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2012-2013学年度 教师:蔡弘 哈密市第五中学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七年级 上册 2012—2013 学年度 教师:蔡弘 哈密市第五中学
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 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 及求法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 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 的地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有理数的分类:(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4)数轴:(5以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挲握(1)a(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的值大于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井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 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⑥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一、 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 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 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 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 的地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掌握(1)an(其中 n 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 a、n 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 a、n 满足什么条件时,an的值大于 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 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三、教学关键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 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 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毎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 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四.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 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 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 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 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四.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1.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 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 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2.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毎课的“刨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 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 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 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喊》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4.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5.在近似数一节课中注意在第46页的例6中补充两个题型:1)86400(保留2个有效数字) 2)3954123(精确到十万位)。同时增加例7: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音有几个有效数字?1)4.20 2)0.00223)45万4)3.05X 五.常见题型的处理建议 1赋值法:在学生遇到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往往很难判断结果,这时采用此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要注意赋值的范围 对任意有理数a,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a>a的绝对值Ba>-a的绝对值ca≥a的绝对值的相反数D 2数轴法:例如:有理数a,b,a0,且a的绝对值<b的绝对值,试比较a,b,-a,-b的大小。借助数轴,学生很容 易得到答案。 3非负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两种非负数:a的绝对值和a的平方它们在计算中经常遇到,特别注意:
- 2 -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三、教学关键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 0;而倒数 指的是两个乘积为 1 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 a 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 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 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四.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 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 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 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 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四.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1.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 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 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2.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 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 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 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4.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 6 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 40 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5.在近似数一节课中注意在第 46 页的例 6 中补充两个题型:1)86400(保留 2 个有效数字) 2)3954123(精确到十万位)。同时增加例 7: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4.20 2) 0.0022 3)4.5 万 4)3.05× 五.常见题型的处理建议: 1.赋值法:在学生遇到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往往很难判断结果,这时采用此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要注意赋值的范围。 例如:对任意有理数 a,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a﹥a 的绝对值,B.a﹥﹣a 的绝对值 C a≥a 的绝对值 的相反数 D a﹤a 的绝对值 2.数轴法:例如:有理数 a,b,a﹤0,b﹥0, 且 a 的绝对值﹤b 的绝对值,试比较 a,b,﹣a,﹣b 的大小。借助数轴,学生很容 易得到答案。 3.非负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两种非负数:a 的绝对值和 a 的平方.它们在计算中经常遇到,特别注意:
若AB为非负数且A+B=0,则A=0B=0。有三种可能:AB都以绝对值的形式出,AB都以平方的形式给出,AB 中一个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 个以平方的形式给出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1正数和负数(1) 知识目标: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教 学能力目标: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进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 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 次备课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 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 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可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 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 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7C,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C,这里+7℃和-5°C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C),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 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问题3:教科书第6页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 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 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 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函数值y=ax2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y=0
- 3 - 若 A,B 为非负数,且 A+B=0,则 A=0,B=0。有三种可能:A,B 都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A,B 都以平方的形式给出,A,B 中一个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另一个以平方的形式给出。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 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 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 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 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 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 7℃,最低温度是零下 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 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 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 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问题 3:教科书第 6 页 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 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 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 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 6 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等等。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函数值 y=ax2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 y=0
作业 必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设计 反思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21有理数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教学目标 学[力目标: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迸行分类 教学方法: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次备课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 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 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 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 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 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 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 4 -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第 7 页习题 1.1 第 3,6,7,8 题 选做 教学 反思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2.1 有理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能力目标: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 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 3 个数(同时请 3 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 1:观察黑板上的 9 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 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 5,可这样问:5 和 5. 1 有相同的类型吗?5 可以表示 5 个人,而 5. 1 可以表示人数 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 5 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 5. 1 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 5 类 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 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 10 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 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 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问题2:有理数可分 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作业彩做|教科书第18页习题尘第1题 设计 选做 教学反
- 5 -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 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 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问题 2:有理数可分 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第 18 页习题 1.2 第 1 题 选做 教 学 反 思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有理数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2.2数轴 知识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学能力目标: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 果时安排:1 教学设计 次备课 j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 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 和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根电线杄,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 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 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 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 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 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 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作业 必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设计 选做
- 6 -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2.2 数轴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 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 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 3 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 3 m 和 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 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 3 m 和 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 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 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 8 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 4 个同学为原点, 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 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 的“数字”,如果规定第 3 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问题 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 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 12 的归纳。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第 18 页习题 1.2 第 2 题 选做
教学 反思
- 7 - 教学 反思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果题:12.3相反数 教|知识目标: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学 目能力目标: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二次备课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 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殷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 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 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 必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设计 选做
- 8 -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1.2.3 相反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问题 1:请将下列 4 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 5 和-5,+2 和-2 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 13 页的思考 再换 2 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 13 页的归纳。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 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 a 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 14 页第一个练习 问题 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 和-5 的相反数是-5 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 14 页第二个练习 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第 18 页习题 1.2 第 3 题 选做
教学反
- 9 -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