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等差数列 课程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明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3.会判定或证明等差数列: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基础知识·理 具Bcm 1.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d表示 名师点拨 (1)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的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 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2)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1,n∈N),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做一做2】已知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4,公差d=-2,则通项公式an等于() B.2n-4 3.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a,A,b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的等差中项 归纳总结 等差中项的性质: ①A是a与b的等差中项,则 A=2+b或24=a+b,即两个数的等差中项有且只有一个 ②当2A=a+b时,A是a与b的等差中项 【做一做3】13与-11的等差中项m= 答案;1.(1)同一个常数公差 【做一做1】3 2.a1+(n-1 【做一做2】C a与b 【做一做3】1 里宗难点· 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剖析:(1)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是:“从第2项起”与“同一个常数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 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第 1 课时 等差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明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3.会判定或证明等差数列;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__________,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______,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1)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的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 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2)公差 d∈R,当 d=0 时,数列为常数列;当 d>0 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 d<0 时, 数列为递减数列.[来源:Z# x x #k.] 【做一做 1】 等差数列 4,7,10,13,16 的公差等于__________. 2.通项公式[来源:学_科_ ] 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 a1,公差是 d,则通项公式是 an=________. (1)如果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pn+q(p,q 是常数),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如果数列{an}满足 2an=an-1+an+1(n>1,n∈N* ),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做一做 2】 已知等差数列{an}中,首项 a1=4,公差 d=-2,则通项公式 an 等于( ) A.4-2n B.2n-4 C.6-2n D.2n-6 3.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 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____叫做______的等差中项. 等差中项的性质:[来源:学_ 科_ ] ①A 是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则 A= a+b 2 或 2A=a+b,即两个数的等差中项有且只有一个. ②当 2A=a+b 时,A 是 a 与 b 的等差中项. 【做一做 3】 13 与-11 的等差中项 m=__________. 答案:1.(1)同一个常数 公差 【做一做 1】 3 2.a1+(n-1)d 【做一做 2】 C 3.A a 与 b 【做一做 3】 1 1.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来源:学,科,] 剖析:(1)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是:“从第 2 项起”与“同一个常数”.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 2 项起,而是从第 3 项或第 4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 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②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尽管是常数,但这个数列也不 定是等差数列.这是因为这些常数可能不相同,必须是同一个常数,才是等差数列 (2)也可以用数学符语言叙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在数列{an}中,如果a+1-an=d(常数)对任意n∈N都成立,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 常数d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3)公差是数列中的某一项(除第一项外)与其前一项的差,不可颠倒,即d=an+1-am= an an-I- a3-a2=a2-a1 (4)切忌只通过计算数列中特殊几项的差后,发现它们是同一个常数,就断言此数列为 等差数列. 2.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 剖析:(1)从函数的角度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n+(n-1)d可得an=dn+(a-d),如果设p=d,q=a1-d 那么an=p+q,其中p,q是常数.当p≠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即(n,an)在一次 函数y=px+q的图象上,因此从图象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 图象上 所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图象是直线y=px+q上的均匀排开的一群孤立的点 当p=0时,an=q,等差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的图象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或x轴) 上的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的点 (2)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可以得出,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可以确定这个等差 数列.若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m-1)d中共含有四个变数,即a1,d,n,an,如 果知道了其中的任意三个数,就可以由通项公式求出第四个数,这一求未知量的过程我们通 常称之为“知三求 曲型例题· 题型一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1】若{an}是等差数列,a5=8,a60=20,求an 分析:先求出a1,d,然后求an 反思:一般地,可由am=a,a=b,得a+(m-1d=a, la1+(n-1)d=b, 求出a1和d,从而确定通项 公式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题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4-2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分析:只需证明an+1-an=常数或an-an-1=常数(n≥2) 反思: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fn),用定义判断或证明{an}是等差数列的步骤: (1)利用通项公式an=fn)写出an+1=(n+1)或an-1=fn-1) (2)作差am+1-an(或an-an-1),将差变形 (3)当差am+1-an(或an-a-1)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时,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差an +1-an(或an-an-1)不是常数,是与n有关的代数式时,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 题型三实际应用问题 【例题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宽度 依次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分析:要求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必须知道各级宽度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又梯子的 级数是12,因此,该问题相当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及项数求公差 反思: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本题中的数学模型是已知等差数列的 首项和末项及项数,求各项 题型四易错辨析 【例题4】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0+1g2,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错解:因为an=10+1g2=10+nlg2, 所以a1=10+lg2,a2=10+2lg2,a3=10+3lg2
②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尽管是常数,但这个数列也不一 定是等差数列.这是因为这些常数可能不相同,必须是同一个常数,才是等差数列. (2)也可以用数学符语言叙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在数列{an}中,如果 an+1-an=d(常数)对任意 n∈N*都成立,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 常数 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3)公差是数列中的某一项(除第一项外)与其前一项的差,不可颠倒,即 d=an+1-an= an-an-1=…=a3-a2=a2-a1. (4)切忌只通过计算数列中特殊几项的差后,发现它们是同一个常数,就断言此数列为 等差数列. 2.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 剖析:(1)从函数的角度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可得 an=dn+(a1-d),如果设 p=d,q=a1-d, 那么 an=pn+q,其中 p,q 是常数.当 p≠0 时,an 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即(n,an)在一次 函数 y=px+q 的图象上,因此从图象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均 在一次函数 y=px+q 的 图象上. 所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图象是直线 y=px+q 上的均匀排开的一群孤立的点. 当 p=0 时,an=q,等差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的图象是平行于 x 轴的直线(或 x 轴) 上的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的点. (2)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可以得出,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可以确定这个等差 数列.若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a1+(n-1)d 中共含有四个变数,即 a1,d,n,an,如 果知道了其中的任意三个数,就可以由通项公式求出第四个数,这一求未知量的过程我们通 常称之为“知三求一”. 题型一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 1】 若{an}是等差数列,a15=8,a60=20,求 an. 分析:先求出 a1,d,然后求 an. 反思:一般地,可由 am=a,an=b,得 a1+(m-1)d=a, a1+(n-1)d=b, 求出 a1 和 d,从而确定通项 公式. 题型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题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4-2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分析:只需证明 an+1-an=常数或 an-an-1=常数(n≥2). 反思: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f(n),用定义判断或证明{an}是等差数列的步骤: (1 )利用通项公式 an=f(n)写出 an+1=f(n+1)(或 an-1=f(n-1)); (2)作差 an+1-an(或 an-an-1),将差变形; (3)当差 an+1-an(或 an-an-1)是一个与 n 无关的常数时,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差 an +1-an(或 an-an -1)不是常数,是与 n 有关的代数式时,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 题型三 实际应用问题 【例题 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 33 cm,最低一级宽 110 cm,中间还有 10 级,各级宽度 依次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分析:要求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必须知道各级宽度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又梯子的 级数是 12,因此,该问题相当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及项数求公差. 反思: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本题中的数学模型是已知等差数列的 首项和末项及项数,求各项. 题型四 易错辨析 【例题 4】 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10+lg 2n,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错解:因为 an=10+lg 2n=10+nlg 2, 所以 a1=10+lg 2,a2=10+2lg 2,a3=10+3lg 2
所以a-a=g2,a3-a=lg2, 则a2-a1=ax-a2,故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错因分析:a3-a=a2-a=常数,不能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 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要求 反思:要说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必须说明从第二项起所有的项与其前一项之差为同 一常数,即an-an-1=d≥2)恒成立,而不能只验证有限个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答案:【例题1】解:由题意,知 解得 59d=20 4 4 故an=a1+(n-1)d 1515 【例题2】证明:∵a=4-2n,∴am+1=4-2(n+1)=2-2n ∴an+1-an=(2-2n)-(4-2m)=-2 {an}是等差数列 【例题3】解:设梯子的第n级的宽为ancm,其中最高一级宽为ancm,则数列{a 是等差数列. 由题意,得a1=33 则a12=a1+11d 所以110=33+11d,解得d=7 所以a2=33+7=40,a3=40+7=47 6+7=103 即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lcm,68cm,75cm,82 89cm,96cm,l03 【例题4】正解:因为an=10+1g2”=10+ng2, 所以an+1=10+(n+1)lg2 所以an+1-an=[10+(n+1)g2]-(10+nlg2)=lg2(n∈N) 所以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随堂练彐·I 1(2011吉林长春高三调研)在等差数列{an}中,a1a3=8,a2=3,则公差d=() C.±1 2等差数列一3,1,5,…的第15项为() A.40 B.53 C.63 D.76 3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 D.4 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7m+2,求证:数列{gan}是等差数列 5有一正四棱台形楼顶,其中一个侧面中最上面一行铺瓦30块,总共需要铺瓦15行, 并且下一行比其上一行多铺3块瓦,求该侧面最下面一行需铺瓦多少块? 答案:1.C由题意 a(a1+2d=8 解得d= a1+d=3, 2.Ba=-3,d=1-(-3)=4, 故a15=a1+(15-1)d=-3+14×4=53 3.Ca1=1,d=(-1)-1= 故an=an+(n-1)d=3-2n 令-89=3-2n,解得n=46 4.分析:转化为证明lgan+1-lgdm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所以 a2-a1=lg 2,a3-a2=lg 2, 则 a2-a1=a3 -a2,故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错因分析:a3-a2=a2-a1=常数,不能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 ...与 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要求. 反思:要说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必须说明从第二项起所有的项与其前一项之差为同 一常数,即 an-an-1=d(n≥2)恒成立,而不能只验证有限个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答案:【例题 1】 解:由题意,知 a15=a1+14d=8, a60=a1+59d=20, 解得 a1= 64 15, d= 4 15, 故 an=a1+(n-1)d= 64 15+(n-1)× 4 15= 4 15n+4. 【例题 2】 证明:∵an=4-2n,∴an+1=4-2(n+1)=2-2n. ∴an+1-an=(2-2n)-(4-2n)=-2. ∴{an}是等差数列. 【例题 3】 解:设梯子的第 n 级的宽为 an cm,其中最高一级宽为 a1 cm,则数列{an} 是等差数列. 由题意,得 a1=33,a12=110,n=12, 则 a12=a1+11d. 所以 110=33+11d,解得 d=7. 所以 a2=33+7=40,a3=40+7=47,…,a11=96+7=103, 即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 40 cm,47 cm,54 cm,61 cm,68 cm,75 cm,82 cm,89 cm,96 cm,103 cm. [来源:Zx x k .] 【例题 4】 正解:因为 an=10+lg 2 n=10+nlg 2, 所以 an+1=10+(n+1)lg 2. 所以 an+1-an=[10+(n+1)lg 2]-(10+nlg 2)=lg 2(n∈N* ). 所以数列{an}为等差数列. 1 (2011·吉林长春高三调研)在等差数列{an}中,a1·a3=8,a2=3,则公差 d=( ) A.1 B.-1 C.±1 D.±2 2 等差数列-3,1,5,…的第 15 项为( ) A.40 B.53 C.63 D.76 3 等差数列 1,-1,-3,…,-89 的项数是( ) A.92 B.47 C.46 D.45 4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7 n+2,求证:数列{lg an}是等差数列. 5 有一正四棱台形楼顶,其中一个侧面中最上面一行铺瓦 30 块,总共需要铺瓦 15 行, 并且下一行比其上一行多铺 3 块瓦,求该侧面最下面一行需铺瓦多少块? 答案:1.C 由题意 1 1 1 ( 2 ) 8, 3, a a d a d + = + = 解得 d=±1. 2.B a1=-3,d=1-(-3)=4, 故 a15=a1+(15-1)d=-3+14×4=53. 3.C a1=1,d=(-1)-1=-2, 故 an=a1+(n-1)d=3-2n, 令-89=3-2n,解得 n=46. 4.分析:转化为证明 lg an+1-lg an 是一个与 n 无关的常数.
证明:设bn=lgan=lg7+2=(n+2)lg7, 则bn+1=[(n+1)+2]g7=(n+3)g7, 则bn+1-bn=(n+3)g7-(n+2)g7=lg7=常数 所以数列{bn}是等差数列 即数列{lgan}是等差数列 5.分析:转化为求等差数列的第15项 解:设从上面开始第n行铺瓦ωm块,则数列{an}是首项为30,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则a1s=a1+14d=30+14×3=72 即该侧面最下面一行应铺瓦72块
证明:设 bn=lg an=lg 7 n+2=(n+2)lg 7, 则 bn+1=[(n+1)+2]lg 7=(n+3)lg 7, 则 bn+1-bn=(n+3)lg 7-(n+2)lg 7=lg 7=常数. 所以数列{bn}是等差数列, 即数列{lg an}是等差数列. 5.分析:转化为求等差数列的第 15 项. 解:设从上面开始第 n 行铺瓦 an 块,则数列{an}是首项为 30,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则 a15=a1+14d=30+14×3=72, 即该侧面最下面一行应铺瓦 72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