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我将 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 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是人教A版数学5(必修)中第二章的第四节,本节课是第一 课时,主要内容有: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学法的承上,本节课之前 学习了等差数列,而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具有相似性,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 经验出发,将研究等差数列的方法类比到等比数列,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获得更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另一方面,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 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一般数列的通项公式做好准备,为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中一—《购房中的数学》这一联系生活的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 的能力:通过模仿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方程 思想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主动研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 受数学的整体性与严谨性,发展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帮助 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是有用的,树立正确的学科观,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深刻理解,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的概念、 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了解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初步掌握了用函数观 点和方程思想看待数列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 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方面,能力较为欠缺,需要老师在 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帮助学生体会类比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教法分析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法实施教学,提醒学生重 视等比与等差数列的类比。通过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促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3、学法分析 采取“观察分析一→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一→初步运用一→归纳小结”的
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 《等比数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我将 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 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是人教 A 版数学 5(必修)中第二章的第四节,本节课是第一 课时,主要内容有: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学法的承上,本节课之前 学习了等差数列,而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具有相似性,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 经验出发,将研究等差数列的方法类比到等比数列,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获得更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另一方面,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 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求一般数列的通项公式做好准备,为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中——《购房中的数学》这一联系生活的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 的能力;通过模仿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方程 思想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主动研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 受数学的整体性与严谨性,发展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帮助 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是有用的,树立正确的学科观,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深刻理解,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的概念、 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了解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初步掌握了用函数观 点和方程思想看待数列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 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方面,能力较为欠缺,需要老师在 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帮助学生体会类比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教法分析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法实施教学,提醒学生重 视等比与等差数列的类比。通过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促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3、学法分析 采取“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运用—→归纳小结”的
流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以智力参与为前提,以个人体验为终结,建构 新的知识体系,把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贯穿于课堂之中。 4、教学手段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几何画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 性,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 【三】教学过程分析 经验铺路,生成数学定义 首先给出一道题, 例1:请将下列数列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1)l,2,3,4,5,…(2)l,-2,4,-8,16, l111 (3)l,1,1,1,1, (4)-248:16 (5)l,2,3,5,8, (6)=,1,3,9,2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将这些数列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关 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和摆动数列,也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定 义,分为等差数列与非等差数列,达到巩固学过知识的目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及学习热情。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2)(4)(6)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它 们也有共性(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同一个常数),自然而然提出我 们这节课研究的对象:等比数列,并告诉学生,这也是现实世界中常见的一种数 设问2:你能根据这个共性,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这个共性积极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加深对共性的印象,为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做好铺垫 另外,我也准备了一些他们可能想不到的例子: ①初中生物课本学习过的细胞的分裂过程,得到数列:12,48 ②《庄子》中的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揭示的也就是数 列 2^4816 ③高中物理教材将学习的某种原子的衰变(释义:衰变指每隔相同的一段时 间,原子的质量就会减少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④银行支付利息的一种方式一一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 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⑤脑筋急转弯:一块豆腐切成八块至少切几刀?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例子,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渗透作用,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解答了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学 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设问3:请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给等比数列下定义。 (请学生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提示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历“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不仅 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培养了学生类比概括能力,口头表达数学能力,同时,还 能暴露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不够严谨的缺点,类比有助于发现结论,但未必是全 盘照搬
流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以智力参与为前提,以个人体验为终结,建构 新的知识体系,把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贯穿于课堂之中。 4、教学手段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几何画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 性,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经 验 铺路,生 成数学定义 首先给出一道题, 例 1:请将下列数列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1)1,2,3,4,5, (2)1, 2,4, 8,16, 1 1 1 1 (3)1,1,1,1,1, (4)1, , , , , 2 4 8 16 1 (5)1,2,3,5,8, (6) ,1,3,9,27, 3 − −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将这些数列按照项与项 之间的关 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和摆动数列,也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定 义,分为等差数列与非等差数列,达到巩固学过知识的目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及学习热情。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2)(4)(6)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它 们也有共性(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同一个常数),自然而然提出我 们这节课研究的对象:等比数列,并告诉学生,这也是现实世界中常见的一种数 列。[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w ww. shu lih ua. net ] 设问 2:你能根据这个共性,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这个共性积极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加深对共性的印象,为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做好铺垫。 另外,我也准备了一些他们可能想不到的例子: ①初中生物课本学习过的细胞的分裂过程,得到数列: 1,2,4,8, ②《庄子》中的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揭示的也就是数 列: 1 1 1 1 1, , , , , 2 4 8 16 ③高中物理教材将学习的某种原子的衰变(释义:衰变指每隔相同的一段时 间,原子的质量就会减少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④银行支付利息的一种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 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⑤脑筋急转弯:一块豆腐切成八块至少切几刀?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例子,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 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渗透作用,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解答了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学 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设问 3:请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给等比数列下定义。 (请学生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提示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历“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不仅 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培养了学生类比概括能力,口头表达数学能力,同时,还 能暴露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不够严谨的缺点, 类比有助于发现结论,但未必是全 盘照搬。[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 项之比为同一常数,则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由于等差数列中对公差并无限制,学生从而忽略了等比数列中公比应不为0的内 涵,而这种情况恰是接下来要突破的重难点。 2、概念辨识,形成数学经验 不急于指出概念中的内涵,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设问4:请指出例1中所有等比数列的公比 3) 教师质疑:等比数列的公比可以是任意实数么?(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教师引导:这个常数是做什么数学运算得出的呢?(除法运算) 由于“比”的特性,要求分母不为0,可以由此得到的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①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②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③公比不为0。 设计意图]:在这里加深了对等比数列定义本质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力求培养学生养成一切从定乂岀发,注重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学习习惯,同 时,强化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思维应当严谨,避免犯错误,形成数学经验 3、经验开道,推导数学公式 总结定义之后,提出我们可以用递推式子土=q(q≠0,n∈N)来表示等比 数列的定义,也可以写成一n=q(q≠0,n≥2,n∈N), a 设问5:由递推式子址=qq≠0,n∈N)能否确定一个数列呢?(不能) ②那么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呢?(首项及公比) ③当给定了首项和公比之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呢?(需要研究通项公式) ④请你自主探究,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请学生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 导方法,并提问学生作答) 学生容易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通项公式: a2=a1 9,a3 =a29=a 9,a4=a, 9.,an=a,q 而由叠加法迁移到叠乘法,需要由我来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再次明晰叠加法的特 点,通过相加使得一些项能够抵消,启发学生将 这n-1个式子左右分别相乘得到≌=q",即an=aq1(g≠0n∈N)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可以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 性,帮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叠乘法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叠加法,叠乘法的本质,为今后求一般数列通项公式专题打好 基础,可以解决形如:=f(m,an1-an=f(n)的通项公式。 反馈练习1:请写出例1中所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2.4.3816.3..4)24816(6)313927 [设计意图]:等比通项公式正向运用,从给定数列中确定首项及公比,代入公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 项之比为同一常数,则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由于等差数列中对公差并无限制,学生从而忽略了等比数列中公比应不为 0 的内 涵,而这种情况恰是接下来要突破的重难点。 2、概念辨识,形成数学经验 不急于指出概念中的内涵,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设问 4:请指出例 1 中所有等比数列的公比。( 1 2 − ,1, 1 2 ,3) 教师质疑:等比数列的公比可以是任意实数么?(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教师引导:这个常数是做什么数学运算得出的呢?(除法运算) 由于“比”的特性,要求分母不为 0,可以由此得到的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①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 0;②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 0;③公比不为 0。 [设计意图]:在这里加深了对等比数列定义本质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力求培养学生养成一切从定义出发,注重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学习习惯,同 时,强化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思维应当严谨,避免犯错误,形成数学经验。 3、经验开道,推导数学公式 总结定义之后,提出我们可以用递推式子 1 * ( 0, ) n n a q q n N a + = 来表示等比 数列的定义,也可以写成 * 1 ( 0, 2, ) n n a q q n n N a − = , 设问 5:由递推式子 1 * ( 0, ) n n a q q n N a + = 能否确定一个数列呢?(不能) ②那么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呢?(首项及公比) ③当给定了首项和公比之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呢?(需要研究通项公式) ④请你自主探究,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请学生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 导方法,并提问学生作答)[来源:www.sh u lihua.netwww.shulihua.n et] 学生容易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通项公式: 2 3 2 1 3 2 1 4 1 a a q a a q a q a a q = = = = , , , 1 1 n n a a q − = ; 而由叠加法迁移到叠乘法,需要由我来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再次明晰叠加法的特 点,通过相加使得一些项能够抵消,启发学生将 2 4 3 1 2 3 , , , a a a qqq a a a === 1 2 , n n a q a − − = 1 n n a q a − = , 这 n−1 个式子左右分别相乘得到 1 1 , an n q a − = 即 1 1 n n a a q − = ( * q n N 0, )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可以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 性,帮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叠乘法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叠加法,叠乘法的本质,为今后求一般数列通项公式专题打好 基础,可以解决形如: 1 1 ( ), ( ) n n n n a f n a a f n a + = − = + 的通项公式。 反馈练习 1:请写出例 1 中所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 1 1 1 1 (2)1, 2,4, 8,16, (3)1,1,1,1,1, (4)1, , , , , (6) ,1,3,9,27, 2 4 8 16 3 − − [设计意图]:等比通项公式正向运用,从给定数列中确定首项及公比,代入公
式 反馈练习2:请说出以下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1)an=2×();(2)an=-5×2,;(3)ln=3×2 [设计意图]:由于an=aq中指数幂的部分可以变化,应当看清结构,幂指数 应为n-1 反馈练习3:请写出既是等差又是等比的数列的一般形式?a,a,a…(a≠0) [设计意图]:提出一种更特殊的数列,再次强调公比不为0; 总之,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内涵与外延,反映学生掌 握新知识的程度,教师及时调控、讲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4、理解探究,升华经验水平 设问6:现在我们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你是如何来认识通项公式? 它有什么用处呢?请小组讨论,派个代表发言,可以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在探索定义及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大量类比了等差数列的学 习方法,这里设置没有任何提示的开放性思考题,能够当场检测学生对于类比方 法的掌握情况,在小组讨论中,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好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运用 数学语言表达观点,而后进生则有学习榜样,促进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使得生 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比单纯由老师讲授效果来的更好,从而创造性的提高学 生的经验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点拨,让每一个 学生都积极参与。最后,由学生来说,我做归纳补充,可以得到: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有关 展示准备的几何画板课件,体现等比数列的图像的点(n,aq”)是函数y=a4q1 图像上一些孤立的点,函数y=aq-是与指数函数y=q的乘积:并通过a, q的改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图像的变化,课后思考等比数列单调性的变化规律 (2)用方程思想看待:an=aq中有四个量a1,q,n,an, 类比等差数列,知三求一,可以编出四类题目: ①知a1,q,n,求an;②知q,n,an求a1; ③知a1,q,an,求n;④知n,an,a1求q; 请学生上台出题,另一组学生上台解题板演,不要求一定解出答案,但要注意规 范表述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其中,情况④的出题可能出现n为奇数,而an,a1异号的情况,此时,学生 求解时将发现q无解,若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等比数列下标同奇 或同偶的项,符号相同:若无,则留到下节课再讲授。 5、小结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和体验入手,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定义的内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与指数函 数的联系 (2)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类比学习,叠乘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
式; 反馈练习 2:请说出以下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1 1 1 (1) 2 ( ) ; (2) 5 2 ; (3) 3 2 3 n n n n n n a a a − − = = − = [设计意图]:由于 1 1 n n a a q − = 中指数幂的部分可以变化,应当看清结构,幂指数 应为 n−1 ; 反馈练习 3:请写出既是等差又是等比的数列的一般形式? a a a a , , ( 0) [设计意图]:提出一种更特殊的数列,再次强调公比不为 0; 总之,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内涵与外延,反映学生掌 握新知识的程度,教师及时调控、讲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4、理解探究,升华经验水平 设问 6:现在我们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你是如何来认识通项公式? 它有什么用处呢?请小组讨论,派个代表发言,可以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在探索定义及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大量类比了等差数列的学 习方法,这里设置没有任何提示的开放性思考题,能够当场检测学生对于类比方 法的掌握情况,在小组讨论中,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好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运用 数学语言表达观点,而后进生则有学习榜样,促进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使得生 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比单纯由老师讲授效果来的更好,从而创造性的提高学 生的经验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点拨,让每一个 学生都积极参与。最后,由学生来说,我做归纳补充,可以得到: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有关。 展示准备的几何画板课件,体现等比数列的图像的点 1 1 ( , ) n n a q − 是函数 1 1 x y a q − = 图像上一些孤立的点,函数 1 1 x y a q − = 是 1 a q 与指数函数 x y q = 的乘积;并通过 1 a , q 的改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图像的变化,课后思考等比数列单调性的变化规律; (2)用方程思想看待: 1 1 n n a a q − = 中有四个量 1 a ,q ,n, n a , 类比等差数列,知三求一,可以编出四类题目: ①知 1 a ,q ,n ,求 n a ;②知 q ,n, n a 求 1 a ; ③知 1 a ,q , n a ,求 n ;④知 n, n a , 1 a 求 q ; 请学生上台出题,另一组学生上台解题板演,不要求一定解出答案,但要注意规 范表述。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其中,情况④的出题可能出现 n 为奇数,而 n a , 1 a 异号的情况,此时,学生 求解时将发现 q 无解,若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等比数列下标同奇 或同偶的项,符号相同;若无,则留到下节课再讲授。 5、 小结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和体验入手,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定义的内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与指数函 数的联系; (2)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类比学习,叠乘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
(3)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首项,公比都不为0) 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P53A组1,2 预习作业:等比数列有哪些性质? 思考题:将一张很大、厚度为0.05毫米的纸对折,对折50次后有多厚?你知 道这时的厚度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相比,是远还是近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类比学习法的快乐之后,让学生课后继续延续这种热 情;思考题让学生由初始感知,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体会“指数爆炸” 说 7、板书设计 §24等比数列 公式推导 小结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 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 比数列的公比,记为q(q≠0)简记: 反馈练习 作业 q(q≠0,n∈N) 二、通项公式 an=a1q(a2,q≠0,n∈N)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四】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以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我采用“过程 性”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前者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 程的评价:后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并通过启发和点评,帮 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主动建构起对新知的理解,并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 略
(3)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首项,公比都不为 0) 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 P53A 组 1,2 预习作业:等比数列有哪些性质? 思 考 题:将一张很大、厚度为 0.05 毫米的纸对折,对折 50 次后有多厚?你知 道这时的厚度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相比,是远还是近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类比学习法的快乐之后,让学生课后继续延续这种热 情;思考题让学 生由初始感知,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体会“指数爆炸”一 说。 7、板书设计 §2.4 等比数列 一、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 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 比数列的公比,记为 q ( q 0 )简记: 1 * ( 0, ) n n a q q n N a + = 二、通项公式 1 * 1 1 ( , 0, ) n n a a q a q n N − = 三、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公式推导 反馈练习 小结 [ 来源: 数理化网] 作业 [来源:www.sh u lih ua.net] 【四】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以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我采用“过程 性”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前者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 程的评价;后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并通过启发和点评,帮 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主动建构起对新知的理解,并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 略。 最新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