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复习课(一)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及分式的运算等有关概念,对分式及其运 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技巧性较高的运算题还不熟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对比 类比、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 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与分式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本 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 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 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 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 (2)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 数学能力: (1)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注重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一一想一想一一做一做一一试一试一一再 想一想一一反馈练习一一课后练习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复习课(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及分式的运算等有关概念,对分式及其运 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技巧性较高的运算题还不熟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对比、 类比、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 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与分式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本 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 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 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 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 (2)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 数学能力: (1)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注重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再 想一想——反馈练习——课后练习.
第一环节回顾 活动内容: 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2、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3、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乘除法、加减法等基本运算 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效果: 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等知识有了较清楚的 认识与理解 第二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填空题: (1)如果某商品降价x%后售价为a元,那么该商品的原价是 (2)某人打靶,有m次均打中a环,有n次均打中b环,则此人平均每次中 靶的环数是 x+1 (3)当x 时,分式1-x有意义 (4)当x时,分式 的值为0.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分式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效果 部分学生对第(4)小题中认为分子x2-9的值为0,从而得出x应为±3,原因 是没有注意分母不能为0这一事实,经指点后,均能理解
第一环节 回顾 活动内容: 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2、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3、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乘除法、加减法等基本运算 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效果: 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等知识有了较清楚的 认识与理解. 第二环节 想一想 活动内容: 填空题: (1)如果某商品降价 x%后售价为 a 元,那么该商品的原价是 元. (2)某人打靶,有 m 次均打中 a 环,有 n 次均打中 b 环,则此人平均每次中 靶的环数是 . (3)当 x 时,分式 x x − + 1 1 有意义. (4)当 x 时,分式 (x 1)(x 3) 9 2 − − x − 的值为 0.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分式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效果: 部分学生对第(4)小题中认为分子 x 2–9 的值为 0,从而得出 x 应为±3,原因 是没有注意分母不能为 0 这一事实,经指点后,均能理解.
第三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 1、化简下列各式: -lac (1) (2) 2 4xy+41 2x+8 (4) 2、计算: 4. X二 (1) y 283 3x-4x+10 x+3x2-2x+1 (3) 2x+32x+3 (4) 4x+3 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分式的运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效果 学生在完成异分母的加减法时思维上有一定的障碍 第四环节试一试 活动内容: 先化简,后求值: x+2)2 ,其中x-1 活动目的: 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有了前面的运算基础,学生对先化简后求值这一类题的运算较为清楚
第三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 1、化简下列各式: (1) abc ac 12 2 2 − (2) a a a 2 4 2 2 − − (3) 2 8 16 2 + − x x (4) 2 2 2 2 4 4 4 x y x xy y − − + 2、计算: (1) xy xz yz xy 16 9 3 4 2 2 • (2) 3 1 2 18 2 2 − x − x (3) 2 3 10 2 3 3 4 + + + + − x x x x (4) 4 3 2 1 1 3 3 1 2 2 2 − + − + • − + − − x x x x x x x 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分式的运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效果: 学生在完成异分母的加减法时思维上有一定的障碍. 第四环节 试一试 活动内容: 先化简,后求值: x x x x x − + − − 2 4 2 2 ,其中 x=–1. 活动目的: 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有了前面的运算基础,学生对先化简后求值这一类题的运算较为清楚.
第五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1、已知:二-=3,求2x-y 的值 x+2xy-y 2、已知:x2-4x+1=0,求x+-2的值 2x+3y+42 3、已知:x:y:z=2:3:4,求 3x+2v+ 的值 4、已知:_AB 5 x+2x-3(x+2x-3) 求A、B的值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分式的运算技巧 教学效果 因学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这种题型,从而不知从何下手,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启 发下,部分学生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六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选择题 2 (1)使分式 1-2有意义的是 A、x≠2B、x≠-2C、x≠±2D 2 (2)若4x=5y,则 的值是 A B D 2、填空: (1)计算
第五环节 想一想 活动内容: 1、已知: 3 1 1 − = x y ,求 x xy y x xy y + − − − 2 2 的值. 2、已知: 4 1 0 2 x − x + = ,求 2 2 1 x x + 的值. 3、已知: x : y :z = 2:3: 4 ,求 x y z x y z + + + + 3 2 2 3 4 的值. 4、已知: ( 2)( 3) 5 2 3 + − = − + + x x x x B x A ,求 A、B 的值.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分式的运算技巧. 教学效果: 因学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这种题型,从而不知从何下手,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启 发下,部分学生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六环节 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选择题: (1)使分式 2 2 − − x x 有意义的是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 2 (2)若4x=5y,则 2 2 2 y x − y 的值是 ( ) A、 5 1 − B、 4 1 C、 16 9 D、 25 9 − 2、填空: (1)计算: x y a xy 2 8 5 12 = ;
(2)计算 3、已知:x 求 (x+2)x-1 x-2+3 的值. 活动目的: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 同层次的需求 教学效果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七环节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式是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的模型,它是分数的“代数化”,它的性质、运 算与分数的性质、运算完全相似,它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 重对分式运算算理的理解是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运算的复杂 性与难度,否则会因为经常出现错误而导致学生对分式的运算失去信心,这是得 不偿失的做法,也与《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相违背。 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部分学生将分式的运算与解分式方程混为一谈,不加 思索地将分式的运算中的分母去掉,造成运算的不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发展 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复习课(二)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2)计算: + = − 1 1 1 x ; 3、已知: 3 1 x = − ,求 x x x x x x − − + − + + − + 1 1 2 3 2 ( 2)( 1) 1 的值. 活动目的: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 同层次的需求. 教学效果: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七环节 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式是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的模型,它是分数的“代数化”,它的性质、运 算与分数的性质、运算完全相似,它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 重对分式运算算理的理解是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运算的复杂 性与难度,否则会因为经常出现错误而导致学生对分式的运算失去信心,这是得 不偿失的做法,也与《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相违背。 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部分学生将分式的运算与解分式方程混为一谈,不加 思索地将分式的运算中的分母去掉,造成运算的不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发展 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复习课(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应用题等有关概念,对解 决与分式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认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学习解方程及解决方程的应用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探究、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 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 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和它的应用,本课时安排让学生 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 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 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就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 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解分式方程;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数学能力: (1)通过解分式方程,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2)关注对算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 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生活是数学的载体 (2)通过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进而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 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回顾一一做一做一一试一试一一想一想一一反 馈练习一一课后练习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应用题等有关概念,对解 决与分式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认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学习解方程及解决方程的应用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探究、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 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 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和它的应用,本课时安排让学生 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 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 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就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 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解分式方程;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数学能力: (1)通过解分式方程,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2)关注对算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 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生活是数学的载体; (2)通过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进而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 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回顾——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反 馈练习——课后练习.
第一环节回顾 活动内容: 1、解分式方程有哪些步骤? 2、解分式方程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加深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及解应用题的步骤的认 教学效果 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及解应用题的步骤有了较清楚的 认识与理解 第二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 解下列分式方程 53 (3) (4) x+11 活动目的: 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答,使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 方程 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但有部分学生在去分母时,会出现整数不乘公 分母,如第(2)(3)两小题 第三环节试一试 活动内容: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乡镇决定对一段公路进行改造.已知这项工程 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40天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先单独做10天,那么剩下的
第一环节 回顾 活动内容: 1、解分式方程有哪些步骤? 2、解分式方程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加深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及解应用题的步骤的认 识. 教学效果: 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及解应用题的步骤有了较清楚的 认识与理解. 第二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 解下列分式方程: (1) 1 2 1 1 2 − = x + x (2) 2 1 3 1 5 = − − + − x x x (3) 1 4 1 4 5 = − + − − x x x (4) 1 6 1 3 1 2 2 − = − − x + x x 活动目的: 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答,使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 方程. 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但有部分学生在去分母时,会出现整数不乘公 分母,如第(2)(3)两小题. 第三环节 试一试 活动内容: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乡镇决定对一段公路进行改造.已知这项工程 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 40 天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先单独做 10 天,那么剩下的
工程还需要两队合做20天才能完成 (1)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 (2)求两队合做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 2、A、B两地相距80千米,甲骑车从A地出发1小时后,乙也从A地出发,用 相当于甲1.5倍的速度追赶,当追到B地时,甲比乙先到20分钟,求甲、乙的 速度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发 展学生的符号感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由于在前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比较简单的 问题时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很难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结合到一起,思维 上有一定的障碍. 第四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某顾客第一次在商店买了若干件小商品花去了5元,第二次再去买该小商品 时,发现每一打(12件)降价0.8元,他这一次购买该小商品的数量是第一次 的两倍,这样,第二次共花去2元,问他第一次买的小商品是多少件? 活动目的: 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学生对抽象思维较难理解,但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这个情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 发展到抽象思维,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工程还需要两队合做 20 天才能完成. (1)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 (2)求两队合做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 2、A、B 两地相距 80 千米,甲骑车从 A 地出发 1 小时后,乙也从 A 地出发,用 相当于甲 1.5 倍的速度追赶,当追到 B 地时,甲比乙先到 20 分钟,求甲、乙的 速度.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发 展学生的符号感.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由于在前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比较简单的 问题时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很难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结合到一起,思维 上有一定的障碍. 第四环节 想一想 活动内容: 某顾客第一次在商店买了若干件小商品花去了 5 元,第二次再去买该小商品 时,发现每一打(12 件)降价 0.8 元,他这一次购买该小商品的数量是第一次 的两倍,这样,第二次共花去 2 元,问他第一次买的小商品是多少件? 活动目的: 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学生对抽象思维较难理解,但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这个情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 发展到抽象思维,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五环节 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选择题 (1)一个工人生产零件,计划30天完成,若每天多生产5个,则在26天里完 成且多生产10个,若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个,则这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 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A、30x-10 B30x+10 x+5 30x=26+10D 180180 (2)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后来又增加了 两名同学,租车价不变,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摊了3元车费.若设参加旅 游的学生共有x人,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180180 180180 x+2 x 180180 180180 x 2 2、解下列方程 (1) (2) x+ x 3、某厂第一车间加工一批毛衣,4天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这时,第二车间加入, 两车间共同工作两天后就完成了任务并超额完成任务的,求第二车间单独加 工这批毛衣所用的天数 活动目的 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需 求 教学效果 部分学生能举一反三,较好地掌握分式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有关知识与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等基本技能
1、选择题: (1)一个工人生产零件,计划 30 天完成,若每天多生产 5 个,则在 26 天里完 成且多生产 10 个,若设原计划每天生产 x 个,则这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 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 A 、 26 5 30 10 = + − x x B 、 26 5 30 10 = + + x x C 、 26 10 5 30 = + x + x D、 3 180 2 180 − = x − x (2)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 180 元,后来又增加了 两名同学,租车价不变,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摊了 3 元车费.若设参加旅 游的学生共有 x 人 , 则 根 据 题 意 可 列 方 程 ( ) A、 3 2 180 180 = + − x x B、 3 180 2 180 − = x + x C、 3 2 180 180 = − − x x D、 3 180 2 180 − = x − x 2、解下列方程: (1) 2 1 2 1 x x x + = + (2) 4 2 2 3 = − + − x x x 3、某厂第一车间加工一批毛衣,4 天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这时,第二车间加入, 两车间共同工作两天后就完成了任务并超额完成任务的 12 1 ,求第二车间单独加 工这批毛衣所用的天数. 活动目的: 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需 求. 教学效果: 部分学生能举一反三,较好地掌握分式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有关知识与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等基本技能.
第六环节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除了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外,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面向生活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例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如:学 生身边的事,购物,农业,工业等方面,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这 事实。有些学生对应用题有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其关键是面对应用题不知怎样 分析、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列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审题、找 到等量关系,从而学会分析问题。可能学生最初并不适应这种做法,可采用分步 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类似的问题中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然后 在练习中让学生悟出解决问题的窍门,学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 的目的
第六环节 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除了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外,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面向生活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例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如:学 生身边的事,购物,农业,工业等方面,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 事实。有些学生对应用题有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其关键是面对应用题不知怎样 分析、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列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审题、找 到等量关系,从而学会分析问题。可能学生最初并不适应这种做法,可采用分步 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类似的问题中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然后 在练习中让学生悟出解决问题的窍门,学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 的目的