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常考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典型题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①√a≥0,②a≥0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va20;②l≥0:a20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3)分母中 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 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 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a(a>0) (1)(√a)=a(a≥0); (2) 次根式的运算: a(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2)53)-√2+2,4,51-,.6-a,a-2+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 (x-2)2
八年级数学常考知识点大全
例3、在根式1)a+b2)2:32-;42b,最简二次根式是() A.1)2) C.1)3) 1)4) 例4、已知: y=-8x+√8x-1+1,求代数式,+2+2-、+2-2的值 例5、(2009龙岩)已知数a,b,若√a-b2=b-a,则( A. a>b D.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例,将后根号外的a移到根号内,得() A.Ja:B.-√a: 例2.把(a-b) b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例3、计算:百一1一(√E-250+25 +1 例4、先化简,再求值: a+bb a(a+ 今)·其a=√S+1,√5-1 例5、如图,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a2-√Vb2-√(a-b b 4、比较 (1)、根式变形法 当a>0b>0时,①如果a>b,则√a>√b:②如果a0,b>0时,①如果a2>b2,则a>b;②如果a2<b2,则a<b。 例2、比较3√2与2√3的大小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比、2,与21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4、比较√15-√14与√14-√13的大小。 (5)、倒数法 例5、比较√-√6与√6-√5的大小 (6)、媒介传递法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6、比较√7+3与√87-3的大小。 (7)、作差比较法 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①a-b>0a>b;②a-b0,b>0时,则 ①->1a>b;②<1a<b 例8、比较5-3与2+√3的大小 规律性问题 例1.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2+3,验证:22=,2=12=2+2 22(2-1)+2 2+3。232-1)+3≠8 32-1¥32-1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41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且n是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中,∠C=90°,则c=√a2+b2,b=c2-a2,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定理中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 长a,b,c满足a2+c2=b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 边)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a2+b2=c2中,a,b,c为 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勾股数扩大相同的的倍数依然是一组新的勾股数。如ka,kb,kc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C=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CD=-AB=BD=AD D为AB的中点 5.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 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6、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 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 C 斗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CD2=AD·BD →AC2=AD·AB 7、常用关系式 B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8、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公理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定理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6、证明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己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10、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11、数学口诀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①S=底x高=ah;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 3、矩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 (2)三个角都是直角 →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二)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方法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 (2)四个边都相等 →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三)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四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 2)菱形+一个直角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矩形+一组邻边等 (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D是△ABC的中位线 DE/BC DE 2 BC (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①设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则S矩形=ab ②设菱形ABCD的一边长为a,高为h,则S菱形=ah;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b,c,则S菱形=b ③设正方形ABCD的一边长为a,则SE方形=a2;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则
四边形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对角线互相平分; (5)邻角互补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ABCD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5)对角线互相平分 5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 因为ABCD是矩形→{(2)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相等
6.矩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 (2)三个角都是直角 →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7.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是菱形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 →{(2)四个边都相等 (3)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角 8.菱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 (2)四个边都相等 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9.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ABCD是正方形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 →{(2)四个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分对角 (1) (2) (3) 10.正方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 (2)菱形+一个直角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矩形+一组邻边等 (3)∵ABCD是矩形 又∵AD=A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1.等腰梯形的性质 (1)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因为ABCD是等腰梯形→{(2)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 12.等腰梯形的判定 (1)梯形+两腰相等 (2)梯形+底角相等}→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3)梯形+对角线相等 (3)∵ABCD是梯形且AD∥BC AC=BD ∴ABCD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15.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 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 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 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 于这一点对称. 三公式: 1.S菱形=ab=ch.(a、b为菱形的对角线,c为菱形的边长,h为c边上的高) 2.S平行四边形=ah.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为a上的高) 3.S梯形=(a+b)h=Lh.(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 四常识 ※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3(N(2)斋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