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 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归纳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用具 执教者 学习内容共案 案 新课引入: 1、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2、在Rt△ABC中,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间具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回答以上二小题,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以上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决 些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 (1)三边关系:a2+b=c (2)锐角之间关系:∠A+∠B=90° 3)边角之间关系 inA=斜边’caA。∠A的邻边 ∠A的对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tA- ∠A的邻边 ctgA ∠A的对边 第二大节“解直角三角形”,安排在锐角三角函数之后,通过计算题、证明题、应 用题和实习作业等多种形式,对概念进行加深认识,起到巩固作用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之中,主要是 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其中的应用题,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综合技术教育价值.解 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运算,但三角的运算与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运算,常 常先选择公式并进行变换.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实习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结合文字画出图形,总之,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题和实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三大数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这一章学习,学生才能对直角三角形概念有 较完整认识,才能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作图与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 关系统一起来.另外,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可分解为一些直角三角形的组合,从而也能 用本章知识加以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主要通过几个典型例题的学习,达到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1、首先出示,通过一道简单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以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4 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 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归纳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用具 执教者 学习内容 共 案 个 案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2、在 Rt△ABC 中,除直角 C 外的五个元素间具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回答以上二小题,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以上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 (1)三边关系:a 2 +b2 =c 2; (2)锐角之间关系:∠A+∠B=90°; (3)边角之间关系 第二大节“解直角三角形”,安排在锐角三角函数之后,通过计算题、证明题、应 用题和实习作业等多种形式,对概念进行加深认识,起到巩固作用.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之中,主要是 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其中的应用题,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综合技术教育价值.解 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运算,但三角的运算与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运算,常 常先选择公式并进行变换.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实习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结合文字画出图形,总之,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题和实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三大数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这一章学习,学生才能对直角三角形概念有 较完整认识,才能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作图与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 关系统一起来.另外,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可分解为一些直角三角形的组合,从而也能 用本章知识加以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主要通过几个典型例题的学习,达到 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 1、首先出示,通过一道简单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以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①a=10,∠B=45°;②a=3√3,c=6 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巡视检查其余同学解题过程,对有问题的同 学可单独指导.待全体学生完成之后,大家共同检查黑板上两题的解题过程,通过学生 互评,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使全体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如果班级学生对解直角三 角形掌握较好,这两个题还可以这样处理:请二名同学板演的同时,把下面同学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做①,另一部分做②,然后学生互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2、出示例题2 图6-39 在平地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 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此题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复习仰角、俯角的概念,同 时,可引导学生加以分析: 如图6-39,根据题意可得AB⊥BC,得∠ABC=90°,△ABD和△ABC都是直角三角形, 且C、D、B在同一直线上,由∠ADB=45°,AB=BD,CD=20米,可得BC=20+AB,在Rt△ ABC中,∠C=30°,可得AB与BC之间的关系,因此山高AB可求.学生在分析此题时遇 到的困难是:在Rt△ABC中和Rt△ABD中,都找不出一条已知边,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CD=20米又不会用.学习时,在这里教师应着重引 导:BC=20+AB①,而在R△ABC中,∵∠C=30°,∴3°、AB ②,通过①,②两式,可得AB长 解:根据题意,得AB⊥BC,∴∠ABC=Rt△ ∵∠ADB=45° BC=CD+BD=20+AB 在Rt△ABC中,∠C=30 AB ∴t30°=tg∠C= BC AB 3 20+AB3 AB=103+10. 答:山高AB为(103+10)米 通过此题可引导学生总结:有些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中没有一条已知边,但已知 边的关系,结合另一条件,运用方程思想,也可以解决 3.例题3(出示投影片) 如图6-40,水库的横截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
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巡视检查其余同学解题过程,对有问题的同 学可单独指导.待全体学生完成之后,大家共同检查黑板上两题的解题过程,通过学生 互评,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使全体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如果班级学生对解直角三 角形掌握较好,这两个题还可以这样处理:请二名同学板演的同时,把下面同学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做①,另一部分做②,然后学生互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2、出示例题 2. 在平地上一点 C,测得山顶 A 的仰角为 30°,向山沿直线前进 20 米到 D 处,再测 得山顶 A 的仰角为 45°,求山高 AB.此题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复习仰角、俯角的概念,同 时,可引导学生加以分析: 如图 6-39,根据题意可得 AB⊥BC,得∠ABC=90°,△ABD 和△ABC 都是直角三角形, 且 C、D、B 在同一直线上,由∠ADB=45°,AB=BD,CD=20 米,可得 BC=20+AB,在 Rt△ ABC 中,∠C=30°,可得 AB 与 BC 之间的关系,因此山高 AB 可求.学生在分析此题时遇 到的困难是:在 Rt△ABC 中和 Rt△ABD 中,都找不出一条已知边,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CD=20 米又不会用.学习时,在这里教师应着重引 ②,通过①,②两式,可得 AB 长. 解:根据题意,得 AB⊥BC,∴∠ABC=Rt△. ∵∠ADB=45°,∴AB=BD, ∴BC=CD+BD=20+AB. 在 Rt△ABC 中,∠C=30°, 通过此题可引导学生总结:有些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中没有一条已知边,但已知 二边的关系,结合另一条件,运用方程思想,也可以解决. 3.例题 3(出示投影片) 如图 6-40,水库的横截面是梯形,坝顶宽 6m,坝高 23m,斜坡 AB
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1,求斜坡AE的长及坡角α和 坝底宽AD(精确到0.1m) 坡度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在解坡度问题时常遇到以下问题: 1.对坡度概念不理解导致不会运用题目中的坡度条件 2.坡度问题计算量较大,学生易出错 3.常需添加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成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因此,设计本题要求教师在 学习中着重针对以上三点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首先请学生分析:过B、C作梯形ABCD的高,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 矩形来解 教师可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笔答此题.教师在巡视中为个别学生解开 疑点,查漏补缺 解:作B⊥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BE=23m 在Rt△ABE中, tg a a=30° ∴AB=2BE=46(m) BE 1 又∵ AE 3 即 AE'…AE=233(m) CF 1 在Rt△CFD中,i1= FD ∴FD=CF=23(m) AD=AE+EF+FD=233+6+23 29+233≈68.8(m) 答:斜坡AB长46m,坡角α等于30°,坝底宽AD约为68.8m 引导全体同学通过评价黑板上的板演,总结解坡度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适当添加辅助线,将梯形分割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②坡度与坡角α之间具有关系:i=tgα,坡度卜i= 垂直高度h 水平宽度1 ③计算中尽量选择较简便、直接的关系式加以计算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运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 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在分析问题时,最好画出几何图形,按照图中的边 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习反思 小结与复习(二) 、新课引入
坝底宽 AD(精确到 0.1m). 坡度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在解坡度问题时常遇到以下问题: 1.对坡度概念不理解导致不会运用题目中的坡度条件; 2.坡度问题计算量较大,学生易出错; 3.常需添加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成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因此,设计本题要求教师在 学习中着重针对以上三点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首先请学生分析:过 B、C 作梯形 ABCD 的高,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 矩形来解. 教师可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笔答此题.教师在巡视中为个别学生解开 疑点,查漏补缺. 解:作 BE⊥AD,CF⊥AD,垂足分别为 E、F,则 BE=23m. 在 Rt△ABE 中, ∴AB=2BE=46(m). ∴FD=CF=23(m). 答:斜坡 AB 长 46m,坡角α等于 30°,坝底宽 AD 约为 68.8m. 引导全体同学通过评价黑板上的板演,总结解坡度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适当添加辅助线,将梯形分割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③计算中尽量选择较简便、直接的关系式加以计算.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运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 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在分析问题时,最好画出几何图形,按照图中的边 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习反思 小结与复习(二) 一、新课引入
新课讲解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二、新课讲解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