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是④ ①若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a内,则1∥a ②若直线|与平面a平行,则1与平面a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 行;④若直线与平面a平行,则|与平面a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填序号) ①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②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③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④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答案①②③ 3.对于平面a和共面的直线m、n,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填序号) ①若m⊥a,m⊥n,则n ②若m∥a,n∥a,则m∥n ③若mca,n∥a,则m∥n ④若m、n与a所成的角相等,则m∥n答案①②④ 4.已知直线a,b,平面a,则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a∥b,bca,则a∥a; ②若a∥b,a∥a,则b∥a ③若a∥a,b∥a,则a∥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答案0 5.直线a/平面M直线b4M那么a/b是b/M的条件 A.充分而不必要B.必要而不充分C.充要D不充分也不必要 6.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是 Aaa,bca,a∥bB.bca,a∥b c∥a,a∥b,a∥c Dbca,A∈a,B∈a,C∈b,D∈b且AC=BD 7.如果直线a平行于平面c,则 A.平面内有且只有一直线与a平行B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 C平面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D.平面C内的任意直线与直线a都平行 8.如果两直线a∥b,且a∥平面a,则b与a的位置关系 A相交Bb/ a c bca D.b∥a或bca 9.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 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是 ④ . ①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内,则 l∥ ; ②若直线 l 与平面 平行,则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 行;④若直线 l 与平面 平行,则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 2.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填序号). ①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②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③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④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答案 ①②③ 3. 对于平面 和共面的直线 m、n,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填序号). ①若 m⊥ ,m⊥n,则 n∥ ②若 m∥ ,n∥ ,则 m∥n ③若 m ,n∥ ,则 m∥n ④若 m、n 与 所成的角相等,则 m∥n 答案 ①②④ 4. 已知直线 a,b,平面 ,则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 a∥b,b ,则 a∥ ; ②若 a∥b,a∥ ,则 b∥ ; ③若 a∥ ,b∥ ,则 a∥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答案 0 5. 直线 a//平面 M,直线 b M,那么 a//b 是 b//M 的 条件. A.充分而不必要 B.必要而不充分 C.充要 D.不充分也不必要 6. 能保证直线 a 与平面 平行的条件是 A. a ,b ,a// b B. b ,a// b C. b ,c //,a// b,a// c D. b ,Aa,Ba,Cb,Db 且 AC = BD 7. 如果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则 A.平面 内有且只有一直线与a平行 B.平面 内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 C.平面 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D.平面 内的任意直线与直线a都平行 8. 如果两直线 a∥b,且 a∥平面 ,则 b 与 的位置关系 A.相交 B. b// C. b D. b// 或 b 9.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0.(1)若直线1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a内,则∥a (2)若直线/与平面a平行,则/与平面a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4)若一直线a和平面a内一直线b平行,则a∥a A.0个B.1个C2个D3个 11.b是平面a外的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可得出b∥a是 Ab与a内的一条直线不相交Bb与a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 Cb与a内的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b与a内的所有直线不相交 12.已知两条相交直线a、b,a∥平面a,则b与a的位置关系 A.b∥ Bb与a相交 C. bca D.b∥a或b与a相交 13.如图所示,已知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A=SB=SC,SG为△SAB上 的高,D、E、F分别是AC、BC、SC的中点,试判断SG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给 予证明 解SG∥平面DEF,证明如下: 方法一:三角形中位线连接GG交DE于点H,如图所示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B. 在△ACG中,D是AC的中点, 且DH∥AG 为CG的中点 FH是△SCG的中位线, FH∥SG. 又SGa平面DEF,FH平面DEF ∴SG∥平面DEF 方法二:平面平行的性质 ∴EF为△SBc的中位线,∴EF∥SB. ∴EFg平面SAB,SBc平面SAB ∴EF∥平面SAB 同理可证,DF∥平面SAB,EF∩DF=F, ∴平面SAB∥平面DEF,又SGc平面SAB,∴SG∥平面DEF 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B CID1中,E、F、G、H分别是BC、CC1、 CD1、AA的中点求证: (1)BF∥HD1 (2)EG∥平面BBDD (3)平面BDF∥平面BD1H 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传递性 1)如图所示,取BB1的中点M,易证四边形HCD是平行四边形,H HD1∥MC1 Du MC1∥BF,∴BF∥HD
10. (1)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 l∥α (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4)若一直线a和平面α内一直线b平行,则a∥α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1. b 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可得出 b∥α是 A.b与α内的一条直线不相交 B.b与α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 C.b与α内的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b与α内的所有直线不相交 12. 已知两条相交直线 a、b,a∥平面α,则 b 与α的位置关系 A.b∥α B.b与α相交 C.b α D.b∥α或b与α相交 13. 如图所示,已知 S 是正三角形 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 SA=SB=SC,SG 为△SAB 上 的高,D、E、F 分别是 AC、BC、SC 的中点,试判断 SG 与平面 DEF 的位置关系,并给 予证明. 解 SG∥平面 DEF,证明如下: 方法一:三角形中位线 连接 CG 交 DE 于点 H,如图所示. ∵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AB. 在△ACG 中,D 是 AC 的中点, 且 DH∥AG. ∴H 为 CG 的中点. ∴FH 是△SCG 的中位线, ∴FH∥SG. 又 SG 平面 DEF,FH 平面 DEF, ∴SG∥平面 DEF. 方法二: 平面平行的性质 ∵EF 为△SBC 的中位线,∴EF∥SB. ∵EF 平面 SAB,SB 平面 SAB, ∴EF∥平面 SAB. 同理可证,DF∥平面 SAB,EF∩DF=F, ∴平面 SAB∥平面 DEF,又 SG 平面 SAB,∴SG∥平面 DEF. 14.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G、H 分别是 BC、CC1、 C1D1、A1A 的中点.求证: (1)BF∥HD1; (2)EG∥平面 BB1D1D; (3)平面 BDF∥平面 B1D1H. 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传递性 (1)如图所示,取 BB1 的中点 M,易证四边形 HMC1D1 是平行四边形, ∴HD1∥MC1. 又∵MC1∥BF,∴BF∥HD1
(2)取BD的中点0,连接E0,D0,则0E∠DC, 又DG∠1D,:0E∠DG, C 四边形0EGD1是平行四边形,∴GE∥D10 D0c平面BBDD,∴EG∥平面BBDD 3)由(1)知DH∥BF,又BD∥BD,BD、HD1c平面HBD1,BF、BDc平面BDF,且BD1 ∩HD1=D1,DB∩BF=B,∴平面BDF∥平面BDH 15.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BC中,M、N分别是BC和AB的中点 求证:MN∥平面AACC. 证明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设A1C1中点为F,连接NF,FC, ∵N为AB1中点 ∴NF∥B1C1,且NF=B1C1 又由棱柱性质知BC=BC 又M是BC的中点, ∴四边形NFCM为平行四边形 P ∴MN∥CF,又CFc平面AAG,MNa平面AAC1,∴MN∥平面AACC. 方法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连接M交CC于点P,连接AP, ∵M是BC的中点,且M∥BG1 C ∴M是BP的中点, 又∴N为AB1中点 ∴MN∥AP,又APc平面AAG,MNa平面AA1C1,∴MN∥平面AACC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C 设B1C1中点为Q,连接NQ,MQ, ∵M、Q是BC、BC1的中点, C ∴MQ一CC,又C1c平面AACC,MQa平面ACC ∴MQ∥平面AACC ∴N、Q是AB1、BC1的中点, ∴NQ∠AC,又ACc平面AACC,NQ平面AC1C ∴.NQ∥平面AAGC ∴MQ∩NQ=B,∴平面MNQ∥平面AACC, 又MNc平面MNQ∴MN∥平面AAGC 16.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1中,侧面对角线AB,BC1上分别 有两点E,F,且BE=CF 求证:EF∥平面ABCD
(2)取 BD 的中点 O,连接 EO,D1O,则 OE 2 1 DC, 又 D1G 2 1 DC,∴OE D1G, ∴四边形 OEGD1 是平行四边形,∴GE∥D1O. 又 D1O 平面 BB1D1D,∴EG∥平面 BB1D1D. (3)由(1)知 D1H∥BF,又 BD∥B1D1,B1D1、HD1 平面 HB1D1,BF、BD 平面 BDF,且 B1D1 ∩HD1=D1,DB∩BF=B,∴平面 BDF∥平面 B1D1H. 15.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M、N 分别是 BC 和 A1B1 的中点. 求证:MN∥平面 AA1C1C. 证明 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设 A1C1 中点为 F,连接 NF,FC, ∵N 为 A1B1 中点, ∴NF∥B1C1,且 NF= 2 1 B1C1, 又由棱柱性质知 B1C1 BC, 又 M 是 BC 的中点, ∴NF MC, ∴四边形 NFCM 为平行四边形. ∴MN∥CF,又 CF 平面 AA1C1,MN 平面 AA1C1,∴MN∥平面 AA1C1C. 方法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连接 AM 交 C1C 于点 P,连接 A1P, ∵M 是 BC 的中点,且 MC∥B1C1, ∴M 是 B1P 的中点, 又∵N 为 A1B1 中点, ∴MN∥A1P,又 A1P 平面 AA1C1,MN 平面 AA1C1,∴MN∥平面 AA1C1C.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设 B1C1 中点为 Q,连接 NQ,MQ, ∵M、Q 是 BC、B1C1 的中点, ∴MQ CC1,又 CC1 平面 AA1C1C, MQ 平面 AA1C1C, ∴MQ∥平面 AA1C1C . ∵N、Q 是 A1B1、B1C1 的中点, ∴NQ A1C1,又 A1C1 平面 AA1C1C,NQ 平面 AA1C1C, ∴NQ∥平面 AA1C1C . 又∵MQ∩NQ=B,∴平面 MNQ∥平面 AA1C1C, 又 MN 平面 MNQ∴MN∥平面 AA1C1C. 16. 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侧面对角线 AB1,BC1 上分别 有两点 E,F,且 B1E=C1F. 求证:EF∥平面 ABCD
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过E作ES∥BB1交AB于S,过F作FT∥BB1交BC于T 连接ST,则韭EBS,且BF=Fr AB. B, B BE=CF,B1A=CB,∴AE=BF S B B,B CCI 又∵∴ES∥BB∥FT,∴四边形EFTS为平行四边形 ∴EF∥ST,又STc平面ABCD,EFg平面ABCD,∴EF∥平面ABCD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BF交BC于点Q,连接AQ ∵BC1∥BC,∴BF_CF B2 CB ∵BE=CF,B1A=CB BE B,F BD B,2 ∴EF∥AQ,又AQc平面ABCD,EFa平面ABCD,∴EF∥平面ABCD.A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过E作EG∥AB交BB1于G, Cl 连接GF,则 B1A B1B BE=CIF, BA=C1B CIE B FG∥B1C1∥BC C 又EG∩FG=G,AB∩BC=B A M B ∴平面EFG∥平面ABCD,而EFc平面EFG ∴EF∥平面ABCD 17.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一ABCD中,0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的中点,设Q 是CG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 PAO? 解面面平行的判定 当Q为CC1的中点时 平面D1BQ∥平面PA0 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QB∥PA. ∴P、0为DD1、DB的中点,∴D1B∥P0. ,'DO 又P0∩PA=P,DB∩0B=B, A B DB∥平面PA0,QB∥平面PA0, 平面DBQ∥平面PA0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过 E 作 ES∥BB1 交 AB 于 S,过 F 作 FT∥BB1 交 BC 于 T, 连接 ST,则 1 1 AE ES AB B B = ,且 1 1 BF FT BC C C = ∵B1E=C1F,B1A=C1B,∴AE=BF ∴ 1 1 ES FT B B CC = ,∴ES=FT 又∵ES∥B1B∥FT,∴四边形 EFTS 为平行四边形. ∴EF∥ST,又 ST 平面 ABCD,EF 平面 ABCD,∴EF∥平面 ABCD.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 B1F 交 BC 于点 Q,连接 AQ, ∵B1C1∥BC,∴ 1 1 1 1 B F C F B Q C B = ∵B1E=C1F,B1A=C1B,∴ 1 1 1 1 B E B F B D B Q = ∴EF∥AQ,又 AQ 平面 ABCD,EF 平面 ABCD,∴EF∥平面 ABCD.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过 E 作 EG∥AB 交 BB1 于 G, 连接 GF,则 B B B G B A B E 1 1 1 1 = , ∵B1E=C1F,B1A=C1B, ∴ B B B G C B C E 1 1 1 1 = ,∴FG∥B1C1∥BC, 又 EG∩FG=G,AB∩BC=B, ∴平面 EFG∥平面 ABCD,而 EF 平面 EFG, ∴EF∥平面 ABCD. 17.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O 为底面 ABCD 的中心,P 是 DD1 的中点,设 Q 是 CC1 上的点,问:当点 Q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 D1BQ∥平面 PAO? 解 面面平行的判定 当 Q 为 CC1 的中点时, 平面 D1BQ∥平面 PAO. ∵Q 为 CC1 的中点,P 为 DD1 的中点,∴QB∥PA. ∵P、O 为 DD1、DB 的中点,∴D1B∥PO. 又 PO∩PA=P,D1B∩QB=B, D1B∥平面 PAO,QB∥平面 PAO, ∴平面 D1BQ∥平面 PAO.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8.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为空间四边形ABC的一个截面,若 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H (1)求证:AB∥平面EFGH,CD∥平面EFGH (2)若AB=4,CD=6,求四边形EFGH周长的取值范围 (1)证明∵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EF∥HG G HGc平面ABD,∴EF∥平面ABD EFc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 ∴EF∥AB.∴AB∥平面EFGH. 同理可证,CD∥平面EFGH. (2)解设EF=x(0<x<4),由于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C=x.则B=B=BC-CF=1-x.从而FG=6-3x.∴四边形EFGH的周长 1=2(x+6-3x)=12-x,又0<x<4,则有8<|<12,∴四边形EFGH周长的取值范围是(8, 19.如图所示,平面a∥平面B,点A∈a,G∈a,点B∈B,D∈B,点E,F分别在线 段AB,CD上,且AE:EB=CF:FD (1)求证:EF∥B (2)若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C=4,BD=6,且AC,BD所成的角为60°,求EF 的长 (1)证明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平行 线分线段成比例 方法①当AB,cD在同一平面内时, F 由a∥B,平面a∩平面ABDC=AC, 平面B∩平面ABDG=BD,∴AC∥BD ∵AE∴EB=CF:FD,∴EF∥BD, 又EFaB,BDcB,∴EF∥B. 方法②当AB与cD异面时 A C 平面ACD∩B=DH,且DH=AC F ∵a∥B,a∩平面ACDH=AC ∴AC∥DH,∴四边形ACDH是平行四边形, H-B 在AH上取一点G,使AG:GH=CF:FD 又∵AE:EB=CF:FD,∴GF∥HD,EG∥BH 又EG∩GF=G,∴平面EFG∥平面B ∴EFc平面EFG,∴EF∥B.综上,EF∥B (2)解三角形中位线 如图所示,连接AD,取AD的中点M,连接ME,MF A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ME∥BD,MF∥AC
18. 如图所示,四边形 EFGH 为空间四边形 ABCD 的一个截面,若 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AB∥平面 EFGH,CD∥平面 EFGH. (2)若 AB=4,CD=6,求四边形 EFGH 周长的取值范围. (1)证明 ∵四边形 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HG. ∵HG 平面 ABD,∴EF∥平面 ABD. ∵EF 平面 ABC,平面 ABD∩平面 ABC=AB, ∴EF∥AB.∴AB∥平面 EFGH. 同理可证,CD∥平面 EFGH. (2)解 设 EF=x(0<x<4),由于四边形 EFGH 为平行四边形, ∴ 4 x CB CF = .则 6 FG = BC BF = BC BC −CF =1- 4 x .从而 FG=6- x 2 3 .∴四边形 EFGH 的周长 l=2(x+6- x 2 3 )=12-x.又 0<x<4,则有 8<l<12,∴四边形 EFGH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8, 12). 19. 如图所示,平面 ∥平面 ,点 A∈ ,C∈ ,点 B∈ ,D∈ ,点 E,F 分别在线 段 AB,CD 上,且 AE∶EB=CF∶FD. (1)求证:EF∥ ; (2)若 E,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AC=4,BD=6,且 AC,BD 所成的角为 60°,求 EF 的长. (1)证明 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平行 线分线段成比例 方法① 当 AB,CD 在同一平面内时, 由 ∥ ,平面 ∩平面 ABDC=AC, 平面 ∩平面 ABDC=BD,∴AC∥BD, ∵AE∶EB=CF∶FD,∴EF∥BD, 又 EF ,BD ,∴EF∥ . 方法② 当 AB 与 CD 异面时, 设平面 ACD∩ =DH,且 DH=AC. ∵ ∥ , ∩平面 ACDH=AC, ∴AC∥DH,∴四边形 ACDH 是平行四边形, 在 AH 上取一点 G,使 AG∶GH=CF∶FD, 又∵AE∶EB=CF∶FD,∴GF∥HD,EG∥BH, 又 EG∩GF=G,∴平面 EFG∥平面 . ∵EF 平面 EFG,∴EF∥ .综上,EF∥ . (2)解三角形中位线 如图所示,连接 AD,取 AD 的中点 M,连接 ME,MF. ∵E,F 分别为 AB,CD 的中点, ∴ME∥BD,MF∥AC
且ME=-BD=3,MF=-AC=2 ∴∠EMF为AC与B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EMF=60°或120° ∴在△EFM中由余弦定理得, EF=ME2+MF2-2ME MF COS ZEMF= 32+22+2x3x2x_=/+ 即EF=√7或EF= 20.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 求证:PQ∥平面BCE 证明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图所示,作PM∥AB交BE于M D 作QN∥AB交BC于N,连接MN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有公共边AB,∴AE=BD 又∵APDQ,∴PE=QB, B 又∵PM∥AB∥QN, M PM E∥QN, AB AE DC BD AB DC ∴四边形PMNQ为平行四边形,∴PQ∥MN 又MNc平面BCE,Pg平面BCE, PQ∥平面BCE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图所示,连接AQ,并延长交BC于K, 连接EK, B AE=BD, AP=DQ PE BO 又∵AD∥BK, 由①②得=,∴PQ∥EK 又PQg平面BCE,EKc平面BCE, D ∴PQ∥平面BCE M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如图所示,在平面ABEF内,过点P作 PM∥BE,交AB于点M 连接QM ∵PM∥BE,PMa平面BCE, 即PM∥平面BCE
且 ME= 2 1 BD=3,MF= 2 1 AC=2, ∴∠EMF 为 AC 与 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EMF=60°或 120°, ∴在△EFM 中由余弦定理得, EF= ME + MF − 2ME • MF • cos EMF 2 2 = 2 1 3 2 2 3 2 2 2 + = 13 6 , 即 EF= 7 或 EF= 19 . 20. 正方形 ABCD 与正方形 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 AB,在 AE、BD 上各有一点 P、Q,且 AP=DQ. 求证:PQ∥平面 BCE. 证明 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作 PM∥AB 交 BE 于 M, 作 QN∥AB 交 BC 于 N,连接 MN. ∵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ABEF 有公共边 AB,∴AE=BD. 又∵AP=DQ,∴PE=QB, 又∵PM∥AB∥QN, ∴ AE PE AB PM = , BD BQ DC QN = , DC QN AB PM = ,∴PM QN, ∴四边形 PMNQ 为平行四边形,∴PQ∥MN. 又 MN 平面 BCE,PQ 平面 BCE, ∴PQ∥平面 BCE.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图所示,连接 AQ,并延长交 BC 于 K, 连接 EK, ∵AE=BD,AP=DQ, ∴PE=BQ, ∴ PE AP = BQ DQ ① 又∵AD∥BK,∴ BQ DQ = QK AQ ② 由①②得 PE AP = QK AQ ,∴PQ∥EK. 又 PQ 平面 BCE,EK 平面 BCE, ∴PQ∥平面 BCE.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如图所示,在平面 ABEF 内,过点 P 作 PM∥BE,交 AB 于点 M, 连接 QM. ∵PM∥BE,PM 平面 BCE, 即 PM∥平面 BCE
AP AM 又∵AP=DQ,∴PE=BQ, 由①②得M=2,∴M∥AD, ∴MQ∥BC,又∵MQa平面BCE,∴MQ∥平面BCE 又∵PM∩MQ=M,∴平面PMQ∥平面BCE PQc平面PMQ,∴PQ∥平面BCE. 21.如图所示,正四棱锥P一ABcD的各棱长均为13,M,N分别为PA,BD上的点,且PM MA=BN. ND=5: 8 (1)求证:直线MN∥平面PBC (2)求线段MN的长 (1)证明:方法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C 连接AN并延长交BC于Q, 连接PQ,如图所示 ∵AD∥BQ,∴△AND∽△QNB NO NB B0 5 又∵:P=BN=5, Ma nd 8 AMan 8 5,…M∥PQ, 又∵PQc平面PBC,MNa平面PBc ∴MN∥平面PBC 方法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作MQ∥AB交PB于Q,作NR∥AB交BC于R 连接QR ∵MQ∥AB∥NR PM MO NR BN PA AB DC BD 又∵PMBN MA ND ∴四边形MNRQ为平行四边形,∴MN∥QR QRc平面PBC,MNa平面PBC ∥平面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如图所示,在平面ABP内,过点M作MN∥PB,交AB于点0
∴ PE AP = MB AM ① 又∵AP=DQ,∴PE=BQ, ∴ PE AP = BQ DQ ② 由①②得 MB AM = BQ DQ ,∴MQ∥AD, ∴MQ∥BC,又∵MQ 平面 BCE,∴MQ∥平面 BCE. 又∵PM∩MQ=M,∴平面 PMQ∥平面 BCE, PQ 平面 PMQ,∴PQ∥平面 BCE. 21.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 P—ABCD 的各棱长均为 13,M,N 分别为 PA,BD 上的点,且 PM∶ MA=BN∶ND=5∶8. (1)求证:直线 MN∥平面 PBC; (2)求线段 MN 的长. (1)证明:方法一: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 AN 并延长交 BC 于 Q, 连接 PQ,如图所示. ∵AD∥BQ,∴△AND∽△QNB, ∴ NQ AN = NB DN = BQ AD = 5 8 , 又∵ MA PM = ND BN = 8 5 , ∴ MP AM = NQ AN = 5 8 ,∴MN∥PQ, 又∵PQ 平面 PBC,MN 平面 PBC, ∴MN∥平面 PBC. 方法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作 MQ∥AB 交 PB 于 Q,作 NR∥AB 交 BC 于 R, 连接 QR. ∵MQ∥AB∥NR, ∴ PM MQ PA AB = , NR BN DC BD = , 又∵ PM BN MA ND = ,∴MQ NR, ∴四边形 MNRQ 为平行四边形,∴MN∥QR. 又 QR 平面 PBC,MN 平面 PBC, ∴MN∥平面 PBC. 方法三:平面平行的性质 如图所示,在平面 ABP 内,过点 M 作 MN∥PB,交 AB 于点 O
连接ON ∵M0∥PB,M0a平面PBC,PBc平面PBC 即M0∥平面PBC ∴AM=AO AP AB MA nd 8 AB DB ∴NO∥AD NO∥BC,又∵Na平面PBC,BCc平面PBC∴NO∥平面PBC 又∵MO∩NO=0,∴平面MNO∥平面PBc MNc平面MN0,∴M∥平面PBC (2)解在等边△PBC中,∠PBC=60° 在△PBQ中由余弦定理知PQ=PB2+8BQ2-2P8· BOcas∠PBQ 134(5-2×13×5×1=8231,:Po=91, ∴MN∥PQ,M:PQ=8:13,∴M=×8=7
连接 ON. ∵MO∥PB,MO 平面 PBC,PB 平面 PBC 即 MO∥平面 PBC, ∴ AM AP = AO AB 又∵ MA PM = ND BN = 8 5 , ∴ AO AB = DN DB , ∴NO∥AD, ∴NO∥BC,又∵NO 平面 PBC,BC 平面 PBC∴NO∥平面 PBC. 又∵MO∩NO=O,∴平面 MNO∥平面 PBC, MN 平面 MNO,∴MN∥平面 PBC. (2)解 在等边△PBC 中,∠PBC=60°, 在△PBQ 中由余弦定理知 PQ2 =PB2 +BQ2 -2PB·BQcos∠PBQ =132 + 2 8 65 -2×13× 8 65 × 2 1 = 64 8 281 ,∴PQ= 8 91 , ∵MN∥PQ,MN∶PQ=8∶13,∴MN= 8 91 × 13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