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 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一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 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 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 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 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 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 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 5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 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 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另 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 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 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 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 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来源: w w w. shu lih ua. net www .sh uli hua .ne t]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 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 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53,58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 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 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 (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 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 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 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 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 0 开始,每隔 5 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 5 , 10 , 15 , 20 ,…… ① 2.2000 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 设置了 7 个级别,其中较轻的 4 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 63 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 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 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 2.5,最低降至 5.那么从 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 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 10000 元钱,5 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 (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 10072,10144,10216,10288,1 0360 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 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 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 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 2 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 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 关键词“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 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1,2,3,4,5,6,……; (√,d=1 2.0.9,0.7,0.5,0.3,0.1……… (√,d=-0.2) 0,0,0,0,0, (√,d=0)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在理解等差数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 问题3.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用首项和公差将an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通项公式,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 在学生讨论时引导他们得出a0=a1+9d,a=a1+39d,进而猜想a=a1+(n-1)d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 此时指出: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 学习态度,进而提出: 问题4.怎么样严谨的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 n-1个等式相加,最后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 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的教学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 式是:a=1+(n-1)×2,即a=2n-1.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同时要求画出该 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的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 立点。这一题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 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 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s=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1 ,2,3,4,5,6,……; (√,d = 1 ) 2. 0.9,0.7,0.5,0.3,0.1……; (√,d = -0.2) 3. 0,0,0,0,0,0,…….; (√,d = 0 )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 0 在理解等差数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 问题 3.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 1 a ,公差是 d ,如何用首项和公差将 an 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通项公式,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 在学生讨论时引导他们得出 a10=a1+9d,a40=a1+39d,进而猜想 an=a1+(n-1)d。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 点。 此时指出: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 学习态度,进而提出: 问题 4.怎么样严谨的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 n-1 个等式。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 n-1 个等式相加,最后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 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 1,公差是 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 式是:an=1+(n-1)×2 , 即 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同时要求画出该 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 n 的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 立点。这一题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通过例 1 和例 2 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 a1、d、 n、an 这 4 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 1 (1)求等差数列 8,5,2,…的第 20 项;第 30 项;第 40 项 (2)-401 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 30 项和第 40 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 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例 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5=10,a12 =31,求首项 a1 与公差 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 某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不含4千米)计费10 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 支付多少车费?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 1.2元/km”使学生想到在每个整公里时出租车的车费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设置此题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 2、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2题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课本P38例3(备用)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 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它与函数y=px+q两者图象间有什么关系? 目的: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解决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 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而让学生从数(结构特征)与形(图象)上进一步认识到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词: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会知三求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0习题2.2A组第1、3、4题 选做题:课本P40习题2.2B组第1题 课后实践
在前面例 1 的基础上将例 2 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 3 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 某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 1.2 元/km,起步价为 10 元,即最初的 4km(不含 4 千米)计费 10 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 14km 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 0,需要 支付多少车费?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 1.2 元/km”使学生想到在每个整公里时出租车的车费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设置此题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 1 题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 2 题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课本 P38 例 3(备用) 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an = pn + q ,其中 p 、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 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它与函数 y=px+q 两者图象间有什么关系?[来 源: w w w .s hul ihu a.n et] 目的: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解决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 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而让学生从数(结构特征)与形(图象)上进一步认识到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词: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 P40 习题 2.2 A 组 第 1、3、4 题 选做题:课本 P40 习题 2.2 B 组 第 1 题 课后实践:
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别找出现实生活中公差大于、小于、等于0的典型的 等差数列的模型,在下节课派代表为我们讲解所选的等差数列。 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五、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通过一系列问题贯穿教学始终,符合 新课标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别找出现实生活中公差大于、小于、等于 0 的典型的 等差数列的模型,在下节课派代表为我们讲解所选的等差数列。 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五 、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 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通过一系列问题贯穿教学始终,符合 新课标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全 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