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讲义(上)18 驻波(主讲:林正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30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7节驻波 有振动状态和能量传播的波称为行波 一、 驻波的产生及特点 演示实验 特点: (1)波形定居 (2)振幅为零→波节 振幅最大→波腹 (3)波形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4)没有振动状态和能量的定向传播 产生驻波的条件: 等振幅,同振向,同频率,位相差恒定,沿相反方向传播 图13.35((p161) 二、驻波波函数 h=4cos2x号-月,片=4eos2x宁+月 y=y+=4cos2a吃克+4cos2a吃+克》 y=2Acos 2n cos 2n cos 驻波波函数 x给定,给出x处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1给定,给出x轴上各质点的合振动位移及驻波波形曲线方程 合振幅A'=2Acos兰 2m=km,x=k号,k=0,士12,,A=2A,波腹 相邻两波腹的距离△r=2 2'2 k=0,±1,±2,…,A=0,波节 相邻两波节的距离△x=一 驻波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 驻波是分段振动,相邻的两波节之间的部分称为一段 同一段上各点振动同相,相邻两段振动反相 振动速度r=必=? 振动加速度a=业--? O1 012 1

1 第 7 节 驻 波 有振动状态和能量传播的波称为行波 一、驻波的产生及特点 c 演示实验 特点: (1)波形定居 (2)振幅为零 → 波节 振幅最大 → 波腹 (3)波形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4)没有振动状态和能量的定向传播 产生驻波的条件: 等振幅,同振向,同频率,位相差恒定,沿相反方向传播 图 13.35(p161) 二、驻波波函数 cos 2 ( ) 1   x T t y = A − , cos 2 ( ) 2   x T t y = A + 1 2 y = y + y = cos 2 ( )   x T t A − + cos 2 ( )   x T t A + T x t y A    2 cos 2 = 2 cos 驻波波函数 x 给定,给出 x 处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t 给定,给出 x 轴上各质点的合振动位移及驻波波形曲线方程 合振幅  x A A 2  = 2 cos    k x = 2 , 2  x = k , k = 0,1,2, , A = 2A ,波腹 相邻两波腹的距离 2  x = 2 2     = k + x , 2 ) 2 1 (  x = k + k = 0,1,2, , A = 0 ,波节 相邻两波节的距离 2  x = 驻波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 驻波是分段振动,相邻的两波节之间的部分称为一段 同一段上各点振动同相,相邻两段振动反相 振动速度 = ?   = t y V 振动加速度 ? 2 2 =   =   = t y t V a

三、半波损失及反射波波函数 反射点既参与入射波的振动 入射波 反射波 也参与反射波的振动 波密媒质 波疏媒质 2 波密媒质→波疏媒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同相 波疏媒质→波密媒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反相 即位相差π,换算成波程为入/2,半波损失 例:已知yx,)=Acos[o(t-)+p 在x=x。处有一反射面 求:y反 解:设y屋=Acos[o(++p] (1)波密媒质→波疏媒质 x=x处,反射波位相=入射波位相 @(I+)+o'=0(t-X)+p p'=p- 2@xo y版=Acos[ot++p-2a] (2)波疏媒质→波密媒质,有半波损失 x=x处,反射波位相=入射波位相+π p'=0-2a0+元 波疏媒质→波密媒质,反射点为波节 波密媒质→波疏媒质,反射点为波腹 疏 密 疏 四、波源物体上的驻波及其不连续频谱 波源物体的振动要达到稳定状态 必须在自身上形成驻波式的振动(分段振动) L=n吃n=12,3— 驻波条件 ,=2,n=123,,c=T1u n 2

2 三、半波损失及反射波波函数 反射点既参与入射波的振动 入射波 反射波 也参与反射波的振动 波密媒质 波疏媒质 2 波密媒质 → 波疏媒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同相 波疏媒质 → 波密媒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反相 即位相差  ,换算成波程为  / 2,半波损失 例:已知 ( , ) = cos[( − ) +] c x y x t A t y c 在 0 x = x 处有一反射面 求: y反 O 0 x x 解:设 y反 = cos[( + ) +] c x A t (1)波密媒质 → 波疏媒质 0 x = x 处,反射波位相=入射波位相 ( + ) + 0 c x t =( − ) + 0 c x t c x 2 0  =  − y反 = ] 2 cos[ ( ) 0 c x c x A t   + + − (2) 波疏媒质 → 波密媒质,有半波损失 0 x = x 处,反射波位相=入射波位相+  c x 2 0  =  − +  波疏媒质 → 波密媒质,反射点为波节 波密媒质 → 波疏媒质,反射点为波腹 疏 密 密 疏 四、波源物体上的驻波及其不连续频谱 波源物体的振动要达到稳定状态 必须在自身上形成驻波式的振动(分段振动) 2  L = n , n =1,2,3,  驻波条件 n L n 2  = , n =1,2,3, , c = T /  1 L

v,=c=n T n=1,2,3,… \u 1 n=1,y1= 基频,倍频,二次谐频,三次谐频等 2L4 改变基频的方法:(1)改变L,(2)改变T L=(2n-1),n=1,2,3,… 驻波条件 第8节 多普勒效应 示教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 不同于波的发射频率—多普勒效应 S:波源, V,:波源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率V。 P:观蔡者或接受仪器(物体) S V。: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率 ℃:媒质中波的速率,仅由媒质决定,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 V。:波源的振动频率=波的发射频率 波源的振动周期了,=」 y: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波的个数 波通过观察者的速率 观察者处的波长 静止波源发射的波长:元。=£=c, 一、 相对媒质运动的波源发射的波长 1、运动波源前方的波长 o=cT i=。-I,=C-业=c-' B VoVo c-Vs Vo 2、运动波源后方的波长 指=元+5I,=C+坠-c+业 VoVo Vo 后= c+Vs 3

3    T L c n n n 2 = = , n =1,2,3,  n =1,   T 2L 1 1 = :基频,倍频,二次谐频,三次谐频等 改变基频的方法:(1)改变 L ,(2)改变 T 4 (2 1)  L = n − , n =1,2,3,  驻波条件 第 8 节 多普勒效应 示教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 不同于波的发射频率 多普勒效应 S :波源, c VS :波源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率  0  P :观察者或接受仪器(物体) S VS VP P VP :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率 c :媒质中波的速率,仅由媒质决定,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  0 :波源的振动频率=波的发射频率 波源的振动周期 0 0 1  T =  :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波的个数 = 观察者处的波长 波通过观察者的速率 静止波源发射的波长: 0 0   c = = 0 cT 一、相对媒质运动的波源发射的波长 1、运动波源前方的波长  0 = 0 cT 0 0 0 0 0      S S S c V c V V T − 前 = − = − = S VS S B  0  VS c − 前 = VST0  前 2、运动波源后方的波长  0 = 0 cT VST0 0 0 0 0 0      S S S c V c V V T + 后 = + = + = A S VS S  0  VS c + 后 =  后 c c

二、各种情况下的接收频率 1、● ● 2、●+V、 S C P S V= -=Vo V=c c-Vs V>。(火车驶来) 3、● 4、●V Vp+ P →cP v=+业> v=c+业 C c-' 5、Vs+● ●6、V、+● ●→Vp Sc P Sc P V=-c 。<。(火车驶去) c-V V= c+Vs Vo c+Vs 7、●→'s●→Vp8、V● V。 ● S -C P C P c-VEVo V= c+VEVo V= c-Vs c+Vs 注意:(1)波源运动与观察者运动不等价 ●→V ● ● V。● -c P V=-c c-p 业sC+ (2)'p、',、c都是算术量 例:一报警器,V。=1000H2,离观察者而去,向一悬崖运动, 相对媒质速度u=10m/s,(空气中声速c=330m/s) 求:(1)观察者直接从报警器听到的声波频率 (2)悬崖反射声波频率 (3)观察者听到的拍频 (4)波源前、后方的波长 解:(1)y=c =- 30-×1000=971压 c+u 330+10 (2)5= 330 c-u%330-10 ×1000=1031z (3)△v=V2-y=1031-971=60E (4)1%=-”=30-10=0.32m Vo 1000 后=C+“= 330+10 y1000 =0.34m 4

4 二、各种情况下的接收频率 1、 2、 VS S c P S c P 0 0    = = c  0  0    − = = VS c c c 前 (火车驶来) 3、 VP 4、 VS VP S c P S c P   0  0 + = c c VP   0 S P c V c V − + = 5、VS 6、VS VP S c P S c P   0  0 + = VS c c (火车驶去)   0 S P c V c V + − = 7、 VS VP 8、VS VP S c P S c P   0 S P c V c V − − =   0 S P c V c V + + = 注意:(1)波源运动与观察者运动不等价 V V S c P S c P   0 c V c − =   0 c c +V = (2) VP 、VS 、c 都是算术量 例:一报警器,  0 =1000Hz,离观察者而去,向一悬崖运动, 相对媒质速度 u=10m/s,(空气中声速 c=330m/s) 求:(1)观察者直接从报警器听到的声波频率 (2)悬崖反射声波频率 P S u (3)观察者听到的拍频 c c (4)波源前、后方的波长 解:(1)  1  0 c u c + = = 1000 971Hz 330 10 330  = + (2)  2  0 c u c − = = 1000 1031Hz 330 10 330  = − (3)  = 2 − 1=1031−971= 60Hz (4) m c u 0.32 1000 330 10 0 = − = − =  前 m c u 0.34 1000 330 10 0 = + = + =  后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