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 、选择题 将正方形ABCD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得正方形 AB1C1D,B1C1交CD于点E,AB=3,则四边形ABED的内 切圆半径为() A +1 B C √3+1 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 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DAF与∠AB1G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O即 为该圆的圆心,过O作OF⊥AB1,AB=,再根据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便可求出OF的长,即该四边形 内切圆的园心 解答:解:作∠DAF与∠ABG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过 O作OF⊥AB1,】 则∠OAF=30°,∠ABO=45°, 故B1F=OF=OA 设BF=x,则AF=-x, 故(3-x)2+x2(2x) 解得x=或x=-(舍去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 一、选择题 1.将正方形 ABCD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0°,得正方形 AB1C1D1,B1C1交 CD 于点 E,AB= ,则四边形 AB1ED 的内 切圆半径为( ) A. B. C. D. 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 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DAF 与∠AB1G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O,则 O 即 为该圆的圆心,过 O 作 OF⊥AB1,AB= ,再根据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便可求出 OF 的长,即该四边形 内切圆的圆心. 解答:解:作∠DAF 与∠AB1G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O,过 O 作 OF⊥AB1,】 则∠OAF=30°,∠AB1O=45°, 故 B1F=OF= OA, 设 B1F=x,则 AF= ﹣x, 故( ﹣x) 2+x2=(2x) 2, 解得 x= 或 x= (舍去)
四边形ABED的内切圆半径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切圆,正方形的 性质,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 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 度数为() A50° B60° C70° D80°
∴四边形 AB1ED 的内切圆半径为: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切圆,正方形的 性质,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C=50°,∠B=∠D=90°,E、F 分别是 BC、DC 上的点,当△AEF 的周长最小时,∠EAF 的 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据要使△AEF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使 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A关于BC和CD 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E+∠A"=∠ HAA=50°,进而得出∠AEF+∠AFE=2(∠AAE+ ∠A"),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连接 AA",交BC于E,交CD于F,则AA"即为△AEF 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 H B ∴∠C=50°, ∠DAB=130°, ∠HAA=50°, ∠AA'E+∠A"=∠HAA=50° ∴∠EAA=∠EAA,∠FAD=∠A", ∠EAA+∠A"AF=50°, ∴∠EAF=130°-50°=8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平面 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E,F的 位置是解题关键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据要使△AEF 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使三 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 A 关于 BC 和 CD 的对称点 A′,A″,即可得出∠AA′E+∠A″=∠ HAA′=50°,进而得出∠AEF+∠AFE=2(∠AA′E+ ∠A″),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作 A 关于 BC 和 CD 的对称点 A′,A″,连接 A′A″,交 BC 于 E,交 CD 于 F,则 A′A″即为△AEF 的周长最小值.作 DA 延长线 AH, ∵∠C=50°, ∴∠DAB=130°, ∴∠HAA′=50°, ∴∠AA′E+∠A″=∠HAA′=50°, ∵∠EA′A=∠EAA′,∠FAD=∠A″, ∴∠EAA′+∠A″AF=50°, ∴∠EAF=130°﹣50°=8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平面 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 E,F 的 位置是解题关键.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 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 到△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 A210-2B6 C2√13-2D4
3.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AD=6,E 是 AB 边的中 点,F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 EF 所在直线折叠得 到△EB′F,连接 B′D,则 B′D 的最小值是( ) A2 ﹣2 B6 C2 ﹣2 D4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当∠BFE=∠DE,点B在DE上时,此时BD的 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根据折叠的性质 可知BE=BE=2,DE-BE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当∠BFE=∠DEF,点B在DE上时, 此时BD的值最小 根据折叠的性质,△EBF≌△EBF, EB′⊥FD EB′=EB E是AB边的中点,AB=4 AE=EB′=2 AB=6, ∴DE=62+2=20, ∴DB′=2√10-2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综合运用,确定点 B在何位置时,BD的值最小,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当∠BFE=∠DEF,点 B′在 DE 上时,此时 B′D 的 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DE,根据折叠的性质 可知 B′E=BE=2,DE﹣B′E 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当∠BFE=∠DEF,点 B′在 DE 上时, 此时 B′D 的值最小, 根据折叠的性质,△EBF≌△EB′F, ∴EB′⊥FD, ∴EB′=EB, ∵E 是 AB 边的中点,AB=4, ∴AE=EB′=2, ∵AB=6, ∴DE= =2 , ∴DB′=2 ﹣2.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综合运用,确定点 B′在何位置时,B′D 的值最小,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4.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M:ax2+bx+c=0;N:cx2+bx+a=0, 其中ac0,ac.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A.如果方程M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N也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根 B.如果方程M的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N的两根符号也 相同 C如果5是方程M的一个根,那么提方程N的一个根 D.如果方程M和方程N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必是
4.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M:ax2+bx+c=0;N:cx2+bx+a=0, 其中 a•c≠0,a≠c.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方程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 N 也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根 B.如果方程 M 的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 N 的两根符号也 相同 C.如果 5 是方程 M 的一个根,那么 是方程 N 的一个根 D.如果方程 M 和方程 N 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必是 x=1
老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压轴题 分析: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A;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判断 B;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C与D 解答:解:A、如果方程M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b 4ac=0,所以方程N也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论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方程M的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N的两 根符号也相同,那么△=b2-4ac≥0,9>0,所以a与 c符号相同,9>0,所以方程N的两根符号也相同, 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5是方程M的一个根,那么25a+5bc=0 两边同时除以25,得c+b+a=0,所以是方程N的 个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方程M和方程N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 ax2+bx+c=x2+bx+a,(a-c)x2=a-c,由ae,得x2=1, Ⅹ士1,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 系:△>0台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 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 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
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压轴题. 分析: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 A;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判断 B;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 C 与 D. 解答:解:A、如果方程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b2 ﹣4ac=0,所以方程 N 也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论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方程 M 的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 N 的两 根符号也相同,那么△=b2﹣4ac≥0, >0,所以 a 与 c 符号相同, >0,所以方程 N 的两根符号也相同, 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 5 是方程 M 的一个根,那么 25a+5b+c=0, 两边同时除以 25,得 c+ b+a=0,所以 是方程 N 的 一个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方程 M 和方程 N 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 ax2+bx+c=cx2+bx+a,(a﹣c)x 2=a﹣c,由 a≠c,得 x 2=1, x=±1,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 系:△>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 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 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
5.如图,坐标原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顶点A的 坐标为(1,t),AB∥x轴,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 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点A,B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 E=k.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mx(m,n是实数) 无解,在以m,n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若有且 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kt的值等于() A B1 C
5.如图,坐标原点 O 为矩形 ABCD 的对称中心,顶点 A 的 坐标为(1,t),AB∥x 轴,矩形 A′B′C′D′与矩形 ABCD 是位似 图形,点 O 为位似中心,点 A′,B′分别是点 A,B 的对应点, =k.已知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m,n 是实数) 无解,在以 m,n 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若有且 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 A′B′C′D′的边上,则 k•t 的值等于( ) A . B . 1 C . D .
考点位似变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道首先求出点A的坐标为(k,kt),再根据关于x,y的二 元一次方程(m,n是实数)无解,可得mn-3,且 nl;然后根据以m,n为坐标记为m,n所有的点 中,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可得反 比例函数n=的图象只经过点A或C;最后分两种情况 讨论:(1)若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经过点A时;(2)若反 比例函数n=的图象经过点C时;求出kt的值等于多少 即可 解答:解:∵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k 顶点A的坐标为(1,t) ∵点A的坐标为(k,kt), 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m(m,n是实数)无解, mn=3,且n≠1 即n=(m≠3) 以m,n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有且只有 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 反比例函数n=图象只经过点A或C!, 由 nxt=3n+1 ,可得 mnx-3x+4=3n+1
考点:位似变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首先求出点 A′的坐标为(k,kt),再根据关于 x,y 的二 元一次方程 (m,n 是实数)无解,可得 mn=3,且 n≠1;然后根据以 m,n 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 中,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 A′B′C′D′的边上,可得反 比例函数 n= 的图象只经过点 A′或 C′;最后分两种情况 讨论:(1)若反比例函数 n= 的图象经过点 A′时;(2)若反 比例函数 n= 的图象经过点 C′时;求出 k•t 的值等于多少 即可. 解答:解:∵矩形 A′B′C′D′与矩形 ABCD 是位似图形, =k, 顶点 A 的坐标为(1,t), ∴点 A′的坐标为(k,kt), ∵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m,n 是实数)无解, ∴mn=3,且 n≠1, 即 n= (m≠3), ∵以 m,n 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有且只有 一个点落在矩形 A′B′C′D′的边上, ∴反比例函数 n= 的图象只经过点 A′或 C′, 由 ,可得 mnx﹣3x+4=3n+1
1)若反比例函数n=图象经过点A mn=3 3x-3x+4=3kt+1 解得kt=1 (2)若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经过点C, mn=3, 3x-3x+4=-3kt+1, 解得kt=-1, k>0,t>0, kt=-1不符合题意 ∴kt=1 故选: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 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②对应 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③对应边平行 2)此题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及坐标 与图形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6.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为 x=1,且经过点(2,0),有下列说法:①abc<0;②a+b=0;③ 4a+2b+c<0④若(0,y1),(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y2上 述说法正确的是()
(1)若反比例函数 n= 的图象经过点 A′, ∵mn=3, 3x﹣3x+4=3kt+1, 解得 kt=1. (2)若反比例函数 n= 的图象经过点 C′, ∵mn=3, 3x﹣3x+4=﹣3kt+1, 解得 kt=﹣1, ∵k>0,t>0, ∴kt=﹣1 不符合题意, ∴kt=1. 故选: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 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②对应 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③对应边平行. (2)此题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及坐标 与图形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6.如图是二次函数 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为 x= ,且经过点(2,0),有下列说法:①abc<0;②a+b=0;③ 4a+2b+c<0;④若(0,y1),(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 y1=y2.上 述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