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本节课为活动课,活动一:测量倾斜角;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 的高度;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因此本节课采用活动的形 式,先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室外的实际测量,活动结束时,要求 学生写出活动报告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或运用仪器进行 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 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综合运用直角 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中,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是否能积 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 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过程;通过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 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的过程及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具准备 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髙度,特别像旗杆、髙楼大厦、塔等较髙的不可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需要我们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制作仪器,获得数据,然后利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测塔的高 度时,用到了哪些仪器?有何用途?如何制作一个测角 仪?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活动一: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首先我们来自制一个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一般 的测倾器由底盘、铅锤和支杆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 单位,分组制作如图所示的测倾器 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 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重合,否则测出的角度就不准确度盘的 顶线PQ与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互相垂直,并且度盘有一个旋转 中心是铅垂线与PQ的交点当度盘转动时,铅垂线始终垂直向下 个组制作测角仪,小组内总结,讨论测角仪的使用步骤) 活动二:测量倾斜角 (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
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本节课为活动课,活动一:测量倾斜角;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 的高度;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因此本节课采用活动的形 式,先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室外的实际测量,活动结束时,要求 学生写出活动报告.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或运用仪器进行 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 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综合运用直角三 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中,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是否能积 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 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过程;通过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 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的过程及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具准备 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高度,特别像旗杆、高楼大厦、塔等较高的不可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需要我们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制作仪器,获得数据,然后利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测塔的高 度时,用到了哪些仪器? 有何用途? 如何制作一个测角 仪?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活动一: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首先我们来自制一个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一般 的测倾器由底盘、铅锤和支杆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 单位,分组制作如图所示的测倾器. 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 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 刻度线要重合,否则测出的角度就不准确.度盘的 顶线 PQ 与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 刻度线要互相垂直,并且度盘有一个旋转 中心是铅垂线与 PQ 的交点.当度盘转动时,铅垂线始终垂直向下. 一个组制作测角仪,小组内总结,讨论测角仪的使用步骤) 活动二:测量倾斜角 (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 0°
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经对准较高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 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的仰角 问题1、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如图,要测点M的仰角,我们将支杆竖直插入地面 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 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我们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 准目标M,此时铅垂线指向一个度数即∠BCA的度数根据 图形我们不难发现∠BCA+∠ECB=90°,而∠MCE+∠N ECB 90°,即∠BCA、∠MCE都是∠ECB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CA =∠MCE因此读出∠BCA的度数,也就读出了仰角∠MCE的度数 问题2、如何用测角仪测量一个低处物体的俯角呢? 和测量仰角的步骤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量俯角时,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 对准低处的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同样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 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就是低处的俯角 活动三: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 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 要测旗杆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 下图)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的仰角∠MCE=a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1 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a(即顶线PQ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 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就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 在Rt△MEC中,∠MCE=a,AN=EC=,所以tana ME EC·即ME=ana·EC l·tana 又因为NE=AC=a,所以MN=ME+EN=1·tana+a 活动四: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为“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 部之间的距离例如测量一个山峰的高度 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 MN的顶端M的仰角∠MCE=a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角仪 (A、B与N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 的仰角∠MDE=B 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 根据测量的AB的长度,AC、BD的高度以及∠MCE、∠MDE的大小,根 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的高度
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 PQ 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经对准较高目标 M,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 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 M 的仰角. 问题 1、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如图,要测点 M 的仰角,我们将支杆竖直插入地面, 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 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 盘的顶线 PQ 在水平位置.我们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 准目标 M,此时铅垂线指向一个度数.即∠BCA 的度数.根据 图形我们不难发现∠BCA+∠ECB=90°,而∠MCE+∠ ECB= 90°,即∠BCA、∠MCE 都是∠ECB 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CA =∠MCE.因此读出∠BCA 的度数,也就读出了仰角∠MCE 的度数. 问题 2、如何用测角仪测量一个低处物体的俯角呢? 和测量仰角的步骤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量俯角时,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 对准低处的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同样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 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就是低处的俯角. 活动三: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 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 要测旗杆 MN 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 下图) 1.在测点 A 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 M 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 A 到物体底部 N 的水平距离 AN=l. 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 AC=a(即顶线 PQ 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 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就能求出物体 MN 的高度. 在 Rt△MEC 中,∠MCE=α,AN=EC=l,所以 tanα= EC ME ,即 ME=tana·EC =l·tanα. 又因为 NE=AC=a,所以 MN=ME+EN=l·tanα+a. 活动四: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为“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 部之间的距离.例如测量一个山峰的高度. 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1.在测点 A 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 MN 的顶端 M 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 A 与物体之间的 B 处安置测角仪 (A、B 与 N 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 M 的仰角∠MDE=β. 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 AC=BD=a,以及测点 A,B 之间的距离 AB=b 根据测量的 AB 的长度,AC、BD 的高度以及∠MCE、∠MDE 的大小,根 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 MN 的高度
在Rt△MEC中,∠MCE=a,则tana ME eC ME tan a 在Rt△MED中,∠MDE=B则tanB≈ME ED ,ED ME tan B 根据CD=AB=b,且CD=ECED=b.所以 ME ME ME= MNE b +a即为所求物体MN的高 B an B
在 Rt△MEC 中,∠MCE=α,则 tanα= EC ME ,EC= a ME tan ; 在 Rt△MED 中,∠MDE=β则 tanβ= ED ME ,ED= tan ME ; 根据 CD=AB=b,且 CD=EC-ED=b. 所以 a ME tan - tan ME =b, ME= tan 1 tan 1 − b MN= tan 1 tan 1 − b +a 即为所求物体 MN 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