析集成创新的,文中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集成创新的相关理论资料、调查材料和研究结 论,结合高新技术行业的特点,提出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分析中国典型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深圳研祥智 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集成创新的历程,得出了研祥智能的集成创新的成功启示。 二、 集成创新相关理论综述 (一)集成创新的内涵 1.集成 “集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集大成,意思是指将某类事物中各个好的、精 华的部分集中、组合在一起,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英文单词为 Integration,其意为融合、 综合、成为整体、一体化之意等。集成本身是聚集、综合之意,是各种要素的汇集,是构造 系统的一种理念,同时又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升系统整体功能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认为:“要素仅仅是一般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集成, 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 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这样的过程才称为集成。”1 从系统论角度看集成,集成是指相对于各自独的组成部分进行汇总或组合而形成一个整 体,以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群聚效应。海峰等(1999)从系统的观点提出,集成从一般意 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单元、子系统)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这种集 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即按照某一些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 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有机系统的整体功能。2 2.集成创新 官建成与张爱军对集成创新的定义为:所谓集成创新就是对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 依赖的创新要素(技术、组织、制造、营销、经营、管理等)进行创造性的系统融合、协调 和优化(优势互补),以达到高效创新的特定目的。金军和邹锐给出的集成创新定义与上述 定义大同小异,他们认为,集成创新是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 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
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成思危在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技术创新有三种类型:追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所谓集成创新就是把现有的东 西组合、移植产生新的创新。集成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是集成, 集成的结果不是自吹说实现集成了,而是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从客观意义上讲,集成创新是某一系统或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结在一起,使 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新的整体的过程:从主观意义上讲,集成创新是主动地寻优的过程:但从 本质上讲,集成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系统整合为有机 整体的过程 3集成创新的特征 集成创新有两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它以系统思想为指导。集成创新不是几个要素的简 单叠加,而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要素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整体 因此,集成创新属于系统综合与系统优化的范畴。二是它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要素间的集 成必须经过主动地优化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这样的过程才成为集成创新。 (二)集成创新的文献综述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1912年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从内涵看,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他的思路重构经济理论,使创新研究内容 更加丰富、完善。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迪隆( Dilion)、多西(osi)、厄特贝克 Utterback) 等人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组织、决策行为、学习能力与营销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对于企业 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提高技术创新效果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理好上述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 发挥协同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内部要素集成思想已经逐渐明朗。 70年代美国学者纳尔逊(R. Nelson)和温特(S. Winter)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 下,通过对创新过程机理的深入研究,创立了创新进化论这一独特新颖的理论分支,它推动 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使得人们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彼特的初始定义回 归,当然,这种整合性的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定义回复,而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 层次的统 “莲花型创新”是由美国 Entovation国际公司的创立者和首席战略家戴布拉·艾米顿 ( Debra m· Amidon)女士在1989年率先提出的。她在《全球创新战略:创造增值价值联盟》 中创造了“莲花型创新”这一术语,用交错的花瓣来描述在未来动态的全球经济中为取得商 业成功所需要的多重关系。“莲花型创新”由三个层次构成:微观经济层次、中观经济层次 和宏观经济层次 集成创新思路的提出,给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如何理解集成创新的概念,与其它有关创新的概念有何区别,如何应用集成创新的思路指导 具体创新管理实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科技管理部门的官员和广大学者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2001,2002)提出“以提高战略性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为目标,加强相关技术的配套集成与创新,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 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 所以,我们更应当注重技术的集成创新,注重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集成
7 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成思危在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技术创新有三种类型:追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所谓集成创新就是把现有的东 西组合、移植产生新的创新。集成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是集成, 集成的结果不是自吹说实现集成了,而是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从客观意义上讲,集成创新是某一系统或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结在一起,使 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新的整体的过程;从主观意义上讲,集成创新是主动地寻优的过程;但从 本质上讲,集成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系统整合为有机 整体的过程。 3.集成创新的特征 集成创新有两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它以系统思想为指导。集成创新不是几个要素的简 单叠加,而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要素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整体。 因此,集成创新属于系统综合与系统优化的范畴。二是它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要素间的集 成必须经过主动地优化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这样的过程才成为集成创新。 (二)集成创新的文献综述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1912 年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从内涵看,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他的思路重构经济理论,使创新研究内容 更加丰富、完善。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迪隆(Dilion)、多西(Dosi)、厄特贝克(Utterback) 等人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组织、决策行为、学习能力与营销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对于企业 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提高技术创新效果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理好上述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 发挥协同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内部要素集成思想已经逐渐明朗。3 70 年代美国学者纳尔逊 (R. Nelson)和温特(S. Winter)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 下,通过对创新过程机理的深入研究,创立了创新进化论这一独特新颖的理论分支,它推动 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使得人们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彼特的初始定义回 归,当然,这种整合性的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定义回复,而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 层次的统一。4 “莲花型创新”是由美国 Entovation 国际公司的创立者和首席战略家戴布拉·艾米顿 (Debra M·Amidon)女士在 1989 年率先提出的。她在《全球创新战略:创造增值价值联盟》 中创造了“莲花型创新”这一术语,用交错的花瓣来描述在未来动态的全球经济中为取得商 业成功所需要的多重关系。“莲花型创新”由三个层次构成:微观经济层次、中观经济层次 和宏观经济层次。 集成创新思路的提出,给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如何理解集成创新的概念,与其它有关创新的概念有何区别,如何应用集成创新的思路指导 具体创新管理实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科技管理部门的官员和广大学者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2001,2002)提出“以提高战略性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为目标,加强相关技术的配套集成与创新,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 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 所以,我们更应当注重技术的集成创新,注重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集成
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等人(1998)在《集成管理 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 书中对集成、集成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认为集成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指一种创造性的融合 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入创造性的思维。许庆瑞教授与陈劲合作完成的“企业 创新系统”的硏究,陈劲、江辉合作完成的“集成创新模式、评价与案例”,许庆瑞提出的 全面创新管理”等,是企业集成创新管理的雏形 慕玲、路风(2002)则从集成创新的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角度,提出了以需求环 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构建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技术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张华 胜、薛澜从集成创新范式分析了集成创新的有关问题;赵志等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理论以及衍生出的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理论出发提出将业务流程重组(BPR)、IPD应用于产品 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并行创新。石定寰和柳卸林(1998)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 构想,把国家创新系统视为“创新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集成体系,提出加强产学研合 作。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集成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 见解 (三)集成创新构成要素的文献综述 在创新管理领域中,集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Marco lansiti教授在其 代表作《 Techno logy Integration》中提出的。°他认为技术集成管理更加有能力应付不连 续的技术创新。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新技术和新市场的不断出现,使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处 理不连续的技术变化的背景提出的。 Miller和 Morris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的公司己进入了第四代研究开发时期,其特征是 融合创新,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集成而产生的创新,而这些学科是独立的又是互补的。 新产品的思想、试验和对新产品的信念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共同建立起来的,也是企业与企 业的伙伴、客户共同建立起来的。这种全新的集成机制确保了不连续和跨越创新的实现。这 些学者的研究所提供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创新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寻求对技术创新 中的关键要素:战略、技术、知识、组织、过程的匹配和集成,从而应对技术与市场均不确 定条件下的竞争。 Philip sadler所著的《无缝隙组织》更是强调在当今企业创新管理中,构建柔性的组 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以更利于集成创新 从产品开发管理的角度,很多学者探讨了企业应对技术变化的策略、方法问题,他们的 研究成果验证、扩充了“技术集成”概念体系°。 Pisano强调企业内部不同技术知识源的集 成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Rogers则提出了以技术选择战略化、企业技术平台集成化为特 征的第五代R&D管理模型;Hard&er等学者在研究欧洲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开发管理时,把企 业的集成创新措施分解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 技术创新是技术、市场、组织演进交互作用的过程°。 Iansiti的“技术集成”概念体 系仅仅集中于单个组织的产品开发过程,侧重于创新的技术端。如果要构建针对完整创新过 程的“集成”概念体系,必须引入市场端以及跨组织的“集成”概念。众多学者在这一方向 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Iansiti、 Clark、 Fujimoto在1991-1996年所做的一系列产品开发管理研究中提出了 “用户集成”“内部集成”、“外部集成”等概念。“用户集成”强调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相适
8 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等人(1998)在《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一 书中对集成、集成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认为集成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指一种创造性的融合 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入创造性的思维。许庆瑞教授与陈劲合作完成的“企业 创新系统”的研究,陈劲、江辉合作完成的“集成创新模式、评价与案例”,许庆瑞提出的 “全面创新管理”等,是企业集成创新管理的雏形。 慕玲、路风(2002)则从集成创新的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角度,提出了以需求环 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构建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技术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张华 胜、薛澜从集成创新范式分析了集成创新的有关问题;赵志等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理论以及衍生出的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理论出发提出将业务流程重组(BPR)、IPD 应用于产品 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并行创新。石定寰和柳卸林(1998)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 构想,把国家创新系统视为“创新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集成体系,提出加强产学研合 作。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集成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 见解。 (三)集成创新构成要素的文献综述 在创新管理领域中,集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Marco Iansiti 教授在其 代表作《Technology Integration》中提出的。5 他认为技术集成管理更加有能力应付不连 续的技术创新。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新技术和新市场的不断出现,使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处 理不连续的技术变化的背景提出的。 Miller 和 Morris 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的公司已进入了第四代研究开发时期,其特征是 融合创新,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集成而产生的创新,而这些学科是独立的又是互补的。 新产品的思想、试验和对新产品的信念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共同建立起来的,也是企业与企 业的伙伴、客户共同建立起来的。这种全新的集成机制确保了不连续和跨越创新的实现。这 些学者的研究所提供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创新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寻求对技术创新 中的关键要素:战略、技术、知识、组织、过程的匹配和集成,从而应对技术与市场均不确 定条件下的竞争。 Philip Sadler 所著的《无缝隙组织》更是强调在当今企业创新管理中,构建柔性的组 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以更利于集成创新。 从产品开发管理的角度,很多学者探讨了企业应对技术变化的策略、方法问题,他们的 研究成果验证、扩充了“技术集成”概念体系 6。Pisano7 强调企业内部不同技术知识源的集 成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Rogers 8 则提出了以技术选择战略化、企业技术平台集成化为特 征的第五代 R&D 管理模型;Hard&er 等学者在研究欧洲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开发管理时,把企 业的集成创新措施分解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 技术创新是技术、市场、组织演进交互作用的过程 9。Iansiti 的“技术集成”概念体 系仅仅集中于单个组织的产品开发过程,侧重于创新的技术端。如果要构建针对完整创新过 程的“集成”概念体系,必须引入市场端以及跨组织的“集成”概念。众多学者在这一方向 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Iansiti、Clark、Fujimoto 在 1991—1996 年所做的一系列产品开发管理研究中提出了 “用户集成”“内部集成”、“外部集成”等概念。“用户集成”强调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相适
应和互相学习,旨在促进用户信息和企业产品开发环境之间的相互匹配。“内部集成”强调 企业内部知识基础间的匹配、信息单元间的集成:“外部集成”则强调企业对其外部知识网 络、价值网络的适应 此外,许多学者如弗里曼( Freeman)、多西等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了技术、组织、制度 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从而促使创新管理的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成的思想和 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0 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企业发展的特点,对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应的完 善与修正。欧光军、胡树华从技术集成、知识集成、组织集成、管理集成四个层面提出了集 成动态创新模式。江辉、陈劲为分析研究企业形成集成创新的机制,将企业内部运转的三个 层面一一技术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作为构成企业集成创新的要素。李文博、郑文哲 在剖析企业集成创新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将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四个方面:技术、战略 知识、组织。黄玉杰、李忱、田杨茁则将企业的集成创新分为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集成创新和 企业之间的网络集成创新。其中,与本文研究相符合的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集成创新包括技术 的集成创新、管理职能的集成创新和企业整体的集成创新 史宪睿、金丽、孔伟认为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集成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竞争力 的能力,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连接而成的能力系统,包括战略集成能力、知识 成能力、组织集成能力。赵光辉认为集成创新是一个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各方面 内容的一个系统总体,是对企业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和集成的过程。孙金梅、黄清则将集成创 新的要素划分为六个方面:战略集成、技术集成、知识集成、资源和能力集成、组织集成和 时间集成 (四)集成创新的实现模式文献综述 国内众多学者在研究集成创新的创新要素及层次的基础上,继承性的深入挖掘,总结了 在一定的假设的前提下,创新主体如何围绕这一核心假设,遵循不同的创新路径,进行全方 位协同,并最终实现同一目标一一集成创新。 王毅等(1999)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整合核心能力与市场需 求,使企业竞争优势之源成为“活”源,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这是在企业内部以产品为 平台进行集成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 张华胜,薛澜(2002)基于组织方式提出三种集成创新实现模式:一体化集成模式、市 场集成模式、网络组织集成模式。又在网络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战略联盟集成模式与产 业集群集成模式 郁培丽等(2005)基于提炼企业核心技术提出了突变型、标准型、跃迁型三种技术集成创 新模式。 司春林(2005)提出企业创新空间理论来划分集成创新的类型。企业创新空间由技术、 组织和市场三个维度构成。集成创新可以发生在上述每一个维度内(例如:技术集成创新和 组织集成创新分别发生在技术和组织维),也可以发生在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间(如,技术 组织集成创新、技术一市场集成创新、组织一市场集成创新和技术一组织一市场集成创新) 王星,庄永耀(2006)提出中国企业集成创新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分析框架,并基 于此框架提出了企业集成创新模式:基于技术的技术本身集成、基于战略集成的集成模式
9 应和互相学习,旨在促进用户信息和企业产品开发环境之间的相互匹配。“内部集成”强调 企业内部知识基础间的匹配、信息单元间的集成;“外部集成”则强调企业对其外部知识网 络、价值网络的适应。 此外,许多学者如弗里曼(Freeman)、多西等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了技术、组织、制度、 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从而促使创新管理的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成的思想和 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10 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企业发展的特点,对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应的完 善与修正。欧光军、胡树华从技术集成、知识集成、组织集成、管理集成四个层面提出了集 成动态创新模式。江辉、陈劲为分析研究企业形成集成创新的机制,将企业内部运转的三个 层面— — 技术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作为构成企业集成创新的要素。李文博、郑文哲 在剖析企业集成创新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将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四个方面:技术、战略、 知识、组织。黄玉杰、李忱、田杨茁则将企业的集成创新分为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集成创新和 企业之间的网络集成创新。其中,与本文研究相符合的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集成创新包括技术 的集成创新、管理职能的集成创新和企业整体的集成创新。 史宪睿、金丽、孔伟认为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集成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竞争力 的能力,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连接而成的能力系统,包括战略集成能力、知识 成能力、组织集成能力。赵光辉认为集成创新是一个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各方面 内容的一个系统总体, 是对企业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和集成的过程。孙金梅、黄清则将集成创 新的要素划分为六个方面:战略集成、技术集成、知识集成、资源和能力集成、组织集成和 时间集成。 (四)集成创新的实现模式文献综述 国内众多学者在研究集成创新的创新要素及层次的基础上,继承性的深入挖掘,总结了 在一定的假设的前提下,创新主体如何围绕这一核心假设,遵循不同的创新路径,进行全方 位协同,并最终实现同一目标——集成创新。 王毅等(1999)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整合核心能力与市场需 求,使企业竞争优势之源成为“活”源,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这是在企业内部以产品为 平台进行集成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 张华胜,薛澜(2002)基于组织方式提出三种集成创新实现模式:一体化集成模式、市 场集成模式、网络组织集成模式。又在网络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战略联盟集成模式与产 业集群集成模式。 郁培丽等(2005)基于提炼企业核心技术提出了突变型、标准型、跃迁型三种技术集成创 新模式。 司春林(2005)提出企业创新空间理论来划分集成创新的类型。企业创新空间由技术、 组织和市场三个维度构成。集成创新可以发生在上述每一个维度内(例如:技术集成创新和 组织集成创新分别发生在技术和组织维),也可以发生在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间(如,技术 —组织集成创新、技术—市场集成创新、组织—市场集成创新和技术—组织—市场集成创新) 王 星,庄永耀(2006)提出中国企业集成创新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分析框架,并基 于此框架提出了企业集成创新模式:基于技术的技术本身集成、基于战略集成的集成模式
本文的案例分析的研祥智能,主要采用了基于战略集成的自主创新战略集成创新模式。 邵爽(2007)基于模块化组织的企业集成创新,借鉴了在美国“硅谷”成功地推动了 集成创新发展的模块化组织形态,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说明了模块化组织能够内生性地促进 集成创新的培育和发展。 (五)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利用高新技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生产的企业 实体。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企业,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高 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态势:学科带动性较强、多为交叉学 科综合而成;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是国际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以上特点及研祥智能的创新实践,通过对集成创新的核心要素 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战略、技术、市场、组织、知识五大要素的集成创新体系。如图1 所示 战略 组织 技术 集成 市场 知识 图1:集成创新体系图 (1)战略集成 集成在战略层面上主要解决一个选择问题,在一个共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组 合和协调。战略集成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要时刻审视环境与企业内部的变化并敏捷 地对变化做出反应。具体来讲应确保:①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集成。②技术创新战略与 企业经营战略的集成,即项目的选择要体现战略方向:③项目本身与总体战略结合紧密,即 要把握技术方向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④对相关R&D项目费用的分配应反映各项目在战略上 的优先权顺序 (2)技术集成 Bell, Pavitt,K.(1993)认为,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用以产生和管理技术变革的资 源,包括知识、经验、组织结构和外部联系等,它不仅源于研究开发活动,而且源于产品工 艺过程和制造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企业不同资源、知识、技能、 机构的设立、协调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因此,对创新的协调与集成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 技术集成需要融合多种分支技术,技术集成开发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抓住产品 的市场特性,同时引进已有的成熟技术或参照技术资料进行学习,然后依据产品的特性,使
10 本文的案例分析的研祥智能,主要采用了基于战略集成的自主创新战略集成创新模式。 邵 爽(2007)基于模块化组织的企业集成创新,借鉴了在美国“硅谷”成功地推动了 集成创新发展的模块化组织形态,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说明了模块化组织能够内生性地促进 集成创新的培育和发展。 (五)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创新的体系框架 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利用高新技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生产的企业 实体。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企业,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高 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态势;学科带动性较强、多为交叉学 科综合而成;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是国际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以上特点及研祥智能的创新实践,通过对集成创新的核心要素 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战略、技术、市场、组织、知识五大要素的集成创新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 1:集成创新体系图 (1)战略集成 集成在战略层面上主要解决一个选择问题,在一个共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组 合和协调。战略集成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要时刻审视环境与企业内部的变化并敏捷 地对变化做出反应。具体来讲应确保:①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集成。②技术创新战略与 企业经营战略的集成,即项目的选择要体现战略方向;③项目本身与总体战略结合紧密,即 要把握技术方向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④对相关 R&D 项目费用的分配应反映各项目在战略上 的优先权顺序。 (2)技术集成 Bell, Pavitt, K. (1993)认为,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用以产生和管理技术变革的资 源,包括知识、经验、组织结构和外部联系等,它不仅源于研究开发活动,而且源于产品工 艺过程和制造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企业不同资源、知识、技能、 机构的设立、协调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因此,对创新的协调与集成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 技术集成需要融合多种分支技术,技术集成开发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抓住产品 的市场特性,同时引进已有的成熟技术或参照技术资料进行学习,然后依据产品的特性,使 战略 组织 市场 知识 技术 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